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真槍實彈 留意三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勿以年金貶低軍人的「生命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一粒麥子落在地裡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真槍實彈 留意三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真槍實彈 留意三衝擊


2018-06-17 00: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昨天正式公布針對中國大陸的301關稅制裁清單,北京也即刻反擊,誓言報復。雖然川普總統日前已經透露301關稅將會啟動的發展,但公告中將開徵日期明確訂在7月6日的舉動,仍令人意外。這種把話說死的安排,顯示美中貿易衝突真的將從口水戰進到真槍實彈階段,台灣跟全球必須高度警戒。
美國貿易代表總署(USTR)於昨日公布的關稅制裁清單其實有二份。第一份清單包含了涵蓋340億美元進口值、共計818項的中國進口商品,並將於7月6日起課徵額外的25%關稅。至於第二份清單則涵蓋價值160億美元的284項商品,未來一至二個月將進入公眾意見評論期,並將舉行公聽會等檢視程序,才會確定清單及實施日期。
按美方說明,第一份清單是以4月公布的1,300餘項產品清單為基礎,縮小範圍與金額而來。初步檢視清單涵蓋產品,主要以工具機等機械產品為主,占了五成以上(共計421項);其次為馬達、電子零件等產品,共有186項;第三大類是儀器與液晶顯示螢幕,有117項。三者合計幾乎占了清單的九成。而移除的產品,則以鋼鋁製品,以及醫藥品、電視機等為主。
第二份清單則是新增的產品類別,USTR指出來源是美國各界反應跟「中國製造2025」密切有關的項目;比較受注目的是包含眾多如聚乙烯等塑膠類產品及半導體相關產品。中國大陸隨即在6月16日凌晨宣布,也將對美國進口價值約34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主要包含牛、雞、豬肉、各種漁產海鮮、蔬果、黃豆等農產品,工業僅有汽車一項,並一樣於7月6日起全部加徵25%關稅。中國也準備第二份清單,實施期間取決於美國第二份清單進展。
美中之間自5月起幾次談判諮商,雖無進展但也釋放出以對話解決矛盾的可能性。特別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5月20日美中發表聯合聲明後,直言雙方已達成「不課關稅、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使緊張情勢出現緩解的希望。事隔不過三周,情勢急轉直下,美方再度展現鮮明的「川式」談判風格,可能也跟美國自認已可與北韓直接對話,不需北京協助的進展有關。特別是美國前次草案選在清明節前夕公布,本次最終清單又在端午連假前;若非巧合,就是日期的選擇似乎都給中國穿小鞋。美中貿易終究一戰看來很難避免。
未來開戰後影響層面更是複雜。本次美中相互制裁報復的產品,都以生產地為認定標準,因此在台灣生產者基本不受影響,甚至理論上還有爭取雙方減少進口後空出來的市場空間。然而,我國機械業者有五成在對岸有設廠、馬達電子零件至少六成設廠投資,儀器與液晶顯示螢幕也為數不少。這些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台資企業都將受制裁衝擊,更會連帶影響位於台灣的母廠或供應商。
第二層次的衝擊,是美國忽然關門之際,中國製造產品早已上線投產,因此市場移轉是必然的反應;這也意味著接下來全球會出現「中國製造爛頭寸」的土石流。近期歐盟、我國等紛紛對鋼鐵產品祭出防衛調查,主因就是美國以232條款關門後,擔心中國鋼鐵流竄的威脅。同理,美國301清單所列產品,也都可能面對歐盟啟動同步防衛的風險,導致全球經貿市場高度扭曲,禍福難測。
最後也是最大的挑戰,在於美國政策的飄移搖擺。301開戰,將會是美中在經濟領域長期對抗的第一槍而已。無論是中興通訊的制裁或歐盟、加拿大鋼鐵取消豁免等經驗,外界對川普政府的重點、底線及轉折因素幾乎無法預測,導致產業不知所措,而無法事先防範布局,才是最為兇險所在。
台灣與各國短期除了緊張觀察變化,並無太多可著墨之處,長期而言,加速調整生產結構與布局,包含產業升級與把基地遷移回台,都不能再拖延,政府也應加大誘因予以協助。







聯合報黑白集/一粒麥子落在地裡


2018-06-17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大日前舉行畢業典禮,因準校長管中閔缺席,由代理校長郭大維(右)代表頒發畢業證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畢業典禮過去已一周,實況錄影仍在網路上瘋傳。代理校長郭大維說台大正陷入巨大危機,學生反應強烈,紛紛以手機秀出「還我校長」響應。在場畢業生皆感受此一撼動人心的氣氛,大批網友留言紛紛感慨萬千。
一般畢業典禮多半鬧哄哄,結束了也就風消雲散。像今年台大這般引起社會轟動,曰危機而眾聲響應,「缺席校長」反而動見觀瞻。這種「餘音嫋嫋」的景象前所未見,台大學生帶著此一回憶步入社會各行各業,將如聖經裡說的:一粒麥子落在地裡,就長出許多子粒來…
卡管事件大鬧一場,至今台大校長和教育部長懸缺,訴願和可能的釋憲程序不知會走多久,當初奉命「執行任務」的吳茂昆身陷司法調查。這在台灣、甚至全球高教史都堪稱奇景,付出如此社會成本,所為何來?網路上謠言紛紛,有人說乃中研院對陣台大之爭,有人猜與龐大校地利益有關,更直接則是藍綠猜忌。各種離奇揣測,正凸顯此事的「不正當性」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發動此事的幕後黑手到底何方神聖?只見民進黨傾全黨之力,從行政追殺到司法動員,連小英都親自上陣定調。結果,「台大無校長、教育無部長」的奇景,反促成海內外知識分子同仇敵愾,「待業中」的管中閔聲名暴漲,台大學生見證並終身難忘「政治打手」的威力。這「一粒麥子落在地裡」遍地開花,對民進黨的影響力還真綿延不絕啊!







聯合報社論/勿以年金貶低軍人的「生命風險」


2018-06-17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軍人年改拍板在即,立法者宜慎思,切勿草率以年金貶低軍人的生命風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漢光演習陸海空三軍精銳盡出,卻也發生令人悲傷的插曲。傘兵秦良丰在預演時遭傘繩纏住腿部、副傘又未完全開啟,墜地重傷;空軍F-16飛官吳彥霆支援演習時不幸在基隆撞山,人機俱毀。正當軍人年金改革進入最後的立法階段,這兩起事件提醒人們:軍人的生命風險遠超乎想像,立法者切勿低估軍人的身心承擔及家庭負荷
秦良丰與吳彥霆出事後,兩人的生活剪影透過媒體大量散播在大家面前;青春英挺的青年或纏身病榻或粉身碎骨,令人感傷。這兩起事件,和稍早的洪仲丘案、阿帕契打卡案或雄三誤射等軍紀鬆弛事件截然不同,都是年輕軍人在努力執行勤務中遇險,造成生命的撞擊。此事,值得人們重新省思如何看待軍隊的問題。
「軍人不能犯錯」,堪稱近年社會最大迷思。一方面,社會大眾對軍隊存有僵化、教條、不符人性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人們又要求軍人要有冷戰年代百分之百的嚴格規範,不可一絲苟且。也因此,軍中一旦出現負面消息,不管操演意外或風紀案件,都受到高度渲染;威權時代呼風喚雨的國防部,如今卻淪為過街老鼠。諷刺的是,朝野政治人物平時立場涇渭分明,但向軍方索要資源時卻別無二致
在這樣的氛圍下,國防部高層往往養成萬事退讓的妾婦之道,軍中更形成一種消極的「潛規則」:平日操練演訓,以不出事為最高原則;對於各級政府的需索,不論合理與否都配合埋單。然而,國家耗費資源養兵,為的就是全體人民的安全;軍人的價值,就在於面臨威脅時能夠擊退敵人。如果日常訓練無法從嚴從難,緊急時刻如何準確因應?如果政府平時將軍人當成免費勞工任意差遣,其保家衛國的鬥志要從何而生?
事實上,即使在承平時刻,軍人也是高風險工作,這絕非民間社會的安全標準可以衡量。民間只是將「零風險」列為目標,但軍隊卻必須為了追求完美而挑戰極限。也因此,稍一瞬間誤判或天候異常,即足以產生致命的意外。這是軍隊日常運作中,難以避免的缺損。
身為軍人,風險本來就是其職業的必然成分,軍人向「雇主」付出的不只是勞務,必要時更得付出生命。每年軍校畢業典禮後,年輕的軍官幹部們興奮地將軍帽拋向半空,即使許多人最後未必親歷戰爭,幾也註定其中有人會因意外而提前告別軍旅甚至人生。這是身為軍人不可逃避的命運,也是辛酸的榮耀
國軍成員來自社會,社會上可能發生的問題,在軍隊也往往不可能避免。諸如吸毒、酗酒、乃至違規使用手機等,率皆如此。然而,一旦軍中確實出現違紀行為,社會往往一片撻伐,圍剿唯恐不及。人們似乎忘記,軍隊的存在是為了打敗敵人,不是作為道德教化所,更不該變成「酸民經濟」的提款機。
孫子兵法》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這正顯示,國家對待軍人一方面要盡力厚待,讓官兵甘心效命;同時又須嚴格訓練約束,方能使他們成為可用之兵。但如今國內的狀況,國軍常常得不到足夠的資源與尊重,唯恐動輒得咎而訓練不敢從嚴;政府官員不時挑動兩岸敵意,卻又貶抑國軍和退伍軍人的待遇。這樣的大環境,如何能養成英勇善戰、積極從公的軍人?
回顧秦良丰與吳彥霆的失事,雖令人痛惜,卻也映照出若干光輝。剛能開口說話的秦良丰,立刻要求重回空降部隊;吳彥霆在低空遭遇雲霧時,亦未提前放棄任務規避風險。這些,都顯示在部隊基層仍有許多青年軍人不忘初衷,盡忠職守。正當軍人年改拍板在即,這兩起事件也提醒立法者慎思,勿草率以年金貶低軍人的生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