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不能亂了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148/web/

.聯合報社論/總統,現在需要改革的人是你自己!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不能亂了套
.聯合報黑白集/又見選舉「賤招」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不能亂了套


2018-09-06 02: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大法官第745號釋憲文的要求下,財政部原本預計於立法院這個會期開議不久,就會提送繼今年初股利所得分離課稅後的第二波所得稅改革。這一波的改革主要是針對薪資收入應准予扣除必要成本與費用,但財政部正式版本尚未出爐,日前卻突然搶先對外宣布了一道與其相關的「前菜」,引發社會對蔡政府為選舉亂送「減稅紅包」的議論。
根據納稅人權利保護法(納保法)第4條第1項規定,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撫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政府不得加以課稅依照民國106年的標準,該金額為每人16.6萬元。惟由於所得稅法中本即設有各項免稅所得、免稅額及扣除額(包括標準或列舉扣除二擇一與特別扣除)等,其中到底那些項目在性質上應被認定為基本生活費用,會直接影響到納保法的實施效益與受益戶數
現行納保法施行細則第3條第1項明定,納稅者家戶之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總額,超過免稅額、標準扣除或列舉扣除二者擇一之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合計之金額部分(即基本生活差額),得自納稅者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由此可知,目前所得稅制中只有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以及薪資特別扣除等三者被歸屬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此外,只要稅法中被認定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的項目改變,納稅人的稅負隨即受到影響;問題是兩種影響層面如此巨大的法律競合關係,財政部竟然只是在實施細則中規定
依照財政部的說法,係參考司法院釋字745號解釋文,有關薪資特別扣除額具有薪資收入的必要費用性質,所以將薪資特別扣除額排除在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之外。大法官認為「...關於薪資所得之計算,僅許薪資所得者就個人薪資收入,減除定額之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而不許薪資所得者於該年度之必要費用超過法定扣除額時,得以列舉或其他方式減除必要費用,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7條平等權保障之意旨不符,…」。然而,從租稅專業的角度來說,大法官這樣的主張是偏誤的從民國79年開始採用迄今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其實並不是讓薪資者減除必要費用,而是為了減輕薪資者相對過重的稅負這二種減除在所得稅制上的性質、意義與目的完全不同從釋憲文內容觀之,大法官顯然將此二者混淆不分,但更令人擔心的是財政部至今似乎亦尚未覺察
為合理計算個人的納稅能力,稅制上通常會准許四種「減除」項目,分別是(1)法律上不視為應課稅的所得(例如所得稅法第4條)、(2)獲取該收入而必要付出的成本費用(即本次釋憲所稱)、(3)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即納稅人權利保護法中所定),以及(4)為達成各項政策目的的扣減(例如所得稅法第17條所指特別扣除)。我國的薪資特別扣除性屬第四類減除,與第二類與第三類意旨不同,應殆無疑義大法官將之混用對比,似乎違背了所得稅制的原則與精神
最麻煩的是大法官的釋憲,財政部不能不從,因此在考量家戶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總額的比較基礎時,引用大法官認定薪資特別扣除具有薪資收入的必要費用性質,宣布將之排除於外。但財政部也同時重新「解釋」了其他幾項特別扣除的屬性,除財產交易損失被認定與基本生活所需無關外,其餘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儲蓄投資特別扣除,皆「屬基本生活費用性質或屬可支應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的免稅所得」,故全數納入比較基礎如果這個見解成立,那不是所有免稅所得都應納入與基本生活費用做比較了。財政部只顧著對外宣傳這樣修正後受益戶數可增加多少,其中亂了套的邏輯則完全不知不覺。這樣的第二波稅改,才起身就嚴重犯錯,財政部戒之慎之。







聯合報黑白集/又見選舉「賤招」


2018-09-06 00:3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作家吳祥輝日前說明《屠殺》一書中,台北市長柯文哲對赴中進行器官移植相關態度,引發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打擊柯文哲,綠營側翼最近在媒體大刊廣告緊咬他當年曾帶病人到大陸進行器官移植,除暗示與「活摘法輪功器官」有關,更指他「器官取得成本減半」。這種抹黑手法,無論能否奏效,都讓人為台灣民主的「黑浪」一再捲土重來感到暈眩。
柯文哲曾接受《大屠殺》一書作者葛特曼的訪問,披露他所知悉的器捐內幕;而今此書中文版在台出版,綠營竟利用柯文哲的談話對他插刀,真是難以想像的賤招。這個事件,四年前柯文哲參選時已炒過一回,當時不少民進黨人士還爭著幫柯文哲辯護;如今柯綠分手,綠營竟利用同一題目對他下毒,也難怪民眾看了要頭暈。
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幾年來總是伴隨著各種不屈不撓的詭計、謠言和賤招。這些,有時是放謠言對敵人進行人格毀滅,有時是煽惑選民的濫情,有時是利用社會人心的脆弱,往往能夠得逞。即使在經歷過「兩顆子彈」的詭異事件後,選民仍無法免疫,還會被虛實難辨的訊息沖昏頭;也因此,無事生風者總能前仆後繼接力而起。
儘管民進黨中央否認這個事件與它有關,連姚文智都宣稱「不太相信這樣的事」;問題是,誰會花大錢買廣告就為了無的放矢爽一下?包括稍早侯友宜的大群館事件也是個舊議題,民進黨拿來重炒了一個多月,結果只害得文大新生無處可居,又證明了什麼
器捐事件唯一的效果,也許是挑撥中共對柯文哲的信任吧






聯合報社論/總統,現在需要改革的人是你自己!


2018-09-06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中)、行政院長賴清德(右二)等人,日前出席苗栗「百工百業挺改革」活動,為黨內參選人輔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執政黨選情低迷,蔡英文總統再度打出「改革牌」,訴求民眾的支持。最近選戰中喊得響亮的「百工百業挺改革」口號,正是這樣的產物,但似已失去打動人的力量原因是,在執政兩年四個月後,民眾見識了蔡英文改革的真面目,也見識了她執政的師心自用換言之,民眾的改革期待已不在蔡總統身上了;民進黨用這個口號來號召選民,未免白費心機
民進黨最大的錯誤是以為完全執政即能為所欲為,將台灣改造成它所想要的模樣,所有的資源都可供自己任意驅遣分派,不必管人民的呻吟或渴望。這一切,它都自我美化為「改革」。也因此,在大砍軍公教年金時,它不可一世;在搶奪國民黨黨產時,它睥睨一切;在推動一例一休時,它自以為是;在陸客止步使得觀光業者叫苦連天時,它沒有一絲憐憫;在前瞻建設計畫一撒數千億時,它拒絕任何監督;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分明不可能達成,它一意孤行;當南台水患成災時,它不許反對黨提出批評。
如果人們認清民進黨改革的本質其實就是「霸道」,就是藉國家資源行「一黨之私」;試問,還有多少民眾願意繼續支持這種假冒的「改革牌」?蔡英文執政的兩年多,她一路走進意識形態治國的死胡同把自己「執政就是解決問題」的承諾拋在腦後把「謙卑,謙卑,再謙卑」的警語忘得精光把中華民國的外交失血當成台獨汲取養分的來源,把懲罰人民當成她兩岸對抗的工具,把發放補貼當成經濟發展失效的迷幻藥也因此,主政者滿口改革大話,卻不知如何務實執政表面上很會止痛,其實不會療傷長於攻伐,卻不懂安居樂業為何物這些,都是民進黨執政偏頗的真相
從上述現實看,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早已跌破三成,她卻還在打改革牌,其實是大錯特錯。試想,底層市況如此蕭條,街頭店鋪則是夾娃娃機經濟當道,民進黨要到哪裡號召「百工」、「百業」挺改革?不僅如此,蔡總統自覺傲人的軍公教年金改革成績,正因為受衝擊的族群開始緊縮消費、休閒和旅遊,影響所及,國內餐飲旅遊業都面臨逼人的寒意。蔡政府夸夸其談的年金改革成績,真能為執政黨加分嗎?
換言之,經過兩年多不得民心的施政,現在最需要改革的,其實是蔡總統自己的執政心態和她所領導的團隊遺憾的是,她自己對此卻毫無自覺,還把槍口對準在野黨,甚至把責任都推給歷史的錯誤以為如此,即可推卸自己當下執政不力的責任這樣一直用「過去式」治國的主政者,怎麼可能帶領國家前進
我們認為,蔡英文最需要改革的地方有三:第一,是要立即停止分裂這個國家的各種行為,包括停止胡亂篡改台灣的歷史,停止利用地域或族群來分裂人民的感情,推動國家大政應該與在野黨和民眾作有效溝通;第二,要停止違憲踰法的執政行為,包括勿胡亂強奪民間機構與資產,濫行派任不專業人士出任高官或駐外使節,停止把手伸進司法監察等機關及獨立機構,以免導致五權制衡失效;第三,放下意識形態操作或文青高調,停止兩岸外交的無限對抗,回到民眾福祉及發展經濟的初衷,讓那些因蔡英文執政而失去原有生活水準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尊嚴。
在台灣漫長的民主化過程,「改革」一直是個重要的關鍵詞。但這個關鍵詞到了今天,卻變得無比空洞,幾乎是毫無重量可言。原因就在,在蔡英文總統的命題下,這個詞跟人民失去了關係,變得跟民主反其道而行,甚至讓國家變得更弱、更分裂。蔡英文近日派出F16戰鬥機放熱焰彈迎接亞運選手歸國,卻又鼓勵可能讓選手無法出席東奧的「正名」公投;這不正真實反映了她的投機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