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國發會不管國家發展,誰管?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建設年 景氣變數考驗大
經濟/蔡政府建設年 景氣變數考驗大
2017-05-29 02: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周年接受專訪時表示,未來一年是「建設年」,接下來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溝通」和「有效執行」。然而,在建設年才起步之際,景氣變數已悄然而至,上周五國發會發布4月景氣燈號告別「連九綠」,掉至代表「趨弱」的黃藍燈,雖然官員表示景氣變燈是短期因素,但印證台經院近來發布4月製造業景氣動向,已連續四個月下跌,創下14個月新低,足以顯示蔡政府上任來的經濟復甦態勢已到強弩之末,對建設年目標勢必構成很大挑戰。
從總體經濟數據來看,去年第3季以來,出口連續成長,股市持續締造佳績,景氣也連續亮出綠燈,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這等佳績讓蔡政府顏面有光,也降低了民進黨不擅拚經濟的負面批評。然而,若進一步分析,這一波經濟正向變化,大部分是出於基期偏低及國際市場因素,和政府政策作為關係不大。
從統計觀點,因前(2015)年出口及內需皆疲弱不振,經濟成長率僅0.72%,在基期偏低情況下,一年來林內閣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取得相對較好的成績,這其實是一種統計假象,不足為傲。
近來國際市場的有利變化,對蔡政府更形同一場及時雨。全球四大經濟體從美國一枝獨秀,轉變成歐盟、日本、中國大陸經濟同步趨穩或走出低潮,從而促使世界貿易回溫,這對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當然加分甚多。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的商人背景,為國際股市增添炒作題材,台股受惠於美歐股市迭創新高,加上川普貿易政策喊話壓低美元走勢,外資大舉匯入導致台股勁升,重演萬點行情,對內需回溫亦有一定貢獻。這些有利變化可說是「隨波逐流」效應,其中有很大的運氣成分,非政府努力所致。
展望未來台灣經濟走勢,雖然仍存在若干有利因素,包括: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創近年新高,世界貿易量能持續擴增、美國蘋果iPhone 8即將上市可能帶動台商出口及推升台股,但是,更多的變數可能讓過去一年的微弱復甦受到抑制甚至倏然而止。
首先,基期偏低因素逐漸消逝,可能讓未來一年各項總體經濟數據不再被美化,拚經濟的「真相」將日益浮現。
其次,全球央行量化寬鬆政策陸續退場,尤其是美國聯準會將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預示已延後至少一年的金融市場「熱錢派對」調整即將上場,一旦預期心理發酵,未來一年金融市場波動似無可避免。
第三,川普經貿新政尤其是縮減美國貿易逆差及製造業回流美國政策,以及新台幣的持續強勢,對台灣出口的衝擊可能愈來愈大。
第四,蔡政府很多不利民間投資及內需的政策,包括「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兩岸「冷對抗」等,後續影響將持續發酵,可能強力抑制民間投資及消費。近月經濟成長持續上修,台股不斷推升並衝上萬點,但民間投資及消費卻依然疲弱不振,無疑是國內經濟的強烈警訊。
蔡英文總統楬櫫未來一年是「建設年」,顯然期待以政府作為帶動國內經濟的領頭羊,全面推升投資動能及民間活力。但近來政府力推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仍陷於泥沼,若不能及早澄清疑慮,促其迅速上路,勢必來不及發揮穩定景氣的功效。還有,年金改革立法一旦通過生效,「一例一休」又堅持不肯修法,則內需及民間投資都將出現可觀缺口,再加上出口成長動能可能減緩,那麼,政府還能拿出什麼樣的法寶來彌補總需求不足?這些都是「建設年」須面對的嚴酷挑戰。
過去一年,林全內閣雖爭議不斷,但因具有財經專業內閣形象,迄今還能勉強挺住,但未來一年,內閣拚經濟的「能耐」將受到真正檢驗,林內閣能否屹立不搖,亦將繫乎於此了!
聯合/國發會不管國家發展,誰管?
2017-05-29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 聯合報系資料照
前瞻計畫引發爭議,國發會的角色模糊化也引起關注。行政院長林全說,今天國發會不像過去具有那種智庫的角色,現在都公務員化,很難做長遠計畫、前瞻性政策。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抱不平;他說林全「目睭花花,瓠仔看做菜瓜」,又說國發會「勇勇馬縛佇將軍柱」,形容貼切。但林全一席重話,還反映其用人疑人的領導格局,更凸顯蔡政府紊亂體制、貶抑文官的問題根源。
不過一年前,林全請陳添枝出馬時,宣示國發會將在陳領軍下,成為「大國發會」,做為行政院最有力的幕僚機構,並具有權威決定權力;還指馬政府八年的國發會,都是「小國發會」。結果現在國發會非但大不起來,無法成為重要的決策單位,既不如年改執行長林萬億,也比不上大政委張景森,還倒退成為過去的「研考會」,淪為管考機構,陳添枝怎能不委屈。
以前瞻建設為例,整個計畫就是過去民進黨智庫的政策擬議,蔡英文總統立意交辦,林全執行統管,交由吳宏謀、賀陳旦、吳政忠、張景森等人分管;被繞過去的國發會,幾乎只是匯整與名義上負責部會。正因為政策規畫都是「大行政院」直接指揮,國發會等因奉此的文書作業,怎樣也不像是八千八百億預算規模的大政策思維,更沒有政策辯護能力,陳添枝角色再三受到質疑,國發會百口莫辯。
但林全說得明白,「行政院覺得這些事太重要了,拿回來做」;而且,「行政院更能選出我們策略上需要的」。於是,前瞻規畫,大政委凌駕小國發會;項目選擇,綠營智囊出身當然更懂何謂「我們策略上需要的」;資源分配,政治考量也壓倒專業政策評估。國發會晾在一邊,文官尊嚴橫遭貶抑。
過去全民健保、國民年金都出自經建會,亞太營運中心、金融危機消費券也是經建會一手擘畫,陳添枝還是由經建會回鍋領軍國發會,識途老馬卻不受蔡政府倚重。年金改革總統府自攬,前瞻建設蔡總統掛帥,也只有蔡英文才說得清楚她對前瞻規畫的「新台灣未來」整體想像。這些思維既無法化為主管部會的政策目標,更無法融入公務體系的政務推動,因此民進黨官員不滿舊官僚體系,卻無法解決政策目標不明,各部會自行其事,政策相互矛盾的現象,以致蔡政府施政左支右絀,聲望越來越低。
當國發會智庫角色形同虛設,政策協調彷彿具文,行政院施政就失去章法。舉例而言,行政院二月才通過國家發展四年計畫,內政部五月中也剛公布修正全國區域計畫。在這些計畫裡,可以看到國土危脆,少子化衝擊公共設施,都市計畫供過於求,非法工廠、農舍讓農地破碎化,土地應避免徵收;但政府實際作為卻是農地非法工廠合法化,前瞻軌道建設大興,徵收土地只多不少。更可以相信,這一本本厚厚的計畫就只是計畫,是各級政府案牘勞形的作文,而不是施政的目標,也不會是前瞻計畫參酌的藍本。當建設發展向右走,國土維護向左走,就是弄不清楚,行政院到底想往那走?
問題不僅是閣揆對內閣智庫無法信賴,還包括對部會「公務員化」的不信任。事實上,民進黨政府不信任文官系統非自今日始,當政策作為施展不開時,民進黨第一個砲火都會指向官僚系統扯後腿,然後千方百計要修改政務人員任用條例,為首長廣開政務大門,也讓民進黨政府和文官體系關係更緊張。閣揆既不要內閣智庫,也不信文官體系,試問,這「大行政院」要如何有效運作?
行政院施政無法受人信賴,就在於看得到總統的指示,看不見內閣整體與部會首長的思維與擔當。整個政府亂了套,前瞻計畫那能看到未來?連國發會都不管國家發展,政府的大腦就靠蔡英文的英明睿智來維持,也真是太難為蔡總統了。
聯合/兩岸關係小心了
2017-05-29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前黨工、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李明哲確定被中國大陸依「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圖為其妻李凈瑜持李明哲照片召開記者會。(本報系資料照片)
李明哲被中共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逮捕,可能是兩岸關係轉為急凍的兆頭,兩岸都應慎思自制,避免讓它成為點燃兩岸油庫的一根小火柴。
雖然李明哲被捕的罪證未被揭露,但就過去若干的行跡推測,應與李明哲在大陸的作為有關,李明哲可能貿然藉與大陸少數團體聯繫,在大陸講授所謂民主化的過程,觸動大陸敏感神經,引起對岸安全部門的疑慮,從而將他逮捕。
但李明哲案卻也可能與台灣逮捕陸生周泓旭有關。民進黨政府逮捕周生,迄未完整說明案由,大陸因而選擇了有民進黨前黨工身分的李明哲,以對蔡政府示警。
這個案子的危險也就在於:一樁原應是兩岸政治角力或鬥爭的案件,未能及時低調處理,戰場甚至拉到美國,乃逐漸演變成難以解決的燙手山芋。
李明哲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逮捕,很容易點燃綠營內部狂熱的情緒,但大陸民間卻可能將這個狂熱的情緒,視為顛覆國家政權的全民公敵。
民進黨除抗議外,並對中國大陸提出三項要求,以避免讓兩岸關係更形惡化;美國的態度,卻鼓勵兩岸進行建設性對話,確保溝通管道開放。但大陸有學者認為,李明哲案的「公開化」,代表兩岸關係急凍下降的轉折點。
兩岸關係的處理如果需要智慧,現在就是領導人拿出智慧的時候了,如何低調有效的化解危機,至為重要。
蔡政府更不要在這個題目上操作民粹情緒,兩岸一旦癱陷,誰都脫不了干係,更逃不掉它帶來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