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別陷入有成長卻無發展的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407/web/ 

◆  聯合報社論/以罷免襲奪選舉權,民進黨的劫掠式民主
◆  聯合報黑白集/洪孟楷之莫須有
◆  經濟日報社論/別陷入有成長卻無發展的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別陷入有成長卻無發展的困境


2024-06-27 01:16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大學。 聯合報系資料照


輝達的黃仁勳訪台期間,帶來一陣明星式追風,所到之處人潮洶湧、美食地圖一再翻新,人人都想蹭他一下來增添光彩;即使諾貝爾獎得主來訪,也沒有這種盛況,被國際媒體稱為「仁來瘋」(Jensanity)。

表面上,這股旋風反映的是台灣年輕人崇拜科技和時尚,事實上更多是因為輝達股價飆漲,市值超過3兆美元、凌駕蘋果直逼股王微軟,被台灣人視為「財神」所致。如果黃仁勳讓大家更重視科技和創新,當然是件好事;但若因此扭轉社會的價值觀,讓大家認為科技萬能、人文無用,物質崇拜思維回歸到70或80年代,那就不見得是件好事了。

這種盲點,其實已被朝野相當程度地反映在政策和行為上。從新政府上任以來,上自總統下到部會首長,言語不離 AI、政策只有科技,幾乎不談論如何發展人文或服務產業,即可瞭解其內心思維。而今年大學入學申請的文史哲科系門可羅雀,成大歷史系竟然掛零,其他頂大人文類科也多萎縮低迷,南一中、建中和北一女的「人文社會資優班都已取消,其他菁英高中也岌岌可危,都可見一斑。在全民瘋輝達、台積電等股票之下,台灣社會儼然已不需人文社會學科,這是個正常或健康的發展嗎?

這種只重科技、不問人文的現象,是誤解了經濟成長的目的。其實,「經濟成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標,經濟成長很直接,只要透過消費、投資或出口增加,讓經濟生產提高,自然就帶來經濟成長或所得增加。但是,所得增加不一定能產生更高的快樂或幸福,必須同時重視教育、健康、分配、安全、自由、平權等面向,讓成長的果實平均分布到社會全體,才會讓人民有更高的幸福感,達到「經濟發展」的目標這就是「包容性成長」的真諦。政府應時刻關心的,是這些面向的發展,是否都能同時提升,而不是只關心狹隘的經濟成長而已。

經濟學家近年關注這種現象,特別留意到國六十年(1971年)巴基斯坦分裂為兩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後的發展,印證了有成長卻無發展的後果。當年,兩國人口類似,而人均生產長期以來都由巴基斯坦領先孟加拉。但到民國一O七年(2018年)前後,孟加拉無論是產業發展、人口成長、消滅貧窮、教育普及、人均壽命、兩性平權等各方面,都有超越巴基斯坦的表現,使得相對較貧窮的孟加拉的「人類發展指標」,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以全球136名領先了巴基斯坦的150名,「全球幸福指數」排名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也以102名領先了巴基斯坦的115名,巴基斯坦成了「有成長卻無發展」的典型國家

台灣若只重視經濟「成長」,卻不重視「發展」的話,難免也會掉入這種陷阱:台灣預期壽命提升緩慢且落後日韓程度正在惡化,所得分配緩步惡化但財產不均急速惡化,貧窮人口下降但世襲比例提高,教育水準提高但品質逐漸下滑,各種指標在在令人憂慮;相對改善的是「性別不平等指數」明顯下降,但整體「全球幸福指數」排名從民國一O六年(2017年)26名倒退到今年31名,是否正陷入這種困境,不無疑問。

比較正面的發展,是台大等幾所大學的醫學系,認知到醫師不能沒有人文素養,將國文和社會列為申請入學採計的科目,要求全台最菁英的大學生要有必要的人文素養。試想,若醫師們都只想著投入熱門的類科、集中在都會區開業、設法多開自費用藥、增加無意義的檢驗項目、甚至鑽漏洞A健保,那我們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將會呈現怎樣的面貌?有人文素養不保證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沒有人文素養卻可以確定問題會非常嚴重。

一場黃仁勳旋風,暴露台灣社會嚴重發展問題,賴政府該如何回應?
















聯合報黑白集/洪孟楷之莫須有


2024-06-27 00:55  聯合報/ 黑白集
針對有側翼網軍隱射台積電近日股價波動和國民黨立委洪孟楷索資有關,洪孟楷表示,4月份的質詢有辦法影響到6月份的股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為反擊國會改革法案,大噴口水栽贓對手。綠委吳沛憶便指控,藍委洪孟楷向國科會索取台積電機敏資料;言下,他可能洩漏台積電業務機密。正巧台積電股價連幾日下跌,綠營側翼立馬將兩事連結,稱股價跌與洪孟楷索資有關。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還原事情來龍去脈:四月三日發生花蓮大地震,次日台積電說明晶圓廠設備恢復率達八成;洪孟楷十一日質詢問到台積電的復原新進度及損失情況,要求國科會提供資料。這些,難道不是民眾關心的事嗎?如果台積電受損嚴重,大家都要假裝不知道嗎?這場質詢被綠營說成「索取機敏資料」,立刻和洩密及股價下跌連結,操作還真滑順!

吳沛憶對洪孟楷的指控,並非她個人天外飛來的靈機,而是民進黨整體戰略的一個橋段。其一,這是為了抹黑國會改革法案的「調查權」,說藍白立委可能拿民間企業的機敏資料交給對岸競爭敵手;為了有效打擊,護國神山當然是最佳標的。其二,前一天賴總統聲請釋憲,才說國會改革法案一旦實施,企業的機密勢將不保;次日,吳沛憶立刻跟進咬死洪孟楷。這個便宜,不賺白不賺。

洪孟楷平日反應機靈,但碰到如此「莫須有」的罪名,仍顯得手忙腳亂。問題是,民進黨動不動就把企業拖下水,它真的關心台積電嗎?














聯合報社論/以罷免襲奪選舉權,民進黨的劫掠式民主


2024-06-27 01:01  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處理國會改革覆議案後,戰場延伸至釋憲、罷免大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元月的大選剛過,新科立委上任不到五個月,落居國會第二大黨的民進黨已因心有未甘,正藉反國會改革法案之名醞釀一波大罷免潮。網路上已開始流傳綠營的「罷免名單」,鎖定特定選區內票數領先較少、或仇恨值較高的藍委,當成主要對象。藍營不甘示弱,也提出一份相對罷免名單要兩軍對撞,以牙還牙。從任何角度看,對剛上任數月的立委即醞釀罷免,不僅是一種邪惡操作,也是民主病態

卓內閣明知行政院對「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不可能過關,卻仍堅持提出,主要目的便是在塑造對立,為明年二月將展開的大罷免潮預備柴火。賴總統領軍府、院、黨、監四路提出釋憲,也是出於同一戰略,更廣泛地累積仇恨動員能量;一旦罷免戰爭奏效,或許綠營能收回國會最大黨地位也說不定。從這樣的態勢觀察,在大法官釋憲結果出來前,朝野的劍拔弩張將持續僵峙;釋憲結果出來後,雙方進入罷免大戰,台灣政治就更沒有寧日了。

在全球民主國家中,把罷免當成家常便飯來辦的,恐怕只有台灣。開啟台灣大規模罷免潮惡風的,正是民國一O三年(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後的「割闌尾」行動,由親綠團體發動鎖定多名藍軍立委進行集體罷免。儘管割闌尾行動最後全部宣告失敗,但民國一O五年(二○一六年)底《選罷法》修法下修了罷免的門檻,此後朝野此起彼落的罷免行動便難以遏抑。例如,總統大選失利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成為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其後,是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遭罷免;接著是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被罷免,成為首位被罷免成功的立委。

由於罷免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罷免權」這把鍘刀,不斷遭到政治人物或政治團體的濫用。正因如此,民進黨才處心積慮規畫明年二月的大罷免行動。罷免制度遭到這般濫用,對民主政治已構成兩項嚴重侵害:其一,是把罷免當成政治襲奪工具,用來劫掠選舉的結果,是一種野蠻行為;其二,罷免權的設計,本意在讓「原選區」選舉人可以透過罷免,「撤回」(recall)他們對特定民選公職人員的授權;而今,罷免權卻受到政黨或其他選區政團的操縱,造成少許罷免民意凌駕原先選舉民意的病態惡果

進一步看,一般民主國家行使罷免權,通常是因為該民選公職人員出現貪汙瀆職、行為不檢、或者施政違背選民意願及地方利益,才會受到選民厭惡而遭罷免。但在台灣,像「割闌尾」那樣的行動,卻是政黨間無差別的仇恨動員,嚴重悖離了罷免制度的設計精神。這次綠營鎖定的罷免對象,甚至與當事人的言行表現毫無關係,只是看準對方「好下手」,而且一出手就是要罷免一堆人。這種粗暴舉動,不是在劫掠民主是什麼?

更別忘了,罷免制度的提出,主要是為了「修補」選舉制度的不足,讓選民有機會將不得民心的公職人員淘汰。換言之,選舉權是主要民主工具罷免權則是輔助及補救工具。民進黨卻反客為主,赤裸裸把罷免權當成自己無法贏取民意報復工具,選舉輸了,就要利用罷免捷徑奪回來。這種只懂權力爭奪政黨,還有民主精神嗎?

最近基隆罷免市長謝國樑的行動如火如荼,距離二階段連署過關門檻不遠。其間,不時有民進黨政治人物公開鼓吹,有些團體甚至跑到北市捷運發送連署書;這些,都顯示罷免逐漸失去「原選區」及「選民發起」的精神。民進黨目前已殺紅眼,「拆樑行動既被當成序曲,後續的民主劫掠會更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