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案再微調 更符社會公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512/web/

.聯合報社論/施政檢驗:小英總統真的沒在怕嗎?
.聯合報黑白集/「表決部隊」重現江湖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案再微調 更符社會公平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案再微調 更符社會公平


2018-01-18 00: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院臨時會昨天朝野協商稅改案,國民黨立委曾銘宗(中)、賴士葆(右)、費鴻泰(左)舉行記者會,呼籲民進黨調整被外界批評為「富人稅改」的行政院版本。 記者曾吉松/攝影



稅改列車本周重新啟動,立法院長蘇嘉全本周起將就逕付二讀的政院、國民黨、時力和親民黨四個版本,邀集朝野協商,趕在農曆年前完成立法。目前朝野協商的三大重點包括:中小企業營所稅是否維持17%、股利所得分離課稅部分是否分級課稅、三項扣除額是否加碼調高。
立法院民進黨團強調政院版本是「不容挑戰的」,卻沒有深入檢視稅改方案對公平面和競爭力的衝擊。國民黨黨團基於國際競爭力考量,參考日韓按企業規模分級課稅制度,全力爭取中小企業營所稅維持17%,但財政部則認為稅收將減少262億元「稅損太大」。而股利所得分離課稅部分,在野黨基於公平而主張應較政院版26%更高的稅率分級課稅;財政部認為「徒增課稅複雜度」,稅率太高可能會影響投資意願。
至於綜所稅扣除額,在野黨認為股利所得分離課稅幾乎等同於對富人減稅,因此主張大幅提高標準、薪資所得、身心障礙三項扣除額,甚至提高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新增學貸特別扣除額。
由於財政部長許虞哲去年底曾表示三項扣除額或許有調整空間,此部分應該比較容易達成共識。
其實,執政黨在立法院占絕對多數的優勢下,政院版的稅改方案再經朝野協商只是短暫的儀式而已,除了三項扣除額可望向上調整之外,其他部分大概就照財政部的規畫。但是,從專業、持平的角度看待稅改,政院版仍有改善的空間,值得朝野政黨深入檢視並做微調。
首先,股利所得稅改乙案(可抵減稅額比率8.5%,上限8萬元),將使目前適用20%以下稅率的小股東稅負增加3至4個百分點,而且所得愈低者加稅程度愈高。
我們建議立法院適度提高小股東的稅額扣抵比率至15%,但上限略調高至10萬元,則小股東的稅負可望減輕,稅收損失卻極為有限,相對於大股東減稅額度高達數億元,更有益於社會公平。
其次,營所稅稅率調高,即使扣除獨資合夥不課營所稅和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降為5%的利多之後,營所稅淨增加仍然高達265億,能否減輕中小型及新創企業稅負,鼓勵轉型升級,仍有疑慮,加上美國將公司所得稅率由35%大降至21%,微調營所稅率或維持中小企業在17%,仍然值得考慮。
至於調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至18萬元,其實是緣起於去年中的大法官745號釋憲,認為所得稅法未給予薪資所得者必要成本費用的扣除而違憲,要求財政部在兩年內修改所得稅法,准許上班族未來也可提示工作相關的成本費用憑證單據,也必然引發稅捐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爭訟。因此財政部藉稅改之便而大幅提高該項扣除額,是回應大法官釋憲最好的變通方式,不但化解未來上班族申報相關成本費用的爭議,又能促進社會公平,實有必要進一步調高至20萬元以上。
此外,雖然兩稅合一將要廢除,未來新制生效日起所繳納的營所稅才不能扣抵未來的綜合所得稅,但既有的個人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依照目前的所得稅法係屬於投資人的「抵稅權」,仍然應該享有租稅法的信賴保護,亦即新制生效前,既有的抵稅權利和帳戶並不會因制度的改變而消失,所有權人仍保有該項財產權,建議立法院參考外國廢除兩稅合一制度給予退還緩衝期的設計。
最後,所得稅法42條財團法人股利不課稅的規定並不合理,造成許多財團以此方式規避稅負,集中財富。而行政院的稅改版本,並未及時納入稅改方案,成為一大漏洞。我們建議立法院可將刪除該條款納入稅改方案,以免出現漏網之魚,又可增加可觀稅收,作為稅改的資本,總比提高營所稅好多了。


聯合報黑白集/「表決部隊」重現江湖


2018-01-17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表決部隊」復活?「勞基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民進黨團搏命演出,並在議場內呼口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年輕世代而言,所謂的表決部隊、萬年國會、一黨專政,都只是傳說中的故事,許多人甚至從未聽聞。如今,他們有幸看到立法院「表決部隊」復活,如同秦始皇的兵馬俑重現江湖。這些,都要感謝民進黨立委的搏命演出。
「表決部隊」是民進黨創造的名詞,用來譏諷兩蔣時代一味聽命黨中央指令行事的國民黨老立委,任何法案表決他們只要舉手就好,不必產生自己的意見。這樣的立委,就像一支整齊劃一的部隊,紀律嚴明,使命必達。有趣的是,現在自願扮演表決部隊的,則換成民進黨立委;他們選擇放下大腦,放棄意志,忘記民主,以黨意為尊。
一年多來,這支綠色「表決部隊」攻無不克。《勞基法》一年兩度修惡,是他們奮勇舉手的戰績;《前瞻建設條例》、《不當黨產條例》、《促轉條例》、《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過關斬將,他們敢鬥敢拚,全力為中央的旨意衝刺。此外,他們嚴正護航總統提名的大法官、監察委員,不問個別人選的脫軌言行,只求表決部隊的手腳一致。這種「一票都不能少」的認真態度,比起當年的表決部隊,實猶有過之。
當然,畢竟是廿一世紀的國會,民進黨的表決部隊也是「進階版」的演出。例如,他們聽命於民選總統,實現的卻是綠營的一黨專政。再如,修法把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順手奪取其三千多億資產,這絕對是超越兩蔣威權統治的壯舉。


聯合報社論/施政檢驗:小英總統真的沒在怕嗎?


2018-01-18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中)日前到南投替黨籍縣長參選人造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為民進黨候選人站台,首場在南投中興新村演講秀出了輔選的起手式,強調執政一年多來推動多項改革,是以前國民黨不敢做的;雖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不能因為怕批評而不做事,「不然大家選蔡英文做什麼」。這話以執政者的演講「話術」來看是很厲害的,一方面自誇改革政績,另方面以「得罪人」為由為自己的民意支持度低迷辯護。
蔡英文的「改革不怕得罪人」之說,看似無所畏懼,但說出口豈能毫無愧色?且看總統在南投的陣仗,因風聞將有民眾到場抗議,事前即進行大範圍管制,已引發當地居民反彈。當天僅十三分鐘的旋風式演講,耗費南投半數警力的上千人維安,重兵部署引發居民「中興新村戒嚴了嗎」的質疑。這果真是一個總統「沒在怕」的證明嗎?
蔡英文有沒有在怕,從總統府的部署即可見端倪。去年底總統府突放出消息,說經「安全單位建議」,總統府擬仿效美國白宮做法,增設鐵欄杆。其中,並牽拖先前的「統派暴徒武士刀襲殺駐衛警」事件,甚至由文化部文資委員討論總統府屬國定古蹟能否增設柵欄。此話一出,外界的嘲諷湧現,譏總統自困牢籠。老實說,總統府曾經歷百萬紅潮倒扁運動,陳水扁慘遭「圍城」都未動手增設總統府鐵欄杆,號稱「沒在怕」的蔡英文何以擔心維安到此地步?
蔡英文擔心維安,一方面是因她的執政成績不佳,招致抗議民眾如影隨形;但更關鍵的因素,恐怕凡執政高層皆心知肚明。民進黨在野時對太陽花學運力表支持,一旦執政立即撤告,形同將抗議者占領公務機關的行動「合法化」。但如今「換了位子」,自己成為被抗議的對象,對青年學生占領公務機關的能耐想必銘記在心。一年多來,從立法院到總統府廣場廣設刀片拒馬、蛇籠圍籬,創下空前紀錄。當民眾的抗議手段升級到臥軌那樣的激烈,民進黨「與人民站在一起」的形象全毀,高築圍牆唯恐不及,怎還好意思說沒在怕?
以上所述,只是執政者擔心實質安危有關「怕不怕」的辯證。若要檢驗是否真的「改革不怕得罪人」,蔡政府在幾件特定任務上,確實施力威猛,例如年金改革和黨產處理,被處置的對象幾無還擊之力,執政黨橫掃四方如入無人之境。然而,這恐怕只是「選擇性改革」的假象之一。事實上,以「不怕得罪人」來檢驗蔡英文信誓旦旦的改革,亦不乏反例。舉例一:司法改革在大拜拜會議之後,如今安在?僅看提名陳師孟為監委,任其放言「查法官」這等羞辱司法的舉措,卻又護航任命過關;矛盾至此,蔡英文能宣稱「司改不怕得罪人」嗎?
舉例二:勞基法短期內二度修法,第一次為保「一例一休」而傾全黨之力闖關,如果說是為完成蔡英文疼惜勞工的心願而不計毀譽,倒也可謂「不怕得罪人」。但短期內即二度修法,髮夾彎式地被譏為「勞基法變成資基法」,這豈非勞工人權改革半途而廢嗎?
舉例三:蔡英文一向表態支持的「同志婚姻」議題,最近忽然轉變成為她嘆氣表示「價值體系不同,非常難有共識」的頭痛題目,並抬出一位「一向非常尊重且對台灣有深摯情感的前輩」,作為此事窒礙難行的擋箭牌。蔡英文對同婚的態度如此前後不一,還說得出口是為了「前輩」而裹足這種奇怪的理由,難怪有媒體以「尊敬的長輩與蔡英文執政的價值」為題而大作文章了!
信手拈來幾個例子,可看出蔡英文是否如她口中自詡「改革不怕得罪人」。檢驗施政成績,檢驗改革成果,檢驗民意支持度,檢驗街頭抗議活動,檢驗總統府和中央機關的維安層級,最終有一天還要檢驗蔡英文的歷史評價。請問,蔡總統真的沒在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