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羊群效應 激化金融動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4108/web/

.聯合報社論/還要為「血統論」自我相殘嗎?
.聯合報黑白集/洪耀福的格局
.經濟日報社論/羊群效應 激化金融動盪






經濟日報社論/羊群效應 激化金融動盪


2018-03-06 00: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全球經濟尚處於同步性擴張的情形下,金融市場接連在2、3月出現間歇性動盪,令人不解。暫不論通膨預期變化、川普再掀貿易戰等因素,單從金融市場參與者的本質來看,近期金融市場的不安實屬自然。因為投資人就怕在多頭市場比別人少賺了錢,以致於看待風險的態度表裡不一,易引發對金融市場末升段的猜忌,進而產生或大或小的羊群效應。
較資深的投資人必然對花旗銀行前CEO普林斯(C. Prince)在2007年7月形容當時金融市場瘋狂樣態的至理名言:「只要音樂在播放,你就必須站起來跳舞,而我們還在跳舞。」(As long as the music is playing, you’ve got to get up and dance. We are still dancing.),印象深刻。豈料,四個月後次貸風暴爆發,普林斯因CDOs、MBSs等業務的巨額損失而丟了工作,也讓他一夜之間與貪婪、狂妄、過度自信等字眼劃上等號,成為被各界痛斥的華爾街代表人物之一。
但有趣的是,當前金融市場總是充斥著類如普林斯般的貪婪金融業高層,並驅逐會謹慎看好客戶荷包、有良心的金融專業人士,一如已故的著名基金經理人戴伊(Tony Dye)
戴伊早在1995年與2002年即表示,網路與房市泡沫造成股價偏貴的觀點。他在1996年出清大部分持股,且對後續幾年由科技股帶動的股市狂飆不為所動,也盡量避免持有高成長、高風險的網路股。但戴伊不隨著音樂跳舞的結果,就是績效大幅落後同業、基金經理人排名幾近墊底、基金被大量贖回,在2000年2月網路泡沫破滅前一個月,他丟了工作;2003年戴伊成立基金公司且創建名為Contra的避險基金,卻也在他預先提防房市泡沫的謹慎操作下,再度遭到投資人背離,基金規模從創立初期的4億美元,縮水至2007年的7000萬美元。
普林斯與戴伊是金融市場中兩種極端的投資典型,受歡迎程度也明顯有別。戴伊的操作方式比較接近19世紀的財富管理哲學,當時幫客戶理財的專業人員多是會計師和律師。他們深知若客戶的投資出了問題,自身聲譽就會付之一炬,因而小心守護客戶的財產。縱使未必為客戶帶來最高的回報,卻總能避開真正的危險。但普林斯所代表的現代金融管理,較不重視金融專業人士的風格、理念,也沒有蓋棺定論的度量,只在意他「現在」的成績單。這種片面、短視的評價方式,以及在股市榮景破滅前,投資人往往輕忽風險的習性,使普林斯之流的金融業高層大受歡迎,且易讓那些站在客戶面向考量、慎防風險者,早早丟了工作。
但要說普林斯等金融業高層看不到風險,也頗不公平。就金融業高層而言,面對尚不知何時降臨的風險,遠不如賺得比同業少,客戶把資金轉移他處的威脅來得大
於是,在金融市場充滿「害怕錯過賺錢機會」(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集體心理下,即使金融業高層眼見泡沫已近失控,卻仍會硬著頭皮坐在準備衝向懸崖的汽車上。因為在榮景時提早下車,可能會讓公司績效大幅落後,甚至在行情還沒反轉前,自己就丟了工作。
近期金融市場的起伏,某種程度正是前述兩類投資理念的拉扯。問題是,當前金融市場處於背離基本面的泡沫狀態,已是眾所皆知之事,但投資大眾仍難有「勇氣」像戴伊一樣遠離風險。
畢竟,在全球貨幣環境依然寬鬆、景氣趨勢仍呈現同步上升的格局下,市場的音樂似未終止,讓人想起2007年末升段的最後狂潮,當時市場波動雖加大,卻有兩次高點的機會能賺得巨額回報。
因此,即使泡沫看似在前,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卻無法擺脫FOMO心理的驅使,仍想奮力一博,以致於當通膨預期變化、川普再掀貿易戰可能衝擊多頭行情的風險傳出,就引發市場不安的情緒。易言之,在投資人看待風險依舊表裡不一的情況下,諸如近期金融市場的間歇性震盪,恐怕會有增無減。






聯合報黑白集/洪耀福的格局


2018-03-05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表示,雙北市徵召人選會擺在最後處理,目前並不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求年底勝選,朝野政黨都為提名問題傷透腦筋。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的表現卻很奇特,他頻頻關心國民黨的提名,對藍營各地的人選一一品頭論足,彷彿他是國民黨秘書長似的。
洪耀福大放厥詞,當然是別有用心;他的司馬昭之心,明眼人一看即知目的何在。例如,他點評最頻繁的新北市,不論是大讚周錫瑋實力堅強,或者爆料侯友宜跟他說過自己不選,乃至他勸進侯友宜轉戰南部;其目的不過是為了挑撥離間,分化藍營。說穿了,正是民進黨找不到足以對決侯友宜上陣一拚的人選罷了
洪耀福話說多了,反而暴露自己的弱點。例如,他說要國民黨再輸一次,才能讓台灣再贏一次;反映的事實是,民進黨拿不出政績,只能靠意識形態動員。又如,他說吳敦義把縣市長初選都交給民調,是「不負責」的作法;但民進黨幾個以民調決勝負的縣市殺得血流成河,民進黨中央有在負責嗎?
回到民進黨最頭痛的雙北,國民黨選情固然隱憂重重,但民進黨連在台北市要不要繼續和柯文哲合作,都上下吵成一團;新北更糟,年屆七十歲的蘇貞昌、游錫堃都成了「熱門人選」,暴露出中壯代接班不繼的困窘。在這種情況下,洪耀福怎還有閒情逸致對其他黨指指點點?
一個「碎碎念」的秘書長,實無法顯現其格局與能力,倒反映出民進黨「執政」的氣虛。民進黨今天的局面,可謂其來有自。








聯合報社論/還要為「血統論」自我相殘嗎?


2018-03-06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侯友宜(左)辭官參選新北市長,與周錫瑋(右)形成兩強相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辭官參選,當天同黨挑戰者周錫瑋延續其批侯「藍皮綠骨」的基調,嗆稱他不能容忍「不藍不綠,不清不楚」。侯友宜隨後還擊說,「不是手拿國旗就是愛國」,而是要為國家盡心盡力。新北原是藍營勝算頗高的都會,但參選人為「血統論」而同志相殘,徒令親痛仇快,也讓支持者掩目。
歷經兩度黨內分裂、兩度失去政權,國民黨此刻若還陷在誰是「正藍旗」的血統論迷思中,那就證明廿多年來沒有學到任何教訓。國民黨前兩次分裂,不正是因為有一批人認為自己的「血統」更純正而要自立門戶,卻不問整個黨面對時空的變遷應該如何轉型?藍營前兩次失去政權,不正是因為內鬥自殘、面對大是大非卻苟且以對,終而失去了民心?
進一步看,從國家發展的格局而言,藍綠的長期對峙已使得台灣陷入了自我內耗的泥淖,廿多年停滯不前。在一般民眾心裡,無不期待台灣政治早日擺脫非藍即綠的惡鬥困境,也因此,三年多前才有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崛起。當人民對藍綠對峙厭惡已極,藍營內部卻還在拿「藍皮綠骨」做文章;如此開倒車的訴求,要說能獲得民眾的支持,我們深表懷疑。試想,即使國民黨能夠號召泛藍團結,都不一定有勝算,又豈能只靠「深藍」?若有人證明自己血統「正藍」,卻說不出為國家鄉里做過什麼,這對民眾又有何說服力
「血統論」其實不是藍營獨有現象,綠營的情況更為嚴重。在蔡政府中,除了少數點綴用途的內閣「老藍男」,幾乎清一色是沾親帶故的派系中人,看不到社會賢達或專業人士排外主義掛帥的結果,必然造就近親繁殖,使決策品質日趨拙劣包括最近脫黨的蘇煥智在內,與黨中央主流意見不同調的黨員,唯一出路就是退黨,這都是「血統論」作祟。
回顧台灣近數十年的政治發展,雖在民主進程上取得了成就,但在社會族群融和上卻呈現倒退的景象;尤其藍綠的門戶成見,嚴重拘限了國家的發展腳步。上世紀九○年代之前,台灣主要內部爭議是「省籍問題」,因省籍問題引發了「認同問題」,從而惡化成「統獨問題」。進入廿一世紀之後,省籍問題已趨於緩和,然而認同問題卻向社會各階層進一步滲透,並隨著政黨輪替的常態化演成了「藍綠問題」。至今,政黨惡鬥成了人民難以擺脫的沉重包袱,也成為國家前進的路障
「藍綠對峙」比「統獨對立」更糟的是,後者只是政治人物的理念之爭,但藍綠對峙的結果,卻變成人民要被迫凡事選邊,到了永無寧日的地步。以台大校長任命之爭為例,管中閔之所以備受杯葛,只因為他曾在馬政府為官,民進黨和台大校內的綠色勢力必欲斬斷其就任之路,因而違反遴選規定百般干預。如此一來,整個台大的校譽、形象和士氣也跟著葬送。再如獨派青年向慈湖陵寢潑灑紅漆,自認有了台獨建國理念為後盾,即可自外於法律而其中一青年在元月空軍飛官失事殉職時竟稱:「死了一條中華民國黨國鷹犬,實屬大喜,應該夕鶴(死好)」。像這類偏頗、缺乏人性的心態,只因信仰台獨而無限膨脹,豈不令人駭異
由於藍綠對峙,多年來台灣已被撕裂成如同「兩個國家」。最近民眾對藍綠惡鬥的厭惡已達到頂點,這是蔡英文民調重挫的主因,也讓政績貧乏的柯文哲還享有不錯的民意支持,這是不正常現象。可以說,下一個十年,台灣最重要的政治工程,就是要從「藍綠惡鬥」的泥淖中脫身;唯有如此,台灣才可能恢復小龍的神氣,並免於因分裂而自我窒息。
藍營如果有人以為「血統論」還有市場,那是昧於現實。綠營如果不能跳脫「血統論」的窠臼,那不僅是反民主,也是自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