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惠台31條背後的玄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從川金會看兩岸:做槓桿,不要當棋子
.聯合報黑白集/社會仇恨的助燃劑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惠台31條背後的玄機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惠台31條背後的玄機


2018-03-11 00: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的31條惠台政策內容優惠,各界都很擔心對台灣人才、資金與技術的磁吸效應;但仔細歸納惠台內容,很大一部分感覺都是要落實習近平於19大提出要與台灣「心靈契合」的目標。所謂「心靈契合」,很像是西方國家最近常提出的「銳實力」(Sharp Power)的中式翻譯,長期的挑戰更值得重視。
若說硬實力是用武力、金錢「強制他國屈服」的力量,而軟實力是以價值觀、文化認同等「爭取他國認同」的能力,則銳實力的簡單定義,就是一種以軟實力包裝,達到硬實力結果的政策;也就是當接受者自認還有自主決定空間之際,其實已經因為經濟、政治影響力而受到拘束。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崛起,政治發言權大增,近年來已經可以嗅到其一改過去用硬實力直接與西方對抗的做法,改採以文化、輿論、共同研究等屬於軟實力的做法來爭取認同的策略。但從美國、澳洲到德國,主要西方國家過去一年來出現的一股論調,認為中國大陸的目的,不僅在於軟實力的影響力,更在於「養輿論、蓄認同」,甚至深層的滲透各領域的意見領袖,再透過棍子與蘿蔔,暗中達到自我審查而「消音」的效果,壓抑任何中國大陸不願見到的觀點及討論。尤有甚者,將其提升到極權國家試圖入侵民主體制的對抗層級。
美國政界與學界去年開始發難後,最近銳實力在澳洲也引發許多討論。特別是一本名為「沈默的入侵」(Silent Invasion) 的新書,作者宣稱因為內容探討中國以每年至少投入10億美元,試圖收買澳洲觀感,使得該書找不到出版商願意出版而被「噤聲」,引發爭議經濟上,川普總統今年初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也重複了幾次要反擊北京與俄國的「掠奪式行徑」(Predatory practices ),指的是以私經濟包裝,但實際為政府及政治服務的貿易與投資
中國大陸對此當然不以為然。上周中國政協發言人王國慶回應銳實力時指出,這不過是西方世界另一個「黑」中國的名詞,充滿偏見與歧視,因為中國所作所為,跟西方國家早已成為常態的做法並無不同,卻硬改「軟」成「銳」,創造一個新詞來扭曲中國。
回到31項惠台措施。舉凡參與科研、政府採購,到開放電影圖書綠色通道取消配額,乃至於已經持續推動的青年新創補助等,到底是「軟」還是「銳」實力,可能見仁見智,但過去幾次「道歉、下架」事件的印象,確實很深刻,因而對惠台措施是善意,或是潛藏敵意,很有討論的空間。
不過無論是軟實力還是銳實力,大陸的各種片面惠台措施,一是利之所趨很難阻擋欲享其利者,二是其實力與日俱增,未來惠台內容只會更加甜美,因此台灣的回應方式要順勢而非防堵,本報先前已經提出許多建議。而借用王國慶引用馬丁路德的話,敵意來自於害怕、害怕來自於不了解,不了解來自於不溝通。因此兩岸能否重建順暢的雙向溝通管道,也是重要的基礎。
但未來的挑戰,不僅來自台灣內部的衝突,更來自中西對抗的戰線,有從經濟延展到價值、文化的趨勢;隨著中國大陸大國崛起,對抗的力道與層級應該還是繼續升級。台灣夾在二個世界的最前線,經濟、文化、價值與認同的壓力之大可以想見,因此更須及早思索在經濟上、文化上如何自處,找到定位。南韓面對情勢的艱難不亞於我國,但其近期周旋於北韓、美國與中國三大力量對抗所展現的既克制又主動、既保守又彈性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聯合報黑白集/社會仇恨的助燃劑


2018-03-11 00:3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自由台灣黨主席蔡丁貴(前右)突遭闖入人士(前左)噴灑生髮劑。 中央社


慈湖潑漆案,在獲得獨派團體及學生會力挺後,卻也引發一連串反制式挑釁;日本交流協會遭到統促黨成員潑紅漆,獨派激進人士蔡丁貴則被民眾噴灑生髮液。對於這些你來我往的破壞或報復行動,民眾的嘲弄或憤怒情緒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主政者在第一時間姑息破壞行為,何致擴大成這樣的社會對立?
蔡丁貴被噴生髮液事件,讓人聯想到十年前前立委邱毅被台南扁友會長黃永田當眾扯掉假髮一事。當時邱毅猛爆扁案,他的假髮被扯掉,讓不少挺扁及獨派人士獲得報復的快感,並自我催眠「邱毅頭髮是假的,爆料也是假的」。
當時,仍為立委的賴清德前往警局探視黃永田,還不斷揶揄,「沒想到邱毅真的戴假髮」、「沒想到他禿頭比戴假髮還好看」、「不要戴好像比較自然」、「建議邱毅不必再戴假髮,應以真面目面對大眾」。一樁羞辱事件,被當成英勇行為,並落井下石。
如今賴揆顯然深知當家不易,聲稱銅像斬首或陵寢潑漆,「社會不能接受」。但他在接受質詢時才被動回應,距離事發已一周,社會的惡意效應已然擴散。對比他在台南市長任內處理八田與一銅像遭毀時的明快,真的慢好幾拍。
法治社會必須有一致的處理原則,不能因顏色或立場而異,公民才能在共同的價值標準下建立行為準則。主政者如果看著潑漆事件而默然不語,或私心竊喜,只會變成社會仇恨的助燃劑。






聯合報社論/從川金會看兩岸:做槓桿,不要當棋子


2018-03-11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棄核」成為川金五月會談的最大公約數。 美聯社



南韓總統文在寅的穿針引線下,美國總統川普同意在今年五月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促成史上首次美朝兩國領導人會面。稍早在平昌奧運時,美國副總統潘斯與金正恩胞妹金與正彼此冷眼以對,當時外界都認為文在寅只是遊走美朝之間的跳梁小丑,南韓的民意也不認同,認為他落入北韓的笑臉陷阱。但在南韓信使外交的催化下,竟然瞬間翻轉東北亞局勢,文在寅的支持度也大幅翻升逾七成。
南韓以平昌奧運搭建平台,促成美朝的第一類接觸;此外,這次川金會談能一拍即合,當然還有北韓與美國各自的政治盤算。對北韓來說,由於聯合國有史以來最強悍的經濟制裁,加上中國大陸的積極配合,已讓北韓經濟受到莫大的衝擊。內外夾擊的形勢,讓金正恩不得不拋出對話、和解的橄欖枝,以化解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至少要以時間換取空間
對美國而言,先前對北韓一系列的文攻武嚇,除了川普恫嚇要對北韓進行「流鼻血打擊」,美國也派出無敵艦隊在北韓周邊巡弋,南韓更派出斬首部隊要伺機對金正恩動手。這種戰爭邊緣的策略,其實也使美國變得騎虎難下。這次,金正恩拋出美朝對話的提議,讓川普順勢找到下台階。
金正恩與川普都有意願避免使情勢繼續朝戰爭推進,而依照國際慣例,還是必須找到開啟對話的共同密碼;在這個情勢下,「棄核」便成為這次會談的最大公約數。多年來,北韓一直希望透過直接對話來化解雙方的僵局;但美國始終堅持北韓必須在完全、不可逆轉的「棄核」前提下,雙方才有重啟對話的可能,這種高調作風也讓對話無法成真。這次,金正恩主動提出願意撤除洲際飛彈、放棄發展核武的兩項條件,向美國釋出善意;經由文在寅的搭橋,使得川金會得以實現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金正恩的緩兵之計。這並非北韓首次宣布棄核,二○○七年北韓發生大饑荒,當時的領導人金正日也曾承諾銷毀核設施,以換取日韓的經濟援助,並使美國將它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當時北韓還大陣仗邀請國際媒體到北韓觀看銷毀核設施的實景,但其後卻拒絕國際原子能總署人員進入視察,最後證明北韓只是虛晃一招。在取得國際援助後,北韓又走回擁核的老路。
無論川金會結果如何,在主導話語權上,美國與北韓都將是這場政治大戲的主角,南韓居間穿梭居功厥偉,中國大陸和日本將變成旁觀角色。一旦美朝開啟直接對話的管道,北京施壓北韓的作用將逐漸弱化;如果美中展開貿易戰,雙方關係將可能變得更不穩定。至於日本,多年來一直以「北韓核武威脅」為藉口,推動「國家正常化」;因此,對於川金會將討論「廢核」,日本當然悵有所失。不難想像,南北韓對話及美朝緊張趨緩,日本在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性將大受影響,這也是安倍首相急於訪美的主因
南韓自古便在大國的夾縫中求取生存,而在外界一片不看好的情況下,文在寅不僅積極利用平昌冬奧搭起兩韓對話的橋梁,更巧妙扮演美朝對話的槓桿,改變一向被大國牽著鼻子走的局勢。文在寅不僅讓南韓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取得主導權,也使自己的支持度漲破七成。
反觀台灣,蔡政府處理兩岸議題只能在「維持現狀」的口號下打轉,其實卻使局勢陷入泥淖。另一方面,蔡英文「拉攏美日、抗衡中國」的戰略,不僅讓台灣在區域形勢上陷於被動,且逐漸遭到邊緣化;以致面對中共的「惠台」政策一籌莫展,更成為美日等國的「籌碼」。兩岸關係已成為拖累蔡政府的最大包袱。
事實上,翻轉兩岸關係不假外求,文在寅便是最好的明證。他把自己當成槓桿的支點,而非使自己變成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