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朱宗慶/跨出線上觀演新嘗試,做就對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跨出線上觀演新嘗試,做就對了!
◆  羅智成/再見巴塞隆納
◆  嚴震生/時間證明波灣戰後撤軍是正確決定
◆  黃介正/中國大陸與帝國墳場
◆  周行一/從電影票房收入看未來中美關係







朱宗慶/跨出線上觀演新嘗試,做就對了!


2021-08-20 03:17  聯合報 /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因應防疫限制入場數時,線上觀演、線上與實體併行,是提供多種可能和多元選擇。圖/兩廳院提供


將場景回放一年前此刻,歷經演出幾停擺三個月,劇場解封、演出重回軌道後,表演藝術界利用疫情期間研磨作品,許多精彩節目大放異彩。更早前,曾一度備受探討的線上觀演機制,似乎也因重心轉回劇場而放慢腳步,甚至暫停。

直到今年疫情急襲,劇場冰凍之際,線上觀演話題再被提起。在嚴峻疫情下,的確有「不得不做」的思考;在因應防疫限制入場觀眾人數時,線上觀演、線上與實體併行,是提供多種可能和多元選擇。

在國際許多劇場閉館一年多後,台灣面臨各國經歷的疫情境況,多數認為這疫情,將帶來人們生活與工作方式、社會型態,甚至思維模式的改變,也將成為「共存新常態」。

因此,「線上觀演」不能只視為無法進劇場時的備案。目光放遠,數位文化為未來劇場帶來更多想像,包括創新演出型態、開發全新體驗模式,從節目、推廣、行銷上,與觀眾產生更多互動與連結,這對表演團隊與場館來說,都是重要創新共學課題對觀眾言,也開啟另一種欣賞演出的習慣與可能性。而線上與現場的相輔相成、互為加分,達到「虛實整合」,更是令人可期的前景。

當然,劇場的視聽臨場群體互動即時共感的特質有其不可替代性,這樣獨特、迷人特質,是吸引許多人進劇場觀賞演出的主因。因此,如果能夠把線上觀演新嘗試,轉換成帶動並創造演出價值,讓線上觀演轉變成觀眾進劇場看演出的動力和期待,無疑是互為加分與加成,那麼其所形塑的未來性和可能性,將開拓出表演藝術發展的新契機。

因今年疫情催化文化部鼓勵下,線上觀演加速展開,並朝收費機制嘗試,也引發論壇、經驗交流的對話。而表藝界因實作展開,關切到多項實務面議題,這些現象也為表演藝術史踏出非常重要一步,包括,如何從觀眾在螢屏前視角切入,來探討和解決諸多演出和製播問題。

舉例說,鏡頭之下,場景布置、燈光配置、音響收音、妝髮設計等細節,均與劇場內的現場演出大不相同;架機拍攝、運鏡手法、錄播環境與軟硬體設備條件,更將影響觀眾體驗;如何抓住觀眾目光,甚至創造互動共感可能,皆有賴演出製作與攝影團隊不斷思考及嘗試再嘗試。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台灣表演藝術的創意創新動能不容小覷。推動線上觀演虛實整合,雖然投入的人力、物力與資源須同時關照到現場製作演出,以及線上拍攝播放等軟硬體配套,所費不貲。但政府如能持續關注、投入資源,勢必將加速帶動、推升成效。

線上觀演模式建立,正是時候。相信透過表演團隊、場館、觀眾、政府,及線上串流平台,共同投入資源、專業與人才努力,過去大家在劇場演出所共創經驗,也將會爆發出未來種種「可能」的最大動能。

不論是過往的腳步放慢做、疫情時期的不得不做,或下定決心全力衝刺、用力做,線上觀演這條路,已然起了頭,許多人也在路上,雖然路途遙遠且困難,但不管如何,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