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加強產業監管的深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732/web/ 

◆  聯合報社論/「蔡蘇體制」的破漏,應算在誰帳上?
◆  聯合報黑白集/蘇倍券轉彎,高端蔡呢?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加強產業監管的深意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加強產業監管的深意


2021-08-19 00: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股市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近期中國股市及全球中概股全面下跌,MSCI中國指數由6月以來跌幅達到二成,而如果從今年2月的高點計算,跌幅更高達三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北京政府對科技與補教業加強監管,引發市場恐慌所致。

資料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已發布超過50項涉及反壟斷、網路及數據安全、教育、金融和社會公平領域的新監管規定,平均每周至少採取一項新的監管行動,頻率遠高於過去幾年,且每有重大監管新規頒布,均導致金融市場重創。諸如去年11月螞蟻金服IPO叫停,其母集團阿里巴巴更於今年4月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182億元人民幣;6月滴滴出行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後因違反網路安全為由遭審查;7月整頓教培行業的新規上路,不只封死了中國補教業的資本運作空間,更引發市場對於限制「協議控制」投資方式的集體恐慌;8月騰訊被迫限制手遊時間,以及中國工信部規定智能網聯汽車數據須在境內存儲等,又讓市場憂心將影響字節跳動和騰訊等公司的海外發展。

這些監管新規所涉及的行業五花八門,加強監管的目的從追求國家安全,到學子健康、經濟公平、社會風氣等,不一而足。目前看來,這波加強各領域的監管力度非但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更是一個中共由上而下,對於中國企業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所應扮演角色,以及中國企業與政府、人民間關係的重塑運動。

具體地說,近期中國行業監管動作頻頻,實是兩大思維的反映:一是習近平亟欲在2022年中共20大延續執政,不僅要確保企業對共產黨在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上的關切事項作更多地服務,也要向這些中國科技巨頭宣告,中共的絕對領導權威不容侵犯。因此,過去中國企業的野蠻生長,或是取悅海外投資者都將不再是優先選項。同時,在美中科技戰的背景下,中共擔憂西方透過市場力量、數據使用影響中國科技業發展與國家安全,甚至動搖統治基礎,掌握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遂成為這波加強監管的首要目標。

二是今年3月中共兩會宣示中國全面脫貧,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但伴隨經濟長期快速成長而來的是已經惡化、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鑑於這些問題將深切地影響中共的統治基礎,故在經濟成長目標取得階段性任務後,北京當局施政的首要任務從追求成長轉向處理貧富差距、房價高漲、少子化等社會問題,像是透過反壟斷調查試圖改善電商領域及科技業大公司持續獨強的現況,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便首當其衝;發布保障外送員權益的新規,即是強化企業對勞工的保障,亦導致中國最大的外賣平台美團在港股價大跌;對於補教業的雙減新規亦復如此,名義上是希望透過新規減輕家長和小孩負擔,實際上則是衝著貧富差距將造成階級複製而來,以期改善少子化問題,兼顧社會公平。

當然,近代經濟發展史上也不乏擁抱國外資本及國家安全之間的爭論,但若論人治色彩與其執行力,中國可謂數一數二。回顧自2012年起的反貪腐,到2018年2月先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法制化監管,3月份遊戲版號暫停發行,更直接導致中國遊戲市場停擺逾半年,6月份境外新藥上市及仿製藥新規重創製藥業;再到2020年11月至今的科技、網路、教育等監管都是例證。因此,在評估中國經濟與產業發展潛力時,投資人理應將近年監管政策的轉彎所造成的干擾,列為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之一,更要有政策鐘擺縱然再次擺回,市場樣態也未必全如往昔的心理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蘇倍券轉彎,高端蔡呢?


2021-08-19 00:2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蘇貞昌堅持印發五倍券。記者胡經周/攝影


蘇貞昌堅持印發五倍券,強迫挨餓民眾花錢參與振興;黨內各派系趁亂造反,賴蔡總統撐腰,總算一舉「光復」行政院。蘇揆自知不敵,彎腰迎綠委密商千億券事,全黨重修舊好;但券照印還延後發,對渴求現金救急的百姓如同苦上加苦。

疫情看似稍稍趨緩,但蔡政府卻讓人民不得好過。全台一半人領了紓困或救難金,但接種一劑疫苗者則不到四成,還不知道第二劑的下落在哪?紓困難,打疫苗更難。蔡總統讓蘇揆放過百姓口袋,但她自己的疫苗政策,仍打著愛國主義綁架人民手臂。

蔡政府揠苗助長挺高端,見人民信心不足,便推饑餓行銷。環顧亞洲各國搶貨各出奇招,進入第三劑爭奪戰;唯獨蔡政府好整以暇,疫苗見底就叫人民忍一忍。官員則千方百計,呼喚年輕人打高端,為蔡總統的生技夢加持。

各國領袖皆忙於對付變種病毒,蔡總統閒待下周打第一針。全台幾乎無疫苗可打,衛福部則殫精竭慮,讓舉國陪總統等高端。大內宣造勢「連高端都打不到」,明明產能不足緊急使用,竟唬爛成供不應求。

蔡總統等到她鍾愛的疫苗,人民被迫收看她的注射秀,仍須繼續承受疫情威脅。防疫政治的荒謬,讓人得見「蘇倍券」還馬英九公道;而高端蔡一意孤行,竟顯得蘇揆髮夾彎良心未泯。











聯合報社論/「蔡蘇體制」的破漏,應算在誰帳上?


2021-08-19 00:2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執意發行「一千換五千」的五倍券,因黨內不同派系立委造反,由蔡總統出面勸阻,蘇揆才同意全民皆免兌換。這個事件,與其說是民進黨立委對蘇揆獨斷已忍無可忍,不如說是「蔡蘇體制」的勉強拼合,已到了難以維持表面和諧的地步。兩年半來,蘇貞昌有時幫蔡總統擋箭,有時狐假虎威濫權,不僅使得府院的權責界限越來越難廓清,國政的鬆弛也日益嚴重。

蘇貞昌二○一九年初以新北市長敗軍之將出任閣揆,這或許是蔡英文的用人奇招,或許只是暫時性的安排;但兩年多來無法找到適當人才接替,也間接助長蘇貞昌的傲慢自恃。以五倍券的發行為例,民間要求發現金的聲浪強大,對去年的三倍券頗多質疑,綠營民代也都感受到這股不滿;但蘇貞昌一意孤行,堅持要發行兌換的五倍券。為此,蔡英文先與蘇揆見面談過一回,蘇貞昌以為他已說服總統;直到英系立委公開反彈,他才放棄兌換,但仍堅持印製五倍券。多麼執拗的閣揆!

從五倍券的決策,即可看出蘇貞昌的獨斷與偏執到了什麼地步。對於在野黨呼籲發放現金,他置之不理也就算了;但這類聲音在民間相當強烈,許多民進黨立委也持此論調,蘇揆卻決心漠視到底。再者,蔡總統在府院例行會晤要求他「好好與立委溝通」,已暗示她有不同意見;但蘇揆未聽懂蔡英文的話中話,和立委溝通時,只同意九百萬人免付千元。直到最後,是十名英系立委同步在臉書公開主張「全民免付千元」,蘇揆才知道勢不可挽。

蘇貞昌之所以托大,一則是他性格使然,二則是他知道蔡總統需要他在前面幫忙擋箭,故而有恃無恐。諸如,萊豬進口之爭,或者桃園藻礁與中油三接之成敗,乃至於一波波疫苗荒如何解決,不少都出自蔡英文的決策,這些爭議都有賴行政部門幫忙紓解及善後。蘇揆仗恃自己不可或缺,以致連民意和黨內意見都棄而不顧,這是他個人嚴重的盲點。長期下來,他好大喜功的行政作為常犯眾怒而不自知,也逐漸變成民進黨的政治包袱。

從蔡總統的立場看,蘇揆的老練、厚顏和霸道,的確有助於幫她擋住不少射向總統的箭。不僅如此,總統還可利用蘇貞昌的鐵臉和酷吏形象,襯托自己的柔軟和理性,讓許多政府思慮不全的施政責任落到蘇貞昌身上。每次出現爭議事件,蘇貞昌聲望的滑落幅度都比蔡英文大許多,這正是蔡英文精明之處。無論如何,民眾對政府的施政期待畢竟是一體的,儘管總統和閣揆的風格略有落差,但久而久之兩者的責任和形象都會疊在一起,民眾必然會把總帳算在民進黨頭上。亦即,蘇貞昌偏執形象不改,終會變成蔡政府的汙點。

人們談到「蔡蘇體制」,當然是認定政府的運作是一體的,而不是兩個個別政治人物的演出。問題是,台灣當下的氛圍,政治經常被化約為「個人」的意志與行動,甚至歸類為「派系」的爭奪殺伐。如此一來,政府體系的有機運作與分工制衡幾乎消失不見,一個國家對人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被略而不談。

尤其,在蔡蘇體制的病態結構下,立法院的功能遭到貶抑,立委的意見可有可無,監察及司法機構則退化成黨派的打手。這些,無一不是蔡蘇體制的大問題,因為「體制」已被掏空。民進黨自己也許看不清,但「蔡蘇體制」的斷裂和破漏,後果都丟給全民承擔,五倍券正是這樣一個四不像的怪物。要算總帳的話,民進黨是逃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