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帶寶寶進國會

.蔡宋會 拋藍綠創新局
.橘變綠 泛藍已成往事
.兩岸情勢嚴峻 考驗蔡英文膽識智慧
.北京從台灣突破現代版八國聯軍?
.學測48級分進台大森林 系主任說話了……
.勞工安胎、照顧假 看得到請不到
.智障性侵者再犯 政府推責失能
.聯合筆記/帶寶寶進國會




聯合筆記/帶寶寶進國會


2016-03-10 01:36 聯合報   梁玉芳

新科立委余宛如日前舉行記者會,提案修改《立法院議場規則》,讓立委及官員的嬰幼兒可以進入國會議場。她說此舉是希望建立親善育兒職場環境,並由立院對企業起帶頭作用。
此議一出,討論幅也「超展開」:從「立委自肥」、「要帶小孩就滾回家」到「以後藍綠會打尿布大戰」、「國會成何體統」等等。快速落入兩極的評論,正可看出我們對公共議題實在缺乏細緻思辯的能力。
酸言酸語腐蝕了討論空間,太快將創意打為「政治作態」,未免小人之腹;急急地為母職、育兒重擔護衛,又給了「帶孩子上班」過度美化的想像。
這項提議當然讓人聯想到義大利籍歐洲議會女議員莉西亞.羅祖麗。她在歐洲議會於法國史特拉斯堡每個月開四天會的議程中,都是母女一起上場。從小女兒四十四天大哺乳期,到她五歲仍不離懷。母女一起舉手表決的萌照,傳遍國際。
「幹得好!」第一次看到照片,忍不住暗讚,這實在太顛覆、太出格、太勇敢了。女議員挑戰了職場規範、建立了職涯與家庭生活「共存」(談「平衡」何其不易?)的典範,也見識歐洲議會對育兒女性的友善。
但是,要為育兒者搬去就業路上的大石,「帶孩子上職場」真是好方法嗎?「母女同上」是羅祖麗在她的社會位置,所享有的選擇;想像在麥當勞工作的媽媽,要背著寶寶在廚房煎漢堡,大概和上次背娃爬梯修玻璃的柔情父親一樣,會引起社會驚呼擔心娃兒安危吧?
台大法律教授李茂生評論,帶孩子上議場是「分不清權利內容與實現權利的方法間的差異。」但做為開路的第一擊,余宛如的提議確實有了漂亮效果;接下來,是我們接力補火了。首先,解決育兒與職涯的衝突,要務或許不是修正《立法院議場規則》,而是托育公共化,普設平價托育設施。立委林淑芬和段宜康已提案在國會設置育兒室。
在立院之外,「性別工作平等法」早有規定,兩百五十人以上的公司應有托兒措施。立委不如先修法加上罰則要求落實,讓更多育兒父母受惠。
再者,家庭的照顧重責,除了育兒,更多人苦於安老。因為照顧失能父母,媒體估計台灣有兩百萬受影響人,因而離職或焚膏繼晷,是台灣的「隱形照護」危機。朋友家中的外籍看護返鄉不歸,失智的老母失去熟悉照顧,惶惶不可終日。
「能帶老媽去上班嗎?」苦澀問題,沒有甜蜜的答案。

兩岸情勢嚴峻 考驗蔡英文膽識智慧


2016-03-10 01:35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王毅「憲法說」出檯後,民進黨智庫密集開會解讀。八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指出,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就是「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現狀」。
民進黨贏得大選以來,張志軍的說法是大陸官方首度明確表態。而且沒有人再提起王毅的「憲法說」。民進黨擔心的是:如果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並說出「一中憲法」,中共是否會只認「一中」,不認「憲法」?
這個問題的解答,在於蔡英文敢不敢旗幟鮮明的主張:兩岸政治的現實就是「一中兩憲」?自從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海峽兩岸便分別各有一部「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代表這兩部憲法的兩個政府之間並沒有簽訂任何的和平協定。如果台灣堅持「一中兩憲」的立場,雙方便可以「對等的政治實體」的地位,展開「平等的協商和談判」,進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
二次政黨輪替後,「民主行動聯盟」人馬曾和大陸涉台學者舉辦過四次會談。第一次會談,我提出「一中兩憲」的主張,大陸學者卻疑慮會不會變成「兩國論」?到了第四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表示:以「一中兩憲」描述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是沒有問題的」。「一中兩憲」既不是聯邦,也不是邦聯,且國際也有先例,像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和尚吉巴之間的關係,便是「一國兩憲」。
二○一一年二月《中國評論》有一篇〈聯合共和國:坦尚尼亞模式與兩岸統一模式初探〉,一開始便說,二○○九年二月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坦尚尼亞,與坦國總統基克維特會談,同一天他又會見了尚吉巴總統卡魯姆,「令人不可思議,一個國家怎麼會有兩個總統呢?而且在國事活動中都得到外國元首的正式會見。其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是由坦噶尼喀(大陸)和尚吉巴(島)兩部分聯合而來的,以前是各自獨立的國家,作為聯合共和國一部分的尚吉巴,目前仍有自己的憲法與總統。」
我曾問李義虎教授:「大陸領導人同一天內見兩位總統,這件事有沒有政治意涵?」他告訴我:「我們國家領導人公開做任何一件事,都有政治意涵。」「這種政治意涵是不可能明講的。」果然,二○一三年三月習近平訪非首站與坦尚尼亞總統基克維特會談,接著又會見尚吉巴總統謝因,並允諾參與連結坦尚尼亞和尚吉巴的坦尚鐵路改造和運營。
正因「一中兩憲」對中共是屬於「只能做,不能說」的範疇,所以要提出「一中兩憲」的主張和中共進行政治談判,需要高度的膽識和智慧。蔡英文號稱「溝通談判專家」,她有沒有這樣的膽識和智慧?

北京從台灣突破現代版八國聯軍?


2016-03-10 01:36 聯合報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北京在南海小島上架設防衛飛彈,守衛自己心目中的國土,結果華府有意見,派大軍壓境,先轟炸機,再航空母艦。北京想給平壤留條生路,華府也有意見,不但全面封鎖,還要在南韓布置薩德系統,足以連帶監控大陸軍事行動。
華府並籌備各種聯合部隊,把其中靠較近的印度、日本、南韓、菲律賓輪流帶上,活像現代版的八國聯軍。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從台灣尋求突破,似乎不失為一石兩鳥之策。
不論在南海或北韓,華府都有理由介入,表面是維護公海航行自由、反核子擴散等準則,但效果上無不針對中國,並且來勢洶洶。但是,華府若想在台海介入,其唯一理由只能是北京破壞現狀。
可見,到底誰在台海破壞現狀,屆時必是羅生門,不過,起碼華府不會具備先發制人優勢。無論如何,如果北京真要在台海找突破口,理由就很重要,因此必安排各種前提,等蔡英文就職演說後,便有指控她破壞現狀的依據。如今,習近平已正式要求台北認同一個中國,就像在作證據將來給華府看。
北京在台海尋求突破的動機為何?北京若與華府就南海與朝核攤牌,無論軍事上或政治上都不智,畢竟周邊國家若要選邊,必站華府那邊,至於不選邊的,北京也不可能期盼會站自己這邊。如此,北京就孤立了,其崛起態勢必受重挫。
北京也不能打代理戰爭,比如,要是把氣出在配合華府積極爭取布建薩德系統的首爾身上,等於搬石頭砸自己腳,讓周邊國家對北京失去信任。何況,首爾在華府撐腰下,反正不會屈服。長此以往,北京與兩韓關係都搞砸。
台灣是北京能找到絕對理由,得到國民支持,就算內部有人反對也不會有發聲可能的出手對象。嚴懲台灣不會立即影響越南、菲律賓與南韓,但證明北京與華府對抗的決心,因此附帶有對鄰邦震懾的效果。且台灣恰是華府長期頭痛所在,可藉機煽動棄台論。
不久前,鳳凰衛視播出大陸學者已以台灣連結朝鮮,之後王毅在美國營造蔡英文不守自己憲法的氛圍,然後是習近平所謂定錘的發言。種種一切,達到一個境界,就是起碼給華府製造了屆時不必出手營救的、政治上的與法律上的理由。
北京要牽制華府在南海與朝鮮的予取予求,也要對周邊國家展現不對華府屈服的意志,又要能夠與華府討價還價,更要師出有名,那捨台灣其誰?這不是蔡英文五二○怎麼講的問題,而是北京在更大棋盤上,安排了幾乎是不論怎麼講都沒用的布局。

學測48級分進台大森林 系主任說話了……


2016-03-10 01:36 聯合報 袁孝維/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主任(台北市)


繁星入學放榜,學測四十八級分學生錄取台大森林系成了討論話題。
圖為台大校園。報系資料照

繁星入學放榜了,學測四十八級分進台大森林系成了討論的話題。身為系主任,我看到兩件事情,第一、大家不甚了解繁星計畫的原意與質變;第二、台灣的高教在拚命修補中學教育的破網,結果補成了一張爛網。豈不堪憂?
第一、繁星入學原意是要降低城鄉差距,讓表現傑出的弱勢高中生可以進入前段大學就讀喜歡的學系,而不以學測成績為唯一的考量。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後就有學生特別轉到鄉下或私立高中就讀,有學校為學生造假成績,有學生為了進台大而選擇學測標準寬鬆學系,管他什麼興趣或志向。
我相信大部分繁星生仍是在立意良善政策下進入台大就讀,但其中也不乏存在變質的繁星生。所以有些人課業跟不上同儕,有些根本是策略性選擇學系就讀,不論如何,都是令人沮喪或浪費了高教資源。
第二、我們的中學教育沒有提供讓年輕人了解自己、探索性向的環境與機會。訓練出一批讀書考試的機器人,卻妄想擠進大學之後,再藉由大學教育來喚醒他們內心的渴望,不啻緣木求魚。
所以台大減少必修學分,放寬轉系要求,鼓勵輔系、雙主修、學分學程,減少授課周數,訓練老狗翻轉教學…花樣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殊不知,本質沒有改變,我們複製歐美的高教伎倆都只是皮毛。我們以為增加了大學裡的自由與彈性,其實只是在將中學所織的破網補成爛網。
在推甄入學口試裡,聽著千篇一律「我喜歡親近大自然,進而想要保護森林環境,啟蒙於小時候我的叔叔(或伯伯、或阿姨、或鄰居)帶著我爬山、認樹認動物…」,然後我看到這個學生又申請物理、電機、法律,怎麼可能有這樣寬廣的興趣?還是怎麼可能如此可悲的沒有自我?進到了大學,再依循著成績高低來轉系,彷彿轉到了學測成績高的學系就是賺到了。
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眼睛的閃亮與求知欲,是老師們最大的動力與欣喜。在現行的氛圍下,我們想要打破過去大學聯考的僵化與不人性化,期望藉由推甄、繁星來改善;然而,很可惜的,執行多年,卻讓人有些懷念過去的大學聯考是公平的,不耍心機與手段的,是窮人可以翻身的。
培養中學生開始探索自己、思考未來志業,以興趣為導向選擇大學學系就讀,否則台灣高教最大的危機,是學生不知為何來念書,老師不知為誰在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