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重磅快評】花蓮「漂亮生活」破滅 速成觀光後遺症

.【重磅快評】花蓮「漂亮生活」破滅 速成觀光後遺症
.【即時短評】頂大面臨崩解 台灣高教提前宣布投降
.【重磅快評】慶富案「辦民不辦官」 陳師孟要查嗎?
.【重磅快評】連地質調查都要省 天佑台灣只用嘴巴喊
.【重磅快評】小英回春?賴神死亡交叉?藍綠高興太早了

.【重磅快評】為了總統到來 救災現場停工大半小時
.【重磅快評】蔡副建議遷都台中 賴揆恐怕第一個反對!
.【重磅快評】別否認,災難中政治還是無孔不入
.【重磅快評】金正恩的妹妹是他最後一張王牌
.【重磅快評】即使晃到頭暈 花蓮復原不可忘記這些事!
.【重磅快評】軟腳樓,絕不是老天爺安排的「恐怖巧合」
.【重磅快評】防災意識太薄弱 花蓮強震恐非單一事故
.【重磅快評】視察部隊都成機密 蔡總統怕什麼?
.【重磅快評】吳志揚盛讚鄭文燦背後的國民黨三個危機
.【即時評論】不再被意識形態綁架?核二廠2號機趁機重啟
.【重磅快評】無視台商人在冏途 綠營飢不擇食猛奏狂想





【重磅快評】花蓮「漂亮生活」破滅 速成觀光後遺症


2018-02-13 20:04 聯合報  主筆室
花蓮地震懼重創當地觀光。圖/報系資料照



花蓮強震造成17人死亡,其中10人是境外旅客,4棟倒塌大樓中有3棟與旅館、民宿用途相關,慘痛災情與對地震的恐懼重創花蓮觀光。行政院為此敲定花蓮觀光振興三大方案,每個觀光團最高補助3萬元,也有熱心民眾發起到花蓮旅遊,然而花蓮災情至此,除了天災使然,恐怕也與人禍相關。
四棟樓倒塌原因至今眾說紛紜,但大多認為應非原始設計使然。論者有的從基地問題出發,認為樓塌關鍵應是都位在斷層帶附近,或是因位於回填河道上、土壤液化造成;有的從建築年代出發,指出早年建築法規規定的耐震係數僅0.23,遠不及921後要求的0.33,當然無法抗衡本次強震的0.43,何況以統帥飯店來說,已建40年。
不少論者更歸因使用者問題,認為很可能是改建隔間牆及旅館相關設備太重,又未經結構技師確認改建後安全性,才釀巨禍。換言之,此次災情主要發生在旅宿相關建築,並非偶然。
以漂亮生活旅店而言,將原本只供8戶住辦的樓層硬隔成18間客房,好容納更多旅客,卻也加重樓地板承載量,凸顯出商家只顧速成開張搶錢、不顧旅客安全的心態;統帥飯店則可能是在提供更佳服務想法下,在老店中不斷新增設施,無心下致使負荷過重。兩者出發動機雖有不同,但都顯現追求觀光利益之餘,未按部就班打好基礎。
這正是台灣猛喊發展觀光下的亂象環節之一。不論是民眾已很熟知的血汗司機、恐怖遊覽車、瘋狂趕路行程、高價黑店,或是近年各處一窩蜂蔓延的旅館、民宿乃至日租套房,說穿了都是想追求快速利益。因為想快,所以沒時間好好打好安全基礎;因為想利,所以沒空間撥出安全成本。
更不堪的是,在漂亮生活以及擬蓋民宿的吾居吾宿七到九樓違建案中,面對民眾檢舉,政府單位竟以人力不足為由未繼續處理。身為地方政府,本該對當地斷層及土壤液化區的商用建築有所警覺卻未注意,已是慢半拍;倘若連被動處理檢舉時,都還不敢或不願祭出斷水斷電等不用費人力的措施,也難怪相關人士會認為問題關鍵在業者後台硬、民代關說了。
內政部稱將在6月前快篩全台921地震前興建12,656棟9樓以上建築耐震度,觀光局也稱要在收集合法旅館民宿的旅宿網加上耐震標章,若真確實執行,多少可收安定觀光旅客之效。但在這同時,也該同時關注全台非法旅宿的安全問題,並進一步說明合法旅館若無法拿到耐震標章的處理辦法,才是以金彈和溫情喊話救花蓮觀光之餘,更負責任的表現。



【重磅快評】連地質調查都要省 天佑台灣只用嘴巴喊


2018-02-13 09:35 聯合報  主筆室
0206花蓮強震,氣象局地震中心圖示「米崙斷層」。 聯合報系記者曾吉松/攝影


0206花蓮大地震17名罹難者昨天公祭,祈禱他們能順利的返還天家。想必放不下,最起碼的要求,想知道地震怎麼發生的?很遺憾,經濟部地調所勘查震災現場後昨天提出報告,米崙斷層是有錯動,但不是地震源頭;外海20公里震央的斷層資料不足,無法判定地震原因。
地調所的話很誠實,未掩飾國土資料不充分的大問題,過去財政支撐不足,做外海調查太難,負擔不起。當資料不充分、不透明,再厲害的地震工程專家也束手無策,「總得告訴我方位、大小,才有辦法思考怎麼做防震、減災的努力。」工程界這話不知說了多少年。
0206地震不是米崙斷層,原凶是誰?目前逐漸理出的頭緒。菲律賓板塊沒入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引發米崙斷層錯動;懷疑因美崙山隆起,引發米崙斷層周邊破碎帶沉陷,進而大廈傾倒。麻煩的是,板塊擠壓引發0206群震外海的震央位置,迄今沒有現勘資料;即連陸地的米崙斷層線如何錯動也有爭議。
台灣只有地調所已公布的33條活動斷層嗎?連地調所都說不止。梅山、屯子腳等斷層因為資料不周全,尚未指定為活動斷層,當然也未指定斷層線周邊的地質敏感區,自然最末端的建管加強防震設計、地質補強查核也未啟動,很難想像萬一的地牛扭動。
國土資料欠缺是減災無作用的核心問題,不止是地震,連地質調查都做得不確實。例如國道5號南港頭城段,沿線最高點是彭山隧道;在路廊未確定前,地質鑽探捨不得花錢運機具上山頂做垂直鑽探,只在山腰斜著開個鑽孔探測,不準是一定的。幸而路廊確定後認真雇直升機送機具上山頂,找到堪信垂直鑽探的地質資料。
日本311東北大地震重創福島核電站,讓全球核電廠紛紛把抗震當成頭號要務,台灣自也不例外;但一番檢視,真是汗毛直豎。影響核1廠、核2廠安全甚巨的山腳斷層,已知除了陸域斷層線的隱憂,更往外海延伸至少40公里。遺憾的是,當年或因財力困窘,連已知的40公里斷層帶延伸都只是象徵性地勘查。
沒有透明、翔實的地質資訊披露,談減災、防災都是緣木求魚。災難不可能避免,只能相對地減少,這得認真面對,光說「天佑台灣」是毫不濟事的。


【重磅快評】慶富案「辦民不辦官」 陳師孟要查嗎?


2018-02-13 11:30 聯合報  主筆室
慶富案起訴陳慶富五人,藍綠政治人物全身而退。 製表/黃宣翰


幾年前資本額僅五億元的慶富造船集團,竟然能取得三百四十九億元獵雷艦標案,更搞到國家、全民蒙受巨額損失。但偵辦本案的高雄地檢署顯然「辦民不辦官」,一干捲入的藍綠官員統統簽結,國家遭掏空的結果竟然僅剩一些官員行政責任待查,當然舉國譁然。
慶富案從招標、評選到撥款,藍綠陣營各自挑對己有利的部分打。例如馬政府任內的評選會議正、副召集人都缺席,只有八名評選委員出席。但綠營全面執政後,行政院去年調查後也僅認為招標規範、評選過程有缺失,檢方也查無對價關係等不法情事。試想,以綠營掌權後全面追殺的狠勁,如真有問題又怎可能放過藍官?
不過,對於最可疑的慶富副董事長陳偉志自曝「去總統府溝通」後,國防部就撥付廿四億元款項一事,檢方調查認為,陳偉志所言與事實不符,而且軍方是依慣例調撥預算,未違反預算法。如此結果,真能解大眾之惑,釋大眾之疑?
從法律面看,國防部雖堅稱給慶富廿四億元是依法流用,但真是如此嗎?國防部從各軍種的武器採購項目中「乾坤大挪移」籌錢,如此對同一計畫超寬鬆解釋,將尚未編入年度預算的獵雷艦第三期款項逕行支付給廠商,實乃大膽閹割了立法院預算審查及監督權。面對如此離譜動用預算行徑,沒有高層授意,國防部官員何敢擅自作主?
從實質面來看,根據檢方調查,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前主任黃志芳也表示當時陳偉志確曾來總統府溝通,並抱怨海軍撥款條件嚴苛,但他沒回應、也沒轉達。如果檢方辦評委時曾清查評委及其親屬的資金是否可疑,誠不知關於「乾坤大挪移」部分檢方又清查了那些人的資金流向?進一步言,以政商關係利益輸送的常態,僅查相對人及其親屬帳戶有何可疑資金流入,又豈稱得上是完善縝密的辦案?
以遠在南部的地方檢察機關規格,欲清查執政高層是否及貪腐,也未免太過異想天開,這就不禁讓人聯想到蔡政府上台後即廢特偵組的「遠見」。當初特偵組設立的目的,正是為專責偵辦總統、副總統及五院院長、立委等黨政高層貪汙或重大經濟舞弊案,卻因政治鬥爭黯然打烊。
慶富案可謂特偵組關門後的第一件牽涉總統府之大案,交由地方檢察署偵辦結果竟是官員沒事。真想請問甫上任、誓言要查「辦綠不辦藍」法官的監委陳師孟,類此「辦民不辦官」的司法官及司法機關,是否更該查一下?


【即時短評】頂大面臨崩解 台灣高教提前宣布投降


2018-02-13 19:59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台大校園一隅。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聯合報願景工程對全國大學調查,逾七成大學校長憂台灣高教恐剩不到五年的競爭力,台灣多數大學在國際評比中排名又逐年下滑,甚至被大陸狠狠甩在後面。令人詫異的是,就在頂大競爭力面臨崩解邊緣,政府給優秀大學的錢,卻越來越少,難道教育部還在「狀況外」?
大家引頸期盼的高教深耕計畫今天公告結果,教育部之前宣稱打國際盃校數會便變成個位數,讓大家以為教育部終於「清醒」,願意集中火力,集中經費推升高教。但結果一公布,令各校譁然,台大的經費腰斬,比「邁頂」第一年經費少了12億,成為名符其實的「失血受災戶」。另外,清大、成大的經費相較「邁頂」,也分別短少兩億和五億。
這次高教深耕計畫的經費分配,除了兩所轉型、將退場的學校之外,各校「人人有獎」,甚至連淹水線學校,也分到經費。已經送進加護病房的學校,教育部都還願意給活命錢「急救」,但面對真正有競爭力的大學,經費卻少得可憐,這樣要怎麼打國際盃?簡直等於提前宣告投降。
以這次高教深耕計畫的研究中心為例,一案最多不過五千萬,要怎麼跟國外一流大學動輒上億元的實驗室比?
另外,台灣國際排名頻頻被大陸「超車」,大陸在高教發展的成果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其經費數倍於台灣,且長期穩定,讓國內優秀人才,願意投入高門檻研究。十年下來,以北京大學為例,THE排名指標的論文被引用率30%,已超越許多歐美傳統名校。
面對種種困境,教育部根本還沒搞懂頂尖大學在國家的定位,經費沒有集中火力給最優秀的大學,反而是每間大學「給你一點錢,做一點小事」,讓大家都高興。但事實上,要如何成為偉大、具國際能見度的大學,沒有錢,還是萬萬不行。設備更新、研發教育都要錢。
此外,台灣高教也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國內幾所頂尖大學都面臨優秀教授聘任不易,資深教授逐漸出走與退休。台灣大專教師薪水是鄰近國家的一半以下甚至三分之一,年金改革大砍教師退休金,更是雪上加霜。
幾所頂大的高教經費嚴重不足,台大過去每年來自於五年五百億經費,已是十年前約一半的水平,從30幾億一路滑到17億,本來大家對於高教深耕懷抱希望,但沒想到台大拿到的經費也才18億,台灣究竟要怎麼延攬、留住人才?也難怪有台大教授說,他被國外大學吃豆腐,感謝台灣創造讓他們挖人的好機會。
台灣高教經費的嚴重短缺,足以遇見台灣頂尖大學的崩解,屆時不是只有台大等幾所頂尖大學排名的問題,台灣產業也勢必比現在更加缺乏競爭力。
過去的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確實推升了大學排名,而當前政府的高教政策,強調造福每個學生,但如何在高教公共化和提升競爭力之間找到權衡,更要謹慎思考。小鍋小灶、皆大歡喜之餘,台灣高教未來恐節節敗退,淪為人才輸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