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經濟學--中美爭霸關鍵一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3387/web/

.聯合報社論/勿讓軟腳樓成坑殺人命陷阱
.聯合報黑白集/從瓦礫堆中走出來的人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經濟學--中美爭霸關鍵一役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經濟學--中美爭霸關鍵一役


2018-02-09 00: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滿一周年,他的治國理政思路與全球戰略思維也基本浮現出比較清晰的輪廓。 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滿一周年,他的治國理政思路與全球戰略思維也基本浮現出比較清晰的輪廓。先就全球戰略而言,去年底及今年初,先後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及《國防戰略報告》有兩個最受關注的重點:第一、新戰略把對美國的挑戰分為三類:(1)「修正主義強權」,指中國與俄羅斯;(2)支持恐怖主義的「流氓政權」,指伊朗和北韓;(3)恐怖主義。第二、把經濟鬥爭上升到國家安全層次,強調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於是,川普總統的國家安全戰略,概括而言,就是兩大核心,一為中國(是目標);二為經濟(是手段),後者進一步體現在治國理政上,可視為《川普經濟學》。以下,試從理念、邏輯、運作、制約、評估等五個角度來分析。
先看理念,核心理念就是川普念茲在茲的「美國優先」。這個概念其實有一個潛台詞,即美國已不再優先或即將不再優先了,因為美國從來不曾放棄過美國優先,過去不提現在提,就是有所擔心了。擔心,是因為發現到現在的國際秩序與遊戲規則已愈來愈不利於美國了。
現在的國際遊戲規則其實是美國一手建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這個體系曾讓美國成為最大受益者,但現在不是,為什麼?因為全球化的經濟邏輯有三個「優」:優化配置,優勝劣汰,優勢互補,其中第一與第三個優,確保了全球資源的最佳運用,優勝劣汰則是實現這個確保的條件。關鍵是何為優何為劣?這就取決於核心競爭力的有無與強弱。過去,美國在絕大多數領域都有相對最強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全球化給美國提供了最大的獲利空間,但最近以來,形勢快速變化,中國在愈來愈多的領域都呈後來居上之勢,這讓中國成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最近有美國專家指出,美國很後悔讓中國加入世貿,應是有了這樣的覺悟。
其次,如何才能讓美國再度優先呢?這即是川普經濟學的邏輯了,把在全球化之下因為核心競爭力相對弱化而流到他國的資本、人才與就業機會想方設法地搞回來。怎麼搞?這就是運作了。
運作分兩部分,一方面,使目前已不利於我的遊戲規則全部推倒重來,這包括在國內推翻歐巴馬健保,在國際退出一系列協定或條約;另方面,則是大力推動減稅的財政政策及高度保護的貿易政策。如此巨大的運作,當然不能免於來自各方的制約。一是來自於國會反對黨,甚至同黨之內不同政策路線者的反對;二是經濟政策在運作上存在著難以兼顧的矛盾,比如大幅減稅導致的預算平衡壓力或對其他支出造成的排擠效應;三,國際間,小國固然無奈,但一眾大國,如中、日、歐等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匯率戰會有何等反應,很值得關注。
最後,最值得觀察與評估的應該就是川普經濟學的效應了,可以分別從短、中、長期三個角度來看。一、撇開各種可能的制約在短期間尚未出現或還不明確外,川普政府的一系列作為在 市場中的反應是正面的。股市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資本回流及就業機會前景的樂觀預期,另外,國防預算的大幅增長對相關產業的展望也是利多。
二、中期觀察則比較複雜,一則各種制約尚不明朗,二則川普經濟政策除有助於改善短期的投資、貿易與就業外,能否對勞動力素質、政府效率及基礎設施的服務等屬於核心競爭力的改善起到作用,是令人懷疑的,但這些才是美國經濟能否重振雄風的關鍵所在。
三、就長期看,川普經濟學對中美世紀大博弈而言無疑是一大賭注。美國從反對全球化、撤出各種協定到強調美國優先,無一不象徵對全球化陣線的全面棄守,這與中國之捍衛全球化、倡議一帶一路,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好形成巨大反差。中美世紀大博弈中,誰能最終占領全球的道德制高點,這或將是極為關鍵的一個回合。



聯合報黑白集/從瓦礫堆中走出來的人


2018-02-09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花蓮強震造成統帥飯店倒塌,特種搜救隊將受困14小時的梁書瑋(中)救出,那一幕鼓舞許多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花蓮的震災,搜救人員還在跟時間賽跑,搜尋數十名失蹤受困者。在全民關注下,首日搜救現場最動人的景象,莫過於統帥飯店員工梁書瑋在受困十五小時後從瓦礫堆中走出來的一刻。那一幕,深深鼓舞了人們。
廿六歲的梁書瑋從瓦礫中走出來時,因激動而落淚。儘管一旁的搜救人員攙扶著他,他其實完全能自己行走,身上的工作制服也依然整齊完好。證明他經歷大劫,但有驚無險。原本在飯店一樓櫃檯值夜班的他,因地震瞬間被埋至地下三樓,所幸靠著傾倒的柱子所撐出的空間倖存,他的工作夥伴周志軒就沒有那麼幸運
能看到受困者從瓦礫堆中走出來,相信許多人從電視上目擊這幕,也都和梁書瑋一樣激動。稍早,一位韓籍女教師從受困的雲翠大樓被救出,她的臉上並未露出惶恐神色,也讓人感到鬆一口氣。這些,都說明搜救人員的效率和精準。
然而,困陷在瓦礫堆中的驚恐,以及在斷垣殘壁中冒險搜尋的艱辛,是人們從電視畫面上看不到、也難以體會的。尤其,天空還下著雨,一天兩百多次的餘震仍搖晃著倒塌的建築,有些大樓樓體持續傾斜,這樣險峻的環境讓救災工作備受挑戰。所幸,各地趕來支援的救難隊伍持續加入,接力執行在瓦礫堆中開挖救人的任務,不讓任何一條生命白白消失。
面對災厄,唯有勇氣和智慧能帶來力量。看到每一個從瓦礫中走出來的人,都鼓舞我們。



聯合報社論/勿讓軟腳樓成坑殺人命陷阱


2018-02-09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2月6日花蓮地震傾倒的雲翠大樓,救難人員不放棄,仍連夜加緊搜尋失蹤民眾。 記者曾吉松/攝影



同樣發生在二月六日的美濃地震和花蓮地震,同樣引發了民眾對「高樓殺人」的討論。兩年前台南維冠大樓在地震中倒塌,奪走了一一五條人命,讓外界見識到不規則基地建築及住商混合大樓所引發的風險。這次花蓮地震,共有雲翠、統帥等四棟大樓倒塌,已知奪走十條人命,另有七人失聯,這些建築主要均位在米崙斷層帶上,但大樓結構設計也都可能暗藏凶險。
在一般印象中,高樓的建築設計更新,結構理應更為穩固;但為何這次花蓮震災中倒塌的建築,卻幾乎全是高樓?以此次災情最嚴重的雲翠大樓為例,大樓高聳,比起鄰近街區的房舍要氣派體面許多,也因此有不少日韓外籍人士選擇定居於此。誰料,中看並不中用,經歷一場規模六的地震,附近的老屋平房都安然屹立,唯獨這座巍峨高樓瞬間傾倒,且葬送了不少寶貴生命。
雲翠大廈樓高十二層,是這次受災中最高的大樓。其餘的三座,依序是:統帥飯店樓高十一層「吾居吾宿」樓高九層,「白金雙星」樓高六層。這樣的高度,比起台南維冠大樓的十六層,其實還矮一截。如果不是因為位於斷層帶上,在地震來襲時引發斷層錯位瞬間導致樑柱崩坍,也許不致造成如此嚴重的傾塌。
但撇開位於斷層帶的因素不談,這幾座大樓本身的結構設計是否存在缺陷,而使得它們在地震中變得相對脆弱?經過這兩天的討論,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確實有此可能。例如,雲翠大樓的二樓被改造為「漂亮生活會館」,當成旅店經營,一樓則開設火鍋店;這些營業用途的設計,都可能為了「挑高」設計改變原來的樑柱或牆壁結構,而失去原本的完整支撐效果。此外,統帥飯店在臨路的騎樓採取懸空設計,無論是為了美觀或氣派,或為了創造空間變化,卻也使得它的整體結構變得失去平衡。這點,和台南維冠大樓倒塌的原因,其實有不少雷同之處。
無論如何,雲翠大樓及統帥飯店的倒塌,都與下層結構較弱有關。這也是結構技師所稱的「軟腳建築」:頭重腳輕的大樓,一遇地震搖晃即失去重心而癱軟倒塌,使整棟大樓住戶都陷入險境。這次,雲翠大樓與統帥飯店都發生四樓變一樓或三樓變一樓的癱陷現象,原因正在於此,都是因為底層結構的「軟腳」,而無法支撐。
這種現象,在廿年前的九二一地震中,人們其實早已見識過其可怕。當時,在南投、霧峰一帶的透天厝,「三樓變二樓」的垂直坍陷現象四處可見,許多人因此喪命於地震的一瞬間。也因此,在隨後的建築規範檢討中,各方都傳出修改標準的聲音,並大大提高了建築規格。雲翠和統帥大樓的建築年代較久,也許並不適用九二一震災後修改的新標準;但無論如何,若明知某些建築存在結構不良的風險,政府即使不能強制業者拆除重建,至少可以要求他們設法改善或提供補強意見,務必達到符合公共安全的標準。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政府還能奢談保護人民性命與財產的安全嗎?
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對於建築規範作出嚴格要求和檢查,並積極督促改善,正是盡此基本責任的重要一環。放眼台灣,不肖業者在不良地質條件上建造品質欠佳的建築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有些泥灘地、河川地、或順向坡地,經過業者數年的「養地」和「改造」,都能堂皇蓋起樓房出售,居然都能獲得政府核發建照。然而,這些失格的危險屋舍樓房,如果不能由政府官員在安檢和核照的過程中把關糾正或剔除,最後的風險都要留給購屋者賠上性命去承擔。試問,這是口口聲聲「正義」的政府所能容忍的事嗎?
在為花蓮震災傷逝之際,我們是否可以不要把相同的問題再傳給下次震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