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APEC沉淪 台灣當自強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9956/web/


.聯合報社論/從「完全執政」到「完全官派」
.聯合報黑白集/蔣幹附身的內閣
.經濟日報社論/APEC沉淪 台灣當自強







經濟日報社論/APEC沉淪 台灣當自強


2017-11-13 02: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在越南峴港落幕,對促進經貿自由化及經濟整合而言,本次會議不但沒有進展,反而有倒退之感。這個結果令人失望,也鮮明地反映出亞太區域的經濟合作面對的挑戰及困境。政府必須要有所領悟、改變思維,全力搶救。
這次是川普上任後參與的第一個APEC峰會,但主辦國從時程到議題的安排,都顯得侷促。川普在峰會前先訪問韓、日、中,使得這關鍵三國的領袖及高官都把心思放在與美國的雙邊峰會上,根本無暇顧及APEC進展。峰會前的部長會議,美中二國都是派次長上陣,而川、習二位關鍵人物更是APEC峰會當天才匆匆趕到,壓縮了從容與會的空間。
更離譜的是,原本用來反映各國對自由化及合作方向共識的領袖及部長宣言,內容荒腔走板,簡直成為白宮的新聞稿。按APEC架構,一般是峰會前二天先公布屬於工作層次的部長宣言,峰會再以高層次領袖宣言總結。但今年的部長宣言,一直拖到峰會當天才達成共識,原因是美國一反過去APEC重視的開放、包容與無歧視精神,堅持納入公平、互惠、平衡等字眼,跟各國爭執不下。最後公布的版本中甚至出現「承認合法的貿易防衛工具」以及共同改革WTO機制等字句,處處可見「川式」貿易政策的標記,也可想見在過程中美國與各國角力的霸道。除文件外,川普本身在APEC的致詞也同樣跳針重複美國只在意雙邊關係,絕不讓他國繼續在貿易上占便宜等與APEC 無關的辭令。
各界也很關注習近平的發言,他強調全球化不可逆,APEC應在包容、平衡等目標下強化經濟合作。過去這種言論在APEC場合,只能算是毫無新意的外交辭令,但因為美國及川普的「亂入」,顯得特別親善並帶來正面希望,因而格外受到重視,卻未能改變大局。
至此我們可看出幾個關鍵問題,第一,過去30年來亞太地區熟悉的「美國主導,日本紐澳當護法」區域自由化架構已然無法照常運作。第二,美國老大典範已逝,但新的領導者卻遍尋不著。雖然習近平過去一年來在不同場合高舉全球化、自由化大旗,然而中國本身經貿限制高於各國,區域性議題運作經驗有限,且對基礎建設及投資的興趣遠高於領導貿易自由化機制,尚不到成為新共主的程度。至於日本紐澳,雖然成功在場邊讓TPP改個名稱後,以CPTPP浴火重生,是這次低迷氣氛中最大(甚至是唯一)的亮點,但一時之間要從護法變成龍頭,領導APEC向前走,難度還是很高。
明年APEC峰會輪到巴布亞紐幾內亞(PNG)舉辦,在地主國更加弱勢的情況下,APEC功能繼續衰落,甚至美國失去興趣不再積極參與,都是非常可能的發展。然而對國際空間日趨壓縮,難以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的台灣而言,APEC幾乎是唯一能貢獻分享經驗,推動關係及與亞太各國領袖齊聚互動,來重新定義台灣在區域角色的場合,因此就算APEC對兩岸互動沒有貢獻,仍有比任何國家都強的誘因來支持、維護這個機制。
面對變局,APEC的存在已非理所當然,台灣也須改變過去保守的「跟隨者」思維,不能跟著大家沉淪乃至於棄守APEC。更何況APEC成員與新南向等重大政策高度重疊,可攻可守,更是台灣拿出更積極的態度、資源、人力,一起搶救APEC的主因。與此同時,全力爭取加入CPTPP第二回合成員,非但是支持APEC的具體行動,更可能是台灣短期內唯一參與大型、先進的區域整合機制的機會。買到門票能帶動的效益,絕對遠超過貿易投資增加,也是必須一改過去「可有可無」心態全力爭取的重點。

聯合報黑白集/蔣幹附身的內閣


2017-11-12 23:5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勞動部長林美珠表示,勞基法「越修越漂亮,越做越好」。 本報資料照片


蔣幹是曹魏說客,在三國演義被形塑為被「群英會」戲耍之人。而今在台灣更遭貶抑,其姓名連同話語或畫像被KUSO為「蔣幹話(畫)」,用以諷刺淨說空話之人。而顯然,蔣幹常附身於官員。
賴揆任台南市長時,即因颱風「彈性上班」說法失準,遭批從「賴神」降格為「幹話王」。政院近日修勞基法,賴揆自詡既具體落實周休二日及勞資協議精神,又符合OECD國家打造安全又彈性的勞動體制,更籲朝野共同承擔。看來蔣幹猶未脫其身,既是自己拍板的上好政策,究竟要在野黨承擔什麼?
閣揆如此,內閣當然風行草偃。所以,勞動部林美珠脫口說勞基法「越修越漂亮,越做越好」,政務委員林萬億也自詡政策沒轉彎,而是迎頭趕上國際潮流。至於勞團質疑的勞工恐長期連續工作、加班更多、特休放不到、輪班休息時間變短等,又算得了什麼?
前些時日,客委會主委李永得也逢蔣幹上身,粗話連連。他先在質詢中嗆立委徐臻蔚,聲稱對她「很有意見」;拗了數日不肯道歉,又罵對方是「徐太后」。這景象,簡直不知誰在質詢誰。
相較之下,國防部長馮世寬對媒體問到幻象機失事是否可能「投共」一事,口出三字經「講幹話」,反倒因維護袍澤真性情流露,而獲得不少稱許。但是,這問題真的不能問嗎?
政府行事缺乏原則,對心中「最軟的一塊」都說變就變;那麼,閣員接連被蔣幹附身,也就不意外了。

聯合報社論/從「完全執政」到「完全官派」


2017-11-12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呼籲朝野團結合作,拋出「朝野領袖會談」。 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近期念茲在茲呼籲朝野團結合作,儘管如此,民進黨政府仍卯足全力以削弱國民黨為職志。從行政院通過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和立法院繼之通過《政黨法》,無一不是衝著國民黨而來。也難怪,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向中常委保證:「蔡總統鬥爭手法未改前,兩人不會見面」。
蔡英文在國慶拋出「朝野領袖會談」之議時,吳敦義並未回絕;但民進黨追殺國民黨的腳步未曾稍緩。吳敦義和閣揆賴清德會面時,因他未就黨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向賴清德抗議,已引起藍營支持者強烈不滿。藍營基層的聲音如此,加上民進黨政府持續的清算解構國民黨,吳敦義如何可能厚顏地和蔡英文「和解共生」喝咖啡?
總統府雖表示推動朝野對話誠意不變,但手上對國民黨的追剿卻未曾稍停;這樣的氣氛,還要奢談和解共生,簡直癡人說夢。除了黨產會持續猛烈追討黨產,當「慶富案」一出,民進黨影射並攻擊馬英九涉弊的手法和巨蛋案如出一轍。這些操作,彷彿不讓馬英九鋃鐺入獄,即難消綠營政客心頭之恨;不將國民黨掃入歷史的灰燼,就有負轉型正義之號召;不能假「公有」、「國有」之名把台灣的資源盡納入民進黨掌控,即不算「完全執政」。如此一味政治殺伐、只顧本黨利益的政府,又如何可能達成和解?
以《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的修法為例,隻手力推的立法院長蘇嘉全說得直白:「農田水利會改公務機關,可整合水資源,不會流於政黨利用水利會作為選舉工具,可消弭選舉樁腳的因素。」說穿了,一切就是為選票。水利會會長原為遴選,當初國民黨居國會多數時,為防陳水扁指派,改為直選制。如今十七個水利會長,有四人是民進黨籍,但水利會仍是民進黨心頭大患,非將其改為官派不可。其實,骨子裡,還是為了水利會龐大的人脈與資源。連民進黨籍的桃園水利會長黃金春都不滿地說,這是大開民主倒車,「民主時代哪有選舉還怕地方派系的」?對選舉出身的民進黨來說,實是莫大諷刺。
類似的作為,在文化總會會長、台北市農產運銷公司改組、榮民榮眷基金會、乃至於國語日報董事會解職等事件,一演再演。民進黨的狼性,是絕不浪費手中權力,任何未能握在手上的資源,都要巧取豪奪。宜蘭縣長連續指派兩人,更讓陳金德坐進縣府選縣長,絲毫不畏人言。未來,包括鄉鎮市長等職位,都可能順手成為民進黨「選不過就官派」的目標。
立法院急急通過《政黨法》,表面上是要規範政黨秩序,實際上是要藉此連同黨產會合力將國民黨餘溫完全撲滅。透過新政黨法的規範,不僅小黨生存不易,國民黨再起艱難,就連存在「萬年黨主席」的親民黨都可能面臨解散危機。唯一可以獲利的,就是球員兼裁判的民進黨,可以讓黨政軍退出媒體,並透過官派,讓公有媒體都由「獨派」把持;可以讓政黨退出校園,然後自己發展駐校代表與青年志工,再限制其他政黨在校園設立黨部。這麼一部《政黨法》,旨在方便民進黨透過政府「管理」其他政黨;整肅「前執政黨」,然後堂而皇之開創民進黨「一黨獨大」的時代。
為了鞏固政權,蔡政府不計毀譽地動用各種政經及法制資源,為明年選戰布局固票。從行政院一例一休修法,到宜蘭代縣長陳金德宣布退還違法農舍房屋稅,全都毫不掩飾地向財團示好,向資本家靠攏。在拚經濟的大旗下,拿前瞻預算護航地方財團,啟動全面政策搶票,再配合修法凍結水利會,絆住農漁會,再用種種追殺手段點住國民黨的死穴。
民進黨由「完全執政」演成「完全官派」,完全顯示了台灣民主的退化。為了權力,不擇手段,這樣的民進黨讓人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