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賽局 找出生存之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5141/web/

.聯合報社論/施政只顧政黨利益 ,將把台灣做小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不明智護航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賽局 找出生存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賽局 找出生存之道


2018-03-31 00: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22日簽署貿易備忘錄,將對中國大陸銷往美國的貨品,課徵高達600億美元的關稅,讓中國氣得跳腳,反控美國「得了便宜還反咬」。 路透資料照片


一觸即發的美中貿易戰,日前卻在華府與北京間的一通電話後急轉直下,出現新的發展局面,這也讓人再次見識到美國總統川普有別於過去傳統政客的決策模式。從川普上任以來的種種作為,充分顯示在他耍弄下的全球賽局,不斷地以出人意外的策略性出擊,打破原有的均衡狀態及遊戲規則,以創造出新的談判空間,為美國謀取更多的國家利益。
這波貿易戰源起於川普之前簽署備忘錄,將對來自中國大陸進口、總值估達600億美元產品開徵25%的關稅,北京快速回應及隔空喊話,一時之間貿易大戰硝煙瀰漫,也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不過,負責國際經貿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等主管官員直接以電話討論後,情勢立即降溫,全球股市隨之翻揚
類似這種鬥而不破的情境,在川普上任後不斷出現,前不久美國與北韓之間才演出彼此武力恫嚇大戲,朝鮮半島情勢劍拔弩張。就在金融市場驚魂未定之際,美國卻突然宣布川普同意在5月底前與北韓領袖金正恩會晤,這是自韓戰爆發來兩國間敵對關係的空前突破,看得市場傻眼。接著又見轉折,「中國好朋友」金正恩本周突然神秘造訪北京,大談朝鮮半島的非核化,使得美中角力更為撲朔迷離。
觀察這些國際經貿或政治的談判操作,充滿爾虞我詐的博弈應用,通常是一方先出招,打破既有的遊戲規則,掀起狀似必須你輸我贏的零和賽局;一次出招未果,接著再演變成競相飆車般升高緊張情勢的懦夫(膽小鬼)賽局,比誰話講得狠、事做得絕,看看誰會先示弱退讓。但最後通常還是又回到談判桌上,秤斤論兩,各取所需,再演變成為共同瓜分利益的合作賽局
賽局理論經過多年來的發展,被廣泛運用在國際關係及軍事戰略的談判之中,早在古巴危機時代就曾被納入美國的決策思考上,這些年來很多國際間的經貿談判也都循此在最後謀取合作解決。早先即有賽局專家開始觀察川普的決策模式,企業家出身的川普顯然深黯此道,因而每每在國際事務上演出峰迴路轉的驚異奇航,朝鮮半島危機的演變如此,美中貿易大戰的發展也是一例,只要川普當政,未來將不乏更多的演出。
身處列強間的大爭之世,台灣須從國際間的賽局操弄中找到更多有助生存的啟示。首先,美中之間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今年包括全球及台灣的經濟都處於穩定成長階段,但川普的強勢貿易思維及策略不會就此改變,我們必須看清,美國保護主義抬頭,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最大的變數,尤其是川普慣用比狠的懦夫賽局,經常潛存兩敗俱傷的風險,萬一失控,即可能帶來重大或毀滅性危機。
其次,金融市場今年必須有因應雲霄飛車般動盪的心理準備,包括個人或機構投資人、乃至企業財務管理,都必須做好風險控管及避險措施。同時,台灣是全球供應鏈重要的一環,包括半導體、鋼鐵等很多產業都容易受到貿易磨擦波及,稍有差池,即是災難,不可不慎。
最後,賽局是動態的,一方出招後即會帶來連鎖性的競爭態勢改變,國際政治如此,兩岸關係亦然。中共19大及兩會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集大權於一身,中共宣布31條惠台措施,基本上就是一個調整兩岸關係的破局之舉,也是新一回合兩岸賽局過招的起手式,後續只怕還有配套及狠招。
不論是面對國際詭譎局勢或是兩岸關係新的發展,我們希望政府有所警覺,並預先思考策略性的因應之道,尤其在大陸惠台措施出台後,川普旋即簽署了「台灣旅行法」,無異是把台灣也捲入美中新一輪的博弈之中,當局務必小心以對,不要讓台灣成了檯面下被川普算計的一枚棋子。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不明智護航


2018-03-31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吳音寧保住北農總經理職位,讓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受到不少議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青年節這天,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出手護駕,擋下北農董事要求撤換總經理的提案,保住吳音寧的總座職位。同一天,傳出北檢將就赴陸兼課案約談管中閔,管就任台大校長繼續卡關。網民將此「吳音寧下不來,管中閔上不去」現象,形容為台灣三月的兩樁奇案
蔡英文曾說「不要小看總統的意志」,看來此話不假。由此衍生來看,凡綠營所喜,絕對護航到底;凡綠營所惡,誓必打倒。無論如何,兩案相比,護航吳音寧畢竟比擊垮管中閔容易得多。前者,只要在幕後稍加點撥即可;後者,在教育部施壓台大校務會議變更決議不成後,檢察官也動手了。如此一來,也就顧不得斯文了。
保住吳音寧,被視為柯文哲向蔡英文「交心」之舉,以示年底選舉雙方繼續在北市「合作」的空間。雖只是假手陳景峻護航,但柯文哲此舉並非沒有風險。原因是,吳音寧平步青雲,從月薪二萬元變成二十萬元,有多少人是憑藉父蔭及政治關係?柯文哲先前將她送上北農總座,已經讓人不解;如今鬧出風波又不問青紅皂白為她護航,勢必讓支持他的年輕人感到失望。
陳景峻護航吳音寧時說,「要給年輕人一個機會」,這話有理。問題是,為什麼獨獨厚愛「這個年輕人」,卻不顧其他年輕人的感受?
「吳音寧下不來,管中閔上不去」,說明蔡政府坐擁權力的傲慢,卻少服務公眾之心。遺憾的是,柯文哲卻去蹚了渾水。





聯合報社論/施政只顧政黨利益 ,將把台灣做小


2018-03-31 00: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經濟最值得擔心的不只是低薪,而是「對前景沒信心」與投資不振形成惡性循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薪資水準跟墨西哥一樣低」,外媒這則報導引發軒然大波,民眾心有戚戚焉大吐苦水。政府當然不願承認,指責對方引用數據有誤,未把台灣的「加班及紅利等非經常性薪資」算進去,外交部並鄭重其事去函要求更正道歉。
刊此報導的《富比士》雜誌指台灣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客觀分析俱在,並非一味對台訕笑謾罵。外交部以官方高度回應一國外媒體,除了反映心虛,拿「非經常性薪資」反駁也可謂強弩之末,有氣無力。不可諱言,低薪已經是台灣人民共同的痛,除影響國民信心,亦牽連深遠影響到整個未來世代的發展前途。
台灣經濟前景最值得擔心的,還不只是低薪這因素,而是「對前景沒信心」與投資不振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在「國內投資」和「外資來台」兩項指標上都長期疲弱,彷彿經濟引擎快失掉動力般,只能勉強靠官方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類的空中藍圖來強撐場面。最近傳出,不動產市場的廠房、商辦、旅館等商用投資市場持續探底,今年第一季交易額較去年同期衰退近七成,業者形容是「入行以來前所未見」。
「前所未見」這四字,能不叫人心驚?台灣不是沒經歷過外交動盪和政治飄搖,「處變不驚」、「風雨生信心」之類的口號,民眾都記憶猶新。但目前的關鍵問題是:當民眾漸漸失去信心,失去對前途的希望時,政府心態卻似無交集的平行線般依然自我感覺良好。蔡英文從總統就職演說到對媒體、對民進黨內演講,三番兩次提出:「帶領台灣完成新時代」,「帶領台灣邁向高峰」,「相信我們會把國家帶到更好的方向」,包括強調自己做到了「帶領民進黨從廢墟中站起來」。
事實上,蔡英文對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功過,無法映射出全體國民福祉的增減,反而添加許多人的不安。原因是,每當總統提到「帶領台灣變更好」的時候,通常缺乏具體的實踐計畫,反而多伴隨著「實現世代正義」、「處理不當黨產讓台灣民主更公平」、「往公義方向前進」等政治話術。而這些和正義、公平相關議題的執行手段,幾乎完全鎖定於鬥爭異己,醜化其他政黨或社團,重新分配資源,壟斷自己的利益,也正是眾人眼睜睜所見的年金改革、黨產會、促轉條例的重點所在。這些未嘗不是民眾曾寄予期望的改革理想,然而,民進黨政府無視憲法爭議而採取的蠻橫手段,和藉機進行資源移轉和重新壟斷的徇私企圖,皆毫不掩飾,也把台灣帶進更加分裂、對立的狀態。這種由官方帶頭對內鬥爭的情勢,才是國人對前途失去信心的根本因素。
政府勇於內鬥,並同步加速反中政策,關起門來寧把台灣一步一步「做小」。在兩岸事務上,例如M503航路事件,陸委會和交通部無計可施,以懲罰台商和台生的代價作為應對。中共祭出卅一項惠台措施,政府同樣馬上揮鞭對付自己的人民。如今推波助瀾的出走潮,反而從台商蔓延至學界、科技人才、乃至年輕世代。在內政方面,以台大校長事件為例,高層放任教育部濫權違反依法行政,現在連北檢都出手,寧可僵下去製造「以拖待變」的機會,卻對台大好不容易累積出的一點國際聲譽毫無珍視之意。凡此種種,哪一項不是只見鞏固一己政黨利益,不計國家得失?哪一項不是因此導致讓台灣變小變弱的困境?哪一項不是自作孽剝奪了老百姓對政府施政的信心?
台灣實施關門政策,經濟規模日益變小,區域影響力日漸變弱。執政高層把最猛烈的火力都用於對付異己;請問,府院說得出來哪一項施政具有全民共濟、族群和解的用心或成果嗎?關起門來作皇帝何難之有,只嘆「把更好的國家交到下一代手中」的承諾,已如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