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992/web/◆ 聯合報社論/美中會談火爆交鋒的情緒與玄機
◆ 聯合報黑白集/裝傻的條件
◆ 經濟日報社論/景氣反彈帶來的金融動盪
經濟日報社論/景氣反彈帶來的金融動盪
2021-03-22 00:4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本報系資料庫)
隨著各國疫苗陸續開打,北半球脫離病毒活躍的寒冬,各地疫情明顯改善,封城措施逐漸退場,全球邁入後新冠的景氣復甦期。市場預估美國今年第1季 GDP 可能有10%以上的驚異成長,而台灣也感受到這股景氣回春潮。
眼前春燕現蹤,值得慶賀;然而迎接復甦,卻有兩點不禁讓人擔心。首先,現在的復甦是否只是各國封城後的短期反彈,缺乏長期力道;再者隨著景氣活絡,全球物價蠢蠢欲動,市場對於通膨的擔憂,已經反應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迅速升高,進而帶動美元升值並震盪金融市場。
今年以來的景氣、物價、利率、匯率的波動,加劇了各國金融市場起伏,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在近期撰文警告,當前美股的市場狂熱將「含淚收場」,重演類似民國 97 年(2008年)般的崩盤慘劇。「股神」巴菲特盟友、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孟格也在上月警告,雖然不確定是什麼時候,但美股泡沫最終將會破滅。儘管疫情下屢創新高的各國股市,讓有識之士擔憂,日後恐將有大幅度修正,但我們相信目前活絡的金融市場,有相當大的部分來自於後疫情時代的期待,而今年一整年全球經濟將有堅硬的基本面。
今年全球經濟底子硬的重要原因是,重量級國家會比預期更早脫離疫情。目前全球主要疫苗隨著藥廠的代工模式建立,產能逐步擴大,美國已經將成人接種完成的時間從7月提前至5月,比預期提早兩個月,這意味著在旅遊觀光旺季的夏天之前,美國就能回復所有經濟活動,且讓美國藥廠的疫苗供給轉向全世界。
今夏之後由美國開始,歐美日地區將陸續完成群體免疫,重振沉寂許久的服務業,各國失業率會明顯改善,帶動消費迎向秋冬的購物旺季。此外,除了後疫情的報復性消費之外,歐美日各國目前的高儲蓄率,也將確保今年全球消費力的暢旺。
去年疫情發生後,各國為了搶救經濟,施行人人有獎的大撒錢,美國國會日前又通過新一輪紓困案,中低所得者每人補助1,400美元。然而許多消費者拿到現金後,因為疫情減少外出與消費,便將津貼轉為儲蓄。OCED 統計,民國 109 年(2020年)4月到9月的這半年,英美日等國的家戶儲蓄率,是過去這十數年平均值的兩倍或更高。歐美日高所得國家的消費者,因為疫情鬱積了大量現金,一待今年夏天之後各國陸續達成群體免疫,噴發出來的消費力道,預計將支撐今年全球經濟榮景到年底。
然而各國的高儲蓄率化為消費,卻可能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理論上,凱因斯學派主張社會總儲蓄等於總投資,儲蓄的減少意味著投資動能的減少。實務上,過去一年歐美日金融市場的重要動能之一,便是宅在家的年輕投資者,將個人儲蓄轉向投資,造就了特斯拉與比特幣暴漲的奇蹟,一旦疫情結束,不少投資人會走出戶外,其資金轉向旅遊消費,各國實體經濟將會更活絡,但金融經濟恐會動能萎縮。
此外,物價通膨壓力所引發的利率、匯率變動,恐怕在今年上半年會衝擊不斷。去年美國在3月宣布緊急狀態,封城效應使得第2季的 GDP 與物價是一片悽慘。去年的低基期,加上現在是脫離疫情的景氣復甦,油價、銅、農產品等商品價格也在逐步升高,因此到今年每個月的物價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恐怕是異常的高數值,而每次高數值的公布,都是一次金融市場的三溫暖。
綜上所述,在後疫情的景氣復甦年,對於台灣政府與投資人來說都是充滿挑戰,經濟數據都會是激勵人心的正面成長,但同時每個月的物價指數公布,恐怕也會讓市場膽戰心驚。要如何駕馭驚濤駭浪的金融市場,政府與投資人都需要智慧與小心翼翼。
聯合報黑白集/裝傻的條件
2021-03-22 04:0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對同居疑雲扯出其他女立委反遭批。記者陳正興/攝影
王定宇的同居事件延燒十天,頻遭外界點名的「女權立委」范雲,才站出來面對。她說,如果受到傷害的女性找上門,她當然會站出來;言下之意,顏若芳又沒有找她。范雲還反問,這裡頭有什麼需要照顧的性平議題?
這分明是裝傻。王定宇處理此事荒腔走板,對不起妻子,又把顏若芳的名譽當垃圾,還故意把綠委何欣純拖下水。如此惡劣的行徑,民眾都感到不齒;唯獨范雲看不出這有「性平」問題,也太奇怪。
范雲當然可以裝傻,但前提是,她不要自我標榜是「女權鬥士」。否則,一遇同黨男同志出軌就裝作沒問題,根本是自砸招牌。相形之下,何欣純從未標榜自己重視婦權,但她對王定宇的批判明快俐落,比起學界出身的范雲犀利百倍,人家有在裝傻嗎?
政治人物裝傻有條件,一是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二是不要把民眾當傻瓜。陳時中也很會裝傻,最近談到示範打疫苗,他說右臂要留給 AZ 疫苗,左臂要留給國產疫苗,卻被醫師阻止。疫苗本來就不能混打,陳時中身為衛福部長,他會不清楚嗎?他卻故意講些五四三,來糊弄百姓,掩飾疫苗不足問題。
最近裝傻冠軍,當然首推王定宇。儘管有綠媒掩護,他近期的聲量竟超車蔡總統,但其中九成五都是負評。他臉皮再厚,民眾仍自有公道。
聯合報社論/美中會談火爆交鋒的情緒與玄機
2021-03-22 04:0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中高層戰略對話。路透
美中高層在阿拉斯加的兩天會談落幕。首日雙方火爆交鋒,激烈互嗆;次日未發表聯合聲明,亦未舉行共同記者會。這場會談留給外界的印象,似乎就只留下濃烈的火藥味。然而,外界若只看到衝突,恐怕也會失去對會談全貌的完整觀察。
首需注意的是,這場會議前,美方精心安排了連串的外交動作。先是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舉行了元首線上峰會;接著,分別與日本和韓國舉行外長和防長的「二加二會議」。中方認為,這是美國布下天羅地網,拉幫結派對中施壓。
為促成這次會議,中方百般委屈,同意地點設在阿拉斯加,同意美方主導會議與媒體的安排。未料會談開始前,美方宣布對包括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廿四名中港高官進行金融制裁,被中方認為是故意下馬威。美方代表布林肯一開場,即強硬指責被中國視為內政與核心利益的港、疆、台事務;中方代表楊潔篪也高調回嗆:「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楊潔篪展示了頭號戰狼式外交,布林肯也火藥味十足。這在過去美中互動中非常罕見,當然引起全球注目,認為兩邊的衝突已經表面化。但這次交鋒的本質為何?
中國是個由上而下的指導型社會,從習近平的公開發言,可見風向之一二。去年底,他敦促官員「認清東升西降的大趨勢,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他最近在「兩會」上再度提到:「中國已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
中共的宣傳,把會談裡的強烈發言升高到民族主義的層次。官媒刻意發布所謂「兩個辛丑年對比」的圖片,稱這象徵《辛丑條約》以來的一二○年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了,可以平視帝國主義。中方的發言,自負與自卑交織:過去有很長的時間都在仰視西方世界,現在終於能擺脫自卑,改為平視。
有人譏諷,楊潔篪的表演,是為了給中國觀眾看。事實上,美國又何嘗不是?布林肯特意叫回媒體,就是怕輸在鏡頭之前。拜登政府目前在國會僅勉強維持多數,有鑑於在任總統幾乎都輸掉首次期中選舉,拜登目前所有政策都以贏得年底勝選為最高目標。目前有近九成美國人視中國為競爭對手或敵人,拜登政府對中國強硬,是維持兩黨共識與爭取美國民心的不二法門。美國從實力地位出發,糾合盟國及夥伴以民主價值的高度制衡中國;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升高對抗層次,對美國的人權民主價值叫板挑戰。
會前,許多人非常悲觀,認為美中會談一定淪為各說各話;在雙方火爆互嗆後,不少人更認為兩強將進入新型對抗關係。然而,我們並不同意這場會談「完全失敗」的說法,也不同意中方聲稱「拜登政府完敗」的主張。儘管雙方都頗有情緒,但兩邊仍繼續第二、第三回合的議程,顯示雙方仍能自我克制,以理性方式處理分歧。一名美國高層官員甚至形容,閉門後的會議氣氛平靜,談話有實質內容,嚴肅而直接。
對於楊潔篪的激烈批評,美方淡化處理,並稱有「防禦性回應」並不意外。布林肯則說,雙方在伊朗、北韓、阿富汗和氣候變遷等有共同利益之處,取得了進展。楊潔篪則在大陸媒體聯訪時稱,雙方雖存在一些重要分歧,這次戰略溝通是坦率的、建設性的、有益的。
整體而言,這次美中會談,是衝突大於合作。台灣身為美中爭奪場域周邊國家,我們不能因兩國升高對立而叫好,對抗絕對對我不利,我們更要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