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3239/web/
.聯合報社論/教廷的警鐘這次不是「狼來了」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技窮了嗎?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打貿易戰 台灣別成犧牲品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打貿易戰 台灣別成犧牲品
2018-02-06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召開前,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通話,直言「美中貿易逆差狀況不可持續下去」;接著更指控中國企業盜用美國智慧財產權,並表示將對大陸給予巨額罰款;之後並引用美國《1974年貿易法》的第201條進口救濟條款,宣布在120 萬台配額內的洗衣機課徵20%關稅,配額外的洗衣機則課徵高達50%的關稅;進口太陽能面板則被課徵30%關稅,但在未來四年內逐次降低稅率。
接著,在1月24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再度抨擊中國是「打著自由貿易旗號,實際上執行貿易保護主義的高手」。一般人認為雙方已是撕破臉,準備開打貿易戰,事實上,兩國貿易戰早已開打。
川普上任以來為落實競選諾言,特別是平衡美中貿易逆差,實現「美國優先」、「製造業回流」,創造國內工作機會。因此認為中國操縱匯率,並且以補貼、「偷盜」技術及智慧財產權等不公平的手段,來扶植產業,是造成美中巨額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同時,川普也一直寄望中國能夠運用影響力,協助解決朝鮮的導彈危機,甚至思考使用貿易手段,與朝鮮危機的解決掛鈎,迫使中國讓步;但是年初川普與習近平晤面後,朝鮮的危機並未化解,而美中貿易逆差反而擴大,川普是商人出身,重視的是最後的獲利,以結果為導向,對問題久懸未決,乃顯不耐。
中美貿易摩擦,主要是雙方對於政府在產業發展上應扮演的角色,以及導致雙方貿易失衡的源頭,看法不同;對於何謂保護主義看法也分歧。
對於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大陸認為是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不同和國際分工所決定的。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五倍,是美國除北美地區以外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中國已成為很多美國產品在海外的重要市場,中國是美國的飛機、大豆的第一大海外市場,是美國汽車、積體電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美國,甚至歐洲及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不滿,可歸納為二方面:一是市場准入的問題,認為中國為了保護產業,市場開放不足,對外商充滿歧視;不只是關稅問題,非關稅貿易與投資障礙,加上智慧財產權侵犯問題嚴重,更是讓外商認為中國市場頗具風險,不易開發。另一方面,中國以政府強大力量介入,支持發展產業政策,包括以補貼、貨幣貶值、強迫外商技術移轉或赴陸投資設廠、提高自製率,以建立自主產業。
由於雙方的理念與認知不同,再多的溝通恐也不易化解彼此的分歧,預料雙方貿易衝突仍會繼續。
最近美國針對洗衣機及太陽能面板採取的措施,韓國已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並考慮針對201條款提高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加上,這二項產品在美進口金額中占比甚低,對平衡美中貿易逆差效果有限,況且對本身產業亦不見得有利,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更聲稱該項措施將會使美國太陽能產品價格提升,還會導致4.8萬以上的美國太陽能行業工人丟失工作,預料美國應該不會繼續採用201進口救濟措施。所以美國以後仍會以針對個別產業的雙反措施,為主要武器,而供給彈性較小,在景氣不好時易招致產能過剩的鋼鐵、太陽能等產業仍是焦點。
由於台商與美國及大陸的經貿關係均極為密切,可能連帶受到影響,而美中雙方對於台商採用迂迴轉運方式,逃避雙反措施都頗為注意,極可能造成雙方在貿易戰中都將台灣產製貨品同時列為雙反對象。最近國內有些廠商要求政府放寬出具台灣原產地證明,以美國多晶矽借道經台灣出口到大陸,即為不智之舉,希望主管單位明查拒絕,妥為應變。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技窮了嗎?
2018-02-06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認為,要讓國民黨再輸一次,「反改革力量才會死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洪耀福的說法並不新鮮,蔡英文在年終記者會也有類似說法,只不過沒露骨到把異議者都當成國民黨同路人罷了。洪耀福把台灣社會一刀切:一邊是民進黨,以改革者自居;另一邊則是反動勢力,都是挺國民黨的保守派。
聽到這種說法,首先要詫異的應該是國民黨。國民黨歷經兩次大敗徹底丟掉政權,如今內憂外患連初選民調都出包,卻還能讓民進黨如此戒懼,豈不好笑?其次要意外的,是民進黨過去的各路「盟友」,包括勞團、環團、社運團體等,當年大家一起推翻國民黨,如今卻變成了和國民黨同路的「反改革勢力」,情何以堪?
這種「反改革」論調,和中共的「反革命罪」如出一轍:只要不認同共產黨,都可冠上「反革命罪」。民進黨把中共罵到臭頭,但卻把對方鬥爭、鬥臭的招數學得如此精到,真是心口不一。
這種二分法能說服一般選民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擺在眼前,民進黨治國無方,各種所謂的改革,不過是為了謀取政治私利而發的行動罷了。正因為如此,過去許多盟友才會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完全執政,完全鴨霸,還把所有異議者都打成國民黨同路人,民進黨顯然是黔驢技窮了。
聯合報社論/教廷的警鐘這次不是「狼來了」
2018-02-06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梵蒂岡可能向北京讓步,傳出要求教廷認可的合法主教讓位給中方選出主教的消息。圖為仍屹立教廷的中華民國大使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媒引述教廷高層的說法,陸梵雙方已就大陸主教任命這個爭執多年的問題達成共識,可望在數月內簽署框架協議。據此協議,七名由中共官方任命的主教,將得到教宗的大赦,成為陸梵均承認的合法主教;而原受教廷祝聖或委任的主教,則會退位或轉任輔理主教。
教廷的使者勸服汕頭與閩東兩教區已被合法祝聖的兩主教退位或降格,以讓位給大陸愛國教會主教,此訊息一月下旬經揭露後,顯示陸梵關係的進展已來到了一個分水嶺。已退休的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刻意公開他一月的羅馬行,透露教宗向他闡明不允許再發生當年匈牙利首都主教被迫離境讓位的「敏真諦事件」,目的是希望能力挽狂瀾;但觀察事態的發展,則似已無力回天。
教會對塵世權力的妥協,這並非首見,政教權力的爭逐存在於基督教兩千年的歷史中。中古時期當基督教日趨式微,若非查理曼創建了神聖羅馬帝國以帝國權力庇護教廷,即恐無後來的復甦而興盛。更受注目的,則是十一世紀教皇貴鉤利七世與皇帝亨利四世的鬥爭,貴鉤利曾頒布諭令禁止教牧從屬世的皇帝或諸侯手中接收任何一個教區或禮拜堂,雙方於是各自廢黜或革免了對方的職務或教籍。但最後以悲劇收場,皇帝攻入羅馬,教皇遭放逐。
現任教宗方濟各顯然決定放棄教廷已延續六十年的抵制策略,為了廣大的大陸信徒,希望讓中國分裂多年的教會得以「合一」。事情何以至此頗值探究,大陸的崛起當然是重要背景,而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恐怕也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走到這步,教廷與北京建交的可能性,似已從想像逐漸逼近真實。對於梵蒂岡的作法,華爾街日報近日嚴詞批評,呼籲教廷遵守教義,不該向凱撒投降。對台灣而言,這也像外交上的一顆超級炸彈,心理上與實質上的衝擊都難以輕忽。
就心理層面的衝擊而言,北京至少在形式上獲得了道德的「加冕」,過去我國以教廷的承認作為自由民主的正當性防衛的論述,即可能失去著力點。梵蒂岡是我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一旦它也跟台北告別,中華民國在精神與靈性陣營裡將失去一個重要支柱,加深我們的孤立感。
在實質層面的衝擊則是,我國的邦交重鎮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十一個邦交國中,至少有七、八個友邦主要信仰天主教,包括巴拉圭、薩爾瓦多、多明尼加、瓜地馬拉等國在內。一旦教廷轉向,對這些國家將發生連鎖影響,其骨牌效應將極劇烈。
外交部長李大維曾說,台梵的邦誼其實並不操之於人,而是「操之於上帝」。此話聽似傳神,其實似是而非。馬英九的八年任內,教廷與北京當然也曾不斷琢磨彼此的關係,但當時我方卻不像現在這樣惴惴不安。其中關鍵,很大部份是繫於當時兩岸和平交流的共識。
今天陸梵關係迅速推進,與蔡政府兩岸政策的失算,顯有相當關聯。蔡總統雖然宣稱「維持現狀」,表面上裝作一切照舊,實則抽掉了維持現狀的砥柱「九二共識」,更流失了善意,才會一年就丟失了聖多美普林西比與巴拿馬兩個邦交國。試問,梵蒂岡一旦與北京建交,拉美諸國的「現狀」又將如何維持?
北京一向忌憚不由自己掌控的宗教組織,法輪功即是例證,天主教更是如此;但為何它如今卻積極與教廷磋商?一位前駐教廷大使表示,北京早年確曾企圖利用與梵蒂岡建交來宣傳中共政權的形象,但如今教廷對北京而言,其實已可有可無。可見,陸梵增進關係的目的之一,是在挫敗台北的對抗。
梵蒂岡這次響起的警鐘,已不再是「狼來了」那樣的假呼喊,而是一記真實的棒喝。當蔡英文夸夸其談「不要小看總統的意志」,人們卻看不出她外交止血的本事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