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手拿中共憲法的李敖

.台旅法 兩岸不必反應過當
.為了卡管 可以潑糞式爆料?
.聯合筆記/手拿中共憲法的李敖
.習近平、普亭打愛國牌 聯手抗美
.「理念不能凌駕法律」 置黨外運動於何地?
.回響∕兩世代各擁優劣 包容更勝責難
.回響∕「小確幸」日子 似無不可






聯合筆記/手拿中共憲法的李敖


2018-03-18 23:40 聯合報  陳言喬
台北榮總證實,罹患腦幹腫瘤的作家李敖,近日因病況轉危,18日上午10時59分離世,享壽83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三年前在北大手拿中共憲法的李敖昨天病逝台北。李敖二○○五年九月到北大演講,以「打著紅旗反紅旗」的方式暗批共產黨,李敖用他一貫嬉笑怒罵的方式挑戰中共,留下許多經典回憶。
在大陸也擁有高知名度的李敖,其死訊昨天傳至大陸也被各主要媒體報導。大陸人對他褒貶不一,但因為他的書與言論針貶時政,敢於對抗權威,受到不少大陸知識分子的肯定。
當年我在現場採訪,看到他拿著中共的憲法和毛澤東選集對著台下擠爆的北大師生說:「大陸憲法是保障言論的,毛澤東、周恩來的選集都說共產黨是允許言論自由的。」
李敖還引述毛澤東的選集說:「共產黨是歷史上發生的,凡是歷史上發生的東西都要在歷史上消滅,因此,共產黨總有一天要消滅。」
不僅如此,他還觸碰大陸最敏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他說:「玩革命你們玩不過坦克車」。意在鼓勵大陸同胞要以打「擦邊球」(遊走中共設定的紅線邊緣)的方式、要以智慧的手段爭回憲法所賦予的言論自由。
李敖當時的演講讓台下的北京官員與北大校方如坐針氈,卻讓大多數師生叫好,鼓掌聲不歇。儘管網路被消音,主流媒體沒有報導他的演講內容,但北大學生早已一個字一個字全文記述傳遞出去。
當然,李敖也呼籲中共領導人適度開放言論自由,就像火山口一樣,言論自由也要發洩的,發洩了就沒事。
李敖與國民黨糾纏多年,他也是少數敢在大陸公開場合暗批共產黨的台灣人。十多年後,也許是大陸言論更形限縮,也可能是台灣不再具有這樣「硬骨」的人,李敖當年的「神州文化之旅」可能是絕響
李敖熟讀中共黨史與各主要領導人選集,他從務實主義的角度去了解中共的意圖與動向,去剖析台灣的未來。當年他說,「我一直在為(幫)台灣人民說好話,促進兩岸好的關係,一再呼籲台灣人要占共產黨的便宜,要做聰明的台灣人,不要做笨蛋的台灣人」。
李敖問:台灣是要學東帝汶,人口死掉五分之一,獨立成功,成為最窮的國家?還是跟共產黨合作賺錢,混吃混喝(賣水果不給利息、不交稅,每年順差持續擴大)?
李敖不是兩岸專家,他的話台灣朝野或許不當真,但有一部分的台灣人(台商)把他的話奉為圭臬,因為搞經濟就不能搞政治,台灣若搞政治、搞對抗,經濟一定受影響,十多年來一直是





台旅法 兩岸不必反應過當


2018-03-18 23:44 聯合報  胡念祖/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海洋事務研究所所長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由於法案內容為「鼓勵」而非「強制」,中國大陸也表達強烈不滿,能否達成台美「突破性」互訪仍是未知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十六日簽署了「台灣旅行法,此舉或令我方認為,台美雙方高層互訪的限制可就此取消,甚至有人認為,美國行政部門在此法律之下負有「法律義務」,「肯定要執行」該等高層互訪;同時,中共外交部門則大聲抗議,表示會對美施加全面性的外交報復。但若仔細檢視該法內文之法律用字,恐怕以上的解讀或反應都是過當的。
台灣旅行法(H.R. 535)全法只有三條四六二字,全名為「鼓勵合眾國與台灣間所有層級之訪問及為其他目的」,該法第一條明訂「本法得被引述為『台灣旅行法』」。第二條「所見」(Findings),陳述國會的六點所見(Congress finds the following:),分別述明台灣關係法之重要角色與主要內涵,讚賞台灣的民主轉型成就,以及現行美台高層互訪的自我設限。
第三條「國會觀點;政策聲明」才是該法的核心,但其法律用字卻頗有「深意」。在第(a)項「國會觀點」(Sense of Congress)中規定「國會的觀點是合眾國政府『應該』(should)『鼓勵』(encourage)美台之間所有層級官員之訪問」;第(b)項「政策聲明」(Statement of Policy)則規定「合眾國的政策『應該』是…」。
這兩項條款的用字都是should而非shall。在法律用語上,should屬一種「道德上的勸服」,不可翻譯成中文法律用語的「應」;shall才是具法律約束力及賦予法律義務的「應」。換言之,該法在經總統儀式性簽署後成為法律(作者按:總統不簽署,該法亦可在眾院將法案送交總統十天後自動生效),但卻是一部對美國行政部門不具法律約束力,行政部門亦無執行之法律義務的法律。再加上這兩項條款明文指出,此為國會意願或觀點之表達,且只是政策的宣示,should之後的用字更只是「鼓勵」,而非shall之後接一些更直接的用字,譬如增進、落實等。
故,在第三條第(b)項之下的三款實質文字,譬如(1)(2)兩款「允許」(allow)美台雙方官員互訪會面,或第(3)款鼓勵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及其他台灣所設立機構在美執行涉及美台雙方國會議員、官員參與之活動等,均因前面非法律約束或義務性的文字而失其必然之效力。
這些均可見美國國會兩院袞袞諸公的外交與法律智慧,(一)藉此用語創造一種「建設性模糊」,一可向台灣釋出善意,又可向大陸解釋並非要求行政部門必須有此作為;(二)藉此用語以避免直接衝撞總統在憲法上的「外交權力」。
若依上述法律用字之解讀,台灣方面對台美高層官員未來之互訪實不必期待過多,而大陸方面亦不必反應過激,既知「有關條款沒有法律約束力」,又何必對美進行全面外交報復。






為了卡管 可以潑糞式爆料?


2018-03-18 23:47 聯合報  張曉婷/旅美學人(美國)
管中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綠營媒體連續以聳動的標題報導有關台灣大學管中閔教授「涉」違法赴中「長期」兼職,報導多次提起爆料者為台大教授,爆料所依據的是管教授自己的二○○七及二○一五年英文簡經歷(簡稱CV)及廈門大學國際學生招生網頁
筆者是一位旅美學者,受到好奇心驅使立即到管教授在台大的個人網頁上查看,正是二○一五年版本。結果發現所謂的「台大教授爆料內容」與某新聞媒體不明就裡的以訛傳訛之報導實在可笑,其實我應該用可悲來形容;因為新聞媒體不諳英文用詞也就罷了,「爆料的台大教授」你們怎可不知?還故弄玄虛的欺騙媒體又愚弄社會大眾!
管中閔教授的英文CV共有十三頁,一開始他用了半頁說明他的學歷與專長,用了大約一頁說明他的工作經歷;半頁左右的得獎榮譽,及長達九頁的著作清單。在第十一頁底至十二頁的Other Affiliations(其他相關單位)項目中,管教授寫了在Taiwan、China、Great Britain及U.S.四個國家他曾經往來過的學術交流單位,台灣五校、中國大陸三校、英國某中心及某校、美國也是某中心及某校。這樣的CV內容及文字,任何學術專業的人都知道其所指為當事人曾經往來過或訪問過的「其他相關單位」,如何會讓爆料的教授誤以為管是在中國大陸三校兼職,那麼他在英國及美國大學那些研究中心與學校也是兼職囉?
尤其令人憂心的,不是爆料者的「誤以為」而是刻意抹黑潑糞。台灣政治有藍綠,校園當然有藍綠,不足為奇;但是身為教授者有政治好惡是自由,但再怎麼都不該無是非黑白,尤其愚弄社會大眾、耗費社會資源。因此不禁讓人好奇「爆料的台大教授們,你們是誰?你們在哪裡?」
此事件雖在媒體與廈大聯繫後澄清,但原爆料媒體仍大幅刊登此新聞,藉以混淆視聽。然身為最高學府的教授,在自己沒看到確切證據前就可依媒體報導「進行分析」,如何不令人擔憂是否有強行羅織他人入罪的意圖,讓人感嘆!
至於廈門大學的相關網頁資料,自我膨風吹噓者成分非常大,第一位接到前述爆料媒體電話的該校職員並未查證人事資料及隨口回應,隨後或許是知曉茲事體大,在後續的不同媒體查證時才給出經正式確認後的「沒有上課、沒有兼職、沒有客座與沒有支薪」的回應
台大作為國內高教龍頭,台大教授也是社會名器,發言自當謹慎。台大教授開始獵巫,看到影子就開槍,讓校園文化加速墮落,將成歷史罪人。







習近平、普亭打愛國牌 聯手抗美


2018-03-18 23:35 聯合報  郭武平/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嘉縣大林)
繼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七日於全國人代會全票通過連任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亭也在十八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篤定高票當選連任。圖為去年普亭在北京與習近平簽署兩國合作文件。 美聯社


繼中國大陸全國人代會於十七日全票通過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亭也在十八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篤定高票當選連任。世人或多好奇習近平和普亭這兩位中、俄國家領導人,憑什麼能獲得人民支持繼續掌權?而我們更關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俄羅斯總統大選,選前反對普亭人士極力鼓吹抵制投票,普亭則高喊「祖國之愛」並提出「雙七十」(投票率七十%、支持率七十%)口號,呼籲選民投票作為肯定其執政的指標。儘管俄羅斯大選正當性備受質疑,但普亭參選過程合憲合法,而且高票連任,將成為繼史大林之後在位最久的俄國領導人。
普亭對一九○六年被沙皇任命為首相的斯托雷平之鐵血改革推崇有加,他曾引用斯氏名言稱: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二千年至今,普亭運用俄羅斯人民愛國主義強國思想的民氣,在過去五次總統大選過程中,都有高達七成的俄國人民相信普亭,願給他二十年以換取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但這些年在普亭主導下,將剛起步的民主政體轉變成威權體制,並不斷藉由其掌控的傳媒、國安部門與司法體系,打壓異議人士,以鞏固權位。雖然他的親信捲入貪腐醜聞,社會經濟也因國際能源價格低迷和美歐經濟制裁而遲滯,還有民眾上街嗆聲「創造沒有普亭的俄羅斯」,但普亭卻能長期維持七成以上民意支持。「普亭世代」的大學生更堅信普亭會把國家帶往正確的方向。這從二○○八年普亭出兵喬治亞和二○一四年歸併克里米亞事件,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民氣聲中,當時普亭所獲高達八成民意支持度,可說明俄羅斯多數人民願犧牲部分人權自由和物質生活以換取恢復往日大俄羅斯榮光。
而中國大陸全國人代會於十一日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使習近平可望在二○二三年後繼續執政。預期習近平將成為繼毛澤東、鄧小平之後掌權最久的中共領導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成就全球有目共睹。習近平主政五年來,中國總體國力持續增長,在經濟建設、內政和外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大陸人民的肯定,尤其是近年雷厲風行整頓貪腐,深獲大陸基層民眾的支持擁護。
其實,俄國人民「肚子夭夭也要投給普亭」,願意給他二十年以換取強大的俄羅斯,這與大陸支持習近平無限期連任,換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同,兩人同樣都打愛國牌爭取民心。以習近平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來看,習為了歷史定位,兩岸統一時程勢將產生急迫性。
從習、普看台灣主政者,如僅憑依靠美日和台獨理念治國,以鼓動民粹製造內部分化衝突對立,卻未能改善人民實質生活,甚至在不滿意者超過七成情況下,如何能與對岸相抗衡。
再從大國政治觀察,最新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都將中、俄兩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反而促使中俄聯手抗美。屆時,如何相信美國有能力或願為台灣而戰,著實令人憂心。






「理念不能凌駕法律」 置黨外運動於何地?


2018-03-18 23:35 聯合報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台北市)
漫畫/波波


日前環保署環評會審核深澳燃煤電廠擴建環評案,正反同票,但會議主席環保署副署長投下關鍵同意票,通過了,引起環保運動者一片譁然與罵聲;環保議題屬專業,對錯不敢置喙;但隔天副署長受訪說了「理念不能凌駕法律」,可就失格了
如果事務官無奈的說「理念不能凌駕法律」,大家都會體諒,但政務官是因「理念」而受命,沒有了理念,就失掉任官的意義
無論國內外,所有政治或民主運動從來都是以「理念挑戰法律」,日治時代蔣渭水因治警事件入獄,林獻堂鼓吹設置議會對抗「內地延長主義」,簡吉領導農民運動,戰後二二八事件學生民眾自組二七部隊對抗國民黨軍,乃至後續反對運動挑戰蔣家威權,訴求開放黨禁、報禁、大陸探親、總統直選,呼籲廢除刑法一百條,更激烈的一九七○年紐約刺蔣,一九八九年鄭南榕自焚,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那一項不是「理念凌駕法律」,若民進黨的政務官都說「理念不能凌駕法律」,那置早期黨外運動於何地
且不說政務官應以理念為中心,一般民眾面對惡法或政治霸凌本就可以堅持理念對抗法律,「公民不服從」就是論述基礎,堅持社會良知與正義,以非暴力手段面對當權者或挑戰法律,即使逾越法律也樂於接受法律制裁,求仁得仁;一般民眾為捍衛理念,尚且願意「從容做楚囚」面對牢獄,甚或「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那政務官呢?
副署長當官前是著名且被敬重的環保律師,因積極參與社運捍衛理念而得到官位,但若為位置而說「理念不能凌駕法律」,就令人失望。讀書人要有氣節,大臣要有風骨,捍衛自己的理念就是氣節與風骨,理念與上位者不符,大可拂袖而去,不必眷戀
民進黨執政,人事安排總令人錯亂,副署長的任官還是專長相符的,只不過進入官場被內化,但好好的人就這樣被折損了;更多的例子是專長不符,如最近喧擾的北農、公廣媒體,以至一籮筐的「父酬者聯盟」,都被指責政治酬庸當然政府所有非經考試的位置都是「政治任命」,否則相同專長的人很多,為什麼非得要張三而不要李四,但政治任命總要理念、能力兩相符,有目標,且上得了檯面管得了事,而不是難看的酬庸。
理念演化成信仰,信仰產生力量,這是古往今來的民主運動者共同的心路歷程,蔡英文逼柯文哲回答「台灣價值」,不就是要爭理念?理念可以不同,但不能沒有理念,更不能在野用理念兜攬選票,當選後雙手一攤說「理念不能凌駕法律」,如此與詐騙何異,廟堂諸君以為然否?





回響 ∕ 兩世代各擁優劣 包容更勝責難
林彥佑 ∕ 教(高雄市) / 聯合報
這個三月,台灣已正式進入了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突破總人口的十四%,換言之,其所產生的世代鴻溝,勢必會越來越明顯。既然鴻溝加大,我們就必須更瞭解世代差異,方能和平共存。

我是七年級生,曾幾何時,也從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變成了提攜八年級生的中生代了。我們這一代更有工作競爭上的壓力,我們所面對的,不是只在小型產業、農業社會,而是全球競爭搶工作的年代,我們要學習各種語言,方能萬中取一;我們是數位的原住民,除了紙本閱讀,尚需有電子閱讀、電子創造商機的能力;我們可以擁有很廣的生存藍海,同樣也可以限縮自己於接單的小場域;我們會南北漂移居無定所以謀取更適合的工作職位,同樣我們也更有主見去選擇想要的工作。

我們這七八年級世代的年輕人,就像草東的音樂,我們很有個性、偶爾厭世,卻對社會充滿熱情、想像;哪怕這些在銀世代的眼裡,都是不成熟乃至違背主流。你可曾知,現在開創出許多時代尖端科技、產品、醫療、文創等,都來自於七八年級生的智慧,這些智慧的結晶,便是我們首推的資產,史無前例,是讓四五年級生難望其項背又咋舌稱奇的。在合理的環境中,我們都願意挑戰、嘗試,所以我們有了三一八學運、會在街頭爭取權益、敢於網路發言並串連新世代力量要求銀世代「踹共」、「出來面對」。

往往,我也覺得我們這一世代有許多矛盾的一面,有時也有些畏縮的。我們擁抱小確幸而無視對岸的狼性;我們花時間去抱怨去憤怒,卻忘記這些精力所花去的時間,可以給自己成功;我們偶爾有不滿現狀的負能量,卻又有集體認同為同一件事努力不懈著的力量;當然,我們也重視工作的薪水、氣氛、可否有自我提昇的機會,甚至能否幫助別人、改變世界。

時代的變遷,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台灣經濟成長的庇蔭,以及只要肯做就有機會的定理;而上一代也留給我們某些就業的環境,讓我們能減少奮鬥並得以享受現成的果實;但在我們這輩的身上,卻可能是工作消失、薪資停滯、產業外移、投資不振、人才出走的悶經濟。

兩世代彼此各擁優劣,沒有孰是孰非,與其相互責難,倒不如相互包容,誠如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所說的:「讓陸上與海上的兩種人,能搭起一座理解的橋」。

   
回響 ∕ 「小確幸」日子 似無不可
翁煙源 ∕ 藝術工作者(宜蘭市) / 聯合報
聯合報願景工程「世代共好」首部曲世代共容的報導讀畢,思及筆者在宜蘭接觸到的青世代有些感觸,「小確幸」是有足以讓人活下去的理由。

宜蘭一向失業率居前,再加非典化就業現象下,要找正職而高薪的工作本就不容易,因此四處奔波兼差打工的情況不少。

一位年輕人喜上山下海,有時跟小農下田;有時到文青店打工;更常與大海的龜豚為伍,在淨灘活動常見其身影,還利用空檔當食農教育與海洋生態導覽解說,因此不時搬家,行李愈搬愈少,看其飲食真是「簡餐」,但樂在其中。

一位在地的年輕人,研究所畢業回鄉參與地方歷史與藝文活動,黨外時代的民主聖地衍變至今似不堪聞問,但其理想結合在地有志改變的年輕一代化為行動,一餐僅四十元不到甘之如貽。

還有一位年輕人學的是設計,平時四處配合工作做設計外,也不時找些自然堪用的木材、五金等,以其巧手創意重新延長東西的使用年限,看他假日還開車接送父母,一兼數顧,日子過得積極,慾求並不高。

在宜蘭過著看似幸福的小草,大都不太以金錢來衡量幸福的定義,在此大環境下沉潛過「小確幸」日子,似乎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