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大罷免 台將走向極化
◆ 以眾生為念 斷惡鬥輪迴
◆ 綠漠視校園自治 黑手滲進學生會
◆ 新光三越氣爆/防氣爆慘劇 快催生監造制
◆ 新光三越氣爆/空間防災 人是最大變數
◆ 新光三越氣爆/尋找爆點 別忘空調機組
◆ 2所政經學院 3條整合之路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推大罷免 台將走向極化
2025-02-14 01:19 聯合報/ 朱楠賢/退休公務人員(台北市)
朝野立委大罷免沸沸揚揚,民團衝刺罷件數。記者潘俊宏/攝影
立法院韓院長建請停止各界大罷免活動,當賴總統回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大罷免潮恐已勢不可擋。
賴總統言下之意,似是既然你們惡搞在先,當然就要承受後果。賴總統若無意阻擋罷免的推動,那各方勢力勢將加速進行;依照時程,今年九月會有結果,筆者以為這樣的結果非僅藍綠立委席次消長而已,它意味著台灣民主政治走向「極化」現象,施政難推動,社會難穩定。
著名的美國政治學者羅伯特.普特南曾提出「社會資本」這個名詞,係指社會所擁有的公共財。社會組織的特徵,例如信任、規範與網絡,可透過彼此的合作協調以提高社會效率,因此經濟的發展或政治的民主是否得以成功,與該國社會資本累積的程度密不可分。換句話說,大罷免潮將削弱台灣的社會資本。
另外一名美國著名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也提出「信任」一詞,指出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現代化社會,必須仰賴信任感才能有效運作。當今社會衝突的根源,究其實是社會核心價值的斷裂。一個社會儲備社會資本的多寡與內部的信任關係,是該社會政經結構穩定發展的關鍵。回頭看看這樁全國性的大罷免,究竟造就了社會對話?還是挫傷了台灣人民彼此的信任?事理已明。
另依據中研院研究員蔡明樟分析的「民國一○八年(二○一九)世界價值觀調查」台灣資料,將台灣民眾分為低度、中度與高度三種潛在民粹類型(民粹指既有的法理體制為政治菁英控制,但沒能有效反映,代表人民的真正想法),結果顯示有卅三點五%民眾屬低度民粹,相信政治菁英仍會在意他們的意見;另外有五十四%屬於中度民粹,民眾感覺自己的政策意見不受政治菁英的重視;最後有十二點六%的民眾屬於高度民粹,反菁英情緒最為激進。
高度民粹與中度民粹總額有六十六點六%,意謂大部分民眾本來就對政治菁英反感。大罷免的推動,將強化民粹主義的影響力,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的。大罷免將會挫傷人民的互信感,減損社會資本、加深民粹主義的影響力,為政者應全面停止大罷免的操作。
以眾生為念 斷惡鬥輪迴
2025-02-14 01:18 聯合報/ 周伯戡/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退休教授、院長(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以佛教的一個格言:「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韓國瑜院長請民進黨停止大罷免活動的建言,恐確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台灣政治的主旋律就是政黨的惡鬥。可悲的是,主導政黨惡鬥的政治人物,想藉著引用某個佛教格言自作清高、神聖狀,殊不知他們就是苦難的來源。
「菩薩」在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指的是信服佛陀釋迦牟尼揭示的,何以生命中充滿了困苦與不幸的原因,因而效法佛陀的言行而生活的人。佛陀直指貪、嗔、癡(三毒)是生活苦難的原因。因此,「菩薩」若從事政治活動,要隨時警醒自己不要貪著權勢、不要惡言怒罵、不要癡心從中獲物質錢財之利。表現在行為上,要會施捨、忍辱、守戒(遵守政治倫理)、精進(使工作精益求精)、禪定(公而忘私)、智慧(不斷增進各種知識)。這六種行為準則是建立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愛與我沒有關係的人,悲憫他人如同自己)的大慈悲上。公門裡好修行,這是步入官場佛教徒生涯的寫照。
佛教的政治看法是順世的。此時台灣是民主政治,它就支持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的權力關係與運作來自選舉;選舉結果反映的是眾生判定政黨過去施政的良窳,這也是佛教樸素的政黨政治業報因果論。民進黨對選舉結果不滿意而進行全國大罷免,分明是菩薩所畏「三毒惡因」總體的大發作,不論結果如何,眾生苦矣!
賴總統既然引用了佛家語回應國民黨與韓院長,也不要忘了佛教顛撲不破的真理-因果輪迴、苦海無邊。請賴總統以眾生為念,斷了政黨惡鬥的因果輪迴,台灣才會有成為民主淨土的可能。
綠漠視校園自治 黑手滲進學生會
2025-02-14 01:14 聯合報/ 賴彥丞/研究生(台中市)
民進黨在黨外時期高喊「黨政軍退出校園」,卻利用青年部政治課把學生會列在政治線下組織、被疑黨政進入校園。 此為校園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諷刺?想必包括黨外時期高喊「黨政軍退出校園」,卻利用青年部政治課把學生會列在政治線下組織、被疑黨政進入校園的民進黨吧!
筆者曾參加過數年的學生自治,深知「獨立性」是學生會正常發展、獲取同學信任的基礎。在過往擔任學生代表期間最戒備與反感之處,莫過於會內某幾位特定人士,一直蠢蠢欲動、想利用學生會名義大搞政治表態、接觸親綠學生團體以替綠營「助陣」。如今看來,造成各校學生會不時面臨政治黑手滲透及騷擾的元凶,就是這些蠱惑啊!
其實學生自治圈的多數人,對黨派、政治沒有多大興趣。遺憾的是,正因為某些親綠的學生意見領袖受到綠委「把學生會當線下組織」之荒唐思維,導致「幾顆老鼠屎就壞了一鍋粥」,整個圈子時常被大家認為是「政黨側翼」;當親友或同學得知自己參加學生會,總不時問一句:「你支持民進黨嗎?是不是想從政?」
除了民進黨,沒有其他在野黨膽敢漠視校園學生自治的獨立性,而意圖染指。更令人憤怒的是,某綠委在面對質疑時還詭辯「身為關心教育政策的國會議員,關心學生權益,難道不能跟學生組織接觸?」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大眾反感的是民進黨長期把學生會當成己方禁臠來荼毒學子,試問究竟與關心學生權益何干?拜託綠營政要高抬貴手,還給年輕人一個乾淨的校園!
新光三越氣爆/防氣爆慘劇 快催生監造制
2025-02-14 01:09 聯合報/ 蘇南/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名譽教授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釀4死31傷,市府已要求暫時停業。記者宋健生/攝影
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氣爆已造成四死廿六人受傷,其十二樓美食街改裝工程於裝修改建中突然氣爆,威力堪比地震,把大樓的外牆窗戶噴飛。除了電梯被炸毀外,裝潢材料、玻璃、磚塊、建材、瓦礫等噴出玻璃帷幕牆而傷及路人。
據聞事故現場發現有大量裝修時的粉塵,例如該樓層的很多地面都是灰層、木屑等,這與氣爆有因果關係?懷疑現場有不鏽鋼管,出事前鋼管若被地架高地板或灰塵等蓋住,而於施工時再去動它們以進行裝修,是否可能發生氣爆?尤其是進行裝潢改建工程時,若相關管路不事先作遮斷設施就拆打舊的裝潢、天花板、隔間牆等硬體,是否會打到管路可能洩氣而造成氣爆?
第一時間氣爆威力不小,現場人員受訪時強調氣爆現場氣味很重、很臭。施工空間使用的瓦斯等管路,該如何加強安全衛生管理?除了室內設計相關施工規範外,這是現場包商應該有的安全管控措施,但這需要由很懂又負責的工地主任或負責人事前規畫,並於施工現場要求落實。此外,建議現行的室內設計相關法規要修法,須設置「監造制度」並予落實。
另,事故的樓層面積很大,該怎麼做呢?以瓦斯配管為例,通常施工用的瓦斯主幹管從一樓上來到事故樓層時,要作瓦斯配管防火分區規畫。例如對於大一點面積的樓層可以分為四區以上,在樓層的各一角分別設置防洩氣開關控制閥,並將兩個分區角落予以合管時再做一個控制閥,最後再將四個分區管合併成為一個主幹管時再做一控制開關閥。亦即,瓦斯配管分區管及主幹管都要設置鋼瓶防洩氣斷閥用,雖然多花一點錢,但就會提升安全。
另外,施工時應先調整瓦斯配管遮斷關閥,這樣一來,若裝修施工中的鋼條掉落打到輸送瓦斯、甲烷等管線或主幹管時,總開關就會自動跳脫斷氣使之不外漏。一般來講,瓦斯爆炸外漏通常會伴隨火災,由影片中聽到有氣體外洩的聲音,卻未有明火產生;另天然氣公司也表示,於二月十日即應整修要求,完成既有櫃位瓦斯表拆卸及管路封塞,技術人員也配合消防局鑑識小組赴現場逐樓勘查,天然氣管線外觀及封塞塞頭均完整正常,並以天然氣專用激光器檢測,確認沒有瓦斯洩漏反應,現場亦無燃燒跡象,初步排除氣爆肇因與天然氣有關。
不過,雖然瓦斯公司在十日時有切斷瓦斯以便施工,但事故現場是否仍殘留大量瓦斯?瓦斯公司是否有先抽氣?是否管線內的殘氣未釋放完全後造成氣爆?亦有可能是施工時誤判而引起。
台中市政府都發局表示,這次新光三越的裝修工程廠商並沒有向主管機關提出「施工申請」,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工程廠商是否有「施工計畫書」?是否有「施工安全衛生計畫書」、「施工中消防安全計畫書」?又,是否違反相關消防法規?這與氣爆為何發生一樣,都有待鑑定、調查及主管機關查明。
新光三越氣爆/空間防災 人是最大變數
2025-02-14 01:08 聯合報/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專案研究員(新北市)
與前次台中全聯施工中火災不同,本次新光三越爆炸事件不單純屬工安事件,更波及在室內消費及經過民眾,如此事件已屬重大公安事故,其責任就應上升至包商、企業之外的政府高度。
消費者使用場所如有無法全面停止營業之施工作業,需特別小心,因該空間不僅災害風險高出平常許多,災害發生可能波及人員及損失也更高,需針對施工中範圍抽出資源加強管理及進行風險控管,不應放任施工小包商僅憑自身認知與能力進行火災或爆炸防護作為。關鍵減災作為在於包商與企業主,須具備災害風險辨識與必要可行之防減災作為,企業總管理處要建立尊重本土災例的災害風險辨識,與防減災邏輯與標準管制作業。
火災風險無處不在,只有風險高低之差,以及發生火災機率較高空間與機率較低空間之分。台中新光三越開創百貨業者先例,早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即率先設立「安控長」及專責單位,卻仍舊發生本次重大公安事故,在在呼應日本京都市對民國一○八年(二○一九)京阿尼火災事件之檢討,並在消防局防火避難宣導指針中承認:即使安檢合格、獲得政府表彰,仍存在極可能避難失敗的風險。
長久以來國人對於公共安全總秉持著非黑即白態度,認為合法合格、有通過消防安檢、獲得認證表彰就代表不會發生災害,未能思考「人」就是最大的變數,且無法無止盡的投資防減災設施設備、人力、精進計畫,僅能以有限資源做最有效的權衡利弊與選擇。應將觀念導正為:災害不可能發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如何應對、自救、求援、復原、永續經營,才是更需自省的課題。
災害面前,人人平等,誰都可能受到致命傷害。整體空間的安全性與防減災邏輯思維的養成,不應僅靠少數救災單位、專家學者為公共安全與風險改善殫精竭慮。而是能透過災例使全民有所感悟、反思、改變。
新光三越氣爆/尋找爆點 別忘空調機組
2025-02-14 01:07 聯合報/ 郭志揚/工業安全技師(苗縣苑裡)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造成多人傷亡,災害不認國籍,波及來台旅遊客人讓國家顏面蒙羞。台灣工地現場管理機制向來薄弱,各種火災坍塌爆炸猶如家常便飯,但由現場影片看來,新光三越災事未有燃燒痕跡,不能排除百貨公司空調機組與壓力管道肇禍的可能。
一般人看到爆炸常會聯想到瓦斯,也就是可燃性氣體外洩到相對封閉的場所,其與空氣的混合氣達到爆炸界限,遇點火源致快速燃燒產生,爆震波壓力伴隨巨響還可引燃附近可燃物,產生濃煙火災並對人員燒灼傷。但新光三越現場似未見燃燒痕跡,人員沒有燒灼傷,甚至呼吸到高溫氣體的呼吸道灼傷都沒有,加上昨日氣溫降低,更不能排除空調機組釀禍。
空調機組壓縮機因天氣溫度極低,製冷劑有可能在蒸發器中沒有完全蒸發,致使製冷劑以濕蒸氣或液態被壓縮機吸回,造成壓縮機的液擊。液擊會導致閥片、閥板、活塞被擊壞破損,甚至壓縮機損壞。百貨公司空調機組容量巨大,並非一般冷氣機組可比擬,這種規模的物理性爆炸威力並不像汽車輪胎爆炸簡單,不能小覷。
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大陸河北秦皇島海港區商戶,曾發生壓縮機故障引發爆炸,筆者檢視該現場的照片與新光三越爆炸影片,極其相似,都未見燃燒痕跡,因此應該警惕是否因為低溫致使空調機組肇禍。災害現場調查應查核相關空調機組的狀況,與當時運作條件的紀錄資料,或可進一步證實災害屬性從而訂立防災對策。
台灣的工地安全管理偏重公共工程與民用建築興建的過程管理,修繕或拆除就不如興建期間把關的程度,因此百貨公司進行室內裝修沒有報備也不稀罕,政府對室內裝修的控管仍延續營造建築安全的內容,對於已進駐的機具設備在修繕拆除可能出現的隱患則缺乏管制。
但這次新光三越爆炸的整修施工與災害關聯性並不強,缺乏氣體外洩燃燒特徵,亦即裝修即便遵循法規報備,也無法阻止類似空調機組爆炸的漏洞。
這場爆炸雖是意外,但以筆者觀點來看,這種意外並非意外,主因在於百貨公司業主對自身設備會發生何種故障災害並未完全掌握。政府部門由於權責職能設計,因而未能確實掌握此類設備致災,應負次責。期望有良心良知的公職人員能在此次災害後,修補漏洞整頓企業的安全管理,給全民安全的生活消費空間。
二所政經學院 三條整合之路
2025-02-14 01:07 聯合報/ 陳健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竹縣竹北)
台大國際政經學院即將在今年招生開課。(作者提供)
台北政經學院,依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清大的合約,以原捐款方的台幣三十億為基金,國際生將占三分之二以上。(作者提供)
去年揭牌的台灣大學國際政經學院,即將在今年招生開課,將以全英語授課,目標在培養具備全球政經視野的人才。那早先成立的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要如何因應此一人才競爭?
台北政經學院,依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清華大學的合約,以原捐款方的台幣三十億元為基金,國際生將占三分之二以上。又說,在清華內以「校中校」的模式運作。現在是在新竹校區,等台北月涵堂完成改建之後,台北政經學院將移到台北運作。
首先,台北一個城市有辦法成功發展出兩所有國際份量的政經學院嗎?二者在台北的校區距離只差一點五公里,清大的台北政經學院學生來源,一開始就設定以外籍國際生為主。台大的也是要容納外籍生,那要如何去爭取足夠優秀的外籍生來台灣做國際政經的研究呢?師資陣容要去哪裡找呢?
而且現在的國際政治經濟問題,事實上會牽涉到:心理、民族、歷史、語言、宗教…方方面面。清大的台北政經學院一開始就有個誤區,就是在成立過程將原來的人文社會學院相關人員都排除在外,反而是從科技管理學院相關和外面去找人。現有的專任師資也太單薄,連正式專職的院長也還沒有。在未來三年內要如何一邊發展一邊準備搬到台北?
衡量客觀因素,以台灣有限資源和教師陣容,未來兩所政經學院發展有三個方案可考慮。
甲案:各自獨立運作,互相承認對方的學分,學生可以互相選修對方課程。兩間學院尋求各自發展。
乙案:一間教室,兩個招牌。一組教師陣容,共同安排課程,各招各的學生,但合班上課,各發各的畢業證書。
丙案: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終止和清大的合約,轉為單純的經費贊助單位。清華大學也結束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扮演提供學生獎助學金和教授研究經費的角色,由台大國際政經學院來運作。對於國外接受此獎學金來台完成課程的學生,一樣可以給他們一個以台北政經學院具名的學位證書。
站在台北月涵堂建地前思索,總而言之,一個台北兩所政經學院,完全沒有道理,必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