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把社會的中間地帶變窄了!
◆ 聯合報黑白集/誰接閣揆,有差別嗎?
◆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亞洲版「愛丁堡藝術節」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亞洲版「愛丁堡藝術節」
2023-01-26 00:11 經濟日報/ 社論
許多國人都知道「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特別是在北一女儀隊從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開始受邀參加軍樂節表演之後,不少民眾開始注意到這個國際知名的藝術盛會。文化部也從民國一O三年(2014年)起,選派小型國內藝術團體前往參加表演,打出了一個「台灣季」(Taiwan Season)的節目系列。甚至有旅行社以此為號召,揪團前去旅遊兼觀賞表演。然而,台灣其實已經有適當的條件,打造出一個亞洲版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特別是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啟用、台北大巨蛋即將完成。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辦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陸續加入了「愛丁堡藝穗節」和「愛丁堡軍樂節」;而國際電影節、國際圖書節、爵士藝術節也在同時間舉辦,讓8月份的愛丁堡成了一場藝術饗宴,為當今全球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節。「國際藝術節」本身是頂尖音樂家和藝術團體的表演,包括歌劇、戲劇、芭蕾、古典音樂,都在幾百座中大型場地演出,門檻相當高,票價也相對高些。「藝穗節」則更為多元,許多是開放空間的前衛藝術表演,甚至有脫口秀、吹泡泡、魔術、馬戲雜耍等,在這個城市的各種角落、甚至直接在大街上演出,從早上10點到半夜12點,整個城市成了一個不夜城,表演者和觀眾打成一片。民國一O五年(2016年)有5萬個表演者,在近300個表演場地,演出超過3,000場次,票價相當便宜甚至免費。軍樂節約有50個國家的軍樂團體參加其售票演出,在夢幻古堡前的廣場上,除了音樂、隊形變換,還搭配光雕投影和煙火秀,已成了最受歡迎的表演,場場都是爆滿。
這個讓愛丁堡聲名大噪的藝術節,除了提供全球頂尖和創意表演藝術一個讓社會大眾認識、提高藝術文化水準的交流平台之外,更創造了大量商機。愛丁堡的旅店價格會上漲2到3倍,2個月前訂位才有機會訂到。有研究估計,民國一O五年(2016年)有450萬人次參與這個活動,大約半數來自愛丁堡以外地區和國外,為愛丁堡創造出2,000萬英鎊經濟收益,以及5,000個工作,整個蘇格蘭地區則獲得超過3億英鎊(120億元新台幣)的經濟收益。其成功因素有好幾個,最重要的是當地社會全部參與規劃,所以相關配合良好。
亞洲各大城市也都在經營各自的藝術節,無論是香港、新加坡、吉隆坡、上海、首爾、東京,都各自有不同的重心,但是和愛丁堡藝術節相比,無論是表演的多元性、密集度、參與者和觀眾、經濟效益,都難以相提並論,可說有天壤之別。「台北藝術節」也是以8月為主,今年有14檔節目(2檔免費)65場演出,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啟用、大巨蛋也即將完成,雙北市長同屬一政黨之下,開始擴大藝術節規模、提升演出水準、增加國際元素,以「台北國際藝術節」邁向亞洲版的「愛丁堡藝術節」,確實有很好的機會。
當 然,在全球頂尖表演藝術團體都往愛丁堡朝聖之下,台北國際藝術節沒必要、也不可能和其直接競爭,但若標榜「亞洲的愛丁堡藝術節」,將重心放在亞洲的頂尖表演藝術、邀請亞洲各國傑出表演藝術家和團體前來演出的話,就很有機會異軍突起,成為亞洲民眾前來觀賞、認識亞洲表演藝術和文化,順道旅遊台灣的賣點。台灣其他都會也可接續其後,推出自己的藝術節,讓有興趣的國內外民眾,繼續往其他都會欣賞表演和觀光,極大化這個國際藝術節的效益。
台北市、新北市和文化部若能通力合作,搭配「新南向」計畫下的基礎,以及台灣在東亞的中央位置,我們相信東方的「愛丁堡藝術節」就在眼前不遠處。
聯合報黑白集/誰接閣揆,有差別嗎?
2023-01-26 00:11 聯合報/ 黑白集
英系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右)即將組閣,副閣揆也將由親英系的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左)接任。本報資料照片
如無意外,蔡總統今天將公布新任行政院長人選。但就算再有意外,也不令人意外;原因是,這齣鬧劇在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後已整整上演了兩個月。此次的歹戲拖棚,早已讓人對新內閣不抱期待。
目前傳出將接閣揆的,是前副總統陳建仁。兩個月來,從蘇貞昌留任,到蘇嘉全、陳建仁、顧立雄等人「可能接任」;再從蘇貞昌「請辭待命」,又回到顧立雄、蘇嘉全、陳建仁「可能接任」,跳針再跳針,民進黨的人才庫顯已枯竭。
綜觀這些曾經的「準閣揆」,「首選」的陳建仁在疫情期間屢因發言欠缺專業,令人側目;又被譏為「高端疫苗業務員」,飽受質疑。蘇嘉全之濫用特權、顧立雄之囂張跋扈,亦難謂適任。別說「一時之選」,要說是「敗戰處理」,都很勉強。
在新北市長選舉慘輸的林佳龍,也被點名,點名者說他「沒有瑕疵」。換成白話文,是說他沒有「論文抄襲」問題。如果這也能成為接任政府要職的理由,蔡政府對接班者的風格、能力與操守之挑選,也未免太低了。
不論陳建仁、顧立雄或蘇嘉全,三人唯一共同點是:都深獲蔡總統信任。說穿了,蔡英文不過是要找一個能「貫徹」她意志的代理人。既然如此,換誰當閣揆,又有何差別?蔡總統是要「開創新局」,還是「捍衛權力」,已一覽無遺。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把社會的中間地帶變窄了!
2023-01-26 00:09 聯合報/ 社論
蘇貞昌(左二)內閣預計30日總辭,陳建仁(右二)將在31日辦理交接。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學仁 攝影
民進黨敗選屆滿兩個月,年前蘇貞昌率內閣總辭,新閣迄無影蹤;全民在政府「看守」狀態下度過春節,感覺相當詭異。近期傳出的內閣人事,包括陳建仁、蘇嘉全、鄭文燦、林佳龍等的安排,無非都出於黨內派系勢力平衡或中生代接班之考量,乃至維持府院黨的三角關係以確保蔡總統不致過早跛腳。看來,經過這些年呼風喚雨的治理,蔡總統的視野已跨不出民進黨的既得利益範圍,很難再有國家社會長遠發展的宏圖。
蔡英文執政的七年,民進黨首度締造了完全執政,同時掌握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的主導權。如此優越的條件,民進黨原本有絕佳的機會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公義、更開闊、更文明的社會;誰料,它卻一頭栽入權力的迷思,變成一個以追逐權與利為滿足的政黨,也失去了自己在野時有過的理想與追求。外界屢批評民進黨是「雙標黨」,原因在此。
對內,它退化成像威權年代國民黨那樣的「一言堂」,立法部門變成府院的橡皮圖章;當「最高民意機關」也失去反映民意的功能,民進黨距離社會民意當然愈來愈遠。對外,它假藉「轉型正義」之名不斷對國民黨施行羞辱和報復、沒收財產、削減軍公教年金、挑起族群情結;另一方面,它豢養側翼網軍壓制社會異議、關閉電視台,並利用資源分配大權在藍綠執政縣市製造政績差異。蔡政府執政期間,「黨」和「國」與「政」的分際線幾乎消失殆盡,國家資源不斷被用來壯大民進黨,毫不遮掩。
在這種情況下,除在野黨遭到箝制打壓、民眾遭到恐嚇,社會被撕裂成非藍即綠,中間地帶幾乎消失殆盡。最明顯的現象是,原本活躍的台灣各項社會運動,隨著民進黨執政許多社運人士被延攬入閣為官,社運便一路迷向乃至消沉。例如,出身農陣的陳吉仲當上農委會主委,不斷使用補貼政策來掩飾農業失政;他甚至不惜出賣水利會使之收歸國有,讓農民原有的主導權被收繳到官僚手中。農田、漁塭遭到光電產業入侵,農漁民飽受欺壓卻無處申訴;就如桃園藻礁因中油興建三接而破壞,即使全民公投支持護藻礁,蔡政府卻依舊蠻幹。民進黨不把環境保護放在心上,不把民意放在眼裡,卻一味盲目力挺蔡英文錯誤的能源政策;如此背信忘義的政黨,怎麼可能贏得選民支持?
這次選舉大敗,是全民對蔡政府執政釋出極度不滿的清晰訊息。如果是一個神經敏銳的主政者,第一時間即應迅即調整自己的作為與路線,包括調整自己的執政團隊。但蔡總統卻在第一時間慰留蘇內閣,明顯誤判了民意;幾經周折,在蘇貞昌終於向民怨稱臣請辭後,蔡總統的接班團隊名單仍在她的小圈圈中打轉,尤其要阻擋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的政治影響力坐大。這樣的心態與氣度,恐怕沒有太多值得期待。
陳水扁首度執政時曾打出「全民政府」的訴求,任命國民黨的唐飛為閣揆;李登輝則曾任命郝柏村為行政院長。兩次雖不是愉快收場,卻是為了鞏固政權、展示執政者的心胸寬宏而發,具有宣示作用。對蔡英文目前的處境而言,就算她無意從在野黨延攬人才,國內也還有許多器識寬廣、才幹卓絕的社會賢達人士可以為國做事;遺憾的是,在她的視野中,卻從來沒有這些人存在的位置。這是蔡總統的識人拘限,還是民進黨的排外性格使然?
蔡政府執政七年,除了藍綠對峙更為激烈,社會的中間地帶也變得愈發狹窄。台灣整體社會力遭侵蝕衰敗,民進黨該當首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