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課綱遲到 考招失序 師生亂了調

.全台瘋軌道 時機不佳風險高
.基隆輕軌Tram-Train 有什麼問題?
.聯合筆記/課綱遲到 考招失序 師生亂了調
.繳多領少 勞保年金修惡更殘酷
.漠視抗戰 國軍「最好的選擇」?
.可怕的報稅來了,政府這樣糟蹋…
.保全年齡放寬 避免年齡歧視
.我不累,我是家庭照顧者!








聯合筆記/課綱遲到 考招失序 師生亂了調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許俊偉

原訂107年實施的12年國教課綱與110年上路的大學考招新方案,確定延後一年實施。報系資料照(記者余承翰/攝影)


馬政府課綱微調曾引發反課綱行動,當時遭指程序不正義,是「黑箱」課綱。蔡政府上台後執行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程序,原定一○七學年上路,但因課審會委員聘任比例不符規定,程序也不正義,教育部緊急重聘委員、歸零另啟審查。
課審進度大受影響。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周親上火線,宣布十二年國教課綱延後一年,一○八學年再實施,跟著新課綱連動的大學考招新制,也被迫延後一年,一一一學年才上路
馬政府時代讓十二年國教趕在一○三學年實施,不僅全面免學費政策跳票,高中職「免試入學」是空殼的「假免試」,各地超額比序一團亂也引發民怨,「特色招生」成了最沒特色的菁英升學跳板,更別提十二年國教核心—課程統整、減少銜接落差的新課綱,早已遲到多年。
如今新課綱又因蔡政府課審程序瑕疵,歸零重審,還波及大學考招新制,家長和師生全都亂了調。
大學考招選才攸關高教發展,也關係下一代能否有更健全的高中學習、多元適性發展。但國內對此意見分歧,從去年吵鬧至今,不僅頂大隔空互槓,也引發兩百多位高中校長、主任及大學教授連署「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又有高中老師發起「招聯會,請以台灣教育為重!」連署。
爭論中,大學招聯會今年三月底總算經大會通過,確認申請入學將從現行的三、四月延至五、六月,採計考科也將降至四科,當時也宣布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考招新制雖於一一○學年全面上路,但會「分階段銜接」,時程及考科將提前逐年調整。
未料受新課綱延後衝擊,大學招聯會上周緊急宣布,本月中將召開常委會,討論「分階段銜接」的逐年調整時程是否也要跟著調整。原「分階段銜接」包括一○七學年起逐年延後大學申請入學的作業時程,以及一○八學年起「鼓勵」大學端提前調降申請入學的採計科目。
教育現場長年「考試引導教學」,才剛宣布的「分階段銜接」時程又見變數,恐加重師生和家長惶恐,為十二年國教再添一筆荒腔走板紀錄。
十二年國教是一九九○年代教改後最大幅度的教育變革。任何教育制度的改革成敗,難以一朝一夕論斷,但如同現在回頭看廿多年前的教改「失敗」,廿年後若檢討今日十二年國教亂象,會有什麼評價?

全台瘋軌道 時機不佳風險高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吳健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教授(桃園市)

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以軌道建設最多、預算最高,也是地方諸侯搶破頭要分一杯羹的目標。圖高雄輕軌。 聯合報資料照片



自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來,其中投入經費最多且引起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軌道建設計畫。
重大交通建設,都會先進行可行性評估。就技術面而言,目前軌道技術已臻成熟,唯一令人擔心的是,一次投入這麼多系統,各級政府或工營建業是否有能力來承擔。
就經濟面而言,考量的是成本效益是否符合投資報酬要求,而為使系統能夠永續發展,必須另外評估財務是否可行,亦即自償能力問題。由於前瞻軌道建設計畫投入的縣市大多財務狀況不佳,需要挹注大量的資金,所以引發極大的爭議。
就基隆與桃園而言,若以生活圈的角度,將其軌道系統納入大台北地區捷運系統的一環,或許還有存活的空間。然而就目前的氛圍來看,台北捷運公司不願接手機場捷運線,未來新北市亦將會有自營路線,整合之路談何容易。
最後談到環境面,軌道系統如果經營完善,能夠吸引一定的民眾棄汽機車而就軌道,會對環境帶來正面的效果。然而較為人詬病的是,體積龐大且運轉時會產生大量的振動與噪音,加上為求快速與低成本,多採高架方式興建,造成景觀上巨大的衝擊,以及街道兩邊民眾生活上的疏隔,鐵路高架或地下之爭即在於此。
其實重大交通基礎建設可以站在更上層的高度加以思維,賦予其國家長遠發展策略與振興經濟的重要意義,此次行政院採用「前瞻」二字即當含有此意。然而若欲講求前瞻與效率,且不拘泥於繁瑣的程序與評估,尚須具備很高的政治智慧,精準拿捏適當的推動時機。
當年經國先生決定推動十大建設,正值國家經濟發展起飛,但國庫仍十分拮据的時候。建設完成後,整個國家脫胎換骨,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不但時機拿捏相當精準,而且讓所有質疑的人封口。那句「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經典名言,至今仍為國人所津津樂道。
再以德國為例,自一九五○代經濟奇蹟以來,德國政府即著眼於國家長遠發展大計,不計代價持續投入大量經費建設交通。同樣因為掌握時機得宜,不但促成經濟的快速成長,便捷的交通更帶動了人口的分散,城市低密度的發展,進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目前淡海輕軌的興建,不無此種供給導向的思維,提供淡海地區發展優質生活環境的契機。當年台北市若能優先發展捷運系統,而非高架道路,則今天城市的發展與風貌斷不致於此。
反觀現在的台灣,政府早已負債累累,經濟又停滯不前,絕對無法像德國政府般,持續以強大的財政力道支持軌道運輸的建設與發展。若要賴以形成一產業來帶動經濟發展,則無論是技術或規模又都不夠。換言之,不是軌道運輸不好,而是現在推動的時機不佳;貿然行之,風險極高。總之,軌道運輸便捷、舒適且可靠,但卻不是每個地方都享用得起。擇其優者而推之,才是正確的做法。何者為優,則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與說服力。

基隆輕軌Tram-Train 有什麼問題?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馮駿松/開南大學軌道運輸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蔡政府推「前瞻計畫」,80億規模的基隆輕軌捷運搶頭香。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日前蔡總統質疑政院前瞻基礎計畫宣傳不足。確實前瞻計畫甚多關鍵點,官員未講清楚,民眾也無從問起,問題也絕不是加強宣傳就可解決。例如從交通部長至地方首長都說基隆輕軌是採用「Tram-Train」型式,但何謂「Tram-Train」及後續必須解決的問題、八十一億元將用在哪裡,卻不見有人站出來說清楚。
其實「Tram-Train」是一種可以行駛於傳統火車軌道上,也可以行駛於路面軌道上當成輕軌的列車,即市區路面電車與傳統列車共享的鐵路路線。兩種型式以何者為主,又有「Tram-Train」及「Train-Tram 」之分。依此解釋,車輛既走在郊區城際傳統鐵路又走在都會區內輕軌路線上,兩種運輸系統就必須是採用相同軌距及使用相同的號誌及電力系統。
交通部的基隆輕軌構想係在基隆到七堵間與台鐵共軌,七堵至南港展覽館附近使用台鐵現有的第三軌,再新建三百公尺的輕軌軌道銜接第三軌終點後出土,於南港展覽館旁設置平面終點站,全線共十九公里。
基隆到南港的輕軌如果採用「Tram-Train」,首先須面對的就是軌距問題。台鐵目前是一零六七毫米軌距五十公斤級軌道,而世界上輕軌絕大多數是標準軌距一四三五毫米(高雄輕軌及現在興建中的淡海、安坑輕軌系統都是標準軌距重軌),已建設「Tram-Train」的歐洲或日本城市,也都採用標準軌距的六十公斤級軌道。也就是說,基隆輕軌無法利用現有的台鐵第三條軌道,是拆除窄軌再鋪設標準軌,或是購買不是主流、客製化的窄軌輕軌車廂,哪種方式較合算則必須詳細評估。而車站及月台又將建於何處?如是與台鐵共用車站月台,經營、運轉由誰主導?
台鐵西部幹線每處變電站供電範圍約四十公里,南北雙方各約廿公里架空線饋電。電源來自台電一次變電所,為三相交流60Ηz 161KV高壓電,經變電站降為二個單相60Ηz 25KV交流電,送至電車線系統。世界上多數輕軌列車均採用七五○伏特直流電源;交流電與直流電在同個運輸系統內如何共處又是大問題。
在相關問題未釐清前,決定撒八十一億元建設基隆輕軌方案,就真的是把納稅人的心血當「打水漂」。

繳多領少 勞保年金修惡更殘酷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廖嘉鴻/工鬥年金行腳成員、桃園市產總副理事長(桃園市)

昨天五一大遊行,上千名勞工包圍商總大樓,並一起用寶特瓶丟向印有工商界大老的海報,表達對於慣老闆的不滿。記者余承翰/攝影


昨天是五一勞動節,自四月十三日高雄勞工公園出發,到昨天走到凱道參加五一遊行,我和工鬥「年金要基本保障」的行腳夥伴走了十八天,超過四百公里。我們願意風雨無阻,從南到北一路苦行,就是希望能擋下影響超過千萬勞工的勞保年金修惡,並要求蔡英文總統兌現選前對工鬥的承諾,讓年金改革至少能有基本工資的保障。
目前社會雖然普遍將焦點放在軍公教的退休待遇,但行政院勞保年金改革草案,其實早在三月底已送進立法院一讀付委,最快五月底就可以二三讀。而這個勞保年金改革草案,其實仍延續馬政府時「多繳、少領」的邏輯,只追求財務平衡,而無法回應年金弱勢與青年世代保障不足的問題。
依照目前政院版勞保年金改革,不但保費將逐步調高到十二%,勞保年金給付更會因為計算基礎從最高六十月平均投保薪資擴張到一八○個月,而導致給付平均降低約一千多元。依據勞動部在年金改革委員會提出的報告,截至二○一五年,勞保平均給付金額只有一六一七九元,超過七十五%的勞工領不到兩萬。
不過,目前勞保年金更嚴重的問題,不只是在給付降低,更是在保障已然不足的情況仍要多繳少領,導致年金弱勢和青年勞工更沒保障。依據前述勞動部報告,女性勞工的勞保年金,平均只有一五二五六元,更有高達八十%以上女性勞工年金不足兩萬。而工鬥依據政院版一八○個月最高投保薪資,以年資卅年進行估算,則長期領基本工資,只能投保最低級距的勞工,年金將會從一一六二○元減為一○三○七元,降幅高達十一%,遠高於長年投保最高級距的一%降幅,現在的方案等於讓愈弱勢的勞工愈沒保障。
更可怕的是,依據主計處二○一六年統計,全體八八四萬受僱就業者中有六十八%以上,超過六○二萬人月薪不到四萬,而卅歲以下的一九五萬受僱勞工,更有一七一萬人月薪不到四萬,比例高達八十七%,若台灣低薪的結構沒有改善,再加上就業日益非典化,以及薪資漲幅趕不上物價,導致實質薪資減少的趨勢。在低薪和年資中斷的影響下,現在得要多繳勞保保費的青年世代勞工,不只在職期間可支配薪資會逐步減少,未來將面臨更嚴峻的退休保障危機。
因此,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年金,或者是為下個世代的勞工,都該站出來反對目前修惡的勞保修正草案,並要求政府負起責任,比方說透過增加資本稅,或在前瞻計畫中加入基礎年金和長照的建立,以確保退休生活的基本保障。

漠視抗戰 國軍「最好的選擇」?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丘智賢/軍事研究者(台北市)

國防部籌拍國軍形象劇「最好的選擇」,宣傳推廣不斷。圖為「最好的選擇」男主角陳禕倫(右)與女主角袁艾菲。記者蘇健忠/攝影【作者:蘇健忠 檔名:L27340626.JPG 日期:2017/04/28】


為了國軍形象,國防部籌拍電視劇「最好的選擇」,雖自承預算有限,但從上到下,宣傳推廣不斷,精銳武器、將領子女紛紛加盟;相較於此,十年前扁政府時代,軍史館還能依例以「奮戰」為題,紀念抗戰爆發七十周年,今年卻決定不再辦理主題專展。抗戰中,國軍官兵犧牲者,即達一百卅二萬四千多名,是今日國軍總數的六倍有餘,他們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七七事變甫發生後的七月十日,日本台灣軍司令部便提出縝密的宣傳計畫,原因無他,深恐台灣民眾以中華民族自居,不穩生變;同月蔣委員長日記,則提出恢復東北、台灣,扶持朝鮮獨立的明確戰爭目標。每當中國重要都市南京、徐州、武漢陷落,日本要求台灣民眾張燈結綵以慶,但最後換來的,只有戰爭的饑饉與破壞,立場孰是孰非,自可辨明。
蔡政府上台後,在琉球建立所謂「台灣之塔」,紀念參戰台籍日本兵,卻刻意不提,日本初始動員台灣軍伕,或強制,或欺騙,當事人在大陸登岸後,才知道居然已身在戰場;又有人稱,當時台灣常遭盟軍、國軍轟炸,卻不提這是戰爭的必要之惡,為了擊敗軸心國,上海、香港、長沙、巴黎,哪一處沒有炸彈落下?日本戰時的精神動員皇民化運動,歷經十年灌輸,可謂貽禍至今,對此,國防部屈從伏首,毫無軍人氣節可言。
盧溝橋事變開始,國民政府在準備未充的情況下毅然領導抗戰,國軍官兵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而殉,也為開羅會議光復台灣奠下基礎,忽視誤解相關史實,豈非意味欲推翻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
曾在空軍四零一聯隊服務的馮世寬部長,應難忘記,該部隊的前身,是成立筧橋、揚名南京、慘重犧牲於成都的空軍第五大隊。在大陸各界紛紛投入修復本地抗戰史蹟,對國軍犧牲敬仰落淚的同時,動見觀瞻的中華民國國防部不僅未能掌握機先,擴大抗戰史實的影響力,反在政治壓力下噤聲自棄,還能教育後進,侈言國軍是全民的「最好選擇」?

可怕的報稅來了,政府這樣糟蹋…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張子筑/家庭主婦(台中市)

圖為民眾報稅情況。 本報系資料庫


一早兒子在群組裡叫著:可怕的報稅來了,今年破紀錄多兩萬。我只能安慰他,這表示賺得多,但是心中著實有話要說。
受薪階級所得一分一毫逃不出政府法眼,我們不是想抗稅,只是覺得這樣公平嗎?看看那些節稅大戶,看看那些銀行呆帳,看看那些逃稅大亨,心中真的氣憤不平,又能如何?只怨自己只是升斗小民。
既然所得無法隱瞞,那麼扣除額能不能有彈性?兒子上班南北奔波,周休才能跟妻兒相見,每周來回的高鐵票價所費不貲,又時間的磨耗與精神壓力,豈是區區標準扣除額可以彌補。
看到前瞻建設幾千億的大餅,各方人馬張牙舞爪爭食的亂象,感嘆啊!我們辛苦掙的錢竟然是政商饗宴的米其林大餐,沒個什麼高瞻遠矚的大道理,只用幾張紙幾個字來交差,這何止「一字千金」。
想到主政者的揮霍,除了忿恨又如何?看看馬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不僅影響交通,更浪費金錢,難道各種管線施工之間不能橫向聯繫?
再說,公共政策未何不能延續,每次經過台灣大道,看到BRT候車亭,斑白剝落就像被忽視的前妻孩子。為何新政府可以一夕之間全盤抹掉前朝所為,難道不能有民意,納稅人的錢就這樣糟蹋,令人無語問蒼天。

保全年齡放寬 避免年齡歧視


2017-05-02 02:45 聯合報  鄭佑璋/物業管理(桃園市)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保全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保全員任用年齡限制放寬為20歲至70歲。聯合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保全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保全員任用年齡限制放寬為廿歲至七十歲
這讓筆者想到不久前接觸的個案,有業主(管理委員會)迫於住戶抗議,以年逾六十歲為由,要求業者(保全公司)改派遣人員,然在非有執行業務過失或曾有刑事紀錄致有不適任之狀況下,業主恐違反就業服務法的年齡歧視條款。因此,筆者認為,只要健康狀態無過勞或達到職災風險,提高保全年齡上限未嘗不可。
年齡不該成為適任與否的必然條件,在台灣成為高齡社會且退休年齡不斷延後的狀態下,提高保全年齡上限,可增加二度就業人口,且對目前供需失衡的保全業市場有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