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年金改革 蔡總統要拿出勇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不容權勢橫行,妨害司法公正必須入法
.聯合報黑白集/搶完戲就喊熄燈?
.經濟日報社論/年金改革 蔡總統要拿出勇氣





經濟日報社論/年金改革 蔡總統要拿出勇氣


2018-02-15 00: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也許是民調低迷,也可能是因為選舉進逼,總統蔡英文從去年底起,在數個場合不斷地宣揚自己的政績,尤其強調自己在年金改革上的勇敢表現。
她說,年金破產的危機,每一天都在增加當中,如果任內再不處理的話,年金在將來幾年都會面臨破產,那個時候會影響到財政穩定,也會影響到經濟發展。但很多人不願意去做,因為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也會讓很多人很不舒服,有被剝奪的感覺,但這件事情一定要做,讓國家的財政做合理分配,有更多資源照顧下一代,「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重要的責任,請支持改革」。
上述談話,其實不但凸顯蔡總統的政績乏善可陳,屈指可數,就年金改革而言,反而是自暴其短,看不出改革的勇氣在哪裡。
因為,年金制度最早破產的軍保(2020年)和勞保(2027年),對財政的衝擊最大,照理應該最早改革。但軍保的改革方案至今都還沒定案;勞保的改革方案,原來只擬調高保費到18%,行政院卻髮夾彎降至12%,只延後兩年破產,控制絕對多數的執政黨立委卻因擔心影響選情而不敢審議,尤其一例一休連續兩次自相矛盾的大翻修,更難期望今年執政黨會將勞保法案付諸審議。反而對最晚(2031年)破產的公教(包括警消)率先動刀,而且調高保費、降低給付雙管齊下,延後19年破產,此種急其所緩,緩其所急的作法,分明就是選票考量,柿子挑軟的先吃,對照她的「改革經常會引發街頭的抗議,也會付出民調下滑的政治代價,這一點早有心理準備」說法,更見政治人物說一套,做一套,實在是有夠諷刺。
事實上,蔡總統可能還不知道勞保的財務狀況正在急速惡化。去年整體收支不但首次出現逆差,比精算報告的預期提早一年,且短絀高達274億元。料想立法院不敢在今年起保費增加0.5個百分點,加上請領老年年金人數將再攀升,今年收支逆差必然擴大,則勞保破產的時間至少將提早至2026年,代表勞工現在年齡在52歲以下者在60歲退休時將領不到年金。
蔡總統既然說「這個政府在做的事,都是過去政府應該做,但考量政治成本後沒有做的事,也是今天台灣社會讓年輕人感到不公平、感到被剝奪的原因」。可見得蔡政府的勞保改革既已延宕,已經增加了世代公平和年輕人的剝奪感,則將來的改革方案除了提高保費外,恐怕還需要降低給付和延後退休等配套才能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很期望蔡總統能記住自己說過的話:「只要改革對台灣有利,我無怨無悔。願意為了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台灣,堅持改革,奮戰到底。」那就請以總統和黨主席的身分,宣示並要求行政院和立法院今年務必完成所有的年金改革
蔡總統也提到,年金破產會影響到財政的穩定,也會影響到經濟發展,衝擊所需要的財政資源,這個觀點非常正確。但是不幸的是,目前的改革方案,都缺乏財經思考,只有重分配的「減法」。
例如為了縮小「職業不均」這個假議題,只想把公教的所得替代率降低,而非提高勞保的保費和給付;在越老越需要照護費用時,給付降低得最多,只會增加民眾和政府的長照支出。反而不採取把餅做大的「加法」,包括提高年金的投資報酬率或是把經濟搞好,提高薪資所得,從而增加保費收入以改善財務。這種減法哲學最後只會降低所有年齡層的終身所得和財富,從而減少國人的消費和投資,使得低迷的內需更加萎縮,進而衝擊年金的財務健全。
我們建議蔡總統務必拿出「勇氣」,今年完成軍保和勞保的年金改革,至少延後十年破產,並納入財經「智慧」,以降低年金改革對經濟和年金制度本身的衝擊。


聯合報黑白集/搶完戲就喊熄燈?


2018-02-15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花蓮地震導致旅遊業嚴重受挫;圖為統帥飯店已夷為平地。 記者徐庭揚/攝影


旅遊業者發起揪團到花蓮救觀光,不讓後山因震災而孤單。相對於民間的熱心腸,中央政府搶完救災大戲的風光,就開始冷眼對待花蓮,即未免澆薄。
以救災經費而言,中央雖撥了三億元賑災經費給花蓮,聲稱已遠多於當年台南市震災用到的九千萬元;但這樣的對比顯不恰當。兩年前的地震,震央是在高雄美濃,而不在台南,只是維冠大樓因設計不當倒塌而受到矚目。這次地震則衝擊整個花蓮,儘管媒體報導焦點集中在四棟倒塌的高樓,但其實整個地震帶兩側的屋舍受損皆相當嚴重,亟待重建。因此,以台南作為參考點基準並不妥當。
再說,當年台南市獲得的捐款多達四十三億元;而這次花蓮迄今僅獲七.五億元,可運用的經費相差甚遠。尤其惡劣的是,花蓮縣長傅崐萁邀請紅十字總會長王清峰擔任震災捐款監督委員會召集人,竟遭綠委批評是「近親繁殖」、「球員兼裁判」。試問,在國際間,紅十字會哪次不是在賑災行動中領頭,民進黨敢在國際場合說出誣蔑紅十字會的話嗎?如果不能,那為何在台灣如此肆無忌憚?
這次蔡總統兩度親訪花蓮,搶足了救災鏡頭。隨後,更襯以一個支持度大幅上升的民調,把光彩全攬在自己身上。事實上,這次震災傷亡人數能降到最低,要歸功於那些出入險境救災的無名英雄,中央卻只顧爭功,忘了給他們足夠的嘉獎。
震災重建中,請別再以選舉政治汙染花蓮


聯合報社論/不容權勢橫行,妨害司法公正必須入法


2018-02-14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律師陳長文(右)日前成立「反妨害司法公投聯盟」,並由前總統馬英九(左)領銜、正式發起推動「反妨害司法公正公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委員陳師孟揚言要查辦所謂「辦藍不辦綠」法官,引發法界寒蟬效應,律師陳長文順勢發起反妨害司法公投聯盟」,訴諸年底公投,捍衛法治不受政治力干擾。面對這項提案,民眾要看的當然不只是「雙陳對決」的大戲,而須知道其背後的意義。
陳長文之所以發起這項公投提案,主要是為防堵「權力」對司法的妨害,提案中羅列具體規範的對象包括總統、立委、監委等高階公職人員,以及司法和行政首長等,對司法人員施以脅迫、恐嚇、關說或其他非法手段,意圖影響自己或他人的判決處分,可對其科以刑罰。對司法公正最大的威脅,往往來自政治力量,但目前台灣的法律對此卻無法可罰。也因此,五年前的「柯王關說案」,最後的司法判決才會出現「關說者無罪、揭弊者有罪」的怪現象。
「妨害司法公正」的概念源自英美法系,主要著眼於當事人在司法過程中以權勢干擾、欺騙等手段,致使相關司法人員作出有利於自己或利害關係人的判決。如此一來,公平正義當然無法彰顯,這也是司法人員「拿錢辦事」之外的另類沉淪。事實上,「妨害司法公正」所涉寛廣,在現實上,舉凡以各式「回報」換取檢警調的停止調查或控訴、提出虛偽指控或事證、威脅利誘或騷擾證人、以權或錢影響司法裁判等,皆能成立。我國是成文法系國家,對於諸如行賄等行為都有相應的刑法規範,卻獨漏了「權勢」不當介入司法的樣態
朝野政黨都明白這是我國法治上的一大漏洞,但無論藍綠卻都刻意不去補漏,都想私心為自己留一點插手司法的神秘空間。其結果,就是高官、民代挾著權勢把髒手伸進司法,從最基礎的檢警調偵查到裁判終審判決甚至發監執行,諸多偵審關卡無不可上下其手。也難怪「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的譏諷,幾十年下來,幾乎毫無改善。即使蔡英文總統高倡「司法改革」,卻一直是捉小放大,始終不清理這個法治死角。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總召柯建銘請託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關切」其全民電通背信案,雖無涉及對價關係之事證,但檢視相關人的對話,要說權勢未對判決發生作用,其誰能信?又如張花冠自爆綠委陳明文對她勾肩說,其官司「都已經處理好了」,不會有事。等宣判確定後,會讓她「死得很難看」。這樣的故事,民眾會不信嗎?再如一年前的兆豐案,蔡總統在其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報」中,竟裁示「司法機關應排除萬難,查明本案有無涉及洗錢」。蔡英文難道不知道,總統不能對司法機關下達命令;她下指導棋,便可能涉及司法干預。
遺憾的是,這類案件往往夾帶政治硝煙,在藍綠對峙的台灣,也讓政客輕易以政治迷霧掩蓋了「權勢干涉司法」的惡行,進而讓相關修法難以啟動。事實上,數年前法界已主張在《法院組織法》中增訂妨害司法公正罪,但朝野立委卻故意視而不見,讓問題一拖再拖。
無論如何,有權有勢者干涉司法已是存在許久的鐵錚錚事實,我國長期未立法規範,除了是反映立法怠惰,更是立委心存私念所致。當「超前立法」已逐漸成為趨勢、以期引領國家社會因應社會快速變化時,妨害司法公正罪在台灣卻遠遠落後於社會現實。對於這樣的「落後立法」,唯有民眾透過公投督促國會採取行動,才有可能。
稍早在司改國是會議中,曾達成「應研議相關妨害司法公正罪」、「杜絕濫用權勢、關說斡旋等妨害執法行為」的決議;這些結論,不應淪為空談。在政治人物濫權怠惰苟且之際,民眾必須站出來行動,不要再容忍高官權貴濫權操弄司法,更不能讓政治人物大剌剌關說卻還敢厚顏頤指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