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全球經濟大動盪的三個亂源

.聯合報社論..柯氏苛政:用鞭子逼市民去投票
.聯合報黑白集.台獨不是搖滾演唱
.聯合報黑白集.全球經濟大動盪的三個亂源




經濟/全球經濟大動盪的三個亂源


2016-02-25 01: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6,肯定在近代世界經濟史上,可註記為一個特殊甚至是危機之年。
從新年到春節,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黑天鵝亂飛,全球市場的震盪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匯市,美元、日圓強勢,其他貨幣紛紛貶趴;股市則大範圍、大幅度的重挫;油價欲振乏力中不時下行,金價則扶搖直上……。全球市場人心惶惶,各國政府一片惘然而束手無策。
如何解讀?有無轉機?何時才有轉機?
先作解讀。這一場空前的、方興未艾的全球經濟金融大動盪,說到底,是長期以來,全球經濟結構大失衡加全球政策大誤導之下的綜合結果,或者說,一次全面的反映或反撲。
從本質上探源,有三個原因:結構面、政策面、心理面。從主體上觀察,有三個亂源:美國、中國、體制。
先從美國談起。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憑恃的卻是一個在理論上不可長久持續的運作模式:一、高度消費甚至是超額消費(占全球5%的人口卻消費全球25%的資源);二、靠什麼?靠三樣法寶。一是擁有全球獨占發行權的美元,基本上可做到愛印多少就印多少;二是發債。美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發債國或債務國。所以能如此,靠的是債信,債信靠的又是國力,國力說穿了就是軍力,此即第三個法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軍事霸權。這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既不健康又不可持久的模式,但為什麼過去幾十年一直運行無礙呢?奧妙即在於這三個法寶之間存在的「良性邏輯」。即便到了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爆發後,利率太低影響國債發行,美國還是可搞出一個QE(量化寬鬆),以自印的鈔票買自己發行的債券,一搞就是三輪。無奈當前全球及美國經濟問題的本質是,有效需求太過於疲弱,印出來的超量流動性根本不進入實體經濟,最終只能在資產市場中亂竄,導致各國資產市場的泡沫與匯率的動盪。所以美國的問題一在於結構,二在於政策。
再看中國。雖然自1979年改革開放走上市場經濟之後,經濟能量獲得巨大的釋放,但很明顯,長期以來中國的發展模式也是不健康與不可長久持續的:一、粗放式大量投入生產資源(土地、資本、勞力),不僅邊際生產報酬明顯下降,資源供給也不再寬裕;二、環境生態透支嚴重;三、貧富差距惡化。這些,是結構的。
與此同時,金融海嘯爆發之後,中國也出現了巨大的政策錯誤。與美、日、歐的QE不同卻又類似,為了保增長,中國也採取了極為擴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結果是產能巨大過剩,房市龐大庫存,企業債與地方債債務嚴重。這樣的形勢當然也難以為繼,必須改弦易轍。此即為中共18大後習近平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換言之,不再通過政策刺激強拉需求了。
美國的形勢,是QE難以為繼,叫停了;中國的形勢,是粗放式及擴張型政策也難以為繼,開始調整了。這就意謂著全球兩大經濟體同時放鬆油門,全球經濟頓失動力,但這還只是第一波影響。當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最大國減速後,全球包括石油、礦砂及各種大宗物資的需求即大幅萎縮,巴西、澳洲、俄羅斯等資源國即受衝擊,這是第二波。接下來是消費,各國影響程度不一,但普遍減弱則毫無疑問。
正是在這樣的全球結構與政策的大調整之下,市場普遍出現了悲觀預期心理,此等心理不僅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下行壓力,還誘發了強烈的投機行為,讓以華爾街為基地的炒家借勢做空。
有無轉機?何時才有轉機?答案有三,一是出現了科技方面的大突破,但這可遇不可求;二是全球體制的改革。上世紀布列敦森林體制瓦解後全球經濟金融的危機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嚴重,所以必須在新世紀有新的體制,但何時?現在毫無苗頭。第三,中國經濟正在啟動的「供給側改革」,見效雖慢,但方向正確,假以時日或可重振元氣,屆時中國經濟或將再度成為新世紀全球最大的火車頭。

聯合/台獨不是搖滾演唱


2016-02-25 01: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科立委林昶佐在首次總質詢時砲火連連,其放在議事台上的個人電腦,
貼著「台灣軍」字樣的 LOGO貼紙。 記者陳柏亨/攝影


搖滾樂手出身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首次質詢,就宣告「我是台獨」,並把張善政和夏立言貶為「華獨」。對此,自命為「台獨先覺」的自由台灣黨主席蔡丁貴不滿反嗆,說林昶佐和時代力量充其量只是「華獨」,因為他們說不出自己的台獨內容。
彷彿流行感冒一般,台灣人突然紛紛趕起「獨」的時髦來了。蔡英文把台灣年輕人封為「天然獨」,於是,林昶佐站上立委質詢台,也就「你華獨、我台獨」地自吹自擂起來了。
這看在老台獨如蔡丁貴眼裡當然不是滋味:我們在為台獨流亡、打拚的年代,你小子還不知道在哪裡;我們打造的台獨桂冠,卻被你搶先拿去戴了!蔡丁貴率領的公投盟在立法院前埋鍋造飯多年,掩護太陽花學生占領國會,自認居功厥偉。林昶佐不過是在舞台上搖滾,就大剌剌炫耀自己的台獨身分,簡直得了便宜又賣乖。
林昶佐那句「我是台獨」,太過招搖,太過自嗨。台獨當然不是搖滾演唱那麼輕鬆愉快的事,何況,如果不是有他不屑的「華獨」在那裡撐著局面,台灣會有今天的安定或繁榮嗎?問題在,一如蔡丁貴的質疑,林昶佐高掛台獨的招牌,但他說得出台獨的內容嗎?連李登輝都說台灣沒有獨立的必要,只要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那麼,老李也是「華獨」囉,林昶佐幹嘛還去拜見?
當年逃兵役的林昶佐如今抽中國防委員會,大家且看他要如何獨法,並把對岸變成「中華北京」吧!

聯合/柯氏苛政:用鞭子逼市民去投票


2016-02-25 01: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二)率都發局長林洲民,
與兩位副市長出席「社子島解禁開發地方定點宣傳」活動,與當地居民交換意見。
社子島原有三大開發方案,市府再拋第四選項「不開發」,讓當地里長傻眼。 
記者蘇健忠/攝影



柯文哲的社子島開發計畫,陷入了對峙僵局。台北市政府提出三個開發方案,要當地居民在本周末進行 i-voting,但社子居民對於三個選項無一中意,揚言拒投。為此,柯文哲更展示鐵腕端出第四個選項──「不開發」,威脅說如果投票率太低,社子島可能回到沒水沒電的生活,五十年不會再談開發。
事態發展至此,便充分暴露了「柯式民主」的殘酷面貌。表面上,柯市府讓社子居民進行 i-voting,顯示他對當地民意充分尊重;實際上,他明明拿不出合理可行、或讓社子居民覺得滿意的方案,卻以三個看起來沒有太多差別的開發案充數,這也使 i-voting失去意義。更嚴重的是,在得知多數社子居民可能拒投時,他立刻變臉,並祭出「不開發」的威嚇及「斷水斷電」的懲罰;這種「翻臉如翻書」的態度,又顯示了什麼民主精神?
以社子島的特殊地理條件,位於兩河交會的沙洲地,又是土壤液化潛勢區,談開發確實需要一些不同的眼光和智慧。前市長郝龍斌的「台北曼哈頓」計畫,或許過於志大言大且所費不貲;相形之下,柯市府的「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咱的社子島」三方案,則顯得詞藻豐富而內容平淡,不過是遷就現狀,再加點「開發」的佐料罷了。社子居民之所以不滿,正在於此。
社子島的長期限建政策,讓當地居民對國民黨不滿,因此成了綠營鐵票區。一年多前柯文哲當選市長,囊括了當地八成的選票,這也是柯文哲想要「投桃報李」,解除社子島限建的主因。問題是,社子島客觀條件如此,就算柯文哲再聰明過人,他能從帽子裡變出兔子來嗎?再說,社子島的土地在投機客的覬覦下,已形成複雜的生態,許多居民擁有老舊房屋、卻沒有地上權;那麼,i-voting的結果將遂行誰的利益?
撇開社子開發的難題不談,僅看柯文哲處理這次 i-voting的手法,可謂處處暴露了他的霸道與專斷。第一,柯市府未能提出令居民滿意的方案,那麼不論是「三選一」或「四選一」,對居民有什麼意義?第二,在投票前夕,柯文哲不僅以投票率低的話就「五十年不開發」來恐嚇居民,又擅自增加了「不開發」選項,還自稱是「鬧脾氣」;白色力量就是這樣尊重民意的嗎?第三,柯文哲還公開宣稱自己最喜歡的是第二案「生態社子島」,批評第一案空間較小,第三案並不可行;除了企圖對市民下指導棋,其實也是在踩自己的痛腳。第四,柯文哲稱若「不開發」選項最後勝出,將取消社子島接水、接電及修繕,這和拿鞭子逼迫居民上陣有何兩樣?
柯文哲上任時,曾誇稱 i-voting是多進步的「參與式民主」;但不過短短一年多,這項進步手段卻已玩得圖窮匕現。就社子島開發案看,i-voting不過是用來掩飾市府技窮的手段,當地居民其實並沒有太多自主意識,也沒有太多好選擇;但最後的後果,卻全部要社子居民自己吞下。弔詭的是,透過 i-voting,市府把自己的責任變不見了,把自己專業不足的問題轉嫁給了民眾;而柯文哲的手卻像木偶師傅的手一樣,不斷操控著民眾的意志和行動。
這個周末,社子居民將對社子的前景作出什麼樣的選擇,外界仍難預知;但從最近數日的對峙,可以看出他們對柯文哲的誠信與能力打了大問號。對其他台北市民而言,則透過這個事件,看到柯文哲高唱的參與式民主,如何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事實上,對於像柯文哲這樣自命不凡且作風霸道的市長而言,處處要逞強爭勝,和他談「民主」真的是太奢侈的事。
從柯文哲最近不斷撤換局處首長,從他屢屢失言失行卻絕不道歉或認錯,所有過失都怪給左右手能力不足;那麼,社子島的命運恐怕也可想而知,最後責任恐怕都將被他歸咎於居民的貪婪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