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話術:逢馬必反到馬政策執行者
◆ 聯合報黑白集/號令母雞下蛋
◆ 經濟日報社論/參與印太經濟架構契機浮現
經濟日報社論/參與印太經濟架構契機浮現
2022-02-13 02:05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即將在幾周內,宣布「印太經濟架構」的詳情,據說其中包括四個重點:數位貿易、供應鏈、基礎建設、以及綠色可持續經濟。 美聯社
美國即將在幾周內,宣布「印太經濟架構」的詳情,據說其中包括四個重點:數位貿易、供應鏈、基礎建設、以及綠色可持續經濟,都是目前最熱門的項目。台灣要有參與的準備,但也應掌握要訣。
美國朝野兩黨現在「聞新貿易協議而色變」,共和黨繼承川普政策,主張任何協議都是要出賣美國工作機會,民主黨左派則是延續桑德斯等人的主張,認為民國 105 年(2016年)大選就是輸在中西部的鐵鏽帶,現在元氣尚未恢復,絕對不能自亂陣腳。因此拜登上台後,更是絕口不提新的貿易協議,即使與別國談判取消川普濫加的特別關稅,都小心翼翼,生怕政敵大做文章。
既然如此,為何此刻又要煞有介事地宣布「印太經濟架構」?簡單的說,就是為了對抗中國大陸。
美國現在為了對抗中國,正在全球結合盟友,印太地區尤其是重中之重,不僅有「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有美英澳聯盟(AUKUS),但以上都是外交與軍事性質,獨獨缺少經濟聯盟。
反觀中國大陸,已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會員,而且也開始申請加入 CPTPP,美國既然未參與 CPTPP,印太地區就缺乏足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必須要另起爐灶部署經貿戰略,難怪華爾街日報稱,「印太經濟架構」的目的,就是在彌補美國退出 TPP 後「所造成的亞太戰略破洞」。
但是為了要規避前述國內政治問題,「印太經濟架構」的設計必須要與目前 RECP、CPTPP 的型態完全不同,美方官員透露「印太經濟架構」是一種非傳統區域經貿協定,其實不是一個協議,而是一組協議的合稱,各國可以選擇適合的協議簽屬,更重要的是,其中不涉及減免關稅的市場准入,所以無需美國國會同意,只需行政部門談完,即可自行簽定,避免遭國會的糾纏。
台灣要參加國際經貿協議,可謂命運多舛,除了現在已經失去功能的世貿組織外,印太地區最重要的兩個 RECP 與 CPTPP,前者我國完全無緣,後者還在等著敲門磚。由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紐澳組成的 RCEP,已經在今年的第一天開始生效,但是在兩岸未達成政治和解前,已是成員的中國大陸,影響力極大,必然會阻撓我國參加,我國根本未打算申請入會。
其次,原本以為美國退出後,CPTPP 將壽終正寢,但是近來反而積極擴張,除英國及台灣、中國大陸已提出申請外,韓國與厄瓜多也陸續宣布申請加入,而泰國及哥倫比亞也傳出認真考慮中,民進黨政府宣傳只要開放核食,加入 CPTPP 沒問題,但是現在困難恐怕才剛開始。
至於「印太經濟架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去年12月時曾表示,美國的目標不僅是讓日本、新加坡、澳洲和紐西蘭等已發展國家參與,還要讓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等新興經濟體參與。對台灣而言,是否是個巧門?
我們認為在美國主導下,比起 RECP 與 CPTPP,台灣更有機會加入,甚至有人說,「印太經濟架構」其中的供應鏈與數位經濟,就是為了台灣量身打造的,之前美台經濟對話時,就已談到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等,符合印太經濟架構重點議題,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但是我們也必須審慎樂觀,拜登政府刻意「發明」不需要國會批准的協定,國會又怎麼會輕易放手?所以要不然協定最後根本不重要,要不然就會陷入白宮與國會的權力爭奪之中,加上今年年底期中選舉後,國會與白宮將分屬不同政黨,「印太經濟架構」的命運多舛,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號令母雞下蛋
2022-02-13 02:20 聯合報 / 黑白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下午在嘉義縣宣布,雞蛋售價明天起每台斤提高2元。記者魯永明/攝影
波波漫畫
年前農委會凍漲產地蛋價,結果蛋價飆漲且缺蛋嚴重,消費者到處買蛋買得好心酸;一個月下來雞蛋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十八點三八,創近三年來新高,漲幅遠遠超過其他各項重要民生物資,給物價帶來更大壓力。
為解決蛋荒,農委會緊急補貼飼料、蛋中雞飼養和雞蛋銷售,連老母雞都被叫出來繼續下蛋了,還是緩不濟急。也有親綠人士帶風向發起「蛋幾壘」活動,號召民眾兩周不吃雞蛋以抑制蛋價上漲;只是他自己前一天先囤了廿八顆蛋,道德基礎瞬間崩潰,蛋價未曾止漲。
ㄍㄧㄥ了一個多月,農委會終於決定鬆綁凍漲令,產地蛋價調高二元。這當然不是回歸市場機制,只是略為抬高產地蛋價天花板,讓消費者買到的蛋至少再漲二元,分擔蛋農成本壓力。不過,母雞不會見錢下蛋,部分蛋農一時無蛋可賣,產地還是在搶購。
這場「蛋蛋危機」,農委會未能預作因應,任其延燒,錯誤的凍漲政策更是火上加油。蔡政府試圖形塑年節物價平穩的昇平景象,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拋棄其農經專業,政治干預取代市場機制,甚至如果可以,他大概還很想挾政治威權號令母雞下蛋。但結果是擴大了蛋荒、助漲了蛋價,還加劇了萬物齊漲。
蛋農批「凍漲蛋價是人禍」,陳吉仲果然對蛋荒和通膨「貢獻卓著」。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話術:逢馬必反到馬政策執行者
2022-02-13 02:28 聯合報 / 社論
行政院日前宣布福島食品解禁,這是民進黨新年首要面對的第一項挑戰。圖為圖為超市內生鮮蔬果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罔顧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公投的民意,農曆年前先向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報告,年後就宣布開放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回顧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蔡政府上台之初,就曾計畫開放福島以外四縣食品,為此還辦了十場公聽會,只因反彈太大而草草收場。如今完全沒有溝通,就一意孤行,民進黨的「一黨專政」,正在成為事實。
對於如此具有重大爭議的決策,民進黨除了用「加入 CPTPP」說法糊弄民眾,還強拉前朝背書,強調「馬英九也支持開放」。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說,「馬英九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就曾公開贊同盡快開放福島食品進口」;綠委郭國文、王定宇更表示,「蔡政府完成了馬政府的願望」、「馬英九時代無法解決的問題,由蔡英文解決」,真是今夕何夕!
這樣的話術,國人並不陌生。例如在國家認同議題上,蔡英文曾宣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如今民進黨竟也開始「捍衛中華民國」。去年的四大公投,針對反萊豬公投說「馬政府開放進口萊牛」;針對核四重啟公投也說「封存核四的是馬政府」;針對珍愛藻礁公投則說「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馬政府規畫的」;針對公投綁大選又說「馬英九也曾反對公投綁大選」。這次開放福島核災區食品,民進黨更搖身一變,儼然成了「馬英九政策的忠誠執行者」。
民進黨當然不是「馬英九政策的忠誠執行者」;這些「馬維拉」的說詞,反而喚起民眾對過去民進黨「逢馬必反」的記憶。例如,馬政府在牛豬分離原則上開放三十月齡以下美牛進口時,民進黨還結合側翼走上街頭、包圍立院;至於公投綁大選、護藻礁也是過去民進黨拿來對抗國民黨的武器。民進黨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民進黨更不應該忘記,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痛批日本核災區食品輸台是「官商勾結蓄意殺人」,不就是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和劉建國?隔年政黨輪替前,民進黨籍的縣市長異口同聲,反對福島縣食品輸入;在民進黨號召下,綠營側翼與民團也紛紛參戰,「反核食」成為主流意見。如果說「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是一個「應該被解決的問題」,當年讓這個問題無法解決的,恰恰就是民進黨自己。
換言之,所謂「馬英九無法解決的問題,蔡英文解決了」,事實是民進黨過去扮演「問題製造者」,現在能夠「解決問題」,唯一的原因就是民進黨「換了位子也換了腦袋」,不惜以「今日之我」狠狠打臉「昨日之我」。說它「髮夾彎」也好,說它「雙標黨」更貼切,總之,解決了民進黨這個「問題製造者」,蔡政府的問題也就順利解決了。
這不免令人想起中國古代「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三害中最大的害,就是為禍鄉里的周處,當周處不再為害,最大的危害就消失了。當然,不能忽略,不管是化身「馬英九政策執行者」,或採取「周處除三害」模式,民進黨的昨非今是與昨是今非,背後都是濃濃的政治算計,無關國計與民生,也無視民意與正義,政黨利益與政權維繫才是唯一考量。從開放萊豬到解禁福島核災區食品,都是為了討好美日,強化抗中政權。但只怕同一個「周處」,昔日橫行鄉里,現在禍遺國家!
可悲的是,民進黨糊弄的話術,竟還有民眾埋單,而昔日「反核食」的民間團體或親綠意見領袖也不見蹤影。民進黨過去為反對而反對,如今收拾自己製造的問題,不為立場改變道歉就罷了,竟還能當成政績作大內宣,蔡政府到底要把民主與道德扭曲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