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卡管案 依法行政的輸家

.訪大陸增籌碼 「小火箭人」變「外交達人」
.卡管後遺症…大學選校長 爆寒蟬效應?
.聯合筆記/卡管案 依法行政的輸家
.選賢與能 看政績不看口號
.混齡實驗教育 美的邀約與體驗
.孩子考大學 爸媽別太入戲
.大陸主教「被失蹤」 教廷能不聞問?
.漫畫/我有靠山






聯合筆記/卡管案 依法行政的輸家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林修全
總統府說「尊重教育部依法行政」,圖為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延燒兩個多月,教育部遲遲未核定管中閔的人事案,總統府和行政院都說,「尊重教育部依法行政」;這句話,是標準政治語言,有說等於沒講,因為民進黨政府若真想讓事件快點落幕,大可再加上「盡速」依法行政,這樣看起來還比較有誠意些。
「依法行政」是最基本要求,難不成總統府和行政院會指示教育部「不要依法行政」?這豈不是自打嘴巴。何況,朝野政黨都擔不起政治介入校園的罪名。只不過,「依法行政」之餘,要「急辦」或是「緩辦」,端賴主事者的心態。
因為要緩辦,就可搬出許多法條,設下層層關卡,對所有細節一再反覆確認,公文不斷往返,要求補送資料,這是公務機關要刁難時,最常用的經典手法。相反地,若是要急辦,公務員就算連夜加班,審查各種資料,照樣能趕出結果來。
這一次的「卡管案」,短短兩個月內,教育部已連續出了八道金牌,包括七封公文、一封電子郵件。內容要求台大就管中閔擔任獨立董事、涉及論文學術倫理爭議,提出進一步說明,並且質疑遴委會的會議紀錄未載明議決方式,以及會議紀錄是否經過委員確認等種種細節,還要台大提出各種佐證資料
一道又一道的關卡,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這些尚不包括管中閔有無赴大陸違法兼職教書,以及地檢署正式分案,監察院也要介入調查,有目的性地讓事件持續擴大。
教育部如此積極任事,大小動作不斷,鮮少人會相信背後沒有幕後黑手,就算沒有接受到上層指示,教育部極可能是自行揣摩上意,才會步步進逼,不願輕易鬆手。
管中閔能否出任台大校長,表面上的關鍵在教育部,然而,一句「依法行政」前提下,難道總統府和行政院非得看到「挺管」、「卡管」兩派人馬對立,撕裂和諧氣氛,互告成一團,才讓事件落幕嗎?更可能情況是想等有心人士對管中閔展開全面清算,讓他黯然離開,或是帶著傷痕上任。
不論教育部最後是否核准管中閔人事,結果都讓台大聲譽蒙塵,也讓外界質疑教育部淪為打手。這一切只因為民進黨政府一句「依法行政」的放任作為,導致所有人都是輸家。





卡管後遺症…大學選校長 爆寒蟬效應?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邱獻弘/博士生、企業顧問(嘉縣民雄)
政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已鎖定7人,邀請參加校長遴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原本單純的台大校長聘任案,在有心人的操作下,竟演變成「卡管」事件,並在高教與社會各界掀起巨大波瀾,尤其對最能彰顯大學自治精神的大學校長遴選制度傷害最大。
事實上,台大校長遴選風波恐怕已經引發各大學遴選校長運作上的寒蟬效應。
據報導,政大為遴選新校長,首度「主動撒網」鎖定七位學者,報名受理期限也延至四月底。這些改變的背後是否意味著政大有應徵人數不足的壓力?是否原本有意願報名角逐的優秀人才看到「卡管案」有所顧忌而退縮?企業界人力資源部門都知道徵才時應徵人數越少越難找到最佳人才的道理。
政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還表示,對於台大校長遴選案造成的紛擾將引以為戒,他們會更嚴格把關參選人的資格,必須通過遴選會三道嚴格的篩選關卡,在完全排除不適任的疑慮之後才能成為正式的候選人。然而,在這種看似嚴謹但相對缺乏人性考量的審查機制下選出的校長,恐怕會有「平庸化」的疑慮。
筆者曾參與一家外商公司「總經理」職位的選才規畫作業,需從三位高階主管中選出一位最佳人選,當我向該公司日籍董事長提出這三位人選的強弱項分析報告時,有鑑於其中一位的行事作風素為董事長不爽,故特別詢問董事長是否會有所顧慮,結果他講了一句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像他這種在工作上勇於挑戰威權的個性,正是是否適合擔任總經理職位的最佳判斷。」他也強調有氣魄的領導者才能改變現狀,而且通常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
最後這位常因據理力爭而冒犯高層、個性不夠完美者果然當選;幾年後,他也不負所望,成功推動公司轉型並創造前所未有的經營榮景。
總之,既然台大校務會議已以「擱置提案」方式婉轉表達接受管中閔當選的事實,教育部就應儘速聘任,讓事件及早落幕。因為「卡管」造成之傷害仍亟待修護,再不「核管」, 恐引發學界更大的寒蟬效應。








訪大陸增籌碼 「小火箭人」變「外交達人」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劉德海/政大外交系教授
接待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歡迎宴會。 (北韓朝中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密訪中國已獲確認。金正恩此次的北京行凸顯他成熟的談判邏輯、長遠的戰略布局,及其外交政策的優先順位。
年初以來,金正恩彷彿是變了一個人似的,瞬間從「小火箭人」蛻變成「外交達人」,連連出招,招招驚人,試圖突破其二○一一年就任北韓最高領導人以來日益艱鉅的外交困境。迄今除已完成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峰會外,並獲得南韓文在寅總統與美國總統川普承諾在四月與五月分別舉行雙邊峰會,充分展現其務實而精明的外交手腕,並為朝鮮半島的未來發展帶來正面憧憬的可能性。
就在今年元旦,在美中兩強沉重壓力下,金正恩首先藉新年辭宣布參加平昌冬奧,打開兩韓關係,確定兩韓峰會後,再透過南韓穿針引線邀請川普舉行峰會,繼而閃電密訪北京。很明顯他看準文在寅是他打開外交困境的鑰匙,派出親妹妹金與正取得文在寅的信任與峰會承諾,再透過南韓特使鄭義溶給川普一個驚喜,轉告其有意棄核與會晤,喜出望外的川普欣然允諾峰會
另一方面,金正恩深知中國才是最重要靠山,去年開始即兩度對北京示好,十一月北韓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及一中全會均發賀電,祝賀習近平連任總書記。習近平回覆了賀電,證明北京仍願意維持一定溝通,這是一年多以來首次習與金公開交流。今年三月十八日金正恩又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賀電,祝賀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而在中國官方公布的祝賀名單中金正恩排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金正恩在確定文金峰會與川金峰會後的舉措,此時中國正擔心或遭平壤撇開之際,因而使其北京行水到渠成。
金正恩此次北京行對北韓極為重要,因為在文金峰會與川金峰會前夕訪問中國,除給足了中國面子外,更重要的是增加金正恩與文在寅、川普峰會的談判籌碼,尤其是充滿了不確定性與危險性的後者。因為就在川普同意峰會後,他接著撤換了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換上的中情局前局長龐培歐與駐聯合國前大使波頓兩人皆屬鷹派
金正恩的北京行除在說明他未來的兩次峰會構想外,可能談及的課題是中國與北韓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如駐韓美軍是否撤離、是否撤除薩德反彈道系統,更重要的是有關未來北韓若去核後所能獲得的安全保障、朝美關係正常化與中國對北韓的可能經建與科技援助。
金正恩在北京承諾棄核,但他一定要求中國協助其從美國方面獲得安全保障及中國的安全承諾。當然,亦盼中國能支持與協助其完成與美日關係正常化的宿願,使朝鮮半島轉為平衡的局面。既然非要棄核不可,金正恩必然要求中方提供龐大經援,協助金正恩達成其對國內擁核以外的另一大承諾,就是經濟繁榮。這對北京言不是問題,因為十九大時已明訂今年是將一帶一路落實到東北亞的重要一年。
朝鮮半島若能因北韓棄核而走向和平發展,那是北京長期企求的,提供北韓資金與技術興建幾個工業園區,甚至高科技工業園區非不可能,最終如何將視川普回應而定。






選賢與能 看政績不看口號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張惠博/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彰縣員林)
有志或傳聞將競逐台北市長的人非常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底大選只剩不到八個月,欲連任者大多忙於政見的兌現,挑戰者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努力跑攤、爭取曝光。至於首長任期屆滿空出的位置,有志者更是爭先恐後,急欲獲得政黨推薦,取得參選資格,或是標榜無黨參選,亟欲躍登龍門,遂其心願。其實,民選政治人物,是要為大家服務的,不宜將這份職務或頭銜,視為增添其個人光彩,過分強調個己私志,不僅格局略小,唯恐不易獲得選民認同。
愛因斯坦曾言:一個人最高的本領,就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準此,選賢與能,最能詮釋什麼樣的候選人較能獲選民青睞。
自地方自治法修正以來,縣市首長的地位與政治行情日增,所以競逐者眾。許多自我標榜服務最好,關心里鄰、噓寒問暖的政治人物,更紛紛以縣市首長為從政目標。人往高處爬,乃人之常情,惟地方首長應具備那些條件呢?試略舉若干項目,諸如:學歷、經歷、信仰與價值觀、氣度涵養、職涯、國內政事、中央歷練、中央部會關係、外語能力與涉外事務,以及國際視野等,皆須要相當的歷練與火候,才能應付裕如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與滿足服務對象,也能領導同仁,一起為大眾提供最到位的服務。
這是一個績效年代,也是一個行動年代,政績更是經由創意與問題解決,不斷想方設法,方得以做出來,不是徒口空言,避重就輕,柿子挑軟的,甚或僅是撒下經費就能完成的。反之,必須不畏艱難,不為私己利益,能以絕大多數受惠者與縣市整體永續發展為考量,更樂於用心、集思廣益,找出問題,整合各方資源,方能順利解決,獲得亮麗成果。
多數縣市首長的參選人多已浮現,期盼選民能以理性、智慧的心靈與眼睛,以參與的心情,仔細挑選能負重任的首長,除為國舉才、關心地方發展外,也能全面提升政治風氣與選舉文化,尤須摒除買票、送禮等歪風,合力改善民主政治的內容。筆者長期服務教育界,習於以教育的觀點,關心社會的進展,更願在邁向更民主的道路上,與大家共同見證。





混齡實驗教育 美的邀約與體驗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邱義隆/中坑國小校長(台中市)、 陳延興/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台中市)
高雄寶山國小實施混齡實驗教育3年,但日前校務會議通過不續辦。 圖/寶山國小提供


針對聯合報報導關於高雄寶山國小混齡實驗教育喊卡的問題,身為五所同時進行混齡實驗教育的夥伴校長與陪伴三年的學者,說明我們的收穫與想法。
自二○一五年八月開始中坑國小肩負起公辦公營實驗教育的使命,經過校內教職員討論,並清楚與社區家長說明溝通,所幸有國教署委託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團隊與台中教育大學等校,進行三年多的指導與陪伴
為了增加教師的專業知能,寒暑假均辦理一至四周的教師培訓,甚至邀請國內外知名實驗教育、混齡教學或教學創新的教育人員進行工作坊,協同輔導教授也會定期到校與老師們進行專業對談與指導,各校每周每月皆有報表回報實施狀況,共同構築混齡教學的可行模式,協助學校進行創新發展。
今年是中坑國小執行混齡實驗教育的第三年,過程中我們持續進行溝通與分享,在此簡述學校目前的收穫如後:首先,學生人數穩定成長,目前從外區進入本校就讀學生數激增。其次,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大幅進步,學業成就與表現穩定進步中。第三,課程活潑化、多樣化、生活化,與在地產業、環境、文化聯結,逐漸系統化;第四,教師教學熱情再次被點燃、教學專業自主被高度尊重,團隊研發主體課程潛力無窮。第五,社區與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能主動與校方討論課程的進行與安排。最後,學校追蹤這三年在混齡實驗教育下畢業的孩子,都可銜接至一般國中就讀,孩子主動學習、同儕關係互動良好,更為國中端老師所稱許。
任何學校進行創新都值得鼓勵,我們很難從單一個案斷言某一個教學活動的成敗,可能教師、家長與行政人員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凝聚共識,至少老師願意嘗試做一些改變,進行混齡教學的成效需要從學生的整體表現與成長加以判斷。
實驗教育是一場美的邀約,誠如一位資深老師所言:教書這麼多年,直到現在她才體會到什麼才是教育。我們學校有許多動人動容的夥伴,大家持續為教育的理想向前行。






孩子考大學 爸媽別太入戲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翟敬宜/大學教師(新北市)
107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報名開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篩選公告,現在起到五月,是短兵相接的高峰。送備審資料、面談、填志願序,考生和家長的情緒起伏有如心電圖,很多家庭因此陷入焦躁淚水,持久戰打成了消耗戰
想當孩子的心靈靠山,大人請先校正心態。對遊戲規則要有正確了解,且不過度入戲,造成干擾。
今年第一階的篩選率達八成一,創歷年新高。龍年榮景難得,各校為了搶人,採「先鬆後緊」策略,第一階先把人圈進來,第二階再精挑細選。因此,考生第一階若是超乎預期的輕騎過關,驚喜一天就好。
不論如何,拿了門票有機會,但第二階是大學主場,要挑什麼樣的學生,各系會依據招生狀態和考生實力謹慎盤算,外圍的人很難看透,家長就更不必浪費時間狂打聽。
「盡力而為」是唯一策略。以備審資料為例,各校系都已設好規格或公版,考生唯一要把握的準則就是「提高資料的可讀性」,在規格內清楚展現自己。
人人皆知評審看資料的時間與耐性有限,此刻要拿出吸眼球的本領,讓評審快速感受到你「有備而來」。閱讀科系網站和相關資料是必要的,才能想清楚可以用哪些「說帖」與科系的要求相呼應。
不論自傳、申請動機或讀書計畫,誠懇至上,切忌浮誇嘴炮。並且善用下標題、配照片等優化視覺的小眉角。
重點是,就算小孩寫得再爛,可以提醒可以教,但千萬不要代筆。這是他的戰場。如果你曾經笑過大學生媽寶,就不要剝奪他磨練的機會。
讓多數考生腎上腺素激升的「面試」,唯一解法是事前準備;但面試委員會問什麼問題,就跟天氣一樣難料。好在有些基本款,都在備審資料的範圍裡,至少做到記住自己寫過的內容。
很多爸媽愛問「怎麼讓評審有好印象?」這是大哉問,萬勿自尋煩惱。面試委員經驗豐富,對小高三的緊張錯亂並不會太介意。穿上適合年齡的正式服裝以示尊重與珍惜;回答問題時,會的說清楚,不會的不要掙扎。有禮、誠實,如此而已。
等熬過面試,第二階段放榜,賽局即進入超刺激的「數據比對」。很多補習班和查榜網站都會根據各校榜單做成分析表。數據夠充分,就可查找出跟你申請同個校系的人,還上了其他哪些校系。再參照過去幾年的科系備取人數和最低錄取分數,大致可摸索出自己的勝算。
最後一關排志願序,是俗稱的「Show Hand」,籌碼盡出。此刻大人務必讓出路來,讓孩子好好思考,為自己做出決策。大學只是生涯的一站,從考大學的過程中學會「態度」,比什麼都值得。






大陸主教「被失蹤」 教廷能不聞問?


2018-03-29 00:31 聯合報  孔令信/教(台北市)
中共和梵蒂岡建交的主要障礙,在於主教任命。 (歐新社資料照片)


中梵關門會議即將進行本季談判,傳將簽定主教協議,正逢天主教的最重要聖周紀念耶穌基督受難與復活的聖周期間,傳出閩東教區地下主教郭希錦被中共公安人員帶走
去年復活節期間郭主教就被當地宗教事務處人員請去「學習」廿天,無法主禮復活聖周的所有彌撒與禮儀。只是今年的「被失蹤」事件,讓中梵建交談判面臨最大的變數。
這個變數關係到主教協議,中共在去年十二月的談判時已提出了由地上主教取代地下主教的條件,當時教廷的首席談判代表榮休主席切利總主教(Claudio Maria Celli)在會議結束後隨即赴福建,見過了地上主教詹思祿,同時也與地下教會郭希錦主教會面,「勸」(傳達)郭主教讓位給詹,退居助理主教,與詹主教一起共融共祭。
在此同時,汕頭教區八十八歲的地下主教莊建堅,也被迫讓位給遭教廷「絕罰」的地上教會的黃炳章,兩位地下主教的「困境」,還是因為莊主教託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請陳樞機將信轉呈教宗後才曝光。陳樞機今年元月兼程趕赴羅馬,把信呈給教宗,也和教宗晤談了半小時,當時教宗方濟各表示對於此事曾說:「有,我告訴了他們(教廷的高官)不要製造另一個敏真諦(Mindszenty)事件!」教廷新聞辦公室一月卅日發表聲明,不點名批評陳日君樞機的言論混淆視聽,且引起爭議,強調教宗方濟各對於中梵對話的進程完全掌握,教廷官員一向忠實地將所有消息呈報教宗,教宗也完全掌握大陸教會情況。
看得出來主導中梵談判的教廷代表是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他的談判隊伍是「樂觀的務實主義」,但是,去年沒有處理郭主教被失蹤的事件,今年是否會繼續不聞不問呢?對於地下主教遭如此迫害,教廷真能坐視中共如此囂張行徑?這樣的宗教自由尺度確定是教廷想看到的嗎?
據傳郭主教是因不願意與地上主教詹思祿共融共祭,更不願意加入愛國會,才「被失蹤」,現今他的處境不正是未來更多地下主教的「樣板」嗎?失去牧人的閩東地下教友還願意與迫害他們的主教者共融共祭嗎?即便被迫參與彌撒聖祭,可是地上教會的種種官樣習性與服從中共的奴性,根本不符合基督為世人犧牲與救贖的真義,地下教友又怎麼可能忍受得下去呢?
顯然教廷主談代表與談判隊伍對中國的宗教管理與制度了解太少,若是不表示嚴正抗議並要求立刻釋放郭主教,讓他回到牧棧主持復活聖周禮儀與彌撒,還要繼續與中共談判下去的話,不但有損教宗方濟各英名,更會背負「出賣教友及教會」的罪名,未來在基督面前是要交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