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經濟/新政府應尊重專業才能堅定改革

.聯合報社論..以「九二函電」解除最後通牒
.聯合報黑白集.假如發生玫瑰花學運
.經濟日報社論.新政府應尊重專業才能堅定改革





經濟/新政府應尊重專業才能堅定改革


2016-05-31 01: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路十天,就發生閣員突然提出新政策惹得同黨立委和地方首長的不滿和反對。為減少此種政策宣布過於突然的爭議一再發生,蔡總統指示未來有關民生經濟等定價政策必須讓她知道,再經研議後,由行政院拍板推行。此一決策模式的改變,是否代表府院關係出現不協調的問題確實令人憂慮,民眾更關切的是,何以聲稱「最會溝通」的政府,老是內部自相矛盾?沒有好的開始,新政府未來的施政表現是否會更加寸步難行?
先探討何以新政府會有諸多的內部矛盾。早在520之前,張景森政委發表的言論,其實已經透露端倪。張景森是基於能源和都更方面的「專業」立場,要求當時的張內閣收回電價調降的決策,並批評文林苑都更案的社運團體,卻不自覺掉入了「政治」不正確的陷阱,不但和當初民進黨反對馬政府油電雙漲的主張自相矛盾,更得罪了當初黨內暗助的社運團體。而最近交通部長賀陳旦取消端午國道夜間免費及東西向國道擬收費的主張,其實也是專業方面有所依據,因為國道「計程收費」乃公平又有效率的正確政策,馬政府當初也主張全面實施,民進黨帶頭反對才留下橫向國道不收費的結果,今天專業的交通部長想要改革,卻又掉到民進黨自己挖的坑洞裡。
由此可見,新政府一上台就跌跌撞撞,問題不在於「內部溝通」,更不在於不知民意所在,關鍵在於,民進黨在野時的政策主張「政治」考量凌駕「專業」,雖然形塑了民意,造成此次的政黨輪替,但也讓自己執政時掉入政治和專業上無所適從的窘境。
新政府過去在民生議題上政治凌駕專業的案例可說不勝枚舉。例如,除了反對馬政府的油電雙漲之外,在競選白皮書主張2025年無核,卻又承諾電價不調,又寄望民眾節能,直到當選後還不願鬆口,說不定今年夏天就要面對電價非調漲不可的嚴厲挑戰。又如美豬進口,當年馬政府和美國談判時,民進黨除了用極盡惡毒的語言攻擊之外,更主張嚴格的瘦肉精零檢出,在總統大選時就透露讓步的訊息,選後更明講「擋不住」,遭到批評後只說還未定案,民眾其實已經高度懷疑新政府的誠信了。另外,兩岸服貿和貨貿的議題,當初以批評黑箱作業為由而擱置,選後又幾乎在監督條例上放水,無論如何自圓其說,都已經導致兩岸經貿倒退,使出口衰退雪上加霜。凡此作繭自縛的案例,相信新政府應該是心知肚明。
回頭檢視行政院長林全首次院會所提的三個要求,包括政策訂定要傾聽民意,充分溝通;確定施政優先順序,全力以赴;齊一目標,做好跨部會整合,以及三個期許,包括堅定改革;謹言慎行;勇於任事等,就顯得蒼白無力,而且自相矛盾。
所謂的傾聽民意,還不如捫心自問當下的民意不就是自己政治掛帥,處處討好民眾,誤導民眾以為政府的施政應該「物美價廉」的結果?施政優先順序應該聽偏重政治考量的總統和立委們,還是相對專業的行政部門?在野時精於政治算計,當家時又如何尊重閣員的專業?專業問題要靠官員謹言慎行就能解決,又如何讓官員們勇於任事?施政要和地方、立委溝通,又怕民意反彈,還要動輒向總統報告,此種曠日廢時的溝通如何發揮行政效率?閣員提出專業意見,被立委批評就退縮,又如何堅定改革?又怎能找回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因此,對新政府我們只有一個要求、一個期許。要求是,凡是過去因政治掛帥做的決定,現在要改變,先向人民道歉;期許是,趕快向專業靠攏,才能勇於任事,堅定改革。

聯合/假如發生玫瑰花學運


2016-05-31 01: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圖為二○一四年三月廿三日太陽花學運學生攻占行政院,打破窗戶進入景象。 本報資料照片


假如,蔡政府執政期間,發生「玫瑰花」學運,占領了立法院、侵入行政院,有如打家劫舍般地翻箱倒櫃。
再假如,二○二○年,民進黨敗選,第四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政府首任閣揆宣布,對玫瑰花撤告。你想,會發生什麼事?
那將是:綠營的人馬勢必立即嘯聚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門口,向內進襲,宣稱「這只是政治事件,不是法律事件」,官署不可抵抗,警察無權阻擋。然後,抗議人馬就在行政院門口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哪一個警察敢阻擋群眾,我就告你殺人未遂,且絕不撤告。反正,這只是「政治事件」,我跟你沒完沒了。
這是台灣藍綠博弈的基本形態。林全宣布撤告「太陽花」,行政院門口不會有事。但若另日換了國民黨政府撤告「玫瑰花」,行政院勢必會被綠營包圍。也就是說,藍綠的政客不一樣,藍綠的群眾也根本不一樣。
其實,連「玫瑰花占領立法院」的假設也無可能。在台灣,不太可能發生「綠色執政的立法院被藍色群眾占領」的事件;這就是紅衫軍不會攻進總統府,但太陽花則占領了立法院的道理。
林全又說:太陽花學運的訴求已普遍成為社會共識。事實卻是:連太陽花反中仇中的「天然獨」也做不到。蔡政府吞下了二七五八、時代力量吞下了中華台北,甚至林奏延到了WHA連「台灣」都不敢說,卻受蔡英文總統褒揚。
請問林全:太陽花所建構的「社會共識」是什麼?

延伸閱讀

太陽花案起訴,是政治懲罰還是真有犯罪事實?

聯合/以「九二函電」解除最後通牒


2016-05-31 01: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好似打定主意,對北京的「九二共識」通牒相應不理?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聯繫與協商管道,在國台辦與海協會雙雙發表一段無「九二共識」不能存續的聲明後,已處於空懸的狀態。對這個空懸狀態,如果置若罔聞,勢必日漸荒圮;屆時,兩岸的猜忌與隔膜恐怕就再難以匡復,蔡英文的任期也將在風聲鶴唳中度過。是否要走到這個地步,蔡英文必須再好好思量。
繽紛的就職典禮,也許會讓人產生一種浮晃的錯覺,以為兩岸關係仍可以用過去習以為常的文字包裝,塑造風平浪靜的假象;然後,再慢慢盤計未來。想像中,俟四年任滿,或許依然可以炒出一盤風味不差的佳餚。但現在情勢十分詭異,蔡英文好似業已打定主意,任爾東西南北風,對北京的「九二共識」通牒來個相應不理。
然而,新政府下注的風險委實太高,如今的台灣經濟禁不起更多政治動盪與折騰。這樣的僵持對峙,落在下風的必然是民進黨,而且可能賠上台灣的安定。
就在蔡英文就職前兩天,大陸商務部耐人尋味地公布今年第一季兩岸貿易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出口下降達十一.七%。壞消息並非始於現在,去年一整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總值已較前年減少了十二.四%,但大陸去年整體出口卻僅較前年衰退一.八%。連續一年多來,台灣對大陸出口衰退達到兩位數,主因在於大陸紅色供應鏈日漸成形,過去仰賴自台進口的項目,如今已由大陸自身的產業聚落取代。
蔡英文切莫見獵心喜,以為可以藉此趨勢擺脫對中國依賴,將籃子轉向歐美市場,或以新南向政策取而代之。去年台灣對東協十國的出口,衰退幅度更甚大陸,減少了十四.二%,對歐洲亦衰退十.九%。台灣經濟的病灶,顯非民進黨所宣稱的過度倚賴大陸,而是台灣創新能力與競爭力趨於枯竭所致。
此時此刻,蔡英文執政起步的第一個問號是:若兩岸失去政治互信,台灣能否在第一大貿易夥伴若干報復性制裁與消極性抵制下,仍有力氣爬出衰頹之淵?
這項通牒與後來的記者會皆在預告:一段時間內,蔡英文若仍自傲自慢地不甩北京,兩岸協商平台將即告中斷,包括熱線在內的兩岸官方聯繫溝通機制也將關機。而協商平台中斷不只是「大兩會」,兩岸ECFA下的「經合會」,及二十餘個協議下諸多「小兩會」,皆恐將一併掩門告退。
果真如此的話,台灣的「孤島效應」將一舉爆發。六年前與馬英九辯論時,蔡英文曾謂要「從世界走入中國」,然而,中國已不只是昔日中國,拒認「九二共識」所捻熄的,將不只是中國這盞大吊燈,還有與其新南向政策息息相關的RCEP;至於TPP,美國兩黨出線與將出線的候選人皆已表態反對,其前景並不光明。屆時,蔡英文再後悔未務實地接受「九二共識」,豈不太遲?
北京在蔡英文扛出了中華民國憲法之後,竟不到二十四小時即發出通牒,似已抱定不惜讓兩岸進入新冰河期的決心。這固然反映了習近平的強悍作風,也顯示北京當局對於台灣人民竟以高漲的台獨浪潮回報八年讓利耿耿於懷,並深以為戒。此刻寧左勿右、寧硬勿軟,恐是無可再讓。
但反過來看,「通牒」其實也是一個回眸,是對往昔風景的流連。習近平曾為「九二共識」而赴新加坡「馬習會」,他絕不會反對蔡英文也攀此山巔,前提是要雙方政治基礎足夠緊實。由此看,通牒雖步步進逼,豈不也用心良苦?
陳水扁峻拒「九二共識」後的失政與困頓,歷歷在目,蔡英文不可再重蹈覆轍。既然承認了「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何必又自欺欺人地抹去會談之後「九二函電」的歷史紀錄?對此,自稱以「解決問題」為念的蔡英文,何不舉起函電電文,宣告她承認這份確然存在的信函,解除最後通牒的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