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管理露營區 只有公布名單?

.中研院容忍陳慶士/紊亂的學術體制 會有學術倫理?
.開放交流來整合「讓利」與「得利」
.禁台生任職中國銀行 恐於法無據
.論述兩岸主張 賴揆要有智慧
.基隆港遷碼頭 勿「成就城市,毀了港口」
.國土計畫 忘了「老丙建」
.漫畫/貿易大戰,誰怕誰?
.聯合筆記/管理露營區 只有公布名單?






聯合筆記/管理露營區 只有公布名單?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許俊偉
露營風正夯,新竹尖石鄉山坡地濫墾嚴重,山頭禿一大塊。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露營風吹向台灣,原本應是健康戶外活動,卻因不少業者濫墾山地、重創國土,也讓遊客身處危機。交通部觀光局為此兩度公布國內露營地概況,上周還首次公布違法露營區名單,有的占用水保地、國有地甚至國家公園,有的則在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還稱中秋節前要再公布第三波名單
但管理露營區,只有公布違法名單?從中央到地方,對這些違法露營區若還是「三不管」、互踢皮球,違法露營區問題恐怕還是無解。
根據民間非正式的估算,國內常態性露營人口達兩百萬人,露營商機讓露營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粗估全台有逾千處露營區,其中不少在山坡地、國有地、水土保持區或原住民保留地。
正因涉及不同地目,主管機關涉及多個單位,加上執行取締在地方,露營區管理完全暴露出中央橫向聯繫、整合,以及中央、地方間權責互推的窘境。
一般認知露營和觀光有關,過去地方政府因而去函觀光局詢問法規,但觀光局推給內政部,認為這是土地使用管理的問題;內政部則搬出「非都市土地容許使用執行要點」,宣稱「露營野餐設施」的中央主管機關是教育部,球又被丟到教育部;莫名被殺來一球的教育部傻眼回應:「我們只有辦過童軍大露營。」
直至交通部長賀陳旦跳出來指「觀光局不夠勇敢」,觀光局因而開始找各單位研商,並陸續公布名單,但即便上周公布四百多家違法或有安全疑慮的露營區,主管機關仍是多頭馬車。其中經濟部撈出兩百卅家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但兩手一攤稱無法可管,只能喊話要業者和消費者自行注意風險。
農委會主管違反水土保持,也僅公布部分名單,還說裁罰權責在地方,會要求各縣市出面要業者改善。至於不少被指透過抵押權設定變相賣地的原住民保留地,原民會說,會待觀光局訂定管理要點後,視情況介入輔導。其他違法還擴及營建署和財政部。地方縣市則稱,中央沒有統一管理標準,各地無所適從。
而行政院,至今未見出面整合跨部會,任由一個觀光局「協調」各單位,卻又無能為力。違法露營區已爭議好幾個月,整個政府至今卻只能持續公布名單,消極告訴民眾哪些露營地危險,請不要去?梅雨和颱風季將至,露營安全問題誰來把關?







國土計畫 忘了「老丙建」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蕭家興/山坡地老丙建住宅社區住戶(新北市)
內政部應先解決山坡地老丙建,再談實施國土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依國土計畫法須於五月公告實施國土計畫,並以四大功能分區,取代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的十一種使用分區十九種用地。實多此一舉
按法理,實施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編定與管制時,土地法四種用地廿一種地目早應同時廢止,惟迄今還受理田、旱、建、道四種地目。未來國土計畫的功能分區與分類如何與區域計畫使用分區與使用地銜接,亦存在問題。區域計畫實施以來,「計畫編定」與地政機關的「現況編定」也迄未整合。
法令及計畫銜接的怠慢,是山坡地老丙建社區居民心中未解的痛。老丙建係區域計畫實施前夕,依經濟部「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施行細則」所開發之山坡地住宅社區,依法應完成「山坡地開發整地計畫」,並於「綜合規畫圖」載明水土保持處理等社區設施後,可建築用地才能編定為丙種建築用地。卻因土地開發法令變動、土地登記管理缺配套銜接,遂予政商上下其手的機會。山坡地水利設施用地被編定為丙種建地,未登載區位的法定空地則被重複申請。
內政部放任地方政府將老丙建社區土地納入都市計畫,視為已開發建築密集地區,將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與鄰里性公共設施混為一談。社區設施用地及不可開發山坡地、法定空地等,既未納入都市計畫細部計畫之鄰里性公共設施用地,反全部成都市計畫住宅區可申請建築。早期搶在區域計畫實施前申請之建照,逾期半年應失效,卻一延再延
國土計畫法規範四種功能分區之土地使用原則,對目前四種功能分區十八種使用強度類別,與現行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之使用分區及使用地,甚至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如何歸併整合及取捨,似過於樂觀。寄望內政部先解決老丙建問題,做好配套措施再實施。






中研院容忍陳慶士/紊亂的學術體制 會有學術倫理?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劉興雲/大學教授(台北市)
陳慶士2017年主持中研院生化所40周年所慶活動網頁。 圖/截取自中研院網頁


日前台大校長遴選當選人管中閔被指控在廈門大學等校兼課,涉及違法而遭台北地檢署調查。無獨有偶,最近中研院癌症研究專家陳慶士教授遭美國大學指控涉及論文造假,傳到國內才發現陳教授不但自二○一一年至二○一七間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藥化學內科醫學教授,期間更可以從二○一四年八月至二○一七年八月間返台應聘擔任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而後借調到中國醫藥大學擔任講座教授
陳教授三、四年間可以橫跨太平洋,同時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中研院生化所與中國醫藥大學任職,且可以用專任研究人員身分申請科技部三千多萬專題計畫費用,與教育部競爭激烈的深耕計畫,並獲得補助。如果不是美方大學揭露論文造假調查結果,國內學術界還不知道中研院與中醫大可以如此破格聘人?這讓許多仍在尋求教職苦無門路的年輕人瞠目結舌,也讓人見識到堪稱國內學術界化外之民的中研院,可以違法亂紀到如此地步!
這讓筆者想起數年前,某國立大學新聘一位堪稱研究領域未來之明星級教授,返國任職後卻始終未辭去美國教職,且仍持續接受美方研究資助的案例。事發之後才發現個案以家庭因素為由,幾乎每周在台美之間通勤,在學校上課也是有一搭沒一搭,最離譜的是系上因為個案研究表現優異(又是這樣的雙重標準),為了積極留才增加學校研究績效,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找其他老師幫忙代課掩護等。後來如非有學生實在看不下去而出面檢舉,該個案可能繼續台美大學雙棲。
類似上述姑息甚至違法的多校專任事件層出不窮且名目不一。如同此次陳慶士案例中,到底中研院與美國大學是如何安排陳慶士成為兩個單位的全職人員?其中有無為爭取研究出版的高引用率與抗癌新藥成果等誘因,而不惜打破每人只能在單一單位專任的規定?相對於管中閔兼職與否的大動作,陳慶士擔任中研院專職的違法與享有豐沛研究資源等事件,更令學界寒心與挫折
一國多制的紊亂與特權如何讓其他動輒得咎的學術同行服氣?如何捍衛台灣工作與學術倫理?







開放交流來整合「讓利」與「得利」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大陸惠台31措施出爐後,台師到對岸教書將成趨勢。圖為瀋陽農業大學。 (新華社)


讓利與得利的對立與區別,既模糊又脆弱。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開放交流下,可以整合成「共利」及「雙贏」。
(一)台灣應提卅二項「惠中」措施
面對最近大陸提出的卅一項「惠台」措施,想到四年前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辦,我在會中就向大陸方面建議,可以單獨推動一些開放性措施,做些建設性的示範。
如果蔡政府認為卅一項惠台措施是在「窮台富中」,那麼台灣就勇敢地提出卅二項「惠中」措施以牙還牙(如:歡迎大陸到台東、花蓮投資基本建設,大陸學生申請近百所私立大學就讀,鼓勵個人購買幾十萬空屋中若干單位…),大陸會覺得這是台灣在將計就計下的「窮中富台」?還是台灣善意地開放交流?
事實上,近年來我一直在討論「讓利者」就是「得利者」。此刻更進一步地要提倡:
(1)「領先」讓利,就能「最終」得利。
(2)以「共利」整合難以區別的「讓利」或「得利」。
(二)讓利得利的實例
「人才」是廿一世紀最珍貴的資源。當一所美國著名大學送出了二百個獎學金給外國學生,對這些開發中國家的清寒學生,是何等巨大的吸引力?幾年後修畢學位,留下了工作,其貢獻不知道是當年獎學金的多少倍?我們終於相信:一個大學的「讓利」,可以使整個社會「得利」。這真是「開放」的神奇。
更具體地說,只有在開放政策下,零和遊戲下的讓利或得利,才可以變成雙贏的「共利」。透過相互交流,不管是讓利或得利,就變成無往不利,利上加利。這就是多邊及雙邊貿易能夠產生的另一種神奇。
(三)「開放」產生「共利」
開放是不容易走的路,有小風險,更有大收穫。民粹的說法是:只要台灣一開放,外國人及外國貨進來,就搶走了台灣人的飯碗及生意。《遠見》四月號報導兩岸高教現況的另一個場景:一千個台師變陸師。當前台灣有各種限制大陸人才來,大陸則用各種誘因吸引台灣人才去。如果美國百年來沒有吸取到各國人才,哪會有今天的富強賈伯斯的生父,是一個敘利亞到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生。川普此刻對引進外國人才的各種限制,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保護主義」是「開放」的殺手。總以為保護是「善意的照顧」,因此保護國內低生產力的產業是天經地義的,正因為這些低效率的產業只能付低工資、賺小錢,也就根本沒有能力開發新產品、新市場。令我最不安的是聽到:觀光客最歡喜的只是台灣小吃。
「防弊」則是把「開放」推向死巷。防弊就要增設各種防範,生怕圖利他人;又再做各種最僵硬的解釋,它就扼殺了彈性、創新及各種產業及異業結合的生機。政府太歡喜管制及管人,太不肯放手鬆綁及自主。
歷史上留名的改革者,必然是勇敢無比的開放者。政治人物一旦走頭無路,只有靠「開放」另創政治生命,自救也救人;如果仍要堅持走鎖國的路,那是害人也害己。美國川普總統,背叛了美國立國的開放基本信念,正一步步地走向懸崖。






禁台生任職中國銀行 恐於法無據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日前中國大陸的中國銀行呼應惠台卅一項政策,推出「大陸台生專項計畫」徵才,招聘在陸台灣應屆畢業生。相關訊息發布不久,陸委會就以中國銀行由中國大陸官方持有絕大部分股份,屬於台人禁止任職或為其成員的中國大陸黨政軍機關(構)、團體,認為違反兩岸關係條例第卅三條,反制此項措施
依民國九十三年三月一日陸委會行政函釋:兩岸關係條例卅三條「列舉」所謂「政治性機構」,禁止台灣地區人民加入:一、黨務系統。二、軍事系統。三、政務系統。四、其他非屬上開三類系統的中共當局政治性機關。但遍查該項函釋,並無中共當局政府持股多,故屬政治性機關,且中國銀行亦非四類政治性機關之一。是以,陸委會祭出前開卅三條,欲開罰本件應聘中國銀行的台灣學生,恐於法無據。
前開函釋,法律定性屬「行政規則」。依行政程序法規定:「有效下達之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等語。依上開行政函釋,陸委會亦受拘束,不可自我矛盾,既然中國銀行非屬上開函釋的「政治性機關」,怎可枉顧法律,另枉法開罰?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一○○台上五六二五》指出:「如就不應徵收之入款,巧立名目,故意違法徵收,縱其目的為公,亦應負本條違法徵收之罪責。」因此,雖然陸委會宣稱應聘中國銀行的台灣學生將會觸法而開罰,但既然如前述,中國銀行非兩岸關係條例卅三條的範疇,若強行開罰,就非法的公法款項,故意徵收,陸委會該管承辦人員,亦恐觸刑事,值得注意。
若台灣充滿遠景與機會,誰願離鄉背井?「苛政猛於虎」,人人皆知以往兩蔣時期,國富民強,常有大陸同胞來台,逃避苛政,追尋幸福。今蔡政府號稱民主時代,更該開大門,走大路,學子良禽擇木,政府為何一再相逼,苦苦作梗





論述兩岸主張 賴揆要有智慧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大企管系副教授(新北市)
行政院長賴清德被大陸環球時報點名抨擊。 (中央社)


大陸環球時報社評刊出精確打擊賴清德」文章。因賴清德幾次表態自己是「台獨工作者」,實質衝擊蔡英文的「維持現狀」立場,該報建議對岸應將賴清德「列為第一名實施全面打擊的台獨政治人物」。這個建議,對於賴個人、獨派及台灣南部將帶來衝擊,後續值得關注。
環球時報指出,過去大陸對於台獨只是譴責,並未實質行動。現他們建議就從賴清德開始,就法律「成功開啟審判」賴清德的先例,將對他本人、獨派、台獨藝人產生「強大心理震懾」。該報如此強烈主張,實屬驚嚇駭人。別忘記,過去賴清德還應邀去過上海;現要就法律「審判」他,這裡頭蘊含著深刻意義與可能衝擊。
首先,這波文宣攻勢,是惠台措施、FII上市的連續攻勢,其目的都是為影響年底的地方選舉。二月底開始的這波攻勢,時機敏感,有備而來。別忘記,二月底至三月中旬,總是台灣歷史及政治上的多事之秋。北京選擇這時刻出手,毫不避諱,正展示其主導兩岸發展的自信。惠台措施、FII上市是對台灣人民及大企業「拉」的一面,這次痛批賴清德就是「精確打擊」、「定點清除」的一面。請注意「精準」及「定點」這幾個字,這代表針對賴清德個人及親近勢力,主要指支持者獨派及其台南勢力,因此不擴大打擊面。
在這個「精準」及「定點」定位下,首先賴清德個人的未來政治生涯,將出現北京這個巨大敵人。在此情況下,比較穩定、容易預測的蔡英文反而成為北京的選項。因此,二○二○年恐仍是蔡英文出馬的態勢。更必須注意的是,過去北京對台是操作藍綠,現恐將直接操作綠營或新潮流派系內部。
其次,大陸各省市及民間將被嚴格限制與獨派的接觸,後者在對岸的模糊空間將變小。偏獨的台商、藝人、師生等,可能逐漸被糾舉,勢必在其圈子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南台灣的觀光、文化及體育活動,也可能會被對岸抵制,市民的商業及生活恐將受到影響。
環時社評點名賴清德,還提及法律審判等事,讓人不寒而慄。該報視行政院長是「台當局二號人物」,現在卻儼然視賴清德是「台當局第一號人物」。兩岸關係作為充滿藝術,賴清德有可為,也有不可為,端視他自己及派系的智慧,希望他本人及新潮流有創新的一面。





基隆港遷碼頭 勿「成就城市,毀了港口」


2018-04-03 00:52 聯合報  方信雄/海洋大學運輸系兼任副教授(基隆市)
基隆港東岸軍港要遷走,貨櫃碼頭要遷走,未來十年東岸會變得很不一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基隆港軍用碼頭西遷歷經多年爭議與延宕,終在今日將由蔡總統動土開工,此不僅意味著港區重新規畫朝向正面發展的開始,同時也隱藏著後續開發規畫的諸多隱憂與質疑。
台灣過去海洋的開發利用,一直以漁業及航運為主,但近年來,隨著海洋保護區的劃設、海洋觀光的發展、遊艇活動的興起,新興海岸與海洋開發活動,使得海域空間的使用,面臨來自各產業間之利益衝突與日俱增。港區空間的規畫與使用亦面臨類似問題。
如同海岸規畫一樣,港區空間的規畫旨在分析和分配港區人類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分布的公共過程,以實現通過政治進程指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目標。而其規畫過程的基本特徵不外本於科學性、前瞻性、適應性、參與性、生態系統性。
毫無疑問的,一個百年傳統商港必然有許多行業競爭使用港區空間和資源,雖部分行業或會面臨共同的問題,但皆可經由基本的參與協調,達成一致見解,例如港區碼頭座數與倉庫的配置、客貨運區的配置即是。最重要的是,凡此皆要經過協調過程,並邀集港區相關產業參與,以提升港區整體作業的效率與永續經營。
港區空間規畫涉及相關利益者甚眾,而不應僅及於現階段規畫中的郵輪旅運、休憩與港區土地再開發。這也是當下基隆港區海運相關業者最為反彈的,因為長期以來業者賴以為生的碼頭與倉庫嚴重不足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致招商困難。顯然眼前的規畫腹案與港區業者的期盼相去甚遠,甚至危及其生存。
須知少了產業的參與,港區空間規畫將無法充分考慮到現有和潛在之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例如產業中常有資源和生態過程方面的科學信息和數據,可能是規畫者所不知或掌握者。不幸的是,現實情境是港區產業往往無法參與關鍵的港區規畫發展,即規畫者未採取建設性及協調性的方式去匯集港區環境中的產業營運條件要素。
其實,若從還未啟動或落實建設之前都有調整或改善空間的邏輯來思考,呼籲港區規畫主事者,應廣邀港區相關產業主集思廣益,尋求既可活化港區營運,又可照顧港區眾多勞動人口生計的完美規畫。須知無港不成埠,毀了港口怎可成就商埠?市港合一應是市港共存、建設合一,而不是成就城市毀了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