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吳宏謀四個大轉彎:民粹上車 專業下車
◆ 聯合報黑白集╱「半分忠」與「一趴鈐」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集中火力 全力對付中國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集中火力 全力對付中國
2018-10-14 00: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除了發動美中貿易戰外,也逼韓歐日等許多國家上了談判桌。這些談判近月來陸續完成,不但展現「川式」談判的風格及效率,更有美國「清出桌面、對付中國」之感。解讀其對台灣及本區域經貿意涵,對預測未來有重要意義。
美國去年下半年開始,對於韓國及墨、加等三個已有經貿協定且有逆差的盟友,要求進行「更新」談判,對於歐盟、日本二個尚無FTA者,則推動市場開放協商。川普政府雖然一直強調要聯合盟友組成劍指中國的貿易多國聯軍,但另方面卻不斷得罪主要經貿盟友,因此外界曾戲稱出現對抗美國的「復仇者聯盟」比較可能。
原本因各國主客觀意願不強,加上川普三不五時得罪盟友的言論,各界預期談判協商將曠日費時。不料自今年3月完成美韓FTA更新起,7月與歐盟達成共識、8月完成美墨談判,9月完成美加協商並與日本達成啟動談判共識;時至10月手中竟只剩中國議題尚未結案,跌破許多眼鏡。
歸納川普團隊談判風格,有幾個鮮明的特徵。第一是以創意製造籌碼。自今年初起美國針對鋼鋁開徵232國安威脅關稅,5月又加碼啟動232條款汽車與零組件國安威脅調查。選擇這二類產品開刀是經過精心計算的,首先鋼鋁及汽車的衰退都是美國「鐵銹帶」(rust belt)各州的痛點,而這些州多數選票投給川普;其次鋼鋁及汽車也都是韓、歐、墨、加、日五國極為重要的出口產品,關稅影響顯著。在兩個232案制裁壓力下,加上其他非經貿利益考量,各國遂陸續同意與美國開啟談判。
第二個特徵是機關設計巧妙,出招到位。例如美國在前述兩個232條款制裁中都有特別豁免條款,因此各國與美國的共識項目,都包含考慮給予對方豁免(韓國已取得鋼鋁豁免)的承諾。又如美國為迫使加拿大加速談判,於8月24日完成墨西哥談判後立即按法律規定通知國會美國的簽署意願。按美國法律對國會批准的程序規定,此舉等於只給加拿大30天的談判空間,最後確實在最後期限達標,且改名為「美墨加協定」(USMCA)。當然,相較於川普的喊話,談判結果顯示美國也做出不少讓步(例如同意日本繼續沿用在TPP的農產品關稅承諾);除表現彈性外,應該也有為11月美國期中選舉創造政績的考量。
第三個特徵是議題聚焦汽車及農產品開放。美國與韓國、墨西哥、歐盟及日本的談判議題,都包含了有關汽車的安排,包含要求對方降稅、美國消除關稅時程延長、減少重複檢驗等內容。另方面則要求日本、加拿大及歐盟透過採購、市場開放等方式,擴大美國農產品市場進入。此舉不但對選民交待,更有紓解美中貿易戰壓力的效果。
最後則是埋入選邊抗中密碼。美墨加協定中規定倘一方與「非市場」國家締結FTA時,美國可於六個月後終止協定。商務部長羅斯更於上周將此稱為「毒藥防衛條款」(poison pill provision),並稱未來也會寫入其他經貿協定中。本條雖未點名中國大陸,但意圖已極明顯。在此情況下,不但日、加及歐盟與中國大陸進行中的雙邊談判有陰影,甚至可能阻斷中國加入CPTPP的路。此外,美歐日也於9月底時發布三國聯合聲明,表示將針對第三國之「非市場導向」政策、產業補貼、扭曲競爭之公營事業及強制科技移轉等問題,共同推動在WTO或其他場合制定新規則加以規範。
若加上副總統潘斯上周發言,種種發展顯示美國似乎真的開始收斂戰場,集中火力全面對付中國,但亦代表美國可能啟動與第二輪夥伴的談判。我國亦須開始以下三個準備:是否要爭取成為第二輪對象?對於美國汽車及農產品的開放要求,如何回應?以及最後美中選邊時,如何維持區域與兩岸穩定。
聯合報黑白集╱「半分忠」與「一趴鈐」
2018-10-13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選會主委陳英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年張慶忠濫用議事運作,被民進黨指控侵奪人民表達意見的權利。對比之下,陳英鈐拒收「以核養綠」公投的連署補件在先,又讓該案以僅僅「一趴」約兩千份的差距達不到廿八.一萬的門檻。他侵奪民意的嚴重程度,已遙遙領先「半分忠」。
「以核養綠」案是民間人士黃士修領銜提出,直接挑戰蔡英文破漏重重的能源政策;因經過大量公民連署,更具「人民決定公共政策」的意義。陳英鈐一方面聲稱「我們必須促進直接民主」,一方面極盡手段打壓各項公投,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嘴臉,暴露無遺。
「以核養綠」公投未過關,與賴揆宣布停建深澳及及中火燃煤機組提前停役同日發生,並非偶然。主要是蔡政府須拆解能源議題炸彈,力挽民進黨新北、台中等地選情。但陳英鈐配合行事,未必能如願:黃士修已宣布該案不會補件,將改期再提,要在二○二○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行。屆時,這項公投對民進黨的殺傷力,勢必比今年選舉還大。
「以核養綠」案僅查出一○二份死亡連署,可見連署更嚴謹;但中選會卻說有近萬份連署書「未簽名」。到底誰在作弊,請陳英鈐將這些未簽名連署攤開檢驗?
聯合報社論╱吳宏謀四個大轉彎:民粹上車 專業下車
2018-10-13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鐵票價已廿三年未調整,前任交通部長賀陳旦主張應調漲,新任部長吳宏謀踩煞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交長吳宏謀最近宣布停止前任部長賀陳旦推動的台鐵公司化及票價調整案。這是吳宏謀上任三個月來,第四度對現行重大政策翻案。政務官固然各有理念,但仔細探究吳宏謀四次轉彎的背後,都充滿了民粹與選舉算計,獨缺專業。
吳宏謀七月中一上任,首先面對了中秋節國道疏運的挑戰。賀陳旦向來反對國道在連假或夜間免收費,認為是不負責任的措施;到了吳宏謀手裡,非僅國道夜間免收費,還加碼國五連假前後一天白天皆免費。雖然不少學者疾聲反對,認為只會吸引更多車流湧上國五;吳宏謀卻不為所動,堅持「不要跟民眾斤斤計較」。
事實證明,吳宏謀的國道免費大放送,不見預期成效,國五在連假的首日狂塞了十五個小時。儘管高公局事後以籠統數據粉飾,稱確實有達到分流效果;但數字是冰冷的,人民的感受卻是真實的。吳宏謀用小確幸麻痺民眾的結果,除造成國庫損失,也讓更多人塞在國道上。
對於地方要求的交通建設,吳宏謀也幾乎照單全收,其理由是:「要用同理心看待地方建設」。賀陳旦任內認為不應貿然興建的蘇花改「東澳到南澳」段,主要考量是該路段已有新澳隧道,且局部路段已截彎取直。但吳宏謀上台後,以「安全沒有止盡」為由,重啟評估。
爭議更大的,是地方一再爭取的高鐵南延屏東。交通部鐵道局去年底做出「財務效益稍嫌不足」的初步結論,立刻招來屏東縣長及當地立委抗議。今年四月,交通部審查會也認為,南延案可行性評估的財務效益及運量都被「高估」。令人意外的是,吳宏謀一上台即表示支持高鐵南延,甚至認為「還應考量花東」,只差沒有環島計畫。無巧不巧,鐵道局最新送進交通部的期末報告,高鐵不論是高雄燕巢岔出屏東案,還是從左營岔出,兩案自償率皆分別神奇地提升了廿四%及十八%。此舉,被外界質疑只是為蓋而蓋的灌水數字。
從吳宏謀上任後的施政邏輯看,他會對台鐵公司化跟票價調漲案踩煞車,即一點也不意外。吳宏謀的理由是:「公司化」不是萬靈丹,要先推動台鐵的「企業化經營」;至於票價調整,要等台鐵服務提升後再談。公司化是否台鐵沉痾的解方,確有討論空間。問題是,物價飛漲,台鐵票價卻已廿三年未調;正因為票價長年遭到政策性壓抑,台鐵員工待遇、設施改善都受到限制。試想,連調整票價的權力都沒有,台鐵如何「企業化經營」?
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五年前也推動過台鐵企業化,當時葉匡時的著眼點在為暮氣沉沉的台鐵引入企業創新思維。但吳宏謀所談的台鐵企業化,只是為了避免選前平添變數,並化解工會反彈。以台鐵目前的情況,組織無法活化、設施只能因陋就簡,要談服務品質提升實是緣木求魚。但這些恐怕都不是吳宏謀在意的,他凍漲票價,不過是為了避免招惹民怨罷了。就連反對公司化的台鐵產業工會都看破吳宏謀的手腳,批評此舉只是為了迴避不利選情的因素,卻無視台鐵日益嚴重的人力與待遇問題,完全出於選舉考量。
從國道免收費、高鐵南延,到台鐵公司化喊卡票價凍漲,吳宏謀接二連三推翻前任政策,無一是從專業出發,全都是政治考量。事實,剝除「地方建設要有同理心」、「不要跟民眾斤斤計較」等堂皇語彙的外衣,他的施政可化約為八個字:「迎合地方、討好民意」。
高雄幫出身的吳宏謀,在大選前數月入閣,可看出賴揆用人心機。迄今,民眾只看到一個棄守專業、政治掛帥、一味迎合的政客,即不意外。只是,這種不停討好、只顧幫執政者放送選舉利多的工具型官員,就算對民調低迷的蔡政府有加分作用,也只是以耗損國家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