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為勞工謀福利 要翻轉舊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360/web/


.聯合報社論/誰民主誰獨裁,人民自有春秋
.聯合報黑白集/愛國旗的自信心
.經濟日報社論/為勞工謀福利 要翻轉舊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為勞工謀福利 要翻轉舊思維


2018-01-15 00: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周《勞基法》再修正案完成三讀,但是民進黨政府沒有絲毫喜悅,蔡英文總統甚至還為在短時間內二度修法造成社會不安而向國人道歉。民進黨重返執政一年多來,為提升勞動者權益作出很多努力,包括修改《勞基法》、提升基本工資、以行政指導要求企業為員工加薪,小英總統甚至把解決低薪作為今年拚經濟的目標。但是,這些努力不但沒有得到喝采,反倒是《勞基法》再修正被指為向資方靠攏,和一向支持民進黨的勞團幾乎決裂;而小英希望基本工資能調到3萬元的夢想,更是被冷嘲熱諷。
何以曾經自詡為勞工代言人的民進黨,不遺餘力為勞工爭取權益,卻落得如此難堪下場?民進黨上下可能百思不解;有部分人士甚至指出,無論是誰執政,最終都會向市場及資本家屈服,民進黨也不例外。果真如此嗎?勞動者宿命就是被犧牲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蔡政府必須釐清問題之根本所在,才能正確掌握可以扮演的角色,也才不致從此揮別勞工代言人的政黨形象。
台灣奉行自由市場經濟,所謂「市場經濟」就是重視企業家精神及企業投資的資本主義經濟,企業發達,投資昌盛,自然帶動經濟強勁成長及就業薪資增加,勞資同蒙其利。而政府的角色,一方面是要維護「市場機制」,讓價格及薪資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需,促使經濟資源作最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則要防止「市場失敗」,訂定勞基法,建立基本工資、勞工保險、失業救濟等制度,保障勞工基本權益,防止勞工被剝削。
過去國民黨在台灣長期執政,為追求經濟快速成長,各種經濟政策被認為偏袒資方,雖然早在民國73年即制定並實施勞基法,但卻未落實執行,以致長期遭社運人士抨擊,也讓在野的民進黨凸顯勞工代言人的角色。惟上個世紀國民黨執政50年,因為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同時締造GDP高成長及所得公平分配的「經濟奇蹟」,在勞動所得隨經濟成長普遍增加情況下,維護「市場機制」被視為台灣成功的關鍵和典範,勞工權益問題並未特別凸顯。
然而,進入21世紀後,台灣經濟受全球化影響,加上台商為延續上一世紀出口導向模式而創造出獨特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導致經濟結構出現根本變化,企業大型化及中小企業式微成為趨勢,經濟貧血式成長,勞工實質薪資倒退到上一世紀末,經濟失敗主義蔓延,曾經被視為典範的「市場機制」,其正確性及正當性都受到強烈挑戰;勞工薪資倒退更讓打工族及勞動階層強烈不滿,因而也大幅推升民進黨支持度。
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正逢美國網路泡沫崩潰、台灣經濟50年第一度負成長,因而被迫以救經濟為最優先,未大力推動以提升勞工權益為目標的政策。
然而,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雖然回升,但並未擺脫低成長及低薪困境,此時主事卻大力實踐以矯正「市場失敗」為名、提升勞動權益為宗旨的競選承諾,當然和奉行「市場機制」數十年的企業自主精神,產生嚴重扞格。這在事前早可預見,但民進黨政府短視的政治操作肇致脫離經濟現實的立法,才會造成二度修法的最壞狀況,落得裡外不是人。
歸根究柢,這是路線問題,民進黨可以追求重視勞工權益的經濟路線,但實踐方法是須翻轉過去幾十年一味重視出口、強調市場機制的思維及經濟結構,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經濟工程,若不去思考建構此一工程藍圖,只是在過去的框架及經濟模式下試圖突圍,則注定須向經濟現實屈服,民進黨作為勞動代言人的角色,可能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聯合報黑白集/愛國旗的自信心


2018-01-14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擬提案修「國徽國旗法」,針對五星旗在台灣出現,要求採「對等尊嚴」原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擬提案修「國徽國旗」,針對五星旗在台灣出現,要求採「對等尊嚴」原則。姚立委果然足智多謀,在新聞局長任內關電視台的紀錄即與眾不同,如今表現政治正確的功力則更上層樓。
五星旗在台灣出現,的確讓某些人看不順眼。但「言論自由」者也,正是保障「並非每個人都贊同」的言論仍有存身之地,此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精髓。例如代表同性戀標幟的彩虹旗,例如外勞群聚某些公共場所,不是每個人看了都歡喜;但民主化的目的,不正是要讓國民有信心接受多元化嗎?
禁止五星旗的提案,法務部已經駁回,姚文智遂「機智」提出「對等尊嚴」原則,以此四字萬夫莫敵。但談對等尊嚴,首先,聯合國就不承認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要台灣去和聯合國「對等尊嚴」嗎?其次,我們現在少數能贏中國的項目,連不少大陸朋友也嘆服的,就是台灣的民主化成績;難道要拱手把台灣言論自由等級去向中國向下看齊嗎?
老實說,多數台獨信仰者不但看五星旗不順眼,對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也欲去之而後快。看看陳雲林來台期間的旗海飄揚,世大運期間的旗海飄揚;再看看從去年國慶日開始的「國旗缺席」風波,有建中學生號召民眾自發性花錢「把國旗插回南海路」,可見國旗還是凝聚國人團結的重要象徵符號。對青天白日旗多點自信心吧,除非姚文智恐共,誰怕五星旗!



聯合報社論/誰民主誰獨裁,人民自有春秋


2018-01-14 23: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國民黨擴大紀念,前主席馬英九出席緬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國民黨擴大紀念,曾在其統治下繫獄的施明德譏諷說:不肖的子孫欲藉紀念獨裁者,獲得權力與選票。略加審視即可發現,此話不僅充滿偏見與矛盾,更完全抽乾了歷史。事實上,迄今仍有過半人民認為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最大,這豈是施明德或民進黨可以一語抹殺!
台灣已是民主化社會,說紀念獨裁者可以取得選票與權力,此話不通。難道施明德以為獨裁仍有巨大票房,還要勞他出言阻攔?再說,將「獨裁者」當成蔣經國的標籤,卻無視他在台灣的諸多建樹,以及他在人生最後階段所完成的政治跨越,都顯得褊狹,太流於私人好惡。
蔣經國於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辭世,他在生前最後一年,卻完成了台灣政治上多件最重要的工程:一九八七年七月宣布解嚴,同時開放黨禁與報禁,也開放外匯管制,十一月開放大陸老兵返鄉探親。在人類歷史上,能自我放下權力還政於民者寥寥可數,蔣經國卻在冷戰依然籠罩的時代毅然打開種種管制的枷鎖,以自我超越幫助台灣走向民主超越。這樣的作為,豈是一個「獨裁者」標籤所能框限?
施明德和民進黨將這段民主化歷史裁掉,稱蔣經國為獨裁者,除了刻意醜化,無非是要將民主光環據為己有。事實上,台灣民主的歷史現場,當然不是只有一位「英明睿智」的領導人,也不是只有一群在街頭衝撞的革命家,或是一群在報章宣揚民主的鬥士,還包括了廣大的社會大眾在這些推擠拉扯過程的參與和思考。坐擁大權的蔣經國,最後選擇放下權力迎接民主,以開放探親化解兩岸鄉愁,鋪平了民主的坦途,也化解了兩岸的兵戎之災。今天,蔡英文在政治上大權獨攬,踐踏民主紅線,又將兩岸由和平帶向衝突;兩相對照,誰高誰低,民眾會看不出來嗎?
撇開政治不談,一般民眾懷念蔣經國,更主要的原因是感念在他任內將台灣經濟從貧乏帶向了繁榮,這是從經濟、社會的發展著眼。蔣經國從閣揆到總統的十六年主政期,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九.五%,其間歷經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台灣卻藉著「進口替代」的工業發展策略創造了小龍的「經濟奇蹟」,完成開發中國家的華麗轉身。民進黨今天揮霍的,正是前人種樹的成果
尤其,蔣經國時期推動的「十大建設」,藉由公共投資擴大內需,不僅使台灣度過石油危機,並徹底改變了台灣基建落後的體質。與此同時,他任內又規畫了新竹科學園區,以半導體產業跨入全球最前沿領域,成為台灣亮麗的招牌。必須一提的是,除了蔣經國本人的視野和魄力,當時他所任命的行政團隊都具有專業的瞻矚和無私的心志,才能完成這些奠基工程。反觀今天的蔡政府,對內是民進黨派系攻伐,對外則打擊在野黨不遺餘力;如此充滿私心,如何奢談國家社會的共同願景?
從陳水扁八年執政到蔡英文的一年餘,都是在政治上放盡煙火,卻在經濟上一籌莫展。陳水扁成為身敗名裂的貪腐總統,蔡英文則以文青的語言催眠民眾,國家卻在徬徨中停滯不前。在民進黨的辭典中,彷彿從來沒有經濟與民生,只有民主、改革、正義等堂皇口號,台灣的歷史不僅遭到切割與壓榨,只剩下民進黨的台獨史觀。也因此,蔣經國留給台灣的豐碩成果,在綠營眼裡竟只剩下「獨裁」二字。所幸,多數的台灣人並不像政治人物那麼心存私念,他們對自己親歷的台灣社會變化起伏感受深切,誰有功、誰有過,人們不會錯認。
今昔三十年對照,歷史評價一目了然。蔣經國在小吃店裡談笑風生,在石油危機中惦念庶民的生計;蔡英文則在拒馬背後危懼不安,卻一心為民進黨擴權修法。誰民主誰獨裁,人民心中自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