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經濟/產業蛻變 新政府應順勢調整角色

.聯合報社論..九二共識也是台灣的原則與善意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慷誰之慨?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蛻變 新政府應順勢調整角色





經濟/產業蛻變 新政府應順勢調整角色


2016-04-07 02: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即將於520就任,民進黨的財經政策也將上路,五大亮點產業:生物醫藥、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航太以及亞洲矽谷等創新計畫,也在新人新政的推動下,讓國人懷抱全新期待。此一攸關產業發展的大政方針,未來該如何展開,仍值得為新政府再進一言。
首先,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能夠扮演什麼角色,應該進一步釐清。早年台灣產業發展仍一片荒蕪之際,政府在高科技產業的奠基上,曾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當時在人才培育與技術引進上,從無到有建立起產業根基,並成功將主要企業推向國際舞台,也創造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穩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優異成績。
不過,近十多年來,政府推動的多項產業政策,成果就未必盡如人意,甚至還有不少造成致命損失。例如兩兆雙星中的DRAM與面板業,以及WiMAX的4G政策,這些產業政策有的疏忽於自有技術的扎根,或是限制企業海外投資,甚至是昧於國際趨勢的快速演變,但重點都在於產業競爭要素愈來愈複雜,已非政府可以預測、主導或扭轉。
事實上,產業進化一日千里,技術、行銷及國家介入等因素瞬息萬變,即使身經百戰的企業家都很難掌握變局,不具專業能力的政府部門,更難指導產業的發展方向。新政府應該從過去的失敗經驗中自我惕勵,不要讓政府又想成為指導產業發展的萬能角色。
過去台灣政治人物的思維,向來是「政治指導經濟」,而非「政治服務經濟」,前段時間小英政府拜會竹科及南部業界領袖,政治人物還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企業大老則企盼政府關愛的眼神,此一老舊心態不變,台灣經濟恐怕很難走出活路。況且,審視台灣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界已累積一定的規模與實力,也有能力進行更先進多元的技術研發與商業探險,透過市場商業法則的運作,讓更優質的企業透過健康的競爭環境而產生,才是產業發展最良性的生態環境。
因此,在這種產業進化蛻變的過程中,政府的任務,也要從早期扶植與獎勵特定產業的角色,逐步走向健全商業環境、開放投資限制,以及協助排除投資障礙等方向施政,這還包括研修完備的投資法令,解除對創新創業的限制,還有影響更深遠的教育與人才政策等,都是現階段政府最應加強改善的事項。
有了前述對政府自身角色的檢討與反省後,在落實到五大產業的具體執行上,就應有不同作法。這五大創新產業的立意與方向雖然都好,但若不注意執行方法與細節,產業政策最終也只是畫餅充飢,流於空談而已。
首先,目前政府財源吃緊,本來就很難大規模砸錢來做產業投資,更不可能期待像對岸政府推出數千億元資金投資特定產業,但政府應儘量用政策工具來引導產業發展,讓民間投資活力再現。例如過去政府推動生技產業,將一連串相關的法令限制拿掉,讓科研人才能夠順利轉入民間企業,未來像國防航太、亞洲矽谷等若要大步開展,相關的法令與人才流動限制,必然也是施政改革的重點。
其次,新政府推動類主權基金,要為五大產業做引導與示範投資,但目標應是藉此吸引更多企業加碼投資,台灣十餘年來經濟積弱不振的關鍵就在投資不足,不僅國內資金外流嚴重,外資更不願意來台投資,政府若能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台灣經濟問題就解決一半。
事實上,小英政府選擇這五大產業,原本都是比較偏向台灣本地企業的投資,未來若無法吸引或帶動更多外資來台投資,這個政策可以說就不算成功。換句話說,未來新政府應該將這五大產業吸引多少資金來台投資,訂出最關鍵的績效指標(KPI),也做為政策執行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

聯合/國安基金慷誰之慨?


2016-04-07 02: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號稱「史上最長護盤」的國安基金,已護盤兩百多天,還不罷休。把一個股市臨危救急措施弄到像上癮似的戒不掉,這到底在「安」誰?又在慷誰之慨?
財長張盛和說,國安基金一直沒退場,主要是新舊政府尚未交接,怕股民沒信心,怕退了被外界質疑政府「擺爛」。這樣的理由,除反映他的無知及和稀泥心態,也說明馬政府的怯懦。顧名思義,國安基金就是要在緊急時刻維護國家資本市場的安定;如今,政府把短期措施變成長期化,試問,健康的人有必要天天打點滴嗎?
國安基金進場原有三大要件:國內外重大事件導致國際資金大幅移動,顯著影響民眾信心,致資本市場失序有影響國家安定之虞。目前的財經環境,根本不符上述要件,財政部還一直拖著不退,也難怪立委質疑政府根本是在幫外資及大戶護盤。
回顧歷年國安基金護盤狀況:二○○○年三月首次政黨輪替,國安只進場五天;同年底因以巴衝突導致國際原油大漲,護盤也不過四十四天。馬政府上任後,二○○八年因金融海嘯護盤九十一天;二○一一年歐債危機,護盤一二一天;去年八月全球短期性股災,國安基金護了兩百卅多天至今。從趨勢看,國安基金介入愈來愈頻繁,時間也愈長;這到底是市場需要,還是委員上癮?
國安基金的進退,看的是財經情勢,而不是看政權交接進度。主事者還賴著不退,那才叫擺爛。

聯合/九二共識也是台灣的原則與善意


2016-04-07 02: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歐習會中發表談話,強調大陸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
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法新社資料照片
上周歐習會涉及的兩岸論述,呈現出五二○前台陸美三方情勢的最新樣態。
歐巴馬表示,「歡迎兩岸關係過去八年取得的歷史性進展……在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就任後,美國也鼓勵北京和台北持續努力」;習近平則說,「大陸將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至此,「兩岸八年的歷史性進展」已與「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連結。
其實,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在二月下旬已將此種「連結」說得十分直白。他的語意是:美國肯定八年來馬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成就,且認知此成就與九二共識有關。美國希望蔡英文政府能維持馬政府的兩岸成就,但對蔡政府對九二共識作何認知不持立場。
問題在於:北京咬定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美國亦認知今日兩岸成就是奠基九二共識,若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如何回應美國對她維持當前兩岸成就的期望?
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北京不可能收回「九二共識」四字。這四個字經中共十八大、馬習會、北京兩會,至今次歐習會,一路走來,可謂千錘百煉,難以動搖。民進黨愈不接受這四個字,只會使北京愈堅持這四個字。
蔡英文處今日情勢,應考慮不要再糾纏於如何甩掉這四個字,而當以爭取對於「九二共識」的詮釋權為努力空間。既然甩不掉它,就應設法優化它的內涵,這才是務實及正向的操作。
張志軍說,「否定九二共識,就是改變現狀」,這是圍堵的語言。但他也說,「九二共識」是原則,也是善意,這似乎打開了一個出口。
北京急欲扶住已岌岌不保的「一中各表」,王毅提出憲法說,希望蔡英文「回到他們自己憲法所規定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即被視為北京的「善意」,甚至稱「只要把憲法的一中說清楚就可以了」。北京多次表示,「她可用自己的方式表述」,這或許即是打開僵局的出口。如果蔡英文能「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九二共識,即無須擺脫「九二共識」這四個字。
此次歐習會後的三邊情勢是:在北京,對「九二共識」四字與「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皆無退讓跡象。在華府,希望兩岸關係的八年成就能「馬成蔡隨」,且認知到九二共識的功效,亦認知北京堅持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但美國對蔡是否在九二共識上「馬規蔡隨」不表態。在蔡英文,則宣示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這其實已是對八年來兩岸關係的成就表示肯定與珍惜,但若拒絕承繼九二共識的「現狀」,是否將使這一切皆失去政治基礎?
蔡英文不必否定九二共識,且也甩不掉九二共識。先說甩不掉:如前所述,北京、華府與蔡英文三方,皆認同「維持現狀」,美國更譽為「歷史性進展」。如果三方皆以「維持現狀」為寄望,蔡英文恐就沒有可能甩掉此一現狀之所奠基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
再說不必否定。北京暫未以《台獨黨綱》為交鋒標的,若能在「九二共識」維持「善意」,蔡英文理應爭取「以自己的方式」,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詮釋九二共識。蔡英文既稱「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那麼「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詮釋九二共識」即順理成章。倘能如此,「九二共識」即是經由蔡英文「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加值的「九二共識」。那麼,也就不必否定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了。
對台灣而言,九二共識就是「憲法一中/一中各表」,與「不統/不獨/不武」;因而,在台灣而言,其實九二共識也是原則,亦是善意。在九二共識上,北京與台灣的「善意」有很大的交集之處。
呂秀蓮建議蔡英文,勿使五二○演說從黑箱裡跳出來,應該舉辦公聽會,徵求公意。那麼,蔡英文應當詢問大家:是否贊同「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詮釋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