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難看的民進黨初選

.大學自治遇政治…新校長的閉門羹
.從一則笑話看台大校長遴選…閹然媚於世者 能無愧哉
.聯合筆記/難看的民進黨初選
.改善汽機車汙染 要有產業配套
.順便募款…川普的國情咨文 被譏史上最商業
.把關滴水不漏 再開放核食
.免於「吃的恐懼」 日本核食切勿解禁
.黨產條例傷憲政 大法官別再沉默
.漫畫/捅到自己人







聯合筆記/難看的民進黨初選


2018-02-01 00:59 聯合報  林修全

陳菊(左)力挺劉世芳(右),但最後劉世芳退出初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縣市長初選,到底要毀掉多少人?折損多少形象?
目前,民進黨有四個縣市將舉辦初選,其中三個縣市幾乎是十拿九穩,在「頭過身就過」態勢下,黨內廝殺遠比正式選舉對決更慘烈。
先看看台南市,最經典的橋段是大扣對手紅帽和黑帽。不僅指稱對手和非黨籍人士同台造勢,甚至控訴台南巿議會前議長李全教進駐某陣營,幫忙輔選;更直接挑明有中資介入,企圖影響選舉結果。
這種抹紅手法,在藍綠打選戰時,民進黨經常使用,但這次卻出現在黨內初選階段,令外界瞠目結舌,何況這項指控非同小可,因為有意角逐台南市長的民進黨人士,好幾位具有民意代表身分,受到政治獻金法規範。
政治獻金法規定,不得收受來自大陸、香港與澳門地區的資金捐贈;如今,這些傳言和指控滿天飛,就算民進黨自己不辦,那檢調單位也不查嗎?
高雄市方面,先是市長陳菊力挺立委劉世芳,結果是劉世芳宣布退出爭取提名,陳菊更因為一本新書,讓她昔日與立委管碧玲、高雄市前代理市長葉菊蘭的過往恩怨檯面化,更再度挑起新系與謝系的傷口,菊姐得罪黨內人士,也消耗原本在民進黨的威望與地位,可說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新潮流人士確定無法爭取高雄市長提名後,地方又盛傳,新系可能與高雄市前市長謝長廷的子弟兵趙天麟結盟,他與同屬謝系的立委管碧玲,兩人競爭也更白熱化,這也使得高雄市長初選始終籠罩在派系陰影下。
嘉義縣部分,一場黨內的初選,卻演變為前後任縣長之爭。當年,原本是國民黨籍的老縣長陳明文,幫民進黨開拓江山後,將棒子交給現任縣長張花冠,在黨內一直是段佳話,如今,兩人為了拱各自人選出馬角逐,明爭暗鬥甚至比參選人本身更激烈,徒讓政壇看了不少笑話。
尤其是,縣政府運用各種力量介入民進黨初選、行政不中立的種種傳言,更是甚囂塵上,但如同前陣子陳菊幫劉世芳一樣,絲毫不避諱,甚至還擔心選民不知自己力挺的對象。
民進黨在這些縣市肆無忌憚,就是把縣市長寶座視為囊中物,因此,想方設法力拚初選過關,至於民進黨和其他人的形象,與卿何干?







從一則笑話看台大校長遴選…閹然媚於世者 能無愧哉


2018-02-01 00:59 聯合報  施志勝/文史工作者(新北市)

教育不應為政治服務,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網路有一則政治笑話:
台大校長遴選輸了,怎麼辦?」民進黨:「把對手搞臭搞爛。」
「搞不臭搞不爛,怎麼辦?」民進黨:「再投一次票。」
「怎麼選都選不贏,怎麼辦?」民進黨:「換遴選委員!」
「委員換了還選不贏,怎麼辦?」民進黨:「那就只能改官派了…」
這個笑話好像預言了民進黨政治介入大學自治的發展過程,而且是現在進行式!
昨天台大再召集遴選委員開會,歷經七小時馬拉松式討論,確認管中閔的校長資格沒有疑慮。不過此次台大校長遴選案鬧得沸沸揚揚,國人可能搞不清楚什麼遴選委員資格、論文抄襲烏龍爭議?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又是民進黨政府政治力染指學術界的一齣醜惡的戲。
台大依大學法制訂的校長遴選辦法產生遴選委員,遴選委員報給教育部,再由遴選委員會依規定遴選新任校長。管中閔是遴選過程中通過層層關卡產生的校長人選殆無疑義,依大學法規定的大學自治原則,教育部只有依法發布當選人義務,但卻想方設法杯葛,是以行政權侵犯大學自主教育部部長寧為政治正確服務,顯然已經失格
從法理及制度面說,外界任何質疑都不能動搖管中閔是台大校長的事實。民進黨一開始大動干戈,明目張膽以預算審查權,諭令教育部以行政權「卡管」,後雖撤案,潘文忠部長仍全力配合演出,簡直視大學自主如無物;尤其在所有「烏龍爭議」平息之後,本應立即依法發聘書給管中閔但教育部竟然要求台大遴選委員再度確認遴選過程沒問題,這對全部廿一位遴選委員極盡汙辱之能事,擺明的將以惡質的政治力上下其手,讓管中閔上不了台。幸好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及其委員們最後並未屈從於政治力的介力。
顧炎武《廉恥》:「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建議潘文忠部長再讀斯文,午夜夢迴時想想「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



黨產條例傷憲政 大法官別再沉默


2018-02-01 00:59 聯合報  吳威志/雲科大科技法所教授、中華人權協會副理事長(雲縣斗六) 

司法院長許宗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婦聯會臨時會員大會否決與內政部、黨產會簽定的行政契約,黨產會表示將照黨產條例認定婦聯會是否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顯然,黨產會又以黨產條例威嚇。為了民主憲政秩序,大法官本乎憲政職責,該針對黨產條例作出解釋。
黨產條例實施一年多來,產生諸多爭議。監察院去年三月通過聲請釋憲,提出七大違憲之虞的疑義,延宕快一年,大法官未能回應,憲政秩序如何維護?
憲法講究「政黨平等」,該立法卻針對一黨立法,違反個案立法禁止原則。又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政黨法律依據為人民團體法,則已侵奪私人財產。加上黨產條例欲以「不當」界定,欠缺法律明確性原則
又該條例排除時效制度,破壞法律體系。尤其條例起算日為民國卅四年八月十五日行憲之前,卻否定了當時相等憲法位階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顯將「黨國一體」的法制視為不當。縱依條例「回復原有狀態」,也應連同國民黨從大陸攜來黃金的財產一併計算,可是竟然均以排除。
另外,該條例授權黨產會專責調查、返還及追徵等事項,缺乏司法權的審定與救濟,亦違反無罪推定原則」。該條例亦實質侵害考試院、監察院及司法院的權力,違背法治國「權力分立原則 」
其實黨產條例在立法院審查時即有違憲爭議,很遺憾立委缺乏憲政意識未能聲請釋憲。行政院成立黨產會後,繼續引發違憲爭議。大法官軟弱地消極以對,固守被動解釋權,放任憲政危機
台灣不能藉由釋憲司法審查制度來解決紛爭,持續惡化,可能賠上司法威信。相對於「司法改革」將是一大諷刺。所以,司法審查必須反省:
一、司法院解釋憲法的「解釋權」,並非具體個案的「審判權」;解釋權並非受限於告訴乃論的被動方式。為解決憲法爭議,應思考賦予大法官部分主動權,亦即「針對過去釋憲案號的廢止廢棄權」或「針對過去釋憲案號的主動重新解釋權」等。
二、國會所訂法案,大法官是否具有違憲審查權。法國已建立人民對生效法律發動違憲審查的機制;英國亦採事前審查,將違憲審查視為立法程序的環節。我國憲法並未如此規定,惟在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作了限縮,致使受理案件十分有限,足見司法院保守不敢跨出「立法審查」腳步。但至少也應增加法案公布前的諮詢功能,賦予釋憲機關專業諮詢,避免立法疏失的可能。
三、大法官解釋憲法,應有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人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過。這種雙重「三分之二」決議門檻,加上聲請資格已將聲請案件做了限制,為何還要審查是否立案,考量「受不受理」?
顯然,大法官自我減損了釋憲機關的功能。如果大法官再不發揮應有的功能,台灣的民主價值和憲政基礎將被侵蝕,大法官的沉默就會是最大的幫凶 。



   
大學自治遇政治…新校長的閉門羹
何平東 ∕ 大學教師(新北市) / 聯合報
今天,不只一家的大學新校長原定走馬上任,即便程序合法,凍蒜的人卻老是進不來。儘管昨晚管中閔總算在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過關,卻仍差臨門一腳要送教育部核定,依然得牽著馬在門前先等等。

整個過程說明了一件事。「合法性」,竟成為這幾位新人最沒保障的籌碼。選的時候沒人吭氣,選完了不合意,各種人都能強辭奪理強勢翻盤。台大選校長,立委搭配媒體和隱晦的派系勢力萬箭齊發,不透明、有爭議、有瑕疵,爭先恐後提案發公文,教育部不得不應聲接球,正手拍加反手拍,把球打回遴選委員會。

公部門的解決方案就是依法行政,有意見請發公文,有問題就請釐清。而「尊重大學自主」就是最好的盾牌。

但自治遇到政治,就像秀才遇到兵。這次校長遴選,證明自治下的合法性有多脆弱!打打泥巴戰,合法馬上靠邊站。

管爺的路障,在於他要進的是台大。很多人氣惱台大竟敢不讓我管,以為我管不動你嗎?誰知出了招卻引起大反感,眼看情勢不妙,大頭症的傢伙們煽完火就溜了,卻讓台大險些住進燒燙傷病房,勢必賠上一段時間復健療傷。

如果台大是幾年一次的政治大戲,文化大學就是連演了三百集的鄉土劇。去年底選出形象清新卻不受家族青睞的校長,更驅動老家族推出新戲碼。除了向衙門告狀的老招,老董事長此次的起手式頗具新意,把考績打丙的校長找回來,說當時是誤信讒言一時不察真歹勢。校內員工昨天更在 LINE上瘋傳任期最後一天的校長給全校師生一封信,表示將為了校務能順利運作,不計榮辱撤銷辭意…

牆外的看戲,牆裡的暗泣,這是私校的悲哀。為了擋路,昨是今非自打嘴巴都無所謂。對教育部發函通知新校長遴選合法,快報部核備,仍能相應不理隨便你,校內高層則是一片寒蟬噤聲。

學生的未來,學校的發展,並不在這些權力薰心的人心裡。二月一日新校長的缺席,讓高教遇上了超級寒流,凍傷的心,不計其數。



   
把關滴水不漏 再開放核食
王亮 ∕ 關務署前署長(台北市) / 聯合報
衛福部擬對日本核災食品,從「地區式管制」改為「風險管制」,引發熱烈討論。有官員說,加拿大已陸續開放,美國、俄羅斯也放寬進口管制, 我們為何不可以?但此事不宜以此簡單的邏輯來質疑或作決策。畢竟「核食」的邊境管制與一般貨品邊境管制的績效要求是不一樣的;它必須做到「滴水不漏」(Catch All)。

不論是開放或不開放都不是最重要的,重點在出口國及進口國是否都能做到「滴水不漏」。首先,出口國要賣核災地區食品,必須自己要負責做好「源頭管理」, 而不是由進口國去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貨品,自己設法去「大海撈針」;且出口國一旦被發現有「漏網之毒」,要無條件接受全部退運並受罰,該出口商嗣後不得再出口,甚至進口國可關閉該品項的進口。

出口國假如無法確實做到「滴水不漏」,卻一定要出口,就要靠進口國去達成。衛福部必須展示能做到「滴水不漏」的能力,你的儀器、人力、專業是否足夠,以及如何做績效評估。

假如不能做到「滴水不漏」,則「分項管制」也不見得有效,因為高風險貨品項會被「虛報」為低風險,逃避了篩檢程式的攔截,除非有情報或能及時找出虛報模式,據以更改程式攔截,或隨機抽查剛好碰上,才能有績效,否則是很難的。查不到,並不表示沒有漏網之魚,必須由公正的第三方做市面查緝來確認。

   
免於「吃的恐懼」 日本核食切勿解禁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我國即禁止日本核食進口,有廠商為順利銷台,先是「合法掩飾非法」,偽造標示或重貼標籤,假冒不實產地違規輸入台灣,再以調味料分裝夾藏,乃明顯欺瞞行為。

不肖業者枉顧民眾健康,膽敢冒險進口,大賺黑心錢,除了重利輕義,最重要的是政府管控有漏洞,督導抽檢不嚴,加上罰則太輕,莫怪核食不曾斷絕。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只要確保食用安全,不反對解禁核食,要和國際接軌。問題是,台灣食安一再出包,政府把關疏漏百出,誰敢保證核食安全無虞?

民進黨執政後,一改反核食「零輻射」立場,又是政策急轉彎。為還給民眾免於「吃的恐懼」的權利,在政府無力管控食安問題改善前,切不可讓日本核食進口。

   
改善汽機車汙染 要有產業配套
吳健生 ∕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所教授 / 聯合報
為配合空汙防制,交通部宣布,下半年將優先研擬取消一、二期柴油車輛國道前廿公里的通行費優惠,並給予電動小客車和油電車的通行費優惠;同時針對特定地區禁止高汙染車輛進入。此項措施顯然是呼應賴揆二○四○年全面禁用燃油車的政策宣示。

針對移動性汙染,尤其是汽機車汙染防治,不外乎三方向:賞罰、限制與禁止,由寬至嚴作法不一。如何拿捏,看似容易,實則不易。取消一、二期柴油車國道前廿公里通行費優惠,即為對高汙染車輛的懲罰。估計將有八萬輛受到衝擊,是否造成物流成本大幅增加,進而帶動物價上漲,尚待觀察。而給予電動車和油電車的通行費優惠,則是對低汙染車輛的獎勵,與德國高速公路未來收費政策不謀而合,差別在於德國給予電動車輛完全免費上路優惠。

由於賞罰難以立竿見影,先進國開始研擬採更嚴的燃油車輛管制措施。較為積極者如英國與法國,將於二○四○年起全面禁止燃油車;至於德國二○三○年起禁用燃油車則是誤解,那並非聯邦政府最終政策。總理梅克爾目前並不急迫訂定禁用燃油車的期限。德國是汽車工業大國,燃油車停產不但可能喪失產業優勢,拖累經濟發展,且會帶來大量失業,影響社會安定。在未完成汽車工業轉型規畫前,不宜貿然行之。

以特斯拉為例,縱使有好的技術與訂單,但無足夠產能一切皆枉然。未來若轉型至電動汽車,則電池產能、回收與再利用已足以令人頭痛,更何況還有充電、供電、維修、檢驗,及相關技術人力培訓等配套問題。我國現有汽機車總數高達二千萬以上,二○四○年全面禁用燃油車輛,相關產業與配套發展策略在何處?

鑑於短期內不易達成禁用共識,而空汙問題又迫在眉睫,因此世界各地改採限制方式,減少燃油車使用,主要分為限時、限地、限車種及視狀況實施四種。

馬德里與墨西哥市二○二五年起禁止柴油車進入市區,屬限地、限車種方式。雅典將在數年內禁止燃油車,屬限地方式。而德國西南部工業大城斯圖佳特與台灣中南部類似,飽受空汙之苦,故有視當地區空汙達一定標準時,即禁止使用車輛構想。此做法因有違憲之虞而作罷,隨後再提出全面禁用柴油車輛的計畫。經行政法院初步裁示,要求重新修訂完整,務必以其他改善方法為優先,旨在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自由。

為因應空汙問題,各部會陸續推出不同防治政策,值得肯定。令人擔憂的是,部會間是否能戮力同心,端出符合實際需求且可行方案。例如電動公車推廣,雖有不錯的購車補助,但成效不彰。究其因是,先有高標的附加價值率門檻,後有新闢路線車輛與現有路線汰舊換新車輛補貼差異,加上地方政府不同的主張與作法,在在打擊公車業者置換意願及相關生產資源的投入,顯見事先並未做足功課。

欲達成賴揆二○四○年目標,絕非單憑交通部門片面出手可竟其功。相關部會應相互協調努力,找出一條既有效又能永續發展的空汙防治出路。

   
順便募款…川普的國情咨文 被譏史上最商業
陳一新 ∕ 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 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在以「建立一個安全強大與自豪的美國」為主題的國情咨文中,提出未來三年的大政方向,聚焦在就業率與經濟、基礎建設、公平互惠貿易、國家安全、移民及政黨團結等議題。

入主白宮以來,川普陣營好像隨時都在準備競選,自然不會放過藉國情咨文募款機會。他的競選團隊呼籲支持者只要贊助一至卅五美元或以上,就可登上網站;儘管反對者抨擊這是有史以來最「商業化」的一場國情咨文,但川普對批評毫不在意,因為他已贏得裡子,也贏到面子。

川普在上任以來的首次國情咨文中,強調他當選已為股市帶來榮景、美國設在海外公司紛紛回流、減稅政策吸引外國公司前來投資、創造出充分就業的四.一%就業率。他一面告訴人民「美國的經濟已回到正軌」,一面表示他「厥功至偉」。

由於全美許多橋梁、道路、機場、港口不是進入危險期,就是落伍不堪;因此,他呼籲國會撥款修建或重建這些基礎建設,讓美國恢復世界第一強國的風采。他似乎向美國人民暗示,只有強化這些基礎建設,才不致為日益崛起的中國所譏笑。

他揚言將對多年來老占美國便宜的國家推動公平與互惠的貿易,並對那些屢教不聽的國家進行貿易報復,為未來美國高舉貿易保護主義、祭出三○一與超級三○一條款埋下伏筆。雖然頭號矛頭指向中國,但歐盟、日本、南韓與台灣恐怕也將無一倖免。顯然,他會一方面以這些手段迫使貿易對手國做出讓步,一方面對「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十一國施壓,以達到美國光榮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目標。

在去年十二月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與今年一月的「國防戰略」中,川普政府強調中、俄兩國是挑戰國際秩序的主要「競爭對手」,並稱未來美國將透過強大國防、公平貿易、科技創新與價值體系,促進美國的安全與繁榮。

在國情咨文中,川普進一步直指北韓、中國與俄羅斯挑戰美國利益、經濟與價值觀,要求國會給予美軍充足資金加強防禦,並讓核武兵器庫現代化,「可以永遠不用,但不可一日不備」。其實,美國的真正競爭對手只有中國,但他卻將俄羅斯、北韓帶上,一則可以舒緩「通俄門」對他的政治衝擊,一則也有助於對北韓持續施壓。

在移民問題上,川普疾呼兩大黨必須在許多議題上合作,才能真正「讓美國再度偉大」,並表示在移民與重建基礎建設等議題上,會尋求與民主黨合作。儘管過去一年美國政黨惡鬥、黨同伐異,但因他並未打壓民主黨,因此,只要他願多做一些妥協,兩黨合作倒也不是完全沒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