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先修「財劃法」 再談新竹縣市合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資訊大國的數位治理卻有大腦萎縮症
◆  聯合報黑白集/又見習維拉效應
◆  經濟日報社論/先修「財劃法」 再談新竹縣市合併






經濟日報社論/先修「財劃法」 再談新竹縣市合併


2021-09-29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14日南下新竹與林智堅、柯建銘同框,有關竹竹併,蔡總統說要審慎嚴謹的討論,讓政策在形成的過程中可以更完整。記者王駿杰/攝影



新竹市長林智堅最近拋出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新竹縣長楊文科加碼為竹竹苗合併主張同時升格為直轄市。一時之間,竹竹併成為網路熱搜話題,更激起地方政壇熱烈討論。蔡總統對此採取開放態度,表示尚需進一步審慎評估,但觀諸其執政風格,在政治與選舉利益的考量下,未來難保不會利用國會絕對多數的優勢,強行通過修法,以遂一黨私利。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四條規定,「人口聚居達一百二十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其實,新竹縣市合計人口數約100萬人,尚未達法律得設直轄市的標準。民進黨為達設都目的,打算提出地制法第四條修正案,將設直轄市人口數標準調降為100萬人,如此量身訂做的修法,完全違反法制專業精神,居心叵測的政治算計,昭然若揭。

林市長否認這項合併倡議並非為自己的選舉鋪路,但從他拋出議題時機及民進黨高層人士的立即附和觀之,難脫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台灣於民國 99 年(2010年)透過單獨改制或合併升格,除台北市未變外,新成立了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等四都,加上民國 103 年(2014年)桃園縣改制為桃園市,一共六都加 16縣市行政區域正式成形

行政區域劃分的主要目的為了達到政府服務人民效益的最大化,現今有無必要成立第七都?如何妥善規劃並確保其成效?在在皆須綜合考量各種因素與條件,在審慎嚴謹的評估後決定。尤其是現有六都實際經驗的檢討,更可做為他山之石。若只是以政黨甚或個人狹隘的選舉利益為考量,將嚴重扭曲政府效能,進而傷害民眾生活福祉。

從法律面來看,如果按林市長的提議只是單純新竹縣市合併,不升格為直轄市,目前的法源仍有不足。地制法第七條規定,縣市之新設、廢止或調整,須依法律規定行之」,但因行政區劃程序法尚未完成立法,現行法律並沒有相關規範可以適用,以致單純的竹竹併反而滯礙難行。既然如此,竹竹併若要成功,最快之路就是利用地制法現有的相關規定,除合併之外再加升格為直轄市。但因為竹竹併人口未達125萬,為解決此問題,一是修法調降標準至人口100萬,另一則是把苗栗加入合併範圍,此亦即近來許多政治人物關注的焦點,處處充滿操弄斧鑿與思維

其實,人口數量只是縣市改制直轄市條件之一而已,更重要的是其對地方政治、財政、經濟、文化、都會發展與交通的影響。政治人物通常都會以提升共同生活圈方便性改善政府行政效率改制的訴求,現實上他們更在乎的是藉此擴增地方財政資源的分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統籌分配稅款可以分得更多,進而擺脫原先在一堆窮縣市中搶食貧乏資源的困境。但也因如此,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的議題更凸顯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 20 餘年未修所存在的弊端與問題

以民國 109 年(2020年)為例,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約 2,772 億元,其中 64.87% 分給六都,平均每都約300億元,26.47%分給16縣市,每縣市約46億元,其餘給鄉鎮。直轄市平均分得的金額約為縣市的六倍,對地方首長而言,這是多麼大的分配差異,無怪乎會成為縣市合併或改制直轄市的主要誘因。當然,改制後的某些政府支出亦可能增加,但整體而言,對地方的財源仍然是正大於負。

由於統籌分配稅款以不同的分配公式對待直轄市與縣市,造成其間財源分配的扭曲與失衡,從而錯誤地誘導縣市對合併或改制的決定。竹竹併若是基於一個不合時宜的財劃法而推動,將對地方區劃的均衡發展,造成無以挽回的傷害。

因此,我們堅決主張在財劃法沒有全盤合理修正之前,蔡政府不應推動竹竹的合併或改制。














聯合報黑白集/又見習維拉效應


2021-09-29 01:0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朱立倫26日收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賀電,朱立倫覆電向習近平表達感謝。記者林汪靜/攝影



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賀電,兩黨重新確認「九二共識」與反台獨。朱對習所提「共謀統一」,回應「求同尊異」,加碼批判蔡政府「反中去中」。國共同聲為民謀和平福祉,劍指無作為的民進黨;這惹毛蔡政府,陸委會批評朱自甘為中共統戰分化對象」。

綠營炒作朱與深藍矛盾,朱主動發布國共電文往返,刻意透露雙方事先溝通,聲稱重建兩岸溝通管道。習近平稱「朱先生」在前,蔡政府扣紅帽在後,朱立倫頓成紅統張亞中之同路人,喧囂眾藍旋即轉身抗綠。朱立倫利用「習維拉」的手腕,並不亞於蔡英文。

習維拉替藍營定紛止爭,還戳穿綠營失語焦慮。陸委會被國台辦已讀不回,見不得國共指點兩岸事務,批朱「迎合」中共,卻遭反將一軍,指國共和老美都反台獨」。綠營瞬間無言以對

在國民黨之前,拜登致電習近平,稱無意改變一中政策,接著我駐美代表處更名被曝光告吹。蔡政府裝作看不到拜登迎合中共,但此時,如何再大內宣抗中保台

阿富汗事件後,習近平承諾停建境外煤電廠,替衰尾拜登的氣候峰會作面子拜登回報放生孟晚舟,為習政權延任增添柴火風向會變,習維拉不是蔡英文的專利國際間只有一時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












聯合報社論/資訊大國的數位治理卻有大腦萎縮症


2021-09-29 01:0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振興五倍券數位綁定22日上午開始。本報資料照片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遺失案,引發外界對該制度的質疑。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全台民眾一再被捲入數位亂流。五倍券的數位綁定,亂象頻傳;同時又爆發高中生申請大學入學的「學習歷程」,竟有兩萬多筆檔案資料因工程師按錯鍵而人間蒸發。外界難以想像,號稱「資訊大國」的台灣,政府竟帶頭鬧出一連串資訊管理低級錯誤,顯示主政者根本罹患了數位治理大腦萎縮症

前年一○八課綱上路後,教育部規定,每個高中生從高一起都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每學期上傳到政府的資訊庫平台作為申請大學入學重要軌跡依據。這項政策上路兩年多來,已成為第一線教師、高中生及家長的共同夢魘

教改核心精神鬆綁,一○八課綱精神更強調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因此降低了高中必修學分,以便讓學生有更多探索與實作的空間檢視學習歷程檔案要求,就與課綱精神完全背道而馳:不僅規定上傳的項目和手續繁多,包括學生成績、學習成果、幹部經歷等七本名冊,只要一步錯就得全部從頭再來。學生們為應付這些形式項目幾乎無法專注於課程學習,更遑論自由探索跨領域事務繁瑣的形式主義大開獨立思考的倒車

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政策上路後,已弄得民怨沖天;但教育部堅不廢除,卻也不思修改使其簡化。教育部既如此看重學習歷程檔案,對學校上傳的檔案要求鉅細靡遺,理應謹慎維護才對。但事實卻非如此,去年底,即曾發生教師在上傳過程中遇到系統大規模故障事件;重新上傳後,又與中央課程代碼連不起來。此外,教育部的公版模組容量極小,也遭批十分「落漆」。教育部顯然未由此得到教訓,才釀成這次更難收拾的災難。

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是四年前教育部從韓國取經而來;然而,政府複製國外經驗卻只學了半套。韓國是成立國家級國家教育研究中心」,負責建置、維護系統與檔案;但到了台灣,教育部因不懂資訊科技,又想便宜行事,只用少許經費委託給單一大學執行,再由大學外包給業者。如此廉價轉包下,當然難以維持系統的穩定。這次檔案消失事件,固是人為疏誤更難想像的是,這麼重要的檔案竟沒有異地備份,教育部也渾然未覺

出了如此嚴重的差錯後,教育部長潘文忠一味甩鍋給工程師和負責維運系統的暨南大學團隊,彷彿自己毫無監督責任。這種「推諉術」,堪稱是蘇內閣的標準風格:火車出軌一律推給包商或人為操作不當,斷橋推給機關權責不明,防疫破口則推稱沒有會議紀錄可追。如此善於推諉的政府,官員怎會有責任倫理

政府的數位治理亂成一團,一再出醜,讓人搖頭。從口罩實名制簡訊實聯制,從疫苗預約到三倍券及五倍券的領取,沒有一次不發生系統爆量塞車運轉失靈的問題更可笑的是,實聯制耗掉民眾無數時間,但累積的大量資訊因檢索困難無用武之地;五倍券的數位綁定,竟連基本資料填錯都無法修改,徹底戳破唐鳳神話。尤其,這些預約平台系統皆由泛官股占四成關貿網路公司得標;果然有了「官帽」保證,系統再難用、出包再多次,都能繼續得標

台灣擁有傑出的資訊產業和人才,政府將科技運用在國家治理上,理應駕輕就熟。然而,近年不斷上演的數位之亂,卻暴露政府的數位治理落伍蒼白只有急就章發包委外思維,以致一遇公共事務的管理亂象叢生。台灣徒有資訊大國之名,政府數位治理的腦袋卻是一片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