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經濟/川普vs.習近平 生意人鬥博弈者

.聯合報社論..從全球民主化的頓挫反思歷史
.聯合報黑白集.張景森的動物農莊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vs.習近平 生意人鬥博弈者







經濟/川普vs.習近平 生意人鬥博弈者


2017-04-19 02: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果不出所料,一場新世紀的全球G2大戲,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一開始就揭開了序幕,背景固然是全球權力格局的演變,關鍵則是兩位主角,一個是大生意人,一個是大博弈者。
第一幕的劇情,就在主角之一的川普娓娓道來中活龍活現。就在北韓及敘利亞出現危機,與俄羅斯關係處於緊張之際,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就中美關係、東北亞危機及國際局勢提出看法。
川普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川普說過他將在上任第一天就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話。對此,他解釋說,中國幾個月來並未操縱匯率。這固是事實,但真正的關鍵是他在談到北韓問題時所說的理由──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做法,會傷害到中美雙方在應對北韓問題的對話和協商。這就是生意經。
談生意就像談戀愛,必須雙方能談得來。川普稱自己跟習近平有很好的化學作用,惺惺相惜,這應該是兩人談問題的最重要基礎。川普讚賞習近平很精明、靈活,承認沒想過兩人如此投契,一見如故。
川普也透露了在北韓及敘利亞問題上與習近平的交流。川普告訴習近平,「美國不會讓當前貿易逆差問題持續下去,但是如果中國想要達成理想的貿易協定,就需要在北韓問題上幫助我們;否則我們會自己執行。」這當然又是談生意,雙方手中的籌碼分別是貿易與北韓。
但習近平果然精明,在川普要求習近平約束北韓時,習隨即向他授予了一堂歷史課,講述中國及朝鮮半島的歷史。川普說他聽了10分鐘後,就意識到控制北韓並非那麼容易。——這說明,川普要的價很快被習近平砍掉了一大部分。
「川習會」舉行之後四天,兩人又通了電話,重要內容又由川普親口透露了出來,他面對記者詢問關於川習通話,川普說,「習想做正確的事」,又說「我認為他(習近平)想幫助美國,關於北韓。」川普說,他真的認為中國將會努力嘗試,而且已經開始了;「北韓運往中國的煤礦被滿船載回,是重大一步。」這也許可以理解為一方在砍了價之後,對另一方做的意思性補償。
禮尚往來。「川習會」中最戲劇性的一段應該就是那段轟炸敘利亞的插曲了。川普首次披露習近平是第一位國際領袖獲知美軍會轟炸敘利亞,當時他們正享用餐後甜品,川普在獲得軍方將領報告後,隨即當場告知了習近平,川普形容,習先停頓了10秒,之後叫傳譯員再說了一次,然後表示,「如果有人這麼殘忍地對付幼童,這(轟炸施襲者)是可以的……」川普稱「他覺得這件事OK,他OK的」。川普顯然很滿意習的回禮。特別是後來聯合國安理會在討論相關案件時,儘管俄羅斯對美國的舉動投了否決票,中國卻投下棄權票。川普說,「太好了」,極少人預期中國會投棄權票,但他對此不感驚訝。
由此看來,川習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除了靠化學作用外,主要還是靠「談生意」談出來的。川普是大生意人,舉世皆知,習近平呢,從川普透露出來的片片斷斷精彩細節,可以看出,川習兩人真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但仔細進一步看,川習兩位做為政治人物或談判專家,還是有著微妙但又關鍵的差異,直白了說,一個是大生意人,一個則是大博弈者。
生意與博弈的微妙區別,是前者更多地看局部,後者更多地看全局;前者更多地關注當下與短期,後者更多地關注日後與長期;前者更關注的是物質與貨幣概念,後者則關注大經濟、大政治、大戰略。
與川普之期待於習近平者不同,習近平期待於川普的可能是如何讓川普有興趣於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如何讓川普明白及接受中國倡議的「新型大國關係」,如何誘導川普將全球權力格局從「三國演義」走向「G2」框架。但不管如何,大生意人跟大博弈者肯定是有很多交集的。

聯合/張景森的動物農莊


2017-04-19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政委張景森開砲,他指「天龍國」過去花的錢是「地鼠國」未來的3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分配不公,遭批重綠輕藍,雙北經費均掛零。張景森卻譏說,雙北「天龍國」過去花的錢是「地鼠國」的三倍,不知道朱立倫在「靠北」什麼。可嘆張景森的偏見地圖,看起來只有敵我兩色。
張景森用「地鼠」來形容這次拿到軌道建設的基隆、桃園、台中、高雄等都市,可能自以為很聰明;但對照現實,終究很不貼切。也因此,隨即引來嘉義縣長張花冠的「魯蛇論」;她說,「天龍國」都娶了三個老婆,嘉義仍是廿二K的「魯蛇」,連自己都養不起。
張景森企圖以「天龍/地鼠」來凸顯藍綠縣市的發展差距,事實上,在他的「動物農莊」裡,階級問題卻不只顏色,因為同色中還有比地鼠更低下的「魯蛇」。如果再睜大眼睛,「魯蛇」之下,還有根本未獲邀參加立院公聽會的花東、南投等縣市。如果這些縣市有發言權,他們豈不要自嘲是螻蟻、地蟲?
這正是「前瞻」建設的問題所在。美其名為「前瞻」,實際行動卻是「分而治之」,「內外有別」,好康只分給自己人。雙北人口加起來近七百萬人,將近全台人口的三分之一,卻得不到一毛錢,還要飽嘗主事者一頓譏嘲。這樣的官員,不把自己的國民當國民,何等扭曲的肚腸!
動物農莊裡的不同動物,其實未必互相歧視。倒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老大哥,不僅把動物分級,還唆使他們相鬥,這是什麼治國心態?

聯合/從全球民主化的頓挫反思歷史


2017-04-19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透過社群媒體動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球的民主化發展,近年出現了一波反潮。歐洲國家陸續出現民粹政黨的興起,川普因主張反華府建制而當選美國總統,中東及北非一連串花朵革命均告早凋,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則利用失敗的政變成功修憲擴權。在兩岸之間,威權體制的中國大陸保持高度成長,民主台灣的經濟反而停滯不前。這種種現象,都讓世人對於民主的前景感到懷疑。以《歷史的終結及最後的人》一書聞名於世的法蘭西斯.福山近日訪問台灣,讓我們重新思索歷史要往哪裡去的問題。
在全球的民主變遷中,台灣與南韓、菲律賓等屬於「第三波民主化」國家,似證明了福山的主張:意識形態的鬥爭正走向終結,人類社會文明演進最終將底定於民主制度與市場經濟,成為人類發展的終極形式。但事實顯示,「歷史終結」並未成為歷史的規律。儘管第四波的東歐國家轉型乃至阿拉伯之春,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都想走向民主和市場經濟;然而新興國家隨即遭遇各種挫折,東歐國家或走回老共黨執政或新強人崛起。此外,經歷民主革命的中東國家幾乎都陷於混亂失序,埃及剛擺脫獨裁者穆巴拉克,隨即又落入另一個軍事獨裁者塞西之手。
二○○八年之後,則是西方國家出問題。首先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然後是歐債危機,一連串金融危機讓歐美政治菁英慌了手腳,問題失控。過去西方自豪的「華盛頓共識」──即福山所說的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無法有效因應危機,由此引發的民粹風暴,導致英國脫歐,美國選出川普。
亞洲新興民主國家也碰到了瓶頸。菲律賓一再重複選出民粹主義領袖,從艾斯特拉達,到現在的杜特蒂,治國能力積弱。韓國則是閨密干政,民眾連續數月在青瓦台抗議,迫使總統朴槿惠提前下台。這些雖展現了「人民的力量」,但無助解決國家失能的問題。
在台灣,雖未演成總統提前下台,但一位前總統下獄,另一位前總統官司纏身。十年來幾次大規模示威,幾乎動搖執政的正當性;前如紅衫軍圍城示威,後有太陽花運動,都是人民的聲音。包括目前正在凱道及立法院前埋鍋造飯的兩起長期抗爭,若要說台灣的民主是「正常的」,許多人可能難以苟同。
全球貿易與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大量基層人民的生活受到衝擊。民眾希望政府拿出辦法,讓全球化的利益能讓全民分享,但政治菁英對此束手無策,使新的階級差異和世代差異再起,引爆怨怒。
民粹主義興起的另一原因是新科技。網路社群是群眾動員的有效工具,無論是「阿拉伯之春」,或烏克蘭的「橙色革命」,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革命」,都是透過社群媒體動員。社群網路對民主的影響相當複雜,美其名為「直接民主」,但連福山也不相信直接民主能成為國家治理的一種形式。他認為,太陽花也許提供了青年一個發聲平台,但直接民主的形式不太可能持續,因為學生不可能管理政府,代議政治才是政治參與的更有效方式。
目前全世界都在反省:民主政治是不是唯一的價值及模式?全球化理念是不是真能澤及全體人類?為何未實行民主、市場未完全開放的中國,經濟卻能維持高速成長?「中國發展模式」是否可以持續、可以移植?
目前,我們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化是世界經濟趨勢,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必須迎向這個挑戰;中國大陸就在我們旁邊,台灣不可能自外於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地與市場。與其說民主主義是人類歷史的終點,不如說任何現代化國家都需要建立有效能的自由民主制度,長遠而言,這是最能帶來穩定政治與良好經濟秩序的制度。但台灣更要隨時保持警覺:我們是不是在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