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經濟/政院版稅改 可微調得更完備

.聯合報社論..不可說的嘉賓和花不掉的預算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低薪「自己害的」
.經濟日報社論.政院版稅改 可微調得更完備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8761/web/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經濟/政院版稅改 可微調得更完備


2017-10-13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會昨天拍板稅改方案,通過「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除了調高營所稅至20%及綜所稅最高稅率由45%調降至40%,並訂定個人股利所得課稅新制及廢除兩稅合一部分設算扣抵制,包括調高外資股利所得扣繳率由20%調高為21%;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由10%調降為5%;股利所得課稅方式只留下乙案,即個人股東可以在「合併計稅減除股利可抵減稅額」及「單一稅率分開計稅」二擇一。
而為搭配稅改的便車,綜所稅標準扣除額由9萬元提高為11萬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由12.8萬元調高至18萬元。
行政院通過的版本,和9月初財政部公布的稅改方案差異不大,與其說是經過一個月的公告期,彙整各界意見後所做成的決定,還不如說是包裝的策略成功,也就是針對大多數的薪資所得者給予小額的減稅,爭取支持,降低社會對於高所得者更大額度減稅的反彈。
此外,財政部也提出了動聽的說帖,包括「調高三項扣除額的減稅利益255億元由超過542萬綜所稅申報戶共享,調降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有助留才攬才及吸引投資,降低未分配盈餘附加稅及股利所得課稅改革,可減輕中小型及新創企業稅負,鼓勵轉型及升級」等,也是獲得社會支持的主要原因。
至於加稅部分,包括現行營所稅稅率將調高至3個百分點,並調高外資股利所得扣繳率1個百分點,行政院則以營所稅調整後與其他國家相較尚屬適中,且外資如為與我國簽署租稅協定國家之居住者,稅負不受影響,做了輕描淡寫的交代,雖然不盡符合企業界的期待,但也讓政府增加了不少的稅收,從而降低了整體稅改的稅收損失。
接下來,財政部需要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期望能夠早日完成修法程序。但是稅改方案仍然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我們仍要提出來讓立法院及社會大眾瞭解,期能做更妥適的調整。
首先,行政院的股利所得稅改乙案(也就是可抵減稅額比率8.5%,上限8萬元),不但未降低中低所得者的負擔,反而對於目前適用20%以下稅率的小股東,實際上稅負反而增加了3至4個百分點,而且所得越低者,稅負增加比率越高。
財政部對於此部分的質疑,並未正面回應,建議立法院將來能夠適度提高小股東的稅額扣抵比率至15%,但上限8萬元則可維持不變,相對於大股東減稅額度高達數億元,小股東的稅負平均減輕只有數千元而已,造成的稅收損失有限,卻更能降低中低所得者負擔和實現社會公平目標。
其次,營所稅稅率調高,即使扣除獨資合夥不課營所稅和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降為5%的利多之後,營所稅稅收淨增加仍然高達265億,能否減輕中小型及新創企業稅負,鼓勵轉型及升級,財政部有必要再解釋。
至於調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其實是緣起於大法官745號釋憲認為,稅法未給予薪資所得者必要成本費用的扣除違憲,財政部非大幅提高該項扣除額不可而搭上稅改的便車,而以調高營所稅作為支應財源,這麼一來對國際競爭力勢必產生負面衝擊,其實並非妥適。
此外,雖然兩稅合一將要廢除,未來新制生效日起所繳納的營所稅才不能扣抵未來的綜合所得稅,但既有的個人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依照目前的所得稅法係屬於投資人的「抵稅權」,仍然應該享有租稅法的信賴保護原則,亦即新制生效前,既有的抵稅權利和帳戶並不會因制度的改變而消失,所有權人仍保有該項財產權,建議立法院參考外國廢除兩稅合一制度給予退還緩衝期的設計。最後,所得稅法42條「財團法人股利不課稅」的規定並不合理,但行政院的稅改版本,並未及時納入。我們建議立法院可納入稅改方案,儘早刪除,以免出現漏網之魚。

聯合/台灣低薪「自己害的」


2017-10-13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低薪問題嚴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位藝術家在臉書貼文,談自己的畫作被年曆業者相中,打算印製三萬份,但權利金只付每幅一千五百元。這名畫家覺得心血被糟蹋,痛陳台灣人凡事只要便宜就好,低薪現象可說是「自己害的」。
台灣物美價廉,多年來GDP成長雖停滯,但以物價水準來衡量,消費者購買力在國際仍居前茅。民眾人在福中不知福,往往出國消費才嚇一跳。而台灣人對CP值特敏感,對價格錙銖必較,但求俗擱大碗,政府對水電交通等費用也不敢輕易言漲。如此惡性循環,凡事「向下看齊」。近年來台灣低薪難起,官員坦言,消費者「銅板經濟」心理是因素之一。
社會心理因素已然「向下看齊」,政府政策更弄巧成拙。金融海嘯時,政府曾提撥上百億元,啟動大學畢業生「職場實習方案」補貼,沒想到就此成為企業底薪廿二K的魔咒,至今是「德政變劣績」的典型案例。又如蔡政府的一例一休政策,原為增添勞工福利,但不僅企業人事成本大增而須縮減人力,很多勞工本來有加班費可領的都受波及,成了真正的輸家。
也難怪,民眾貪便宜,政策走捷徑,台灣就業市場多年來陷在低薪漩渦,曰「自己害的」並不為過。不僅藝術家嘆創作價值被低估,台灣的專業服務更是廉價到背離國際水準,造成專才紛紛出走。凡事論CP值果真聰明嗎?蔡英文承諾解決的青年低薪的確是迫切問題,但願不是又一項空言。

聯合/不可說的嘉賓和花不掉的預算


2017-10-13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遠景基金會主辦的「玉山論壇:亞洲進步與創新對話」,蔡英文總統到場致詞,並針對新南向政策發表意見。記者胡經周/攝影


為促銷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遠景基金會連續兩天舉辦「玉山論壇」,邀來十五國四十多名嘉賓與會。蔡總統並親自出席演說,作出協助南向國家發展民生重要產業、卅五億美元策略性貸款、及開發人力資源等五大承諾。神祕的是,直到開幕前夕,主辦單位仍無法公布與會人士的名單;可想而知是擔心名單外洩,遭中共打壓。
開幕當天名單公布,其中層級最高的是兩位菲律賓「前副總統」,此外有一位南韓「前副總理」,一位日本「前防衛廳長官」;現任國外官員中,則有一名印尼經濟統籌部副部長,一位美國小型企業署副助理署長。這樣的名單,或可說明主辦單位推動新南向的努力,卻無法反映名單如此保密之必要,當然也難以證明「玉山論壇」的重量。
蔡英文嘗試與東南亞國家建立更緊密的交流,擴大我國和鄰近地區的連結,毋寧是正確的作法。然而,她企圖用「新南向」來抗衡、紓解、或轉移兩岸關係的緊張,則有戰略軸線主從不分之失,更是「以己之弱、迎敵之強」的錯誤戰術。試想,就連舉辦一場並未激起太多火花的「玉山論壇」,都弄得如此緊張兮兮,即可知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心態及打法皆有問題。
眾所周知,「遠景基金會」是國安局的外圍單位,向來在兩岸、外交上扮演「第二軌」的角色。而其全名,稱為「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意即,其成立主旨在針對兩岸間的各種官民交流、全球情蒐、戰略研究等等。蔡英文上台後,令遠景基金會調轉槍頭,轉而專事「新南向」,並用以抗衡對岸。這種全國上下南向一頭熱的現象,極可能導致我們對兩岸關係的變化掌握失準,甚至在東南亞引發不必要的角力衝突,讓人擔憂。
諷刺的是,對照政府在新南向政策「宣傳上」的高調,在「執行上」卻是一路落後,追趕不及;這看新南向預算執行率偏低,即一目了然。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統計,政府今年編列四十五億元新南向預算,至七月底止,平均執行率僅達五成許,不少部會的執行率低至一兩成。而包括總統府、內政部、工程會、科技部在內,執行率都低於一成。
換句話說,政府編列大筆預算,想要撒錢在南向之路堆砌戰果;結果,各部會卻連錢要撒到什麼地方都不知道。也因此,其間便出現了各種消化預算的花招,例如教育部,不斷催促各大學儘快想辦法把錢花掉,至於以什麼名目消化,則不遑計較。對此鬆弛的預算執行效率,政府卻不檢討,明年更還要擴大編列,將新南向經費提高到七十二億元。如此濫用公帑來誇大政績,真的毫不慚愧嗎?
我們更要提醒蔡政府的是,推動新南向,應該抱持友善、平等、互惠的態度以赴,切忌以「先進國家」的姿態高傲降臨。觀察蔡總統在「玉山論壇」開出的五大承諾,處處顯示了「協助」、「指導」的自負身影,高談要如何幫助他國如何發展產業,要輸出台灣模式、協助各國公共建設云云,不僅忘了友善,也忘了謙卑。試想,台灣自己身陷產業轉型及薪資低迷的困境多年,政府想破頭亦無計可施;如今,卻要作出「先進」之姿來指導鄰國發展,這種傲慢姿態如何結交朋友?
蔡英文應該務實而虛心地繼續推動新南向,但不應將新南向當成台灣繞過中國大陸走向世界的替代道路,更無需妄稱新南向將和一帶一路並駕齊驅云云。回顧二○○八年,扁政府曾舉辦第一屆「全球新興民主論壇」,並邀請波蘭前總統華勒沙、南韓前總統金泳三、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等重量級國際領袖來台,和陳水扁共同簽下「全球新興民主論壇宣言」,倒也煞有介事;但這個論壇僅此一屆,就永遠落幕了。我們期待「玉山論壇」不會步此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