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經濟/「保1」不該是最重要的經濟目標

.聯合報社論..轉型正義不能兩套標準
.聯合報黑白集.失控的閣員
.經濟日報社論.「保1」不該是最重要的經濟目標




經濟/「保1」不該是最重要的經濟目標


2016-06-09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在經濟持續低迷中上台,如何將經濟帶出谷底、邁向榮景,不但是全民希望所寄,也是新政府的自我期許。新政府因人民對舊政府時代的經濟不滿意而上台,因此對經濟表現格外重視,對於經濟政策的著力之深也是有目共睹。對於經濟表現,經濟成長率向來是最受重視的指標,從主計總處到各大研究機構不斷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說明了台灣經濟的確面對困境。
新政府對於經濟成長率,先是林全院長表示「保1」不容易,再是新內閣宣示保1仍有機會、仍會努力保1。究竟1%的經濟成長率代表何種意義?是否值得政府設定為努力的目標?其實有頗大的討論空間。
經濟成長率衡量的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GDP的組成是民間消費、投資毛額、政府消費支出與出口等四項的總和,再減去進口而得。過去幾年來,台灣的民間消費因低薪現象而難有明顯起色,政府支出因接近舉債上限也難有大幅成長,投資不但沒有成長,更是大幅衰退。在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都難貢獻GDP成長之下,出口表現的良窳便是左右GDP成長的關鍵因素。
近一年來,占台灣GDP超過七成的出口,已經連續16個月衰退。以此推算,出口衰退對經濟成長的負貢獻很大,足以使經濟成長率衰退好幾個百分比。台灣經濟成長率之所以還可以「保正」甚至「保1」,其實大部分是拜「進口也大幅衰退」之賜。由於進口衰退比出口衰退嚴重,台灣的淨出口仍為正,從數字上來看,貿易對台灣的經濟成長仍有正的貢獻。
「進口嚴重衰退」使得經濟成長率不至於太差,是十分弔詭的情形。進口嚴重衰退的原因,不外乎是民間消費能力低迷導致消費財的進口減少,或是對經濟前景不看好,導致投資意願低迷、資本財的進口減少。無論原因為何,都不是正向經濟指標,卻使得經濟成長數字得以好轉。由此可知,經濟成長率有其盲點,不可盡信,也不可過度依賴。
不可否認,經濟成長率是國際間比較各國經濟表現的重要指標,政府很難視若無睹。但我們也必須說,當經濟低迷到必須靠進口嚴重衰退才能維持正的成長數字時,政府努力「保1」或「保正」已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我們更要擔心為了「保1」或「保正」,是否會導致政府資源運用的錯置或過度支用。
台灣今日的經濟低迷,主要來自國際景氣不佳與自身的產業、出口結構不良,然而前者並非操之在我,後者也非短短半年時間能見起色。若新政府要將「保1」視為經濟目標,勢必只能採取短期刺激措施。這些短期刺激措施,舊政府幾乎年年嘗試,結果已說明了其實成效有限,很難讓經濟振衰起敝。
由於低薪現象長年難解,消費動能很難啟動,政府的短期刺激措施往往將目標設定在投資與出口。但設定投資與出口數字目標其實非常危險,主因是,投資若只重視數字,常常難以兼顧投資內容的優劣,往往招致過度競爭、高汙染、高耗能的投資,短期雖有助於經濟成長率的數字,長期來看,卻只是資源的錯誤使用,中國大陸的殷鑑不遠,台灣也不乏其例。其次,出口若只重視數字,為了達標,若無法提高產品品質與價格,往往只能追求量產,其結果是嚴重的價格破壞,使微利與低薪現象更加難解,不但造成缺水缺電缺工的困境日益嚴重,更有害於產業升級轉型,只會使長期出口競爭力更加衰退。
新政府已意識到創新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解方,在這個大前提下,實在沒有必要執著於維持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的經濟成長率。勉力「保1」,政府須耗費資源與精神,不但易排擠其他更重要的經濟政策,事實上,人民也不會有深刻的感受,新政府宜慎思。

聯合/失控的閣員


2016-06-09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政府剛組成半個多月,外界尚未及看到施政表現,已有不少閣員言行引發爭議。癥結在,他們的言行態度輕率傲慢,欠缺國之重臣應有的穩重。
張景森穿T恤進立院備詢,自稱「服裝輕便較省電」;卻遭蘇嘉全打臉「要注意基本禮儀」,他才改穿襯衫出席。就任前,張景森即曾倡議將「夾腳拖、短褲訂為正式服裝」,遭到朝野的批評;但他不改其志,親身用T恤挑戰台灣官場。下次,他不妨取法高中生反服儀抗爭,將拖鞋短褲穿進議場,看看蘇嘉全的禮儀尺度是否鐵打的。
因機場淹水遭質疑失職的交長賀陳旦,表現也很令人錯愕。國門淹水當天,賀陳旦一直迴避對外說明情況;後來,甚至對媒體的追問怒目相向。更離譜的是,他在立法院面對立委陳淑華質詢,卻連續強行搶話,不斷打斷質詢,直到主席制止方才停止。先是對媒體採訪悍然拒答,後是立委制止發言卻不斷搶話,賀陳旦這種固執不近人情的態度,能和誰溝通?
國防部長馮世寬的表現,則是另類的脫軌演出。國軍彈藥運補原是機密事項,他卻在立院自曝將運送四萬枚砲彈到太平島,以強化當地防衛。南海風雲正緊,國防部長卻高調自揭戰備機密,令人費解;此舉更引起美國關切,不知台灣意欲何為。事後國防部澄清,方知這批砲彈是運往「東沙」而非南沙,馮世寬講了不該講的事,還錯把張飛當岳飛。
當個舉止穩重、應對得體的閣員,有這麼難嗎?

聯合/轉型正義不能兩套標準


2016-06-09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陳水扁(中)至台北典華飯店出席凱達格蘭大道基金會感恩餐會,
在會場旁的包廂內與支持者及老友敘舊。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民進黨重新執政,讓陳水扁的司法問題重新浮出檯面,扁家與其支持者急著利用凱達格蘭基金會的募款餐會來挑戰司法紅線。台中監獄的態度則一變再變,從開始的「不得參加」,到後來的「有條件參加」,事後則認定「無違規」。種種改變,都顯示政黨輪替已對司法正義與社會價值造成了影響。
討論陳水扁的司法問題,首須辨明的是:陳水扁是經過三審定讞的貪汙犯。已經判決確定的案件,包括龍潭購地弊案、洗錢、一○一董座收賄喬人事案,以及二次金改案,總共應執行二十年徒刑。另外,還有多起訴訟仍在進行中。陳水扁在獲得保外就醫前,只執行了六年多的徒刑。
然而,許多民進黨人及其支持群眾對此事實卻似乎視而不見,不斷強調「阿扁無罪」。這次陳水扁要參加募款餐會,台中監獄一度表示反對,當即有立委大表不滿;如莊瑞雄說「怎會搞得是新政府刻意刁難前總統」,羅致政則說希望台中監獄尊重「人道、法律,以及對陳水扁身心與健康有利的醫療見解」。於是,會客就變成了阿扁的「包廂醫療術」。
這種踐踩司法紅線的處理手法,如何符合司法正義或社會公益?試問:如果其他貪汙重刑犯保外就醫,民進黨能接受對方以「有利身心健康」為由公開活動嗎?
陳水扁的目的,除藉此次公開露面重新號召扁迷的團結,同時也在為自己和其子陳致中的下一步棋造勢。事實上,綠營中利用司法為陳水扁解套的聲音,已逐漸傳出。許信良即公開呼籲,為了「社會和諧」,蔡英文總統應該特赦扁。鑑於陳水扁尚有若干訴訟仍在進行中,更有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改《特赦法》,企圖拿掉特赦必須以「結案」為前提的限制。這當然是因人修法,為阿扁量身打造脫法之巧門。
就在綠營全力為陳水扁營謀之際,同為卸任總統的馬英九是否能赴港演講,也成為關切焦點。親綠社團公開呼籲,總統府不應准許馬英九的香港行;柯建銘說得更直白,「陳水扁從總統府出來還沒有到家就被境管,馬英九應該也要境管」。換言之,這分明已超越了法治的原則,而是從「政治報復」的角度出發。
拿陳水扁和馬英九相比,前者是經多案判決定讞的貪汙犯,而且迄今不曾為其罪行公開認錯、道歉。而馬英九迄未被限制出境,亦無任何一樁刑事告訴遭起訴,遑論判刑定讞。民進黨以如此急切的心情展開報復,除反射他們的雙重標準,也不禁令人懷疑:未來執政這幾年,難道民進黨就是想以這樣的司法標準看待自己和政敵?
尤其,民進黨正在推動「轉型正義」,希望透過修法,對過去由國家機器對人民所造成的傷害給予補正機會,甚至進一步對異己者進行懲處。若依民進黨對待陳水扁和馬英九的不同「正義」標準,將來所謂「轉型正義」之相關法案,幾乎可以確定將變成整肅政敵、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政治工具。如此眼高手低,其高唱的「正義」,勢必與事實背道而馳。
對於是否特赦陳水扁,或者是否准許馬英九訪港演講,蔡英文總統都維持其一貫的模糊風格,迄未公開表態。然則,面對諸如司法及正義問題的大是大非,在上位者不能以「不表態」一筆帶過,而必須要有明確的宣示,讓民眾明白其決策的是非價值何在。否則,如果正義的詮釋變成「顏色對了,一切就對了」,這樣的價值觀一蔓延,新政府難保不步上扁政府貪腐濫權的覆轍。
蔡政府和民進黨尤其應該認知:「政黨輪替」並不是賦予民進黨對「正義」的定義權,「完全執政」更不是授權民進黨對司法上下其手的方便,以扭曲法律來滿足自己的意識形態信仰,進而攫取政治利益。否則,人民賦予的權力,人民也很快可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