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人才拔河 台灣不能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促轉會何以遭「卡管」大將踢館?
.聯合報黑白集/「台獨工作者」的本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人才拔河 台灣不能輸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人才拔河 台灣不能輸


2018-04-03 01: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在惠台31項措施中,給予台商及台灣民眾比照陸企及大陸人民的「同等待遇」,引發國人高度關注,行政院隨即在3月16日提出「四大面向、八大策略」的因應方案。但這項議題仍持續發酵,尤其在台灣人才被大陸磁吸的議題上,各界多憂心忡忡;對政府所提出的因應措施,多數認為是新瓶舊酒,難有效果。人才是國家的根本,也是競爭力的核心,台灣在兩岸人才拔河中,若不能穩住陣腳,則未來經濟轉型升級及國家發展願景,都將成為空談。
台灣人才流向大陸,是不分職業、性別、年齡,而且時間已經很久並正在加速進行的重大問題。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公布的統計,國人赴海外工作者逾72萬人,其中赴大陸工作者近六成,這個數字已經很可觀,但一般了解,台灣在大陸長期定居及工作人口,至少有150萬人。如果納入很多專業人士及學校老師利用周休二日及假日赴大陸短期提供服務或教學者,數字將更為驚人。
台灣人才不斷流向大陸,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產業西進,很多人才跟著到大陸去工作,這也是人才外流的最大部分;二是台灣創業就業機會不足,很多有能力卻沒舞台施展的人才,紛紛赴大陸尋求發展機會;三是台灣薪資過低,且不進反退,相較下,大陸各地薪資快速成長,北京平均薪資去年已超過台灣,稍有能力的人赴大陸工作,收入都比留在台灣高;四是大陸企業以高薪挖角台灣技術及專業人才,尤其大陸高科技、金融業往往以數倍於台灣的薪酬,從台商挖角;五是北京當局的統戰作為,提供很多機會及誘因,吸引台灣年輕人、台生、台師等。
由於兩岸經濟及企業規模差距懸殊,大陸經濟成長及薪資增加的速度,也遠超過台灣,因而時間愈久,對台灣人才的磁吸效應就愈大,在兩岸人才拔河的競賽上,台灣的利基快速流失。現在北京又祭出31項惠台措施,目標對準了台灣高科技產業、教育、科學、文化、醫衛及各種專技人才,以及年輕一代,不僅給予「同等待遇」,而且提供各種特殊優惠待遇,儘管政府批評這些措施名為「惠台」,實為「利中」,但就個別人才而言,北京優惠大放送確實讓人心動,各種民調顯示,有意願赴大陸發展的台灣人民及年輕人愈來愈多,這也難怪社會各界對政府缺乏實質牛肉的因應方案,沒有多大信心。
事實上,不只是大陸磁吸台灣人才,鄰近國家及地區也紛紛向台灣人才招手,很多年輕人及專業人才前往香港、新加坡甚至馬來西亞工作者也愈來愈多。政府大數據統計,2011年至2015年,大專以上畢業生滯留在國外者高達7.6萬人,約占過去五年畢業生總數的5%。這幾年年輕人出走情形更為嚴重,只是政府不願面對這樣的現實。
行政院所提因應對策,主要是從強化留才攬才、優化就學就業等著手,包括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等,這些作為大都已實施了一段時間,再進一步補強,預期可以發揮一些效果,但這些做法明顯無法扭轉台灣在兩岸人才拔河中愈來愈不利的趨勢,而且時間拖得愈久,台灣會愈不利。
台灣人才素質佳,是對岸及各國爭搶的對象,我們豈能夠任由人才流失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一籌莫展呢?我們呼籲政府,要結合朝野及經濟社會各部門力量,發起「搶救台灣人才」及「競爭全球人才」的大作戰,結合眾人智慧及全國的資源共同來因應解決已經開始動搖國家根本的人才流失問題。
在兩岸人才拔河中,我們沒有輸的本錢,大家要拿出志氣和勇氣,打贏這一場人才戰,台灣的經濟才會有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台獨工作者」的本業


2018-04-02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賴清德(右)曾說自己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這次在立法院則精簡成「台獨工作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在立法院再度重申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不同的是,上次他說自己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這次他把自己精簡成「台獨工作者」。這項變化,不知道是賴揆的台獨「進化」了,或者他無法分辨言論的輕重,或者他就是喜好簡單的標籤。
當蔡總統迄今仍口口聲聲「維持現狀」,她所任命的行政院長卻一個箭步就搶下台獨的位置;請問:賴清德的發言有沒有逾越國安防線?或者兩人在唱雙簧,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
賴清德最近的發言,連連突槌。在回應美中貿易大戰問題時,他竟認為「台灣可能從中得利」;在立委問及因應之道時,他答稱要責成相關部會調查產業的「含中成分」。在問及物價衝擊時,他聲稱五成以上民眾有調薪,影響不大;當民眾反對深澳建燃煤電廠,他辯稱那是「乾淨的煤」。
對自己分內的工作如此生疏,卻不斷標榜自己的「台獨」信仰,賴揆不僅弄錯了工作重點,也暴露對兩岸及國安事務無知。他身旁都沒有人能提醒他一下嗎?
如果賴揆的政務處理井井有條也就罷了,但實情並非如此。例如核二重啟,他堅稱只是「再運轉」;發生跳機,他說是「可預期的跳機」;因應大陸「惠台」政策,他只能改成「對台」;對於電價調漲,他強辯與「非核家園」無關。強辯的文字遊戲,令人哭笑不得
一個以「台獨工作者」自居的閣揆,對照荒疏的政務,能不讓人擔心?






聯合報社論/促轉會何以遭「卡管」大將踢館?


2018-04-02 23:3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黃煌雄被提名出任促轉會主委,遭「反管」大將、台大教授陳翠蓮批評「出賣集體尊嚴,換取個人官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公布「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名單,民進黨第一代政治人物黃煌雄被提名出任主委,未料隨即遭到獨派人士強力圍剿。時代力量批評黃煌雄大談真相、公義、和解,「令人作嘔」;原被提名出任委員的台大教授陳翠蓮更指控黃煌雄「出賣集體尊嚴換取個人官位」,悍拒出任促轉委員。
這樣的情境,顯示外界對「促轉會」的期待南轅北轍;也因為如此,這個任務性編組機構未來的運作勢必充滿爭議。蔡總統提名黃煌雄出任促轉會主委,這原是「藍綠都可接受」的人選。而根據黃煌雄的說法,他原本婉拒此職;但蔡英文說明促轉是為了社會「和解」,他才答應出任此職。然而,深綠陣營對於黃煌雄的「和解論」卻大大不以為然,且對他發動數波攻擊。
對黃煌雄開出第一槍的,是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她以拒絕蔡英文提名她出任促轉會委員為武器,對黃煌雄發出猛烈一擊,批評他「消費蔣渭水、利用台灣史、出賣集體尊嚴」,只為換取個人官位。時力主席黃國昌則跟進批評黃煌雄為「牆頭草」,是罹患「官癌」,而非「超越藍綠」。耐人尋味的是,黃煌雄早年對抗威權統治者的艱辛,被這些後輩踩在腳下;而這些平地而起的後輩,追求的卻是「但分藍綠、不許和解」的社會
無獨有偶,陳翠蓮也正是台大的「反管」大將,管中閔一月底當選校長後,她無役不與。在論文抄襲案上,她質疑台大校方與中研院「套招」;在獨董爭議上,她配合教育部的「卡管」,和其他獨派教授共同舉行記者會,要求台大回到「校務會議」解決此事。對於管中閔在爭議期間的沉默,她則指責管中閔不負責任,「不道德到了極點」,沒有資格擔任台大校長。這種指控方式,和她對黃煌雄進行人格謀殺,幾如出一轍
事實上,大學校園裡出現這類政治立場激烈鮮明的教授,並不讓人意外。令人不解的是,蔡英文總統既提名了黃煌雄這樣的理念型人物出任促轉會主委,卻又提名陳翠蓮這樣極端型的人物擔任委員,到底想要促轉會如何運作?以黃煌雄行事之持平,遇上主張偏激的委員,促轉會恐怕連內訌都來不及,如何處理台灣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餘緒?如今促轉會尚未開張,已先遭總統提名者一陣踢館撻伐,黃煌雄未來任何決定不會被指指點點嗎?
促轉會主委徵詢過程甚長,要找到聲望、人品俱孚眾望的人選並不容易,先前已有一二人拒絕。黃煌雄稍早婉謝此職,可能是鑑於「黨產會」追討黨產的粗暴作風太滋爭議,屢屢被外界形容為「東廠」,因此無意出任一個以「鬥爭」為導向的機構負責人,也因此蔡英文才會向他強調促轉會是為了追求「和解」。簡言之,黃煌雄提出的「真相、公義、和解」六字,應符合促轉會的任務目標;但對獨派人士而言,他們要的卻是更多的「鬥爭」,而不是「和解」,才會對黃煌雄發出聲討檄文。追根究柢,蔡英文稍早提名陳翠蓮,難道不也對獨派提供了一個曖昧的訊號,才會引來今天的「唾面自乾」之局?
促轉會未來的情勢,仍是一片混沌。原因是,第一波公布的名單,除正副主委外,四名委員都只是兼任,另三名專任委員則仍隱而不宣,而後者才是決定促轉會運作本質的關鍵。以蔡英文提名陳翠蓮的標準看,若其間還有類似認知的人員,黃煌雄必然動輒遭到掣肘,促轉會將變成一個更大型的「東廠」,也就不難想見。
必須提醒的是,促轉會是一個臨時性的任務編組,它必須在兩年內向行政院提出任務總結報告。而以教育部利用台大內部的矛盾「卡管」,迄今兩個多月,已勢成騎虎。促轉會一旦內訌不休,要做出什麼轉型正義成績,恐怕就更難以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