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回應習近平 打破兩岸僵局

.民進黨修憲方向 創世界紀錄
.改變…民進黨的首要任務
.為脫離大陸改時區 天下大亂
.香蕉又價崩… 農產加工應列前瞻
.愛台也愛陸 再多些盧麗安
.台灣學術的玉山在哪裡?
.聯合筆記/回應習近平 打破兩岸僵局
.總統挺客家人 更要團結全民







聯合筆記/回應習近平 打破兩岸僵局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郭崇倫


十九大之後,本來是台灣國安團隊預設大陸最有彈性的時候,習近平的政治報告,蔡總統將在本周四回應,但是許多考慮牽制了蔡總統,回應或將重申原來立場,果真如此,將來會後悔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蔡總統的遲疑,可以諒解,畢竟兩岸有嚴重的互信問題;在台灣這邊一直強調釋放出善意,譬如像奧運會章程的修改,不搞以台灣名義入聯,但是對岸並不領情,尤其去年五二○就職演說,台灣都已經給出大陸希望的答覆,但是大陸卻得寸進尺,蔡政府覺得「一份考卷答完,還有一份,沒完沒了」。
今年以來,大陸雖然一再堅持要蔡英文回到九二共識,但是內部會議已在討論:「如果她真的說了九二共識,怎麼辦?」言下之意是,即使她說了這四個字,大陸也不會相信,因為台灣有太多矛盾的訊息,最近的羅馬拼音登記姓名、更改台灣標準時區,更對互信完全沒有益處。
由於沒有互信,兩岸越來越失去交集,有人期待蔡總統的政策談話能夠開啟兩岸的接觸談判,但是能夠談什麼?我方強調什麼都可以談,北京則撂下話來,要台灣先說明兩岸是什麼關係。
本來紅藍綠最大公約數在「中華民國」,兩岸關係可以含糊的表述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馬政府時期,大陸可以默認中華民國,因為彼此有一定的信任,然而現在已經質變,對蔡政府沒有這樣的信任,甚至認為蔡要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骨子裡是台獨,實際搞的是兩國論,但是如果真的否定了中華民國,長遠對大陸可能更得不償失。
最後,沒有往前的政治動力,兩岸怕會繼續僵持下去。從大陸來說,只要控管好台灣的國際環境,不怕台灣逃出手掌心;而從蔡總統的角度,只要不越過大陸紅線,北京與華盛頓都無法挑剔,同時國民黨如此之弱,更無須為了爭取中間選民,而去改變兩岸主張,反而要擔心的是,不要觸怒獨派選民(甚至不要觸怒自己的行政院長),持續目前的路線,就穩穩地可以連任。
持續現行路線,雖然對自己的個人利益有益無損,但是僵持下去,對整體台灣利益卻是有損無益,今年經濟略有增長,靠美國、靠出口,還可以勉強混下去,但是大陸越來越強大,拒絕來往,政府可以因循,但大企業不敢做五年以上的長程規劃,台灣的年輕人更看不到未來。
政治人物要替台灣的未來找出路,沒有悲觀的權利,但是政治人物也不應該逞一時之勇,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的殷鑑在前,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蔡英文還是應以全體人民的福祉為先,積極回應,開啟對話。

民進黨修憲方向 創世界紀錄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沈佑龍/文字工作者(台中市

圖/波波

民進黨擬主導修憲,改變目前台灣政治制度實施經驗中的缺陷。這本是好事;不過,目前已知兩大改革方向:「總統制」加「聯立制國會」,若加上目前「剛性政黨」體質,將讓台灣成為台灣難波萬(Number one)!
憲政體制欲改為「總統制」,修正目前台灣雙首長制中總統有權無責的不民主狀況,這的確是美事;不過台灣實施總統制本身,首先得克服目前「剛性政黨(黨紀強、黨綱嚴謹)」的條件,避免政黨相互掣肘下一事無成。
另一方面,「聯立制」國會選舉的確重視「票票等值」、較能反映民意,但聯立制的壞處是可能造成小黨林立(尤其台灣這幾年的政治發展已經使原有兩黨制鬆動)。
況且,聯立制中的執政聯盟內部相對鬆散,只是擁有不同理念政黨間權宜結合,立法監督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欲監督對象是總統制中分立團結的行政權,只怕更難有效監督。
加上前面所提,台灣「剛性政黨」的屬性將造成總統制中透過議題尋求個別委員在議題「倒戈」,以及聯立制產生多黨的國會中政黨黨際合作的難以達成。
在未來這可能的世界首創組合中,如何能做到「總統制」要求三權分立的精神—制衡與平衡?如何避免目前國會更加「戲劇化」?如何促進良性政黨發展?恐怕台灣要書寫另類「台灣經驗」了。
希望這些改革方向「迸放新組合」只是修憲過程中,廣納想法過程的「美麗的誤會」,還沒考慮到方向之內的壞處與方向之間可能的牴觸,否則如此修憲產物真的是適得其反的台灣難波萬了!

改變…民進黨的首要任務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


一個政黨的偉大,不在於過去她給人民做了多少事,而在於她未來能給社會、人民帶來多少福祉!
一個偉大的政黨,不在於她的強大,而在於她的適應力,在於她能夠改變自己的能力。
歷史的發生的事件,不論是多麼不合理、不公平,不愉快,都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民及子孫的選擇。一個偉大領袖能夠做到的,是把握現在,為現在這一代及未來的世代,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現在蔡總統帶領的執政黨有一個大好的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政黨,對社會、人民做出偉大的貢獻,只要她能改變自己!徹底地改變自己!當然這樣做很不容易,要有勇氣、有智慧、更要有大破大立的決心!
企業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柯達、西屋都曾是偉大的公司,對社會有過偉大的貢獻。但由於這些公司不能改變,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被淘汰。
政治人物亦復如此:美國尼克森總統身為共和黨總統,一生堅決反共,卻能為了國家利益,主動地訪問大陸拜會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黨主席。尼克森總統破壞共和黨傳統的行為,徹底改變了中美兩國的關係,也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
台灣的民主進步黨曾為台灣社會的民主開放做出許多重大的貢獻,目前更是掌握一個大好的歷史機會,對台灣、對兩岸、對人類文明做出偉大的貢獻。所需要做的是改變!改變不是投降!改變是為了全民的大利大義,大福大祉,要能大破大立,為萬世開太平!
在這次對岸的十九大會,習近平主席用了「六個任何」,明確地說明了反台獨的決心和底線,並提出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兩岸一切都可以談,同時強調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性。故若蔡總統能夠乘勢而為,配合九二共識(其實這又何嘗不是維持她接任中華民國總統時的現況?),再加上四個字描述台灣未來五十年的遠景,代表全台灣人民的願望,這將會讓民進黨成為一個真正進步的政黨,也讓台灣的政治系統及台灣人民給兩岸和平做出偉大的歷史貢獻,兩岸關係向前邁一大步。

為脫離大陸改時區 天下大亂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蔡志方/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南市)


最近有人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將台灣的時區改成與日本、南韓相同,脫離GMT+8大陸標準時區,連署不到二天,就超過成案的門檻人數,相關部會得在十二月十九日前回應。
提案人表示,台灣由GMT+8(東八區)改為GMT+9,可象徵性脫離大陸的從屬,讓到台灣的陸客、外國旅客潛意識體會到台灣與大陸互不相從屬,而連署者有則或認為「在冬季下班時間不會這麼暗,夏季也可充分利用陽光」;或認為「日光節約是個好概念」;更有認為「時間的更新,可有效利用晝夜的長短變化,進而提升工作效率」等等。對此,引發正反看法,在此姑不置論。
究竟調整時區的優劣點如何?究竟是應該調整時區?還是恢復多年停止實施的日光節約時間?實在是應該先區分清楚,而且兩者各自的優劣點,也是見仁見智的事。不過,參與連署的人與主管機關是否曾經想過,兩種變更時間基準的作法,在法律關係上是否可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必須有充分的衡量與因應?以下作者簡要提出幾點,以供各界參考指教:
民事上請求權消滅時效與物權取得時效的計算,是否將受到影響?
民事上行為能力之有無或限制,是否將發生變化?
民事上權利的享有期間,是否會被剝奪一小時,甚至是一日?
民事上與公法上的義務履行期間,是否將提前一小時,甚至是一日結束?
商業上利息的計算基準,是否會受到影響?
刑事上的追訴權與行刑權時效,是否將受到影響?
公法上的請求權、處分權與強制執行權的消滅時效基準,是否會發生突變?
各種公職人員任期,是否將提前一小時,甚至一日屆滿?
又如果只是要實施「日光節約時間」,則對於實施區與非實施區有關的既有法律秩序,會發生如何的影響?要如何處理與因應?更是必須未雨綢繆,謀定而後動才是!
最後,如果參與連署者的真意,是要「節約日光」或「有效利用陽光」,則應該提案建議政府恢復實施「夏令日光節約時間」才對,而不是隨興參加意圖與中國大陸劃清界線的「調整時區」才是!當然有關機關要做成決策時,也要有完整的利害衡量與應有的法制配套措施,不要做即興式的決定,以免造成天下大亂的後果!

香蕉又價崩… 農產加工應列前瞻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林嘉應/水利技師(嘉縣鹿草)


國內農產品一直有產銷失衡的問題,颱風期是葉菜類,現在輪到香蕉,約一年前蕉價每斤貴到百元,現在不到十元,真令人不敢相信,暴漲暴跌會發生在網路科技時代。農委會不能由生產履歷源頭統計蕉苗、控制植株量嗎?已經預知今年將過剩約七萬公噸,為何仍然無法外銷或從事農產品加工,任由暴殄天物讓農民血本無歸?
去年農委會輔導成立官民合資的「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號稱農業行銷國家隊,但是外銷執行力不佳也搞錯方向,忽視農產品易腐爛的事實,不從農產品加工優先著手,反而承租台糖農地,利用大面積低成本優勢與農爭利,無助農民,反害慘農民。如果能在前瞻計畫中投資農產品加工廠,只要幾千萬的前瞻預算,廣設冷藏倉儲與加工廠就能解決產銷失衡問題,政府面對蕉價崩跌數月卻找不到香蕉加工廠,只能鼓勵國人多吃,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可以想像產銷失衡以後仍會一直重演。
韓國傾舉國之力發展泡菜,菲律賓也能有足夠倉儲與工廠加工芒果乾、鳳梨罐,科技發達的台灣不能有工廠從事農產品加工?只有看到立委舉辦「香蕉的一○一種吃法」記者會,賴清德院長偕同其他政府高層出席,呼籲國人多吃香蕉,有部分單位加購香蕉協助挽救蕉農,這些外銷無力、只是頭痛醫頭的內銷作為,以後仍會常常出現。
為了減免產銷失衡的痛苦,請農政相關單位利用網路科技控管產銷、積極打通外銷網路,趕緊輔導設立農產品加工廠,加工製造魚罐頭、水果乾等,大型冷藏倉儲調節蔬果,食材不過剩腐爛,既環保又經濟,消費者與農民才能減輕下一次的受害。

愛台也愛陸 再多些盧麗安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台北市)


台灣有許多來自台灣以外的配偶,特別是三十年前開放探親後,因為語言相通的關係,一半以上的比例是大陸籍配偶。他們來到台灣,組成了台灣的家庭,也就應該是台灣人了,可是從法律上,卻是處處受到歧視(和原其他國籍配偶比較)。
拿到身分證的時間、應考試服公職的權利,前婚姻子女來台依親……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政府、台灣社會看陸配,也總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他們也常常被問到,「你是愛台灣,還是愛大陸?」
「怎麼會問這種問題呢?」一位陸配說,「我父母住在大陸,自己跟子女是台灣人,當然是兩個都愛啊!」
會問這種問題的人,通常內心想的是,「如果台灣跟大陸起衝突,你會站在那一邊?」從現實來看,如果台灣跟大陸起衝突,其實,你會慶幸自己的家庭中,有一位了解大陸的人。你會慶幸,台灣的陸配愈多,這個「兩岸衝突」的假設發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連問都不必問。
而大陸,也有「台配」,這一次的十九大,就有一位黨代表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盧麗安。她也被問到「愛台灣還是愛大陸」,回答令我拍案叫絕,她說:「現在是二○一七年,不是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年」,「要有信心、有勇氣,不要再糾結於過時的、對立的意識形態。」
的確,現在已經不是國共內戰的年代,也非「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時期。現在是大陸國力蒸蒸日上、兩岸交流密切、台灣對陸一年近千億美元順差的時候。
如果硬要把台灣與大陸看作敵對的兩方,那麼大陸這個「敵人」,對台灣也未免太好了,一年讓台灣賺近千億的順差,時不時還買些農產品,讓陸客為台灣帶來外匯,送陸生來台灣,作戰時的人質。
捫心自問,今天的台灣,有多少人可以說,自己沒有因兩岸貿易而得利呢?科技新貴不用說了,台灣的科技業已經成為兩岸產業鏈的一部分;觀光旅遊業也重視陸客,影視產業更視大陸為重要的市場之一。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問「愛台灣還是愛大陸」不是自我矛盾嗎?
今天的台灣政治人物,不管是統也好,獨也好,都主張兩岸要密切交流,和平發展,就連「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賴清德院長,也拋出「親中愛台」,那麼顯然政治人物有義務,真心真意的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他人,讓「愛大陸」與「愛台灣」成為一個並存的命題,如此,「良制一國」的選項也就有了平等的動力。

台灣學術的玉山在哪裡?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宜縣冬山)


教育部希望強化台灣高教的競爭能量,並帶動教學與研究品質,規劃推動「玉山計畫」。然而,教育部三大方案的重點都放在薪資加給,卻毫無國家整體戰略,告訴我們該計畫到底想如何引領台灣未來的高等教育,開展出台灣學術具有前瞻性的大格局與新視野,絕大多數學者願意從事於學術工作,本就具有相當的理想性,光靠撒錢就想讓學者「根留台灣」的作法,恐怕最終效果有限,卻無法挽回學術界已經士氣低落的人心。
雖然「玉山學者」名稱設計有如大陸的長江學者,或各省級的閩江學者、天府學者或泰山學者,目標卻看不出想培養與造就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帶動國家重點建設學科或自立發展出國際先進水平。若只按既有模式實施,並未對學者相互整合發展出「學派」提供積極的學術支持,是否只有各領域早已獲獎無數的資深學者,或跟著大老集結成「幫派」的人能成為玉山學者,有志於「跨領域」或「新領域」的學術開拓者將註定與玉山學者無緣?雖然玉山學者名稱很本土化,用意到底有沒有建構「華人自主學術典範」的企圖呢?屬於台灣學術高峰的「玉山」到底在哪裡?
「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讓各校投入留才與攬才所需的彈性薪資,但由於教育部並沒有制訂任何限制條件,本來甚具有大學自治的精神。然而,任由學校自訂如何給付彈性薪資,教育部卻不要求申請者提出真正有益於高教深耕的教學型或研究型計畫,據此檢核相關成果,作為繼續彈性薪資的依據,這樣是否只會讓各大學變相替各級主管加薪?當教育部希望鼓勵學校充實師資陣容,卻沒有任何配套機制,讓剛獲得博士的年輕學者有機會按照自身專長獲得合理的申請管道,在少子化的大海嘯浪潮裡,各大學早已緊縮員額,真會提供機會給正在流浪的博士?
最後,教育部將調增教授學術研究加給十%,擴大教授與其他職級教師間學術研究加給差距。然如只採職級為標準提供學術研究加給,卻不衡量該教授是否真有從事學術研究,如其過去五年內都沒獨立申請通過任何個人的教學型或研究型計畫,更沒擔任學科帶頭人,組織教學或研究團隊,引領其他職級學者從事於學術發展工作,當他們平白增加五千多元學術研究加給,雖然杯水車薪,難道不會有如成語「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引發正認真從事於教學與研究並已獲得計畫案的副教授甚至助理教授不滿?
當對岸福建宣布三年內引進一千名台灣教師到其大學任教,教育部官員指出兩岸教育交流是擋不住的好事前,希望我們的玉山計畫能設計出更清晰的國家整體戰略。

總統挺客家人 更要團結全民


2017-10-23 00:51 聯合報  張園欣/服務業(南投市)


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卅周年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蔡總統用客語表示,「過去客家人挺客家妹,現在客家妹做總統,也會挺客家人」。
這番話很「耳熟」,選舉的時候常常聽到,為了拉票博感情,無可厚非。以前曾經有候選人競選時,幾天之內在不同的三個地方,說「我是XX(當地)人」,媒體比喻他是「三生有幸」,一個人怎麼可能在三個地方出生?經查原來是他把曾經住過一段時間的地方都算在內。
蔡總統,不是只有客家人才挺客家妹,現在客家妹做總統,挺客家人,也要挺台灣所有其他族群和住民,胸襟開闊、格局廣大才對。套用一下廿二日聯合報的社論說「現在您就是總統,請團結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