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人工智慧發展新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im.B爆雷,炸出蔡政府的失職與失能
◆  聯合報黑白集/如何尋找「不委屈」
◆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人工智慧發展新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人工智慧發展新挑戰


2023-05-13 00: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AI示意圖。路透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七大工業國家集團(G7)在4月的數位和科技部長會議上,呼籲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相關風險,包括偏見和錯誤信息的傳播、侵犯版權等,制定國際評估標準,以促進該技術的審慎發展。會議並就適當使用AI和其他正在開發的科技達成五項原則:法治、正當程序、利用創新機會、民主和尊重人權。

事實上,近年來AI發展迅猛,已成為各行各業創新及提升生產力的重要工具,但其產生的副作用也為社會及產業帶來許多新的議題。G7成員國義大利曾要求 ChatGPT 下線,調查 ChatGPT 可能違反個資法的情形,儘管已於4月底解除禁令,但這項行動引發歐洲其他國家的關注,某種程度也鼓舞了各國監管隱私單位啟動調查的動機。

而隨著AI的應用與滲透性愈發普遍,其所帶來的挑戰也愈來愈嚴峻,這包括其一,偏見與公平性機器學習演算法基於訓練資料進行學習和預測,但如果訓練資料存在偏見,這種偏見就會被機器學習模型所學習進而導致偏見預測和決策。例如,一個用於招聘的機器學習模型如果只學習男性在特定職位上的表現,就可能對女性申請者產生偏見。

其二,隱私保護與安全議題。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大量的個人數據被收集和使用,隱私是否受到充分的保護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如果個人數據被不當使用或洩露,則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和個人損失,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另外,人工智慧系統愈來愈複雜,且擔負的任務愈來愈重要,萬一受到駭客攻擊,後果也不堪設想。

其三是倫理道德的問題。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應該優先考慮乘客的生命,還是要考慮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在人工智慧決策中,如何考量與平衡各方利害關係人的利益,這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其四是透明度可解釋性及法律和監管框架的問題:由於AI技術的複雜性,往往難以理解和解釋AI模型的決策和結果,這也給使用者和監管機構帶來了困難。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法律和監管框架也需要相應的更新和調整;因為現有的法律和監管框架可能無法涵蓋AI技術的各個方面,或者不足以解決AI技術所帶來的議題。

其五是經濟和社會衝擊的問題:一方面,AI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生產力、創造新的就業型態;但另一面,也將導致工作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加劇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造成社會的對立與不安。

AI 帶來的創新生產力顯而易見,但其負面挑戰也逐漸顯現,政府應積極與各界加強合作,以降低其對產業、經濟及社會可能造成的衝擊。首先,為解決偏見和公平性問題,應增加數據的種類、規模及多樣性、加強數據的可靠性。

其次,應儘速制定AI倫理準則、加強相關法規與監管,並採取有效的隱私保護及技術安全防範措施,例如加密、匿名化、分散化存儲及強化技術及資訊安全等。

再者,應加強多方及國際參與的協作機制。AI 技術的發展需要跨國、跨界、跨部門、跨學科的合作。為了促進 AI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必須建立多方參與的協作機制,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技術創新和知識共享。再其次是加強 AI 透明度和可解釋性。通過使用可解釋性的演算法、將 AI 決策與人工智慧系統背後的原理相結合、開放 AI 模型、建立透明度機制等。

最後,為了應對 AI 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必須加強人工智慧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力對新技術和應用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對 AI 風險和挑戰的意識,並培養弱勢族群相對應技能和能力,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如何尋找「不委屈


2023-05-13 00: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何欣純提到,台灣人要的和平,不是委屈的和平,要富強繁榮的台灣,就是讓台灣人民安居樂業,為台灣一起拚、一起贏。記者劉柏均/攝影


「委屈的和平」一詞,近日成為綠營被質疑兩岸政策時的防禦金句。參選立委的名嘴于美人說,「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立刻遭駐德代表謝志偉反譏,「爆米花也是花」。言下之意,若不積極反中抗中,只為了尋求和平而自我委屈,就是投降派。

當然沒人喜歡忍受委屈,但現實中,從人生抉擇到國家發展,哪有一切順心如意的事?蔡總統自承為「跟主要經濟體更緊密結合」而開放美豬,不委屈嗎?「中華台北」、「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當然委屈,但不用這些名稱,台灣立馬變國際孤兒。美國一再揚言要炸護國神山,你不委屈嗎?

綠營還說,兩岸關係惡化,已難以逆轉。然而,這樣就能當成尋釁的藉口,故意把國家推向戰爭嗎?綠營無法逆轉,怎知別人做不到?

在另個極端,則有一說,認為兩岸軍力失衡,落差已不可逆;既然彼大我小,所以任何委屈都必須承受。這也是過猶不及。面對複雜的現實環境,若不務實推移進退,抱著簡單的口號當聖經,如何有尊嚴地生存?

所幸,從歷次選舉結果看,民眾的理性務實都遠高於猛噴口水的政媒人物。多數民眾都知道,不能一味對抗,也不該一味退讓,兩者之間要聰明拿捏。接下來的大選,哪個陣營更能說服民眾,誰距離中間多數理性更近,就能贏得未來四年。














聯合報社論/im.B爆雷,炸出蔡政府的失職與失能


2023-05-13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涉嫌以「假債權、真吸金」手法詐騙吸金案件,檢警過濾搜索扣押物,赫然發現主嫌曾國緯的人脈軌跡遍布檢警調,連總統府人員都有。圖/讀者提供


網路借貸媒合平台 im.B 以「假債權、真吸金」手法詐騙,受害民眾逾五千人,金額達廿五億元。案發迄今,各相關部會態度消極,卻傳出詐騙主謀與綠營高層關係網絡四通八達。連監委也看不下去,申請調查因此案衍生的主管機關定位不明及相關部門因應作為

P2P網路金融科技搭上網路熱潮,就如同虛擬貨幣、虛擬實境、大數據、元宇宙等新興概念般,許多人爭相趕赴熱潮,也因此給了詐騙者可乘之機。im.B自稱是所謂P2P,即私人借貸金錢給他人以換取利息的網路借貸平台,依目前法規,屬於民對民權利義務關係,是由民法來規範。但根據目前警方掌握的事證,它實際上是鑽法律漏洞販售債權」,而非借貸準金融交易行為。若說政府毫無管理空間,只是推託之詞。

事實上,中國大陸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即曾發生P2P「野蠻成長」終致爆雷的事件,受害者多達數十萬人。當時,即引起台灣輿論重視,批評是「中國特色龐氏騙局P2P金融詐騙」,中共卻無能控管。但即使見識過對岸的慘痛教訓,即使有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多年來推動台灣金融科技產業法制的努力,並協助P2P業者成立公會自律,卻因政府不作為及相關利益團體反對,一直缺乏進展,終致im.B爆雷。

先看政府的失能:im.B事發迄今,事涉金管會、數位部、經濟部、內政部等多個部會,但主管機關是誰迄無定論,各部會互踢皮球。如此一來,更讓蔡政府追加十三億元推出的「新世代打擊詐欺行動綱領一點五版」成了大笑話。光在「一合」的口號上,政府部會都無法一致行動,談什麼結合私部門及社團打詐?「打詐國家隊」未出師,即已破功。

金融科技既是新興金融模式,被詐騙集團盯上自屬必然。因此,政府除應盡速指定主管機關,以維持金融秩序,更應立即對相關業者進行體質及實際負責人的盤點,並確認借款案件是否真實存在等,才能及早篩出可能爆雷的公司。遺憾的是,蔡政府卻毫無行動;其中癥結,就在政商之間種種曖昧糾葛,使政府官員礙手礙腳。

例如,多名在野民代揭露,im.B主嫌曾國緯因刑案遭通緝七年卻始終逍遙法外,更不時與綠營高官共同進出餐宴聚會活動。這顯示,蔡政府主政後,司法檢警系統問題重重。曾國緯曾是檢警列為治平對象的「四海幫海天堂桃園分堂堂主經常進行暴力討債,他近廿年前犯下的槍砲案好不容易判刑確定,竟從未入監執行。尤其,他遭通緝仍出席公開活動與政商權貴同台,出入市長辦公室,這是何其魔幻景象

更可笑的是,當在野黨質疑這樣的「通緝」,根本是爛到骨子裡;法務部卻不疾不徐地回稱,檢察官傳拘無著後均於第一時間發布通緝,並依規定通知程序辦理。這樣的官腔官調完全形式主義,那有任何摘奸發伏正氣

曾國緯遭通緝七年,仍挾綠營人脈大肆詐騙,無非就是「靠勢」。且看他被揭露的幾張關鍵照片,如 im.B平台參加 Fintech 台北金融科技展,放上蔡總統、陳其邁及和顧立雄的合照;黃偉哲則是本人拿著產品合照推薦,鄭文燦、黃重諺和陳歐珀、劉建國、陳唐山、涂醒哲等綠營重量級人士更出現在曾國緯公司春酒宴如此廣泛的人脈布局,豈是一個「」字所能推託?

近期爆出的台南光電案學甲爐碴案槍擊案新竹棒球場案等,處處可見綠營人士身影差別在於前者A國家,im.B案卻是直接吸人民的血權力使人腐化,這正是最鮮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