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吉祥物沒說的事

.那場校務會議 那些躲在門後的師生…
.創作的靈魂 不需死後加冕
.非核與台獨 矛盾的價值
.都更修法 痼疾仍在
.願景回響/世代共好 60歲也能向20歲學習
.漫畫/美中翹翹板遊戲
.對台灣存在問題的永恆探問
.習金會? 北韓微笑外交 遊走美中夾縫
.聯合筆記/吉祥物沒說的事







聯合筆記/吉祥物沒說的事


2018-03-27 23:41 聯合   鄭朝陽
台灣黑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些年「萌」經濟當道,從企業到政府都流行開發「吉祥物」為活動、地區觀光代言,例如便利商店的「OPEN 小將」、壽險公司的「台灣阿龍」,以及去年掀起旋風的台北世大運「熊讚」,都是公認的最佳「代言人」。
世大運「熊讚」取自胸前有V字標記的台灣黑熊意象,細數這些年台灣集體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黑熊吉祥物,真可以「族繁不及備載」形容。例如交通部觀光局的觀光親善大使「台灣喔熊」、高雄市的「高雄熊」、松山機場的飛安大使「背寶熊」,連台鐵便當都有「餐旅熊」。民間企業則有威航的「威熊」、國賓飯店的「台灣黑熊阿貝」、台北寧夏夜市的「寧夏熊」等。
這些取自保育動物或虛擬卡通角色的行銷,與真實代言人行銷的最大差別在於,企業的主控性較高,他們沒有偶像藝人年老色衰的顧慮,除非有特殊狀況,這些「角色」長期使用,形象都不會改變,也不受緋聞、醜聞拖累,還能節省大量預算,配合度和運用的自由度更是百分百。
但長期以來,這些黑熊家族為活動、城市行銷代言,都扮演「義工」角色,不但毫無代言費收入,連牠們是台灣特有種的角色內涵、在自然環境裡瀕危的凶險處境,都幾乎無人提及,遑論研究經費缺乏的困境,或進一步將牠們代言的收益轉作採取保育行動的資源
對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來說,增加其曝光度是必要的,但曝光度增加,不等同保育的資源與力道同步增加。對照這些年台灣黑熊的行銷代言和保育行動的落差,黑熊吉祥物確實氾濫,台灣人真的過度消費了台灣黑熊。
幸好,今年擔綱代言台中花博石虎,沒讓人繼續失望。台中花博因保育石虎更改展出場地,台中市政府進而率全國之先擬訂「石虎保育自治條例」,日前在市政會議審查通過,將送市議會拍板。
石虎是台灣現存唯一原生貓科動物,總數不到五百隻,因為人們持續在牠們的棲地開發,造成族群量銳減,石虎被路殺事件頻傳。這份保護石虎的法案要求公共工程要減少衝擊石虎生存條件、將設置石虎保育委員會及保育基金,希望能說到做到,成為友善保育動物代言角色的里程碑。




創作的靈魂 不需死後加冕


2018-03-28 00:55 聯合報  梁育瑋/小說家(台中市)
作家李敖過世,家屬婉謝文化部呈請總統褒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作家李敖辭世,文化部鄭麗君表示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家屬婉謝,但同時則引發外界質疑詩人余光中為何未獲殊榮。筆者認為,文化部不應花太多心力在褒揚令,應關心現下作家是否還能握緊筆桿創作。
兒童作家謝鴻文在臉書發表意見,認為「台灣應讓文學藝術超然於政治,…創作者在世時,通常只求一個安心無虞的創作環境,在他們寂寞創作時,如果沒有溫暖的雪中送炭過,死後的一切加冕都是多餘的。」
身為創作者,我們是普羅米修斯,偷取火種,將真相以謊言呈現給眾人,犧牲自我卻無人知曉我們身心往沒有光的地方走去。
許多作家都過著不幸福的生活,憂鬱症、自殺、酗酒是家常便飯。日本文藝理論家廚川白村曾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經歷人生低潮,反而能激發出文學創作的巔峰。
作家們要能創作出嘔心瀝血的傑作,是一種頗內傷的活動,懇請文化部不要糟蹋國寶,不需要死後加冕,創作者只求在寂寞創作時,能有溫暖的雪中送炭。





那場校務會議 那些躲在門後的師生…


2018-03-28 00:44 聯合報  郭皓龍/台大校友(台北市)
台大校務會議會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星期六,我悄悄地坐在台大校務會議會場後面角落裡,參加早就風聞會有刀劍鏢槍的校務會議。
一開始學生代表粗魯質問校方沒有在十五天內召開臨時校務會議,要求「給個解釋」;他們激動的背影讓我想到大陸文革時期的紅衛兵。之後就是某些人員應否迴避的攻防戰,原以為有火藥,結果卻意外以懸殊的票數決定校長候選人和遴選委員都不需要迴避。我看到台大人寬容的一面。
接下來有意思了。一小部分人鬧不停,但是默默投票的才是穩定的基石。這批學生體會到這股安靜卻巨大的力量,他們不停打斷主席發言,咆哮要「唱名投票」,因為「全台灣都在看我們如何處理管中閔的問題」。唱名是要上達天聽?這是進化版的白色恐怖嗎?在座正有天天在臉書上獵巫的教授,在臉書點名的目的是讓人心生恐懼,不敢出來說真話。主席進行表決,近一百票對四票反對唱名投票。我笑了,給台大人的堅定鼓掌。
之後的每一個相關提案都被「擱置」,其實就是「退回」。提出者張教授說的有理,選舉尚未結束,不由得其他人說三道四,儘快讓新校長上任之後才能做討論。一案一案在簡短說明之後投票表決,也都是以壓倒性的票數決定擱置。過程中,有慷慨激昂呼籲政治力遠離校園,帶回教育熱忱的教授和一些呼應的發言。但是我也聽到有教授竟然可以當場對管中閔人身攻擊,而獵巫的教授也出來幫腔指控。而赫赫有名為吳敦義競選錄音帶偽證鑑定背書的教授,在抨擊學倫事件時,竟振振有詞大聲疾呼「作為老師作為師長,是不是能以身作則,以人格來帶領學校」,更令人傻眼。
最精彩的在後面了。下午正式校務會議,有教授連署臨時動議「尊重遴選委員會依法辦理之校長遴選結果,請教育部立即依法聘任台大新校長」當初那批連署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的師生,眼見大勢已去,就開始串連離席,任由學生在會場裡穿梭遊說代表離席。二十多位老師學生,包含兩位曾經列名的校長候選人均站立在會場門外,等待學生指示看是否要再回到場內。一邊清點人數的同時,有數位教授匆忙離席,一位連包包都忘了留在會場裡。當主席宣布人數不足而流會時,門後師生大聲鼓掌,露出得意笑容。每一位躲在門後的老師,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歷史也都會記錄下今天的這一刻與他們的面容。




非核與台獨 矛盾的價值


2018-03-28 00:48 聯合報  劉儒昇/博士生(宜蘭市)
經濟部長沈榮津昨天表示,核四不運轉的資產損失約新台幣2600億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地方選舉將近,非核家園、空汙、電價、核四等議題,不斷在媒體有諸多討論。而民進黨之崛起,台獨與非核家園主張為其核心價值,今不論此二主張之優劣對錯,二者間卻有著自相矛盾的內涵。
現今在安全議題上,可區分為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指非軍事性或不動用軍事力量的安全議題。非核家園之主張係屬非傳統安全內之能源安全範疇
而台獨之主張,從近期兩岸之態勢觀察,民進黨執政後,中共機艦數度繞台對我國之國防壓力日增,可見該意識形態之主張,直接影響我國傳統安全(軍事安全)。在台獨意識形態價值之下,民進黨的執政必然會遭遇中共升高對台軍事壓力,因此如何維護台灣之傳統安全,自然成為我政府必須重視之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非傳統安全亦會影響傳統安全,非核家園即屬此類型。
台灣四面環海,能源安全皆維繫在海上,在沒有核能發電的情況下,無法預期石油、煤、天然氣等資源何時會發生非常情況,抑或台灣的海上生命線突遭軍事封鎖,屆時所有火力電廠停擺,台灣恐連基本維生用電都有困難(例如醫療用電、供水用電及其他重大公共設施),遑論重要軍事設施等也可能無電可用。以環境言,非核家園之主張雖有其價值與理想性,但在我國無法維持一定比例之核能電力後,國安問題將更趨複雜。
綜上所述,台獨之主張須建立於堅固的傳統安全(軍事安全)上,但非核家園之主張(非傳統安全),卻須建立在破壞我國軍事安全的前提之下,二者之間矛盾,恐對我國家安全與未來發展影響甚鉅。





都更修法 痼疾仍在


2018-03-28 00:51 聯合報  袁安喬/退休人員(台北市)
台北市永春都更案因無法整合,延宕十多年,過程中動工、停工、復工,屢生波折。圖/台北市都發局提供


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老屋改建,從改善市容、提高居住品質、帶動繁榮以及居住安全等而言,均是必要的政策。
但是,政策雖好,效果卻差。箇中以整合的困難度最高,又以釘子戶為高中之高、重中之重;試再深一層探討,又以一樓地主的期望條件過高為主因。
改建之標的多為四、五層樓之老舊公寓,有的公寓已逾四、五十年,多為住宅區。由於經濟繁榮,生活環境隨之改變,有些一樓住戶慢慢開店做生意,進而出租、在前後院搭建違章建物,主管機關不加管理,甚至放縱、推動(如師大商圈)。樓上住戶(地主)或昧於法律知識,不知維護本身居住環境之品質,不知保護、爭取本身土地被一樓使用(濫用)之權益,或礙於情面,一意隱忍、緘默;而有些一樓地主亦不知自省,終至積非成是,積虧成理,一有建商來談改建,則提高條件,致使樓上地主心生不平,建商視為畏途,都更成效可想而知。而政府、一樓地主、樓上地主、建商皆無法共蒙其利。
希望主管機關、專家能勇於挺身而出,正視此一重中之重的核心問題,從法律、政策、實務等方面,善為釐清、規範、管理,期使怨氣得消,利益共享,相互尊重,共創美好的明天。





對台灣存在問題的永恆探問


2018-03-27 23:41 聯合報  曾建元/中華大學副教授、新台灣國策智庫諮詢委員兼兩
台灣研究基金會由前監委黃煌雄創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黃煌雄先生創辦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已卅年。一九八八年正是蔣經國去世那一年,全台灣的人們,乃至世界都在疑惑,強人不再的時代,台灣將航向何處。
卅年過去了,台灣依舊屹立於東亞大陸邊緣的海上,這是亞洲最為自由和幸福的國家。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以大國之姿崛起,躍入全球自由貿易秩序,爆發的經濟國力,迸發出強國夢,視台灣問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後障礙,天安門城樓巨大的陰影不時遮掩著台灣的天空。
台研會當年即高舉台灣之名,紹繼蔣渭水社會啟蒙的行動和精神,號召知識菁英投入本土研究,共同思考和探問台灣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如何成就台灣的公平正義與憲政民主。當年出版的二書,《國防白皮書》、《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打開以往為民間學者和反對運動所感到生疏的兩個學術和政策領域,前者涉及國防戰略和軍隊國家化的體制問題;後者則針對國民黨如何以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發展出與本土政治菁英的恩庇侍從關係,而更將國民黨如何經由黨產不當取得和營利事業獨佔經營而成為政治經濟巨獸的過程抽絲剝繭地揭露出來,當前民主進步黨政府針對國民黨黨產的清算,整個政策的思維其實奠基於三十年前台研會學者的開創性研究成果。
台研會開拓性的眼光和兼容並蓄的平台功能,吸引了一批關心台灣發展的學者與學生,一九九○年野百合運動迫使國民黨政府終止動員戡亂,由是展開台灣憲政改革和民主化歷程。
台研會可貴之處,在於提供異議或新生代學者和學生發聲舞台,呵護智慧激盪的火花,讓它點燃改革烽火,引領台灣前進。然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國崛起和兩岸國力消長速度的估計不足、對投機的極端民族主義基本教義派的縱容,卻可能是那一代專注於處理台灣內部秩序合理化的人們,所遺留給這一代人的問題。
今天,民進黨終於完全執政了,當年民進黨設想的台灣願景, 在歷經卅年的民主轉型後,在兩黨交替執政中是否實現了?又或者哪些需要檢討?面對中美新冷戰和全球互賴的新局面,民進黨又該領導國家航向何方?這是下一個卅年的巨大問題。
當年台研會進出的學運青年,如今多是學界或政壇的中堅力量或明日之星;而責任的承擔者,已將是不存在政治恩怨包袱的全新世代。如果台灣的民主治理是過去卅年台灣最迫切的問題,那麼,台灣的永續發展和變局將近的兩岸關係,將是今後台灣最嚴峻的挑戰。但我們今天還有機會像卅年前的台研會和民進黨,匯聚台灣一流的學者專家,站在珍惜與維護民主自由和台灣主體性的基本立場,跨越統獨與黨派成見,一起來討論和凝聚國家發展戰略的新共識嗎?





習金會? 北韓微笑外交 遊走美中夾縫


2018-03-27 23:41 聯合報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所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傳秘訪中國,引發外界討論。 (美聯社)


廿六日傍晚,一列與二○一一年金正日訪俄所乘同款的廿一節綠皮專列經丹東,抵達北京,外界皆認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很可能身在其中,是則為金正恩二○一二年上台後首度訪陸。相較於金正日在位不時搭專列造訪中國大陸,金正恩主政至今未訪陸,此異例凸顯中朝關係處於不正常狀況。
此專列於廿七日下午三點,駛返中、朝邊境,北韓要人結束不到廿四小時的訪問。日本NHK報導認為,是金正恩或其妹妹金與正的可能性極高。日本評論認為,以北京警戒的陣仗判斷,不排除「習金會」的可能。此外,韓國亦對此消息慎重以對,並稱在日前即掌握此動態,但韓國政府認為在未掌握確切的狀況下,評論為時過早,對外界的詢問僅以「詳細確認中」回覆。
金正恩透過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向美國總統川普傳遞舉行「美朝峰會」的意願後即神隱,六日至今三周未在媒體公開露面,更未見任何有關「美朝峰會」如何後續的談話,外界無法窺知金正恩提議「美朝峰會」之虛實。因此在「兩韓峰會」與「美朝峰會」緊鑼密鼓之際,中朝關係改善仍為朝核局勢緩和的正向訊號。
金正恩與文在寅、川普的會談若能順利實現,應有助於朝核危機的和平解決,惟卻存在著北京在朝核危機中角色弱化的可能性。對此,中國大陸外長王毅雖強調北京對於目前對話局面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卻難掩中國大陸的不安感,此促動中國大陸尋求與北韓改善關係。此番北韓政要訪中,可令中國大陸一探「兩韓峰會」與「美朝峰會」之虛實,維持在朝核危機解決中的存在感。
北韓領導人專列現蹤北京,在「兩韓峰會」與「美朝峰會」前,中、朝雙方高層接觸,應可視為金正恩在峰會前爭取北京支持的具體行動,避免在「川金會」人單勢孤。金正恩上台後,雖對北京不再言聽計從,但以往金正日在重大外交舉措前夕,皆會尋求中國大陸的支持以為對話後盾,金正恩此舉應為延續前朝外交舊慣。
此外,在川普對中國大陸祭出「超級三○一」,美、中陷入貿易戰煙硝之際,北京重啟與平壤的高層對話,將可在未來的美、中外交過招中,續打「北韓牌」,牽制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
金正恩一改去年頻頻的核試及飛彈試射攻勢,以「微笑外交」爭取與美、韓的峰會,亦敲動與北京的關係,其外交手腕之靈活不下於其父金正日。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之際,金正恩遊走在美、中兩大國間務實、權變,值得我們省思。





願景回響/世代共好 60歲也能向20歲學習


2018-03-28 00:41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世代」一詞近年成為台灣社會的關鍵詞,世代衝突、世代剝奪,甚至世代斷崖,都在描繪台灣世代間的歧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周分兩批請導生到家裡吃飯,登記的卅人來了十八人,缺席率是擔任導師廿七年來的紀錄。上周五,我為大一學生導覽圖書館,卅幾位走到四樓,只剩下七位。本周一上午的課,缺席率兩成多,也創紀錄。廿七日中午,為了近來某些學生所提出的空間訴求,學校審慎舉辦說明會,我也是被指責的對象。
我對學生失望嗎?有一點。很失望嗎?絕對沒有!
民國八十年,我剛做專任老師,經常開車接送老教育家黃堅厚教授,他提醒:「每次上課,不要在乎空位,只要看到一雙雙渴慕知識的眼神,就覺得教育工作很棒。」為了這些眼神,鼓舞自己持續熱情,即使偶而小失望,還是對學子充滿希望。
上周也對從事弱勢家庭服務的社工進行甄選,從申請者中篩選到廿二位,來面試的只有十三人。面試小組討論許久,六位可以派上場,其餘還差一段。
對年輕社工,失望嗎?有一點。很失望嗎?絕對沒有!這些年,對來自各校社工畢業生,我仍寄予厚望,期盼他們成為服務案主的尖兵。
明天就是青年節了,所有青年的老師或雇主都常面對「失望或希望」的考驗。不同世代之間必然有代溝,對各種議題難免意見分歧,年歲的烙印有差別,面對的生命難題不一樣。誰來跨越鴻溝?誰來促成理解呢?
三月十八日起,聯合報推出一系列探討世代歧異的專題,針對六十歲的銀世代與廿歲的青世代有多角度的分析,發人深省。恰巧我剛一甲子,學生多數剛成年,在課堂中,以這個專題的內容與學生交換意見。我為他們寫的一封又一封信分享自己的心得,期盼他們多了解銀世代,鼓勵他們回信,六十歲的人還是能從廿歲的人學到不少。
上學期末的作業,使我得到一百廿多封信,批改過程很愉快,激發自己對教育工作的熱誠。我不應該對廿歲的人失望,我也曾經年輕過,那時不願意年長者對自己失望,現在年長了,更應該與年輕世代一起成長。
「教學相長」是老師這種職業的莫大樂趣「跨越世代」是主管角色可以持續享受的經驗。就拿二十與六十來對比。失望只是一小塊,希望則是三倍大。
年輕人不喜歡囉嗦,這篇分享就簡短些吧!祝青年節快樂,謝謝你們使我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