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910/web/
◆ 經濟日報社論/ECFA十年...看清真相與假象
◆ 聯合報黑白集/海峽論壇不統戰了
◆ 聯合報社論/游錫堃眼裡的立法權是獨立的嗎?
經濟日報社論/ECFA十年...看清真相與假象
2020-09-11 01:2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今年9月12日實施屆滿十年,在當前兩岸關係陷入低潮、甚至危機四伏的關鍵時刻,對其進行公正客觀的評估,以吸取經驗和教訓,應該是適當的時機和做法。
回顧 ECFA 的簽署,是在民國97年(2008年)政黨輪替後,工商界刊登大幅廣告,要求政府和對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免「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即將在民國99年(2010年)完成降稅,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排擠效果,對台灣經濟發展不利,馬政府順應民意並向大陸表達諮商意願,而在雙方已陸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之下,中國大陸也善意回應,終於在民國99年(2010年)6月29日簽署協議,並在立法院通過後於9月12日生效實施。
平心而論,在兩個政治上相互對立,一方還宣稱不排除使用武力統一對方的情況下,要彼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進行經貿合作的作法,可能是全球首創。特別是在台灣採行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模式,大陸還是擁有大量國營企業的社會主義集中制下,兩個經濟體制存在巨大差異,能否有效執行自貿協定,再再讓人感到懷疑。然而,若能成功推動兩岸的自由貿易協定,除可讓大陸成為台灣企業發展的廣大腹地,對台灣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外,亦可減少雙方緊張關係,持續交流並和平發展,這是馬政府的思維。
兩岸諮商代表很快確定了將簽署的四個協議:架構協議、貨品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若要更生動比喻的話,架構協議有如一套豐盛大餐的「前菜」,貨貿和服貿是「雙主菜」,爭端解決機制協議則是餐後「甜點」。目前生效中的只是「前菜」,但它附帶了「早期收穫清單」,讓幾百項彼此認為急迫的貨品提前免除關稅,十項左右的服務產業相互開放。而被「太陽花學運」擋下,雖已簽署但無法生效的「服貿」,以及諮商中斷的「貨貿」和後面的「爭端解決機制」,都已被擱置延宕。因此,目前兩岸間的 FTA,只端出了「前菜」卻擱置了雙主菜和甜點。
十年來常有人評論說 ECFA 績效不彰,這是完全不了解或是刻意曲解 ECFA 的執行真相。因為僅僅是這項開胃「前菜」,我方利用陸方諮商後提供的539項商品免關稅和單方對我提供的18項農產品免關稅機會,每年向大陸出口約 200 億美元,到民國108年(2019年)已累計獲得關稅免除66.3億美元,也讓大陸成為我方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地;此外,台灣的銀行業也在大陸開設了24家分行、12件保險業赴陸參股投資、20多件證券業投資,成為金融業的重要獲利來源。若「雙主菜」都能落實執行,其效益當然遠遠超過前菜,這也是韓國在兩岸開始諮商時,畏懼兩岸經濟合作下將難以和台灣競爭,創造了一個 Chiwan 的新名詞來形容台灣的這種競爭優勢。
之後,可能是政府急於讓金融業赴陸投資逐利,而把影響比較複雜的「服務貿易協議」提前處理,將更容易顯現自由貿易效益的「貨品貿易協議」挪後;加上諮商前的深入研究不足,讓某些瑕疵被綠營充分利用,並無限放大理論上可能、但實際上根本不會發生的負面衝擊,去煽動部分大學生發動「太陽花學運」,阻擋了服貿的立法,也讓貨貿和爭端協議完全停止。其實,年輕人反服貿的結果,讓原來可以在大陸培養視野和能力的大好機會完全消失,放棄開拓廣大市場的機會,說來令人扼腕。
台灣多數人都了解,台灣對大陸享有巨額貿易順差,經濟並無法脫離大陸,必須有制度性的安排,才能在充滿危機的經濟大環境下,強化台灣的經濟基礎,也能改善兩岸關係、保障國家安全和提升發展前景。但是蔡政府完全無視現實情況,在 ECFA 十周年之際,我們建議政府用智慧化解兩岸關係。
聯合報黑白集/海峽論壇不統戰了
2020-09-11 00:3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將帶隊赴大陸參加海峽論壇,他日前強調,盼能緩解兩岸民心對立及緊張氣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王金平將代表國民黨率團到對岸參加海峽論壇,上周搬出法條恫嚇的陸委會突然謙恭起來,竟說支持兩岸交流。總統府則是莫測高深,說王金平上月向蔡總統自陳將出席海峽論壇時,蔡英文未置一詞。但這究竟是默許,還是切割?
以時間序看,蔡王會早於陸委會的恫嚇宣示。蔡英文當場未跟王金平翻臉,回頭卻讓陸委會祭出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嚇人,說海峽論壇是大型統戰平台、目的是要消滅中華民國,頗有隔空要王金平打消去意的意思。但陳明通隨後給了王一通電話,又說那席狠話不是針對他。
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明知率團的是王金平,還把反滲透法那堆惡法搬出來,不是在嚇王金平,難道是嚇馬英九?但王金平江湖可沒白混,對於陸委會軟硬兼施,一句「只是個提醒」就將煞氣化於無形。
陸委會倒也瞬間認慫,見王金平難纏,書面回應稿便不再提國安法,統戰二字也銷聲匿跡,一句「支持兩岸交流」更是太陽打西邊出來。蔡英文則耐人尋味,發出四點回應把事情撇得一乾二淨,彷彿陸委會跟丁允恭一樣,都不歸她管。
罵對岸統戰,是民進黨的思維惰性。海峽論壇當年一開辦,蔡英文就說是「統戰大戲」,隔年又說 ECFA 是「糖衣毒藥」。ECFA若真是毒藥,她的政府幹嘛還求對岸不要終止?現在大概又發現,她將海峽搞得兵凶戰危,需要有人到海峽那頭疏通一下;於是驗明正身,海峽論壇不統戰了!
聯合報社論/游錫堃眼裡的立法權是獨立的嗎?
2020-09-11 00:3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游錫堃今年二月開始擔任立法院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長游錫堃上月底宣布,為了處理紓困3.0特別預算及修憲議題,新會期朝野希望提前到九月中開議,以儘早處理相關議案。但最近卻傳出,民進黨立院黨團想把開議時間拖到九月底,態度丕變,主要原因是為避開最近吵得火熱的美豬美牛進口議題。民進黨閃躲問題的方式,真的讓人無言。
紓困3.0方案編了二千一百億元特別預算,因無法在臨時會過關,蔡政府急於取得經費,民進黨團因而發動提前開會。修憲議題也一樣,修憲廢掉考試院和監察院是蔡政府的如意算盤,所以要快馬加鞭進行。沒想到,半路殺出了行政部門開放美豬美牛的議題,民進黨立刻龜縮倒退,企圖把時間往後拖,以免閣揆蘇貞昌在事件熱頭上被在野立委圍攻,因而老臉掛不住。
執政黨立委為政策護航,原是政黨政治的運作常態,並非不能理解。但在美豬事件上,卻有一些不同的因素,民進黨立委不能以為一味替行政部門護航辯解,就能了事。這裡所謂的特別因素包括:第一,就黨而言,此事涉及民進黨原本反美豬立場的大轉彎,蔡政府迄今未說清楚,使黨的立場陷於進退尷尬;第二,就政而言,行政部門獨斷拍板,事前完全未徵詢或照會國會及黨團,是對民意機關的蔑視;第三,開放美豬美牛事關全民健康,行政部門草率行事,連食安和法規的標準和執行都一團亂,民眾怨怒不已。因此,立法院此際更應及時反映民意,協助行政部門做好把關工作,以免政策一錯再錯。
事實上,所謂的「護航」,就台灣民主現狀而言,也是一個必須重新釐清的概念。執政黨團對行政部門的護航,不應該是一味無條件的力挺,而是透過朝野民意代表的協商、運作和修正,讓政府的決策能取得最大的諒解和支持,將可能發生的錯誤和後遺症減至最低,並因此站穩最高的正當性。如此,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護航。否則,以目前民進黨立委的心態,一心只想著包庇和拖延,只想維護總統和閣揆的「顏面」,而不是維護決策盡其可能的完善與正當;這除了自貶中央民意代表的身分,也在蹧蹋民進黨自己的品牌。
游錫堃今年二月出任立法院長時,外界對他的資歷和能力有些質疑。原因是,游院長從未擔任過立委,對立法院複雜的議事運作及朝野攻防可能極為陌生;更嚴重的是,他對立法權的獨立性也許缺乏理解,從而可能導致立法權的進一步墮落和萎縮。而今看來,外界擔心的事確實正在發生:他非常關注自己的院長權威是否受到尊重,也關注立法院要不要遷建的老話題,他極力為蔡政府決策護航;但對於如何彰顯立法權的獨立性及民意代表性,如何利用立法權提升政府決策品質,他似乎並不關注。
我們擔心的,當然不只是游錫堃個人的國會議長角色認知,而是更廣義的國家權力制衡歪斜的問題。蔡英文執政後,民進黨一直享有「完全執政」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人們卻看到所有的權力不斷朝行政權集中,立法權愈來愈怠惰。這在蘇嘉全擔任立法院長的四年,這種現象即已相當明顯。而今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即將發動修憲,將考試權與監察權廢掉,五權分立將僅剩三權。然而,從最近大法官對《黨產條例》和黨產會的釋憲,將明顯違反法理的法律和機構全部解釋為「全部合憲」;很顯然的,司法權也已完全向行政權俯首稱臣。如果立法權再不振作,只會跟著行政部門的腳步起舞,或一味跟進護航行政院的決策,那立法院和橡皮圖章有何兩樣?
當年民進黨強烈反對美豬美牛,如今卻被蔡政府牽著鼻子走向擁抱美豬美牛,這麼巨大的迴轉,民進黨立委一點都不想說清楚、講明白嗎?試問,這跟當年你們譴責的「表決部隊」有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