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政見第一炮:廢除NCC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259/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政見第一炮:廢除NCC
◆  國民黨沒有自由民主DNA?
◆  台傳染病偵測經驗 可貢獻全球公衛
◆  華府風向變 考驗在野決心
◆  免費課輔 學生愛來不來…
◆  弱勢學業 被遺忘的少年問題
◆  忘了校訓 第一學府最壞示範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政見第一炮廢除NCC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提名人確定,分別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左起)、新北市長侯友宜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時代力量尚未決定是否提名總統參選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各主要政黨的總統參選人終於底定,各政黨可趁選戰前期,端出政見,促未表態選民選邊。可以預見,選戰中一定會出現的假新聞問題引爆數位治理爭論

數位發展部數位部)去年成立後,NCC雖曾推出「數位中介法」,但整體數位平台之監理反成無主物,原因在於機關間權限重疊,故機關整併必成明年新政府的改革項目,否則政府無法平順走進數位治理。

關於權限重疊問題,我主張廢除NCC,以收事權統一之效。原因如下:NCC已移交網路資源之管理權限,電信產業亦整併成三大,業務所剩無幾。NCC現餘廣電事業監理含頻道評鑑及換照有線電視費率及定頻等皆強行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運作或者以行政偏好恣意上下架媒體。包括中天撤照(行政法院已撤銷原處分)、鏡電視審照爭議等事件,在在顯示 NCC 已失去機關公信力,淪為特定業者的護航者,更加速了廣電產業的消亡。廢除 NCC,恰可鬆綁廣電產業,解除不必要的箝制,提供廣電與串流影音業者公平的競爭基礎,保障產業存續。同時,頻道換照已成 NCC 的言論審查,執政黨黨同伐異的工具,應該全面廢止頻道審核制,讓頻道上下架回歸市場機制。

其次,仿效美國 FCC 而成立的 NCC,十餘年來已證明這場獨立機關的實驗徹底失敗。在參與籌備 NCC 的那段時間,我曾熱情地相信產業的匯流必須要有一匯流的獨立管制機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對政治運作理解實在太天真了!今年三月再回華府交流,FCC 官員 Dr. Ralph 告訴我,除了律師及經濟學家外,他們已開始引進第三種專業數據工程師,收集及判讀數據,做為決策依據。

換言之,獨立機關的獨立性除了個案不受政治力干擾外,另展現在專業的政策擬定上。當產業 A 咖已位移至數位平台,規管機構的專業也應隨之擴展至演算法、機器學習甚至到大語言模型,以應付未來管制 ChatGPT 等 AI 的需求。很遺憾地,我國文官體制僵化,以致 NCC 官員的專業性沒有與時俱進,只會抱殘守缺對日益萎縮有線電視產業指三道四形同數位治理一條盲腸。另《數位部組織法》允許二級機關首長可政務任用,較 NCC 人事晉用有彈性,去 NCC 留數位部,應更能達到良善之數理治理。

然唐鳳部長摒棄監管,強調數位部僅負責獎勵扶植,其實是對管制的認知謬誤。獎勵與監理分別為業者面對的正向及負向行政誘因,可謂政府介入產業發展的一體兩面手段,唯有正負並濟,才能正確活絡產業。期待明年新政府能廢除 NCC,將監理職能整併於數位部,並任命對管制有正確意識之部長,俾使數位平台及服務產業正向發展。












國民黨沒有自由民主DNA?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對於副總統賴清德說國民黨沒有自由民主的DNA,新北市長侯友宜立即反駁「台灣有2300萬人口,民主自由的DNA哪有分政黨」。記者江婉儀/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國民黨沒有自由民主的 DNA。諷刺的是,這個說法對照他自己的從政作為,反而凸顯出他對自由民主無知;更糟糕的是,這樣說國民黨,又顯得他缺少良心

沒有國民黨的辛亥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沒有國民黨主導的中華民國憲法,就沒有現在台灣的自由民主。中華民國憲法在民國卅五年通過,這部憲法是一部自由民主憲法。雖然經過共產黨叛亂、政府撤退來台、戒嚴,但是解嚴後的中華民國,就是回歸憲法;如果現在的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社會,當然歸因於這部憲法。

民國卅五年的憲法精神呈現的是:中華民國的政治體制是一個自由主義民主政治liberal democracy)。如果國民黨沒有自由民主的基因,怎麼可能制訂這樣的憲法?這段歷史婦孺皆知,賴清德把過去國民黨人爭取自由民主所付出的生命代價和心血全部抺煞,把民進黨在台灣爭取自由民主的功勞無限膨脹,完全忘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不知感恩,只有缺少良心的人才會如此大言不慚。

再談賴清德的無知。前總統馬英九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在聯合報投書,控訴蔡英文執政下的社會離民主」愈來愈遠,趨近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或「民選的專制elected autocracy)」。我相信賴清德不懂這篇文章的意義,因為他不懂自由主義;如果他真懂這篇文章,而且重視台灣民主鞏固,他應該反對陳菊擔任監察院長反對許宗力以再任」的文字遊戲踐踏大法官不得連任」的法意

就算他不懂自由主義,也至少應該懂得「民主就是法治」這個概念;可惜一個自稱「擁有自由民主基因」的人,卻視「法治」如無物。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南市議會議長李全教涉及賄選,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因此不進議會長達二三二天最後遭到監察院彈劾,他的回應居然是「監察院早該廢了!」

這裡涉及兩項對民主無知:首先,民主國家重視人權,所以法律上採取「無罪推定」,目的是「寧可放過一百,也不願錯殺一個」,因此一個人在未經司法判決定讞前,必須假定他是無罪的。李全教當時只是涉及賄選司法程序尚未完成,賴清德就將他定罪,即使他是「」也不可以這樣,因為民主靠法治不是靠個人天縱英明

其次,賴清德不進議會,是對選民不負責任,然而他對監察院的彈劾不但沒有任何悔意,還以輕蔑態度轉移焦點廢除監察院和他犯錯是兩回事);這種藐視制度心態,不是專制是什麼?監察院該不該廢,見仁見智,但只要還沒廢,它就是全國最高監察機關。賴清德可以不同意監察院的決議,但是不尊重正當程序的結論,就是不尊重自由民主

現在台南市議會民進黨的議長也涉及賄選,但是我們從沒聽過身為黨主席的賴清德說過什麼!讓一個雙標、良心太少、對自由民主無知的人當總統,我期期以為不可












傳染病偵測經驗 可貢獻全球公衛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協會顧問 
吳宗樹/屏東基督教醫院/挪威國際路加組織研究員 
詹大千/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員 
陳志成/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 
陳世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5月舉行,台灣迄今仍未收到邀請信。圖為世界衛生組織(WHO)。 歐新社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將於本月21至30日在日內瓦召開,尤其在解除新冠疫情的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態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後,備受矚目。本屆主題為「挽救生命與驅動全民健康」,台灣須思考有那些成功經驗正可供他國借鏡以貢獻全球衛生?

醫學與公共衛生的進展,由抗生素發明、飲水衛生改善、廢棄污物處理及疫苗預防接種,均受科技發展厚惠。然而,近年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的流行與突發天災,卻為醫療照護體系不足地區的民眾健康增添不確定因素;即使發達國家,在其就醫可近性低、醫療覆蓋率不足而漫長等候診治的地區,若資源配置未能即時有效因應,當新冠疫情爆發而突然湧現大量病患時,在高危險群常發生超額死亡excess deaths),造成社會恐慌與經濟衰退。

期使公衛與醫療體系提早應變新興傳染病爆發快速察覺且靈敏度高偵測系統格外重要。台灣在第71型腸病毒大流行後,公衛界深感必須建立新興傳染病「早期」偵測系統。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我國 SARS 疫情造成民眾及醫護人員慘重傷亡後,馬上汲取美國民國九十年(2001年)應對九一一恐怖攻擊後建立的跨醫院急診症候群偵測系統」之經驗,在台灣創建「急診症候群偵測系統」,每日自台灣北、中、南、東四區共189家醫院急診的資訊系統,自動介接以各病徵的國際疾病診斷碼上傳發燒、呼吸道、消化道、類腸病毒、類流感、出疹、出血熱、神經病癥等十一項症候群資料,至當時的疾病管制局今疾管署),以快速察覺是否有不知名的新興傳染病在某地散播;即運用我國資訊強項推展「傳染病的主動數位偵測digital surveillance)」,增益公共衛生效能革除往昔僅仰賴醫師的「被動通報」。此番努力確實降低兒童的腸病毒重症與死亡病例。

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H1N1 新型流感病毒全球肆虐,臺北市衛生局與教育局、社會局聯手建立「校園傳染病症候群偵測系統。雖有效偵測「類流感」病倒數快速上升,但發現班級停課仍擋不住該病毒在校園及社區的持續傳播,直到該年11月中旬實施學童的流感疫苗接種兩週後,流感的校園流行始受到控制;後續更發現此校園偵測系統也比醫院急診的症候群偵測與健保資料庫,可更早發現「類腸病毒」是否在幼兒流行。

民國一○四年(2015年)台南發生史無前例的登革熱大流行,當跳蚤市場發現病例增多時,病毒已到處擴散,由此始進行「整合偵測」(integrated surveillance),納入相關的風險因子(如病媒蚊指數、雨量等),以誘蚊產卵器ovitrap)強化蚊媒偵測,可更有效地防杜此蚊媒病毒傳播,自民國一五年(2016年)至今台灣南部的登革熱病例數屢創歷史新低。

民國一○八年(2019年)底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中研院地理資訊研究中心始推動社區症候群偵測」,發現此較官方病例通報更早覺察那一區里有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於民國一○六年(2017年)世衛大會提出「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我國早有經驗,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保」,至今涵蓋超過99.5%民眾;此外,我國亦挺過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71型腸病毒大流行、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的921集集大地震、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的 SARS 疫情、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民國一四年(2015年)台南與高雄的登革熱大流行及民國一一年(2021年)4至7月Alpha變種病毒導致雙北嚴重新冠疫情

綜言之,我國在整合性數位傳染病偵測結合全民健保就醫可近性民眾醫療可負擔性,加上醫療品質既有的紮實基礎與精益求精的實務經驗, 可鼎力協助世界衛生組織與各國政府,增進全球健康福祉誠摯建議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科會可以長遠性規劃多年期國際衛生計畫,以整合我國強項進行跨國合作,務實地推動「Taiwan Can Help」,前景將可拭目以待。

善用專業,更易贏得國際敬佩及協助台灣貢獻全球衛生















華府風向變 考驗在野決心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翁履中/山姆休斯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美國德州)
美國總統拜登21日表示,與北京關係應將很快地開始改善。路透


面對多變的國際局勢,許多選民都很關心候選人是否具有國際觀;然而,現實上其實是要先了解以美國為首的民主盟國,在地緣政治的複雜變數中,對台灣大選有怎樣的期待?

當前的美中緊張關係,或許會讓許多台灣民眾以為,美國對於抗中立場鮮明的執政黨有所偏好,但是事實恐怕已非如此。對台灣的總統大選,美國雖然不會直接的干涉但對於選舉結果卻不會完全沒有期待。拜登總統面對美國內部嚴峻的債務危機和國際政治挑戰,雖然表面上持續維持對中強硬,但實質上則積極尋求緩解之道;不久前民主黨政府極力低調處理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的案例,不難看出在氣球風波之後,拜登政府不希望再把衝突對抗的氣氛拉高。

一直以來,華府決策圈拿捏對台灣的支持條件,都是考慮當前的國際局勢,以最符合美國利益的邏輯來與台灣進行互動。川普執政時期開啟美中正面交鋒,當時美國希望台灣能扮演抗中急先鋒,以中國對台灣的強勢回應,凸顯中國崛起對民主世界的威脅。拜登政府制約中國的動作持續,但是烏俄戰爭導致美國的力量分散,必須重新調整與中國交手的策略。想要不改變對台灣的支持,同時又不過分刺激中國,中美雙方對台灣大選可能產生的影響,將是華府和北京未來將持續緊張或趨於和緩的重要關鍵。

從華府看台灣大選,美方希望確保台灣未來不會在兩岸問題上出現任何美國無法掌握的激進挑釁,但也希望台灣不會輕易轉向中國。因此,不難理解為何執政黨要對外強調在野陣營「疑美」,同時積極擺脫賴清德副總統的務實台獨標籤,因為民進黨的台獨路線不符合美國的整體利益;換句話說,積極向美國示好,證明華府的「疑賴論」絕非空穴來風。

相較之下,代表國民黨的侯友宜在美國華府目前受到高度期待。雖然國民黨長期的和中論述在美國鷹派眼中被認為不符合美國利益,但侯友宜跟國民黨傳統的中國政策沒有太深的連結;他的台灣本土路線或許在黨內受到質疑,但這樣的質疑反而讓美國政界更加相信,侯友宜是真正可以維持不統不獨溫和派代表

在接受提名的演說中,侯友宜提出堅定守護中華民國的民主、強化自我防衛和降低衝突的三原則,跟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說法做出區隔,不僅是闡述反對台獨的立場,更是回應華府決策圈的期待。顯然侯團隊與美方確實保持溝通,了解美國希望台灣能堅定守護民主核心價值,希望台灣能自主自強,更重要的是不輕易挑釁北京

另外,華府也很清楚,堅持中華民國,代表的是維持憲法一中現況,而中華民國台灣則是朝向台灣獨立的折衷跳板。坦白說,過去美方掌握優勢,因此不論台灣主張中華民國,或是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美國都有能力控制三方關係;但是當前的美中局勢已經大不相同,美國本身面臨著內憂外患因此在對台灣支持上必須錙銖必較拿捏分寸

民主盟國之間,守護民主價值的方向或許不變,但策略卻已開始轉向。在野陣營的路線目前比執政黨,更符合美國利益。不過,外部的順風能否讓選民有感,願意看清局勢,團結迎風而行?考驗在野陣營想贏決心夠不夠強了!













免費課輔 學生愛來不來…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林政武/國中教師(台南市)


這些年來,針對學習落後的學生,透過學習扶助測驗,認定需要接受學習扶助的學生,學校便會發放同意書,調查願意接受服務的學生人數,於寒暑假及學期中共四個時段開班,費用全部由政府埋單。照道理說這樣的免費課輔,家長應該都要勾選同意才是,結果令人意外,卻也不讓人意外。

以筆者任教班為例,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不參加,理由不外乎是有事、已在外補習等理由。為防學生偽造家長簽名,針對不同意參加的學生,一一和家長確認真正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孩子不想參加。有些家長和我通完電話才知道那是免費的,也就是說家長根本沒看同意書內容就簽名。

這些成績吊車尾的學生,大部分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學習障礙,而是家庭教育出問題,政府免費開班讓這些學生參加學習扶助,學生愛來不來;反而一些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卻要自費繳錢才能參加學校開設的第八節寒暑輔

為何不將這筆經費拿來幫助有心向學卻沒錢補習的學生?這比硬逼根本無心讀書的學生坐在教室放空來得有意義。














弱勢學業 被遺忘的少年問題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新竹市)
黑道滲入校園,青少年犯罪人口率持續上升。圖為誠正中學接受感化教育的少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很多人討論青少年問題,根據統計,青少年犯罪人口激增四十七%。我看了有關這個問題的報導和分析,我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功課好的小孩會想和黑道聯絡嗎?我之所以要問這個問題,乃是因為我的確認為我們的社會不太知道黑道所吸收的對象是什麼樣的青少年。

假設一個孩子的家境還可以,在學業上沒有什麼很大的困難,他會對自己有一些信心,認為自己將來一定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因此他不太會和黑道來往。可是有很多孩子來自經濟情況不好的家庭,學業上卻又完全跟不上,上課時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小學畢業時,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搞不清楚分數加減,雖然也進入了國中,三年的國中其實是在陪讀,陪那些功課好的孩子上課而已。他們知道自己將來即使念了高中,也不會找得到好的工作,因此就輟學了。輟學以後不可能找到高薪的工作,可是黑道可以使他們有相當不錯的收入,因此他們就會被黑道吸引了。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講究競爭社會,家庭經濟不好,加上功課不好,孩子知道自己是沒有競爭力的,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他們其實就是高風險群,極有可能被黑道吸引,成為社會邊緣人物

我看了很多有關青少年問題研究的報告,令我感到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研究都不提學業成就。要提高弱勢孩子的學業成就,責任應該在政府,可是看起來,不知何故,政府官員始終不能了解孩子應該要有最基本學業成就。尤其弱勢孩子更加如此,很坦白講,我已經對政府完全失望,不論哪一政黨執政,都不會關心弱勢孩子學業落後問題

我在此呼籲我們的社福團體和宗教團體都要知道,提高弱勢孩子學業成就,一定可以減少犯罪。希望善心人士能盡力幫助弱勢孩子,使他們在功課上都能趕得上學校的進度,使他們對自己有很好的信心。

在過去,我們總認為一定要使弱勢孩子豐衣足食,可以使他們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時代不同了,我們一定要使得弱勢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最重要的是,要使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如果功課太差,實在不可能有什麼信心的。我們也不需要將孩子都教到可以考上建中,但至少要使他們在基本學識上有相當的程度。

希望社福團體宗教團體關心弱勢孩子功課問題













忘了校訓 第一學府最壞示範


2023-05-22 03:50  聯合報/ 陳張培倫/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台大校友(花縣壽豐)
台大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出現「火冒4.05丈」布條,疑影射原住民升學優待制度。圖/台大學生會提供


台大校史室裡,傅斯年校長半身塑像基座上刻著「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校訓,但近來校園發生的「火冒4.05丈歧視事件,第一學府為社會做出了最壞示範。身為校友,為母校校訓精神之淪喪備感憂心。

作為一項公共政策,原民升學保障制度無論其正當性或執行方式,本來就是可以討論的議題;在多元社會中,也無法強求所有人都支持此一制度,甚至若有人表達反對,只要方式適宜,也是其言論自由。但這次惹出爭議的台大學生,恐怕在兩個面向上均有愧於校訓精神。

首先,就「勵學」而言,台大學生接受國內頂尖的學術訓練,當知對於社會議題的討論,無論個人立場為何,表述主張前應瞭解事實、闡述價值原則、理性推理,及反省自身論述可能存在什麼盲點。

論述原民升學保障議題,至少要瞭解該制度沿革、執行方式,及可能預設的道德正當性基礎(歷史補償、經濟與文化劣勢、民族自決需求、校園族群多樣性等)。此外,此類議題若缺乏對歷史上原住民族處境的認識,甚至「把過去的種種不公平視為理所當然…把過去其他族群的苦痛,視為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蔡英文總統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道歉演說)」,很容易在討論過程中,輕忽自身立場未意識到盲點或偏見

爭議事件中的表述方式(單純地掛布條),很明顯缺乏對前述事實、道德正當性基礎及族群歷史「苦痛」的認識與探究,成了單純的偏見性情緒宣洩,其程度還比不上校內原民生後續舉辦活動、澄清事實、尋求理性溝通的精神,看起來原民生比那位惹事的學生更有勵學精神

其次,就「愛人」而言,對於社會少數群體的關心,向為校風的一部分,台大生常站在第一線替被壓迫者發聲,為社會正義急先鋒。但在此次事件中,學生誤用言論自由,無意間將自身未經深度思辨為所欲為言論,成了固化或甚至惡化原住民族受宰制地位幫凶

族群關係理論中,偏見與歧視就是一種族群宰制工具,用來正當化與主流族群不相稱的政治、財富、職位占有,以及合理化被宰制者從屬地位。經過原住民族運動後,在跨原漢各方協力下,我國原住民族權利進展國際間屬前段班;但無可諱言,原住民族仍處於某程度的被宰制地位凡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者,理應時時想到自身言行對社會上的被壓迫者會有什麼影響

此次未經理性論述,且偏向情緒宣洩的言論,無疑是在複製某種族群階層結構,惡化社會上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渾然忘了校訓中要我們「愛人」,尤其是為被壓迫者發聲。

大前年底政大發生族群歧視事件,校方迅即正式公開表達反歧視立場,但台大事件至目前為止,尚未見校方就此事表述立場。危機就是轉機,呼籲母校師生趁此事件深刻檢討、澄清立場,勿使校訓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