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勞保將破產的國安危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780/web/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勞保將破產的國安危機
◆  聯合報黑白集/演齣「台北時刻」都不夠
◆  聯合報社論/醒醒吧,蔡政府別再炮製美國幻覺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勞保將破產的國安危機


2021-08-20 00: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勞保存在五年內破產的危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當前最嚴重的社會體制危機是什麼?近期除了天災與奧運外,新冠疫情似乎成為公共論壇唯一主題。但在同時,國家許多必須推動的改革都已近乎停頓,其中最急迫的莫過於五年內勞保破產的危機。

由於勞保給付涉及千萬以上勞工權益,勞保基金的巨額隱藏債務,當然是最嚴肅的國安問題。政府官員十分清楚勞保困境,社會大眾也非常擔心退休權益的懸而未決。儘管勞保體制的安全性正快速地被摧毀,迄今卻仍未見國家最高領導者宣示果斷改革勞保的決心。

勞保財務出現問題的最重要原因,是未能依社會人口結構變化核實精算費率,導致保費收入與承諾給付之間出現結構性赤字。此外,基金管理人未盡善良管理人責任,投資績效不彰,甚至出現圖利自己的犯罪行為亦為人詬病。勞保長期「給多收少」的結果,責任負債已到了沒有應對資金去彌補的地步。據估計,2010年勞保未提存責任準備約為5兆元,到了去年6月底竟已超過10兆元。

面對勞保財務危機,我們常見社會學者提出未盡周全的解方。所謂「延退、少領、增加保費」的建議,皆係針對勞工權益調整,反而忽略政府當初在規劃與執行政策時的缺失。「延退」或許因人口結構的變遷而有其必要,但「少領」則是巨幅刪減給付,逼迫退休勞工近乎成了「下流老人」。至於要求後進勞工現在「增加保費」彌補收支短差,未來卻可能請領無門,更讓他們憤憤不平。

執政者若想解決勞保財務問題就要有決斷力,改造要具全面性,政治手腕更必須高明。我們不可重蹈公教急促年改弄得怨聲載道的慘痛經驗,縱使改革時間已被壓縮,仍應遵循時間換取空間的基本原則來化解危機。在此提出以下四點改革建議,提供政府參考。

首先,為避免勞保基金財務缺口擴大,政府應採取鋸箭方式,限縮問題的範圍。如同股票投資要設停損,我們必須修正現行連「隨收隨付」都做不到的勞保制度。過去無論行政或立法部門都宣示承擔勞保年金的「最終給付責任」,現在就是政府出面履行責任的時候,年輕世代不應也不宜再負擔已然破產的勞保制度。

其次,我們必須改造退休體制,將勞保轉換為基礎年金,重建新的三層年金保障架構。基礎年金必須採取「資金充分到位」的管理模式,以確保年金的永續性。初入社會的新鮮人應參加新年金,已加入現行勞保的勞工,則在一定轉換條件下可換軌納入,未來國民年金也可以根據資金到位狀況併入基礎年金。至於無力繳納費用者,政府應以社會福利科目撥款繳納。

第三,必須充分挹注勞保基金。目前勞保的收支缺口必須足額弭平,而非每年杯水車薪補貼二百餘億元資金就交差了事。另外,更建議政府每年至少應將國營事業上繳盈餘的二分之一,即約1,100億元移充勞保基金,直到勞保基金給付義務結束後再轉至基礎年金。

第四,調整現有勞保給付條件及基金管理。政府鼓勵中高齡勞工延退,不僅可舒緩當前人力短缺,也能減輕勞保給付壓力。但政府仍應盡洪荒之力維護退休者的給付權益,而非大幅刪減。至於勞保基金的投資績效則應透明化,要能被社會有效監督;經理人若投資績效不佳,應對社會承擔起應負的政治責任。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治人物既然承擔政府管理工作,就有義務替眾人解決問題。行政院長去年底曾在立法院公開承諾勞保年金改革的審議不會拖過2024年;現實狀況則是明年起一連串的地方與中央公職選舉,社會根本無暇討論事涉勞工重大權益的改革,行政院的拖字訣已重傷千萬勞工對政府的信任。

既然勞保即將破產是威脅國安的重大問題,我們籲請蔡總統應挺身出來,立即召開跨黨派朝野共識會議,擺脫政黨間的算計,確實解決勞保收支失衡的沉痾。











聯合報黑白集/演齣「台北時刻」都不夠


2021-08-20 01: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 美聯社


近日流行的政治謎題是:「今日阿富汗」是不是「明日台灣」?藍綠為此吵翻天。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被問到此事,毫不猶豫地說:台灣與阿富汗完全不同,美國對台承諾「神聖不可侵犯」,堅實一如既往。

這問題弄到蘇利文都要出面回答,顯然已非台灣自家茶壺裡的風暴,而是國際上的普遍質疑,包括美媒在內。甚至北京都來見縫插針,喜歡胡侃的環時老總也推文,要台灣別再相信美國。

藍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前年香港反送中,綠營咬死「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害國民黨大選輸得灰頭土臉,現在當然要拿來奉還。可是,綠營賣「芒果乾」管用,藍營要賣卻猶豫了,像馬英九就趕忙澄清台灣不是阿富汗。這個「今天誰誰,明天台灣」的公式,彷彿民進黨專利,國民黨一用就是舔共。

這個比擬,還真的引喻失義。阿富汗這二十年,美軍是真刀真槍在那裡駐守,還發餉養了一支卅萬人的政府軍。反觀台灣,卻只有參議員腦中的三萬幽靈美軍,要演一齣契努克直升機屋頂撤人的「台北時刻」都成問題,「明日台灣」這半句應逕行作廢。

蘇利文的保證,說得斬釘截鐵;但別忘了,他就是十年前將一篇「棄台論」文章寄給老闆希拉蕊的傢伙。他的保證效期多長,台灣得清醒點!












聯合報社論/醒醒吧,蔡政府別再炮製美國幻覺


2021-08-20 00:5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各界對「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議論,蔡英文總統沉默數日才發表談話,說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靠自己保護,自己要更強大、更團結,不能一味依賴別人保護。圖/民進黨提供



美國撤軍導致阿富汗情勢驟變,引發各界對「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議論。對此,蔡英文沉默數日才在民進黨中常會發表談話,說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靠自己保護,自己要更強大、更團結,不能一味依賴別人保護。同一時間,民進黨發言人卻痛批在野黨操作美國「棄台論」,其態度看不出任何反省意味,遑論號召團結。

阿富汗政權再度淪入塔利班之手,全球均受到嚴重心理衝擊,美國總統拜登的聲望也應聲重挫。在台灣,人們對此情勢變化尤其感受深刻。近幾年,蔡政府被川普和拜登當成美國「反中」戰線的馬前卒,蔡英文更在香港「反送中」期間操作「亡國感」,而得以順利連任。蔡政府一直形塑的印象是:台灣擁有美國堅實的支持及保護,這是台灣反中的最大支柱。如今,人們看到美國棄阿富汗如敝屣,當然會擔心台灣也遭同一命運。

「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是不是恰當的類比,其實頗可商榷。原因是,阿富汗和台灣的處境與主體性均截然不同,塔利班和中共也完全無法相提並論;這個類比中,主要的共同因素就是美國。對台灣而言,從阿富汗變天看到美國為自己的利益輕易拋棄盟友,事後拜登又說出一番冷血的話為自己的誤判辯解,任何人都應猛然省覺:盟友的保護原來跟紙一樣薄,隨時可以撕毀。蔡總統會說台灣唯一選項是靠自己保護,恐怕也是覺得無詞幫美國辯護,只能如此安慰國人。

問題是,蔡總統主政的五年多,在兩岸關係議題上,她真的是以壯大台灣、團結台灣、保衛台灣為目標嗎?事實恐非如此。如人們所見,蔡政府更多時候是在向國人放送美國力挺台灣的幻覺:美國又出售我國多少武器、美國國會又通過什麼友台法案、美國贈送我國多少疫苗、美國又派什麼官員來台旋風訪問、美台又重啟中斷了五年的TIFA談判等等。這些,表面上看似美台雙邊關係在提升,其實未見多少實質改變,多數時候只是滿足台灣卑微的「自我感覺」罷了。

比較令人憂心的是,蔡政府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台灣深深地嵌進美國的反中戰略布局,讓自己變成一枚供華府運用的棋子。如此一來,原本台灣具有更多自主性及彈性的兩岸政策布局,因為被納入美國的亞太戰略,主體性卻變得模糊,而挑釁的角色反而顯得突出。這幾年,兩岸關係走向難以緩和的地步,正是因此之故。

蔡總統主政後,宣示台灣應擺脫對中國大陸的過度依賴,這是正確的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她卻把中共當成最大敵人,把台灣推向依賴及討好美國的位置,因而削弱了台灣的靈活度及自主性;這些,都看不出是在讓台灣自我壯大。蔡政府的許多作為,更已到了對美卑躬屈膝的程度:例如,片面開放萊豬進口,完全違背全民的利益與意願;為討好川普政府,讓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把企業當成外交工具;為了迎合美國國衛院,讓國人注射未經三期臨床試驗的高端疫苗。蔡政府為了自己的外交利益,竟做出這些反理性、反自由、反科學的決策,誰知道他們在其他黑箱領域會犧牲多少國家利益。

與其說「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是一個黑色預言,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政治警語,提醒人們不要再相信美國會「協防台灣」、「保衛台灣」的輕諾。美國是一個民主盟友,但它守護的是它自己國家利益,它的子弟不會為其他國家無謂地流血。不論蔡政府炮製了多少美國幻覺,這就是冷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