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從企業關廠談政府作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7710/web/

◆  聯合報社論/中火減煤謊言恐讓高雄反空汙鍋碗敲更響
◆  聯合報黑白集/「亂」時代的勵志與療癒
◆  經濟日報社論/從企業關廠談政府作為






經濟日報社論/從企業關廠談政府作為


2019-12-08 23: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指出今年台灣將會有4萬家廠商關廠倒閉,可能造成40萬名勞工失業,顯示經濟狀況不佳。經濟部立即澄清表示,這是為了防制洗錢,必須引導殭屍公司解散,是屬於健康的關廠。的確,若非殭屍企業,則新增40萬人失業相當於使失業率提高4%到達超過7%的水準,比十年前金融海嘯時還高,一來令人難以置信,二來恐難承受。經濟部的澄清,當然是因擔心影響民心,畢竟「關廠倒閉」在觀感上屬於負面名詞,其原因若非經營不善,就是經濟不佳。但這種民粹式的直覺實在不一定正確,我們有必要從經濟原理來看待關廠現象
正如同經濟學失業現象區分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一般廠商關廠的情況也可大致區分為結構性關廠循環性關廠。循環指的是景氣,因為景氣不佳所導致的失業稱為循環性失業,最令人擔心,也是政府需極力搶救的失業。類似地,廠商因景氣不佳而關廠也是最不令人樂見的,也常是政府紓困的原因。
反之,源於經濟結構調整而產生的結構性失業往往難以避免,必須施以足夠的轉職訓練,提升員工的就業力,才能在結構調整後的職場上重新就業;結構性關廠亦復如是。隨著產業結構變遷,廠商若不能順利轉型或升級,當然會喪失市場競爭力,很可能導致結構性關廠的結果。留強汰弱本是市場經濟的本質,也是可貴之處。市場的競爭力量使得產業得以不斷進步、生活水準優化,但也不得不承受不斷淘汰帶來的痛苦。關廠對廠商而言,畢竟是痛苦的決定,若已無競爭力又選擇苟延殘喘,就成了容易產生問題的殭屍企業。
事實上,除了產業結構變遷外,還有若干原因會導致企業關廠,例如產品的生命周期。早年美國發明微波爐這類先進但高成本高價格的產品後,曾賺得大量利潤,但隨著產品邁入成熟期,美國廠商便漸失優勢,必須讓給後進的國家生產,美國廠商關廠也就勢所必然。又如貿易的自由化。降低貿易障礙的貿易自由化必會使某些產業因獲益而擴張、某些產業因受損而萎縮,萎縮的產業勢必有廠商關廠退出市場,這是享受自由化的代價,也是自由化的必然。
面對關廠,政府的角色往往最為痛苦。政府為了避免循環性關廠,常會採取各種紓困政策,像是「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政策,以等待景氣撥雲見日,這無可厚非也容易得到支持。但是面對一樣痛苦的結構性關廠或因產品生命周期、貿易自由化的關廠,理論上政府不應逆市場而行、沒有原則地紓困,不該直接給魚吃,而是應該教導如何釣魚,甚至是引導學習釣魚之外的其他技能。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是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若政府只是違逆市場原則地強留沒有競爭力的廠商,只是造成資源錯置,無法運用到更能蓬勃發展的產業上。
從最近的例子來看,因為機車品質愈來愈好,加上政府補貼舊車換新車的政策,使得傳統機車修理業面對寒冬、叫苦連天,政府於是輔導業者學習修理數量穩定成長的電動機車,這就不失為好的解決方式。反觀也面對寒冬的觀光業,政府的補貼國旅作法就是直接給魚吃,實難以有效促進觀光業升級轉型。台灣的觀光業面對的不是景氣問題,正是那種不該直接給魚吃的情形,如何讓觀光業面對國際競爭,淘汰沒有競爭力的業者,進而提升產業自身實力,才是政府應該做的。
關廠實在並不可怕,也不直接代表經濟不佳,甚至反而是經濟不斷進步的表徵。聰明的政府不該只會阿Q式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該正面看待問題,善用市場力量,將資源引導到最有效的地方











聯合報黑白集/「亂」時代的勵志與療癒


2019-12-09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19年台灣代表字「亂」,亂到閱讀習慣也受影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度代表字」,如實反映了今年的政治情勢與社會氛圍。亂到令人煩心,亂到閱讀習慣大受影響,無法靜心閱讀小說,只想改讀勵志或療癒的心理書籍。
從蔡總統元旦談話信口提及分享稅收紅利引爆的「紅包之亂」開始,台灣被推進一個「亂」時代。
信手拈來,大陸非洲豬瘟沒進來,台灣先爆發「廚餘之亂」;航空業「罷工之亂」,打斷許多人的行程和假期;縣市不同調演成「颱風假之亂」;徐國勇利用「直播主之亂」撿到槍卡韓;朝野政黨都有「不分區之亂」,而民進黨的「蘇家之亂」堪稱分贓經典;楊蕙如網軍之亂」抹紅抹黑,還逼死了外交官;至於「王立強之亂」,更在政治操作下亂了台灣民主選舉。
可嘆的是,別說農民遭遇「文旦之亂」、「花生之亂」;連老師也面臨「選書之亂」,學生更飽嘗學測「五選四之亂」。
民國108年(二○一九)之「亂」,族繁不及備載,無暇沉澱反思,因為舊亂未去,又添新亂。但細究這些亂象,竟多來自政黨、政府和政策,執政者尤其是亂象之源
蔡英文才在臉書寫下守民主,護台灣」;她其實沒有守住民主,她只想守住政權,台灣民主因她而亂她也沒有護好台灣,她錯誤的國家戰略,讓中華民國主權快速流失
但蔡英文接著說對了,「關鍵的年代,一定也會是最好的年代」;只要人民用選票作出正確選擇,那會是「亂」時代最好的勵志和療癒。










聯合報社論/中火減煤謊言恐讓高雄反空汙鍋碗敲更響


2019-12-09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中火力發電廠巨大的碳排與空汙,引發中部民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保署同意台中火力發電廠可增加一成生煤使用彈性,引發中部七位縣市首長反彈,聯合抗議中央罔顧中部地區長年承受中火空汙的民怨。經濟部、環保署與台電口徑一致稱中火今年已減煤三百萬公噸,台電還嗆中市府不要「真心換絕情」。不過,這番話不但中部民眾不領情,聽在十五日將帶鍋碗參加高雄反空汙大遊行的民眾耳裡,恐怕鍋碗瓢盆要敲得更大聲了
空汙來源不只一端,但中火是我國最大的燃煤電廠,其巨大的碳排與空汙是近年中部最大的民怨來源,林佳龍在台中市長任內推動生煤自治條例立法,已預見中火會是他最大的包袱,最終連任失利,空汙與中火正是他的致命傷。如今蔡總統拚大選,要在中部取勝,空汙與中火問題再度成為燙手山芋,有林佳龍的前車之鑑,蔡政府全力消毒,而用來遮蓋中火空汙的國王新衣,是蔡政府宣揚中火今年減煤三百萬公噸「政績」。
但台電一年發電燃煤量約三千萬公噸,減煤三百萬公噸看似巨大的進步,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謊言。台電今年前九月燃煤量比去年同期增加四十四萬公噸,換言之,中火減少的燃煤,全數改在新北與高雄燃煤電廠使用,這種以鄰為壑的減煤方式,蔡政府竟能厚顏向全民邀功;上街高喊「南北呼吸要平權,高雄減煤爭好氣」的反空汙民眾,能不更用力敲鍋碗叫蔡政府不要「真心換絕情」嗎?
為實現蔡總統的能源轉型夢,政府投下巨額經費推動再生能源,要趕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前達標,政府與風電廠商簽下不平等條約,未來廿年國人要付出高昂的電費代價。如果付出金錢就能達到蔡總統的能源轉型目標,國人至少還擁有乾淨的空氣與逐步走低的碳排量,但目前看來魚與熊掌均不可得,國人既要掏出更多的錢,還要面對更糟的空氣。
蔡總統上任後,民國106、107年(二○一七與二○一八兩年)我國能源部門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分居史上第一與第二高,代表蔡政府「火力全開」,其能源政策就是以煤養綠」,代價是國人的健康與台灣惡劣的減碳形象近年肺癌已成為我國的新國病,高屏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十五倍以上,燃煤電廠正是幫凶之一政府一面安撫中部民眾稱減煤三百萬公噸,一面又在北高增加更多燃煤,兩手策略極其惡劣
蔡政府的中火減煤計畫只是選前權宜之計,經濟部與台電不肯承諾汰除中火老舊機組,關鍵在於供電穩定與電價。蔡政府主張我國並不缺電,備轉容量率超過十%,汰除中火老舊機組理應不會危及供電,不願汰除正顯示供電餘裕並不像蔡政府所言那麼樂觀。不只台中要求中火減煤四成高雄反空汙民眾也要求興達老舊燃煤電廠除役台電大林減煤三成,然而近兩年蔡政府為不讓燃煤發電繼續攀高,只能使用昂貴的天然氣發電,讓台電財務黑洞愈來愈大,未來台電勢必得繼續使用便宜的燃煤發電,才不會讓蔡總統的不漲電價政策破功。
荒謬的是,蔡政府指責台中近年用電不減反增,稱台中沒理由拒絕燃煤發電近年台中產業穩定發展,台積電等指標企業紛紛在台中設廠擴廠,這是台中用電上升主因蔡政府歡迎台商回流,台商擴產必然帶動用電量上升舉例來說,台積電在台南新製程工廠會大幅增加用電量,未來台南市整體用電量勢必走升,蔡政府是不是要拿同樣理由來說服台南市民接受燃煤電廠?
蔡總統自詡她的能源轉型成果可以趕上歐洲等國家,卻不知歐洲各國正加緊推動燃煤電廠歸零,多數歐洲國家在民國129年(二○四○年)前都將去煤電化,反觀蔡政府對我國的非煤時間表支支吾吾,到民國139年(二○五○年)我們仍是擁抱煤電的國家,國人必須繼續用肺支持蔡總統的能源政策這就是蔡政府減煤背後殘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