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劉克襄/池上的黑色騎士們

.劉克襄/池上的黑色騎士們
.王正方/不正視未來,連小確幸也混不上
.馬凱/反空汙穩綠電 一箭雙鵰
.葉銀華/千年企業的特質
.周行一/承諾與領導
.趙春山/未來中美競合 合作大於競爭
.高朗/「川習會」暫時穩住美中關係







劉克襄/池上的黑色騎士們


2017-04-16 02:22 聯合報  劉克襄


流浪了卅多國,十年後,來自香港的阿輝,終於有了想要安定的地方。那兒是台東池上,他租了間村子的矮房,打造為獨立書店。隔壁是另一位在地好友,修建為民宿。
池上雖小,還是可以分成好幾個塊,譬如金城武拍攝廣告的水田是農業地帶,大坡池周遭是觀光景點。他們住的這一區,大抵是在地人生活的靜寂聚落。
阿輝從小是孤兒,高中畢業後,一直從事勞力工作,捆工、水電工和餐廳打雜等苦差事都嘗遍。他住在九龍某一髒亂巷弄最狹小角落的斗室,連白天都很黑暗,鄰居都是孤苦老弱的族群。他深知,一輩子再如何努力工作,都難翻身,最終會成為其中的成員,因而決定出走。
他一離開,就想去最遠的地方結果第一站是德國,那時身上僅存兩千元港幣。此後生活自是過得艱苦,常從垃圾箱找食物,睡覺只能選擇公園。有好幾回,都是撥開雪塊在清晨凍醒。這種髒兮兮的年輕背包客,在歐洲被稱為tramp,大家見怪不怪。他還記得第一次找到餐廳工作,老板提供一碗熱湯時,激動地哭了出來。
但他流浪到池上後,躍身為黑色騎士的成員。這個團體都是年輕人,多半從外地來,想要在這裡落腳生根。黑色騎士並沒有特別服裝形容,基本上騎一輛老式腳踏車,作為logo,強調做生意的良心。以前,這是池上交通往來最重要的工具,他們繼續發揚,固定在後面坐椅安裝一個方形貨箱,外面寫著「黑色騎士」。
這兩年來在池上,我聽到不少年輕人落腳,販售好吃的貝果或美味的杏仁茶,還有什麼充滿創意的飯糰等。原來,都是這一批人。騎士們有設計師、烘培師、水電工和點心師傅等,平常各做各的。
黑色騎士若聚在一塊,最喜歡的工作是逛遊家園。腳踏車後面的貨箱,擺放的就是自己做的食物。遊客離開的黃昏,他們坐在大坡池的草地野餐。有些遊客看到,跑來探詢。但他們不販售,只歡迎有空去店裡拜訪。
今天也要去野餐,加上阿輝,總共有九個人。出發前,書店的門窗都未閉上。我提醒阿輝,他說這裡從來不關門,隔壁亦然。看來這不只是一家誠實商店,根本是連鎖的。
或許,阿輝是被這樣的人情所吸引,因而繞了大半個地球,終於在此劃下漂泊的句點,連香港都很少回去。阿輝跟我說,在國外旅行時,他都是插著台灣的國旗。
阿輝套著一件破舊的風衣,有部分還露出內層,看來十分勤儉。遼闊的湖面氣溫低冷,他是所有人穿著最單薄的。大家開始享用食物,他取出口琴吹一首歌。口琴是流浪時謀生的工具,他吹了一首我很熟悉的,歡樂頌。在歐洲流浪時,他吹過很多歌,路人都不給錢,但吹這首時,機會就大很多,因為它是歐盟盟歌
野風朔大,冷得讓人手腳冰冷,阿輝記得曾騎單車翻過下雪的阿爾卑斯山,說完繼續吹。大家在口琴聲中,望著湖面和遠方的山。
黑色騎士們逐一分享每個人製作食物的故事,還有對此地的期許。他們像一朵朵即將美麗綻放的花,我和阿輝被他們圍繞著。我想此時阿輝的內心一定和我一樣暖活。也希望有一天,他會把這樣和煦的溫度帶回香港。
(作者為生態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