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經濟/台灣雙率政策應更彈性

.聯合報社論..讓閱讀成風:為振興出版獻三策
.聯合報黑白集.「公民」之劣幣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雙率政策應更彈性




經濟/台灣雙率政策應更彈性


2016-06-15 02:51 經濟日報 社論

上周南韓中央銀行突然宣布調降基準利率1碼,達到1.25%的歷史最低紀錄。調降利率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南韓面臨出口連十黑的窘境,因此南韓央行希望以降息措施,吸引企業投資及鼓勵民眾消費,也就是希望以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方式來帶動經濟動能,以彌補國外部門低迷造成的成長缺口。
長久以來,台灣央行在決定是否調整雙率政策時,南韓的雙率政策一直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一方面是因為韓元匯率變動比台灣頻繁,而且波動幅度經常都比新台幣匯率大很多,所以可以當成重要的領先指標,提供我國央行決策時參考;另一項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南韓一直是台灣最主要的出口競爭者,新台幣匯率的變動,當然需要參考韓元匯率的走向。
近期,由於美國經濟表現比原先預期的略差,尤其是就業表現不如年初時的估測,國際熱錢又大量流出美國,轉向新興市場,當然也包括流向台灣。因此,我們看到,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全球主要貨幣對美元都開始走向升值,年初以來原本趨貶的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因為國際熱錢不斷湧入,在上周連假之前連續八個交易日走強,收盤匯率達到32.225,比前一周整整升值了1角。
不過,新台幣在短期內看似應該會有的一波升值趨勢,卻被南韓央行的降息動作打亂了步調,本周一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就一口氣大幅回貶了2.1角,昨天又回升1.2分,收在32.423。看來本月底,央行理監事會議要討論雙率政策時,不免會有一番爭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雙率政策對於廠商的營運有很大的影響,一個適當而穩定的雙率政策,不但可以協助廠商增加競爭力,也可以減少廠商很多風險。
我們認為,一個合適的雙率政策,應同時考量短期的因素和長期的因素。以下就針對現在台灣所面對的短期因素和長期因素分別說明,提供決策部門參考。首先,在短期因素方面,最近國際熱錢不斷湧入,最主要是國際間對美國的經濟表現預期變差,在熱錢不斷湧入下,導致先前新台幣兌美元呈現一波升值走勢。在利率方面,南韓央行已經調降利率到歷史新低,我國景氣同樣不佳,而且國內投資更為低迷,所以短期利率呈現下降趨勢是可以理解的。
但若從較長期的角度來看,台灣出口已經連16黑,惡化程度比南韓更為嚴重,在出口持續不振的情況下,新台幣實在沒有升值的理由和空間。也就是說,先前新台幣在短期內驟升的唯一理由,就是國際熱錢的湧入。我們認為,等到這波新台幣匯率漲勢過去以後,長期仍應維持走貶的趨勢。
在長期利率方面,國內資金一直都很充裕,而且國內的利率水準本來就很低了,因此調降利率對於刺激國內投資與消費的效果極為有限。其實,國內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與賺錢的機會,調降利率對於吸引國內與國際投資不一定有效。
最後,我們要再提醒的是,我國的雙率政策一直都很穩定,2015年全年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小於韓、星、馬、泰及印尼等國貨幣貶值的幅度;2016年以來到4月底為止,新台幣升值的幅度仍然低於韓、星、馬、泰及印尼等國貨幣升值的幅度。這些新興市場的國家都很依賴對外貿易,當出口不順的時候,就採用較有彈性的匯率政策,以保持商品出口的競爭力;等到出口較好的時候,再引導本國貨幣的幣值回升。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是浮動匯率最基本的理論基礎。
從央行的角度來看,維持穩定的雙率政策,可以降低企業的風險,有助於企業的營運,這一點無疑是值得各方肯定的。但在同時,雙率政策對於刺激經濟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現在台灣經濟仍陷低迷之際,央行應該可以更彈性地運用雙率政策,適時觸發經濟復甦動能。

聯合/「公民」之劣幣化


2016-06-15 02: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最近「公民」這字眼火紅。洪素珠是「公民記者」。年金改革委員會中所謂「公民社會代表」,是立場鮮明、政治活躍的人;還有「青年代表」,遭踢爆在媒體工作,被質疑不適格。
上述那些人是「公民」沒錯,但公民不也是你和我?為何有些「公民」,縱然其發言不當或不具代表性,被賦予的發言權卻比較多?這不正是歐威爾反諷作品《動物農莊》裡的名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台灣民主化途中,「公民」曾經帶著神聖光環。威權政府受人民力量挑戰的年代,學者津津樂道「公民社會」成形,普羅百姓也具有「人民我最大」的意識。
到今天,每個台灣人都能誇口「所有公民生來平等」,但不幸,「有些公民比其他公民更平等」。洪素珠以「公民記者」身分受獎並到校為學生講演,這「殊榮」你我可曾沾光?「公民投票」、「公民代表」夸夸其言者,你我可曾有機會發表意見?
公民是你、是我,但「公民」頭銜被少數特定立場者壟斷,更被政治人物便宜運用。劣幣驅逐良幣之下,以「公民」為標榜的場合,更加成了少數特定人獨霸的發言台。
台灣仍有「國民大會」的年代,有人自恃「國大代表」身分而洋洋自得,遂遭人反諷:「我是國民本人,誰請你代表我了?」如今「公民」變成廉價好用的標誌名牌,令人想用同樣的話就教洪素珠等人:「我是公民,誰請你代表我了?」

聯合/讓閱讀成風:為振興出版獻三策


2016-06-15 02: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北市重慶南路書店林立的景象,因出版業衰退,從當年百家爭鳴萎縮到不到廿家苦撐。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伯東/攝影
根據財政部出版業發票營收統計,台灣出版產業的總營收,由二○一○年的三六七億元下降到二○一五年的一九○億元。儘管出版業衰退是全球性現象,但台灣在五年內產值近乎腰斬,確是令人震驚的消息。
出版業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七○年代大量譯介當代西方思潮,為民主化運動提供了思想資源;八○年代起大量出版台灣歷史與文化書籍,為本土化奠下基礎;九○年代全面展開了性別、生態、環保、階層等政治、社會、經濟議題,為台灣的後民主化提供多元思潮。至於如瓊瑤、三毛、高陽、古龍等作品所延伸的影音產品,則更是文化產值中重要的項目。也因此,對出版業今天的處境,我們深以為憂。
為了挽救出版業的崩壞,文化部提出「出版振興方案」,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也在立法院報告「台灣出版市場的困境與突破」,認為出版業的困境必須有結構性的改變,政府將從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即「圖書定價銷售制」),及帶動圖書消費兩個面向著手。亦即,文化部認為出版市場的衰退,主要來自錯誤的市場機制。
「圖書定價銷售制」具有其普遍價值,但因各國市場環境不同,也有各自的因應方式,並非一成不變。以台灣目前嚴峻的市場困境而言,想要打破現有運作方式,而改採另一套硬規則來重振市場,其實具有極大的風險,結果太難預測。平心而論,台灣出版市場的打折方式,多年來在相關業界已形成一套遊戲規則,難以稱之為「戰爭」,亦不致如文化部所謂的「折扣戰造成惡性競爭」或「折扣戰重創出版」之地步。其實,不可諱言,政府的惡性低標採購,影響可能還更嚴重。
探討出版市場萎縮的原因,以一百九十億元的年度總營收而言,顯示台灣每人每年購書不到四本。以如此微薄的購書量和閱讀量,台灣出版市場如何可能振興?換言之,與其談改變市場定價機制,不如從擴大市場規模著手,才能突破出版市場的深層癥結。而欲擴大市場規模,應該問的是:如何打造閱讀環境?
在此,我們建議幾個可行的措施,供文化部參考。首先,教育部應與文化部跨部合作,鼓勵並支持民間成立各種大大小小的「讀書會」,地方圖書館也應加入推廣;不僅可以提升整體國民的文化素質,更有助於出版市場的重振。近年全球圖書館都在面臨轉型,其中最獲肯定的新方向,是成為「訊息中心與討論空間」。各國愈來愈多圖書館正在進行空間改造,挪出更多空間作為讀書討論之用,台灣不應自外於潮流。
其次,從小學到中學,課外閱讀書單應該與課程結合。從小說到非小說,從經典到當代作品,都納入閱讀書單,如此,不僅能增加購書量,更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
第三,推動各類「文學節」的相關活動。暑期即將到來,六月起,歐美各地約有數百個「文學節」活動在大小城鎮進行,主題之多樣,節目之豐富,作家之眾多,蔚為旅遊之外的文化景觀。國內外作家演講、朗誦、座談、簽書,活動萬端,掀起熱潮。我國中央與地方何不根據各地風土特色打造各式各樣的「文學節」,邀請國際作家或華人作家參與,在各個城市的演講廳、圖書館、咖啡店、歷史建築、文化園區百花齊放,營造台灣社會獨特的文化氛圍。
如果讀書會、課外閱讀書單、文學節能夠遍地開花,不僅可以推動國民閱讀風氣,更可振興出版市場,這才是深遠而有效的方法。台灣出版業的特質是,資本額五百萬以下的出版社約占三成,一千萬元以下者約占四成五,雇用人力在十人以下者約占六成。如此以微、小型規模為主的產業,如何擴大市場,如何在更宏觀的華文市場形成時取得一席之地,這是台灣出版業者必須深思的轉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