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去梯言╱提防轉型不正義

.轉型正義 莫讓台灣成「怒島」
.人口老化 威脅蔡總統五大創新
.王毅「憲法說」 蔡英文別會錯意
.「雙/多專長」學制 跨領域學習需更多配套
.節水單靠漲價 未必有效
.國家靈魂委外 怎樣的「好事」
.流感在家休息 利人利己
.去梯言╱提防轉型不正義





去梯言╱提防轉型不正義


2016-03-02 01:41 聯合報 公孫策

德國一家智庫前天公布最新的轉型指數排名,全球一百廿九個國家當中,台灣名列第一。其中經濟指數第一名,政治指數和政府治理指數都是第三名。
聽來有點諷刺是嗎?我們是轉型國家中的模範生,可是國內「轉型正義」卻正喊得震天價響,似乎轉型得很糟糕的樣子。
轉型正義是對過去政府違法或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這毋寧是重要的,因為人民有怨,才會政權轉移,而人民的怨懟必須有一個結束(closure)。然而,對正義的期待卻往往落空。
《續笑林廣記》的寓言:雷公欲誅忤逆子,逆子道:「慢著,我問你,你是新雷公?還是舊雷公?」雷公:「這話什麼意思?」逆子:「我爹忤逆爺爺時,你在哪裡?」
你可以拿它當笑話看,可是它其實有著好幾個面像的啟示:其一、雷公殛誅逆子,是人們對正義的最後期待,但是,雷公卻可能「選擇性辦案」,例如只誅「子逆父」,不誅「父逆祖」。其二、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但卻可能因為時日久遠,真相混沌,無法得到真正的公平。其三、期待雷公主持正義,往往會落空。
而轉型正義有別於一般而言的正義,有「轉型期獨有之正義標準」的涵意,也就是可以異於一般的價值觀,可以做一些「超過」的事情。因而,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轉型不正義」。
秦始皇暴政「令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而阿房宮乃成為暴政的象徵。此所以,項羽一把火將阿房宮燒了,天下人心大快,沒有人認為那是「超過」,只因為那是轉型正義。
可是,項羽亦復殘暴(歷史評論那是「去一桀紂,復生一桀紂」),項羽也因此失去人心,卒至敗亡。反而秦始皇的歷史評價遠遠高於項羽,因為秦始皇對當時與後代的貢獻,遠遠大過項羽。這是所有新的權力者(無論古今)的借鑑:呼應人心,遂行轉型正義固然重要,但不要讓自己成為「又一個桀紂」卻更重要。
轉型正義施於銅像、黨部,還不是最嚴重;轉型正義一旦出現在司法,才最可怕。那未必是有權者主動干預司法,更可能的是司法系統內出現「向權力表態」的風氣。一旦司法出現「以轉型正義」為名起訴、判決,那可是「雷公選擇性辦案」,老百姓絕望了!



轉型正義 莫讓台灣成「怒島」

2016-03-02 01:40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桃園市龜山區中正公園內故總統蔣中正銅像,
228紀念日深夜被人使用白色油漆塗寫白漆毀損,
龜山區公所緊急派人清洗,不少民眾議論。 
記者曾增勳/攝影


二○○八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以租屋方式在一間房間內破壞電視、桌椅等家具來舒緩壓力為名起家的「怒房」(Anger room),近年來生意特別興旺,已擴展至洛杉磯、紐約等其他城市,成為熱門新聞。
近日來台灣發生一連串對蔣中正銅像「噴、淋、投」破壞舉動,甚至二二八事件被害家屬在六十九周年紀念會中,直接要求馬英九總統撤除中正紀念堂等。人人喊打,彷彿台灣變成「怒島」,確實令人憂心。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立即冠上「轉型正義」之名,允諾要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予以安撫。
其實,「轉型正義」在南韓歷屆政府屢見不鮮。發生於一九八○年五月,以全斗煥保安司令為首的一批軍人槍殺學生與市民約二百人的「光州事件」,後雖經南韓政府認定為「五一八民主化運動」,惟至今還有人認為是一場「暴動」。
一九九三年上台的金泳三「文民政府」對盧泰愚總統處理「光州事件」不滿,認為盧對軍校同期同學全斗煥故意放水,以「歷史和法律及正義的審判」為名,制定「五一八特別法」,讓全、盧二人接受法律制裁。
曾為美國傳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的許和平在其著作《指導力的危機》中嚴厲批評金泳三高舉「樹立正確歷史」名分,強行制定特別法,暗地卻行政治報復,殘酷又醜陋。
「清日」也屬於「轉型正義」。朴正熙總統上台不久即著手「淨化」韓語。日本殖民統治韓國卅六年,留下諸多日語摻雜在韓語使用,包括簡單的日常生活用語如筷子、蛋炒飯等。朴正熙強制各機關、餐廳等一律不准書寫或使用。
意識形態濃厚的盧武鉉比朴正熙更厲害。二○○四年在國會通過「清算過去處理法」,二○○九年民族問題研究所出版「親日人名大辭典」三冊,收錄近八千親日人士名單,包括具日本軍官背景的朴正熙。
有趣的是,南韓迄今以國家沒有「國父」為恥。執政黨代表金武成全心全力投入李承晚前總統「重新評估」事業,他一方面承認李前總統有功也有過,但另一方面推崇李前總統是大韓民國建國之父。
近日,國立首爾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韓相震也支持金代表的主張。南韓一直為「大韓民國(上海)臨時政府」主席金九和首任總統李承晚二人中,誰應是「國父」吵不完,但韓相震認為李應是建國之父。
金代表尊崇李的理由很簡單:「歷史記載功與過,但往往功比過多,因此要具備肯定觀察的心態,國家才有未來。」他進一步指出,用積極、肯定眼光評價現代史,才能建立一等國家和促成國民大和諧。
南韓歷任總統「轉型正義」經驗成敗,可供蔡政府參考。


王毅「憲法說」 蔡英文別會錯意


2016-03-02 01:40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2月25日在華府智庫CSIS發表演說。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賴昭穎/攝影


王毅在華府智庫發表演講,大陸官媒的相關報導均未見「憲法」字眼,標題僅寫「王毅:希望台灣當局新執政者接受一個中國」。大陸國台辦旗下的「中國台灣網」上對王毅談話則「一字未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大陸國台辦與外交部不同調?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認為,王毅說法是大陸默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國深表示,蔡英文的兩岸主張都還不清楚,「那要默認什麼呢?」
劉所長是「國家球體論」的創始人。所謂「國家球體」論和我所主張的「一中兩憲」,可以說是異曲同工。我在《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書中指出:國際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有一百七十二個,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有廿二個。對於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而言,台灣是名符其實的主權獨立的國家。
然而,國際上還有更多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卻不承認台灣。自從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海峽兩岸便在其有效統治領域之內分別各自實施一部「憲法」,也各有一個「中華民國政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兩個政府之間並沒有簽訂任何的和平協定。台灣在國際公法上的地位,是一個「處於內戰局面的既定事實的政府」,是一個有限制地位的政府,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在一九七一年取代「中華民國」聯合國席位,並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承認;從國家「主權」這個嚴謹的定義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海峽兩岸的現狀,我稱之為「一中兩憲」,劉所長稱之為「一體兩面」。只要兩岸政府都承認「一中兩憲」的政治現實,雙方便可以「對等政治實體」的立場,簽訂和平協議。劉所長認為:在和平協議簽訂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球體」只有一個政權代表這個國家,而中國這一「國家球體」的球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個競爭中的政權構成,她們分別在「背靠背的空間和場合」代表著中國,雙方形成了事實上的「一體兩面」的關係。
目前兩岸主要是「面對面」處理「人民事務」,就是兩岸人民交流交往過程的各種問題。和平協議簽訂後,兩岸共同事務合作將擴及「背對背」類型,例如在雙方各自「邦交國」全面保護兩岸人民利益問題。將來雙方甚至有必要主動作為「肩並肩」類型的共同事務,如釣魚台和南海問題等採取積極行動。
正因為王毅演講談的是「背對背」的「政權事務」,所以劉國深表示,王毅說的是遵循「你們那邊的憲法」,不能說大陸接受了中華民國憲法或憲政,而是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人民追求最高的法理精神,就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
王毅沒有「表錯情」,希望民進黨不要「會錯意」。如果蔡英文在五二○就職演講中仍然在這一點上「故作模糊」,那恐怕會是「一翻兩瞪眼」,「挑戰大於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