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人類正在為粗糙的全球化付出代價

.聯合報社論..何煖軒的糖果戰術被看破手腳
.聯合報黑白集.奪走生命的感覺
.經濟日報社論.人類正在為粗糙的全球化付出代價







經濟/人類正在為粗糙的全球化付出代價


2016-06-29 02: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脫歐」成功,對英國、對歐盟、對全球產生的衝擊,從金融、經濟,到社會、政治,將逐步擴散。這個事件,不僅是2016年的超大黑天鵝,也將是人類歷史進程的一個關鍵轉捩點。

必須把英國脫歐跟當前正在不同國家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如美國的川普現象,西班牙及義大利「極左派」政黨與法國、德國「極右派」政治勢力的普遍崛起,歐洲與非洲的難民象與移民困擾,甚至IS伊斯蘭國的出現與崛起等放在一起看,才能看出這些不同現象,其實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發展脈絡與邏輯,說到底,都跟全球化及反全球化有關;換句話說,人類正在為長久以來一度被視為普世價值、卻又相當粗糙的全球化付出昂貴代價。

20世紀基本上是一個持續全球化的過程,但21世紀則很可能倒過來是一個反全球化的過程,起碼從一開始到現在,再到可預見的將來,是如此。有趣的是,分界點正好落在2000年,新舊世紀之交。

先回顧一下20世紀的全球化。應該是始自於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體制,該體制建立了一系列IMF、WTO及世銀等組織,積極推動貿易及投資的自由化。但此一體制一開始,只覆蓋了半個地球。1979年,中國決定改革開放,走上市場經濟,接著是蘇聯;再加上1990年代商用互聯網問世,終於全球化從體制到政策到科技,就在20世紀結束之前,形成了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大浪潮,浩浩蕩蕩地邁向21世紀。

萬萬沒想到,這一股氣勢磅礡的全球化大浪潮一衝進21世紀就撞了個滿頭包。首先是2000年華爾街的網路大泡沫的爆破;繼之是2001年的911恐襲事件,及因而引發的兩場反恐戰爭,因此種下2014年IS伊斯蘭國崛起的種子,文明的衝突愈演愈烈;然後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暴露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巨大危機;再接著就是歐債危機、難民潮,以及這一次的英國脫歐。

所有這些不利於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的現象,都反映出一個必須嚴肅關注的問題,也就是全球化在呈現很多「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弊」,而這些弊愈來愈嚴重,終於讓許多人難以容忍,並採取反抗行動。

曾經普遍受到經濟學家肯定的全球化何以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終於有經濟學家提出反省了。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最近刊出了經濟學家丹尼爾.奧爾特曼題目為《經濟學家讓美國民眾失望》的文章。奧爾特曼舉例說,所有經濟系學生都會學習比較優勢或比較利益理論,他們很容易精準的證明,當兩個國家進行貿易時,贏家得到的好處要大於輸家付出的代價。理所當然,他們相信這樣的結果會使所有人因為貿易而過得更好。然而,這種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需要的「再分配」卻很少被討論。也就是說,政府是否應向受益者索取一些,以補償那些受損者?如何索?索多少?似乎從未受到經濟學家的關注。這就是今天許多質疑及反對全球化現象的根源,經濟學家只關注了效率,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公平。

忽視及犧牲公平只是全球化的「副作用」之一。事實上,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推動的一體化,還在其他很多方面付出了代價:一、文化的多樣性受到忽略及傷害;二、社會的獨特性受到忽略及傷害;三、信仰與文明之間出現了更多的摩擦衝突。

類此全球化下的副作用,包括與公平有關的「再分配」問題等,既被不負責任的經濟學家忽略,又被「本該負責任」的社會學家所「不重視」。至於政治學家更令人失望,他們在上個世紀推動一體化中雖曾有過出色的表現,然而為德不卒,功虧一簣,當這個不夠精細、難稱完善的全球化出了問題時,他們卻顯得無能為力。

經濟學家惹的禍,社會學家缺了席,政治學家失了職,於是,全人類都正在為粗糙的全球化付出代價。





聯合/奪走生命的感覺


2016-06-29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海軍陸戰隊憲兵涉嫌虐狗,在西子灣岸邊將狗活活吊死。 圖/高市流浪動物關懷協會提供


軍中虐狗事件,犯案士兵出面道歉,表示願接受法律制裁。這些滅火動作於事無補,只看出軍方急著修補形象。虐殺動物的罪行,由凶手因「炫耀」而示眾,動機明確,且集體參與,怎會只是無知?接受法律制裁乃必要底線,又豈是當事人自稱願不願意的事?



軍中紀律和風氣,由洪仲丘事件、阿帕契觀光事件、虐狗事件等,已形塑出某種公共印象。軍方與其費力粉飾形象,還不如痛切自省,置之死地而後生,否則民眾如何理解軍人受納稅人奉養的存在價值?




而虐狗行為更有一深層問題:為何這些人奪走生命,心中卻無一絲不忍?親手絞死小白狗的士兵,追殺街貓「大橘子」的台大僑生,和同居人虐子棄屍的母親……,冷血事件幾乎無日不有。如果是具反社會人格的少數極端個案,也許只能嘆息無解。但不僅虐童或攜子赴死事件一再發生,台灣社會已見證到某種結構性的病態,甚至形成風氣:軍中虐狗乃上下聯手,鄉間置捕獸夾並不少見,動物收容所裡長期、大量地撲殺生命,到底怎麼回事?




孟子謂「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看見小孩子將落井,凡人皆怵惕惻隱。台灣卻日日上演「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的事件,這比一二「鄭捷」猶要可怕多了。看歐美日本等社會,常見志工攜流浪動物到校演講,或殘障者現身說法宣揚生命價值;台灣校內校外的生命教育是否太過落後,否則人們怎會對生命如此無感?






聯合/何煖軒的糖果戰術被看破手腳


2016-06-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何煖軒日前迅速化解華航空服員罷工危機,有些人大讚他果然有一套,但也有人唱衰,認為這種「會吵就有糖吃」的全盤讓步手法只會鼓勵更多抗爭。果然,華航企業工會與何煖軒協商破裂後,宣布地勤人員也將以「合法請假」方式變相罷工,華航總經理昨天立刻對八項訴求作出大幅讓步。與此同時,華信工會也放出狠話,揚言跟進。


何煖軒的談判策略,其實已經被華航員工看破了手腳。原因是,他錦囊中其實沒有什麼神奇兵法,口袋能掏出來的也就只有糖果了。他忘了,免費發放糖果,會引來更多討糖的人;他也忘了,這些糖果並不是他的,而是屬於華航上下及股東所有,而他上任一天就已透支殆盡。



不可否認,罷工前夕的華航形勢棘手。何煖軒說,他是「脖子上架著刀」上任的,籌碼不多;他也怪罪「前高層」擺爛,讓他沒有太多選擇。這些,其實只說出一半的事實。何煖軒出場時,脖子上也許架著刀,但他腰間同時也佩著「尚方寶劍」,上有蔡英文和林全的加持;包括蔡英文出訪前那句「不會讓你們孤單」的喊話,都是在幫何煖軒開路。這正是何煖軒立即同意了空服員所有七大訴求的原因,目的只求罷工快速落幕。



但也正因為身懷這把御賜寶劍,讓何煖軒一味使用政治手段來處理罷工事件,而欠缺更多元、平衡的考量。在空服員的立場,當然是「好康」多多益善,對何煖軒的讓步當然至表歡迎;從全體員工的角度,公司員工的工作條件不能偏倚,若只向空服員示好,當然引起地勤和機師的不平,所以也必須向地勤讓步。若在經營者的角度,則必須考慮營運成本和外部競爭力,何煖軒發放的糖果造成華航成本上升,勢必侵蝕盈餘;而華航為公營企業,也就是納稅人要間接承受其代價。這些,恐怕都是何煖軒未及深慮的事。



「糖果戰術」其實不是何煖軒的發明,新政府上台後,在多起事件上都採取類似的手法。例如,林全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銷對太陽花事件學生的告訴,免除他們的刑事責任,這正是一種「糖果策略」。問題在,他卻未敦促學生相對撤回對警察的告訴,也因此,討好青年族群之餘,卻使得警察的公權力尊嚴相對受到剝奪,甚至使得法治有趨向單邊偏倚的失衡現象。這就是糖果戰略的後遺症。



再如,行政院先前未經協商,即拍板勞工今年的七天國定假日照放,這是在刻意展示新政府的開放態度以及對勞工的慷慨,以示和馬政府截然有別。這項糖果政策雖受到勞工歡迎,但資方對於這種「慷人之慨」的決策卻大表不滿,包括勞工教師節放假、教師卻不能放的矛盾,皆凸顯此一政策的思慮欠周。經過七大工商團體抗議,行政院近日同意以「一例一休」的原則修改勞基法,以化解多放七天的爭議。政府照顧勞工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根據法理行事,卻以為胡亂撒糖即能逼企業就範,一旦激起勞資對立,台灣的經濟怎麼可能恢復活力?



如果說華航前高層處理空服員問題不當而難辭其咎,何煖軒接手處理其實引發進一步的危機,讓問題惡化,絕難稱為「談判高手」或「華航救星」。我們看到,何煖軒犯了兩個「角色混淆」的錯誤:其一,他搞不清自己是殺入重圍的「救駕武士」,還是從天而降的「聖誕老人」;其二,根據任命,他是前來幫助華航穩住經營的「掌舵者」,但他卻在第一天出任務時,就把全年的糧草耗光。



這到底是何煖軒角色認知錯亂,抑或是行政院人事任命的失當,已難分難解。何煖軒向來擅於演出政治任務,包括當年他將「中華郵政」更名「台灣郵政」,將百億郵政資金轉存綠營友好銀行「陽信」,無不如此。那麼,這次的表現,有何意外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