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洗上癮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1261/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洗上癮
◆  無症狀群體免疫 史瓦帝尼脫離新冠威脅?
◆  「宅」得有智慧 學習轉念再出發
◆  雙素養閱讀腦 看報也能增功力
◆  補足學校圖書 招募閱讀引導人
◆  變電所一把火 嚇不醒裝睡的人
◆  要讓人相信 打炒房玩真的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洗上癮


2021-12-13 04:58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實驗室內的一個洗手槽的使用態度和方式,可反映整個實驗室管理之良窳。 圖/張俊哲



上周四教完書、改完稿,由實驗室開車返家。途中欣見一整排路樹甫披上耶誕燈,為都市的深夜平添耶誕氣息。本應高興,但卻高興不太起來,只因傍晚剛從中研院友人得知:新冠肺炎已由他服務的單位冒出,不但是本土病例,也很可能是實驗室病例,意謂在實驗過程中被感染。我無意對病毒之傳播途徑行任何臆測,卻很願意和大家談談實驗室之管理。而且,就從洗手槽談起

在一個生醫研究單位,空間通常被劃分為「實驗區」與「非實驗區」,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在「實驗區」內,其實又有「實驗檯」與「書桌椅」的分置。前者當然是執行實驗之所在,後者通常被用來分析數據,兼充臨時休息區。嚴格來說,整個實驗區內禁止飲食。然而在空間狹小的系所,實驗室內放置的書桌椅的小區,不得不讓同學喝口水,吃點東西。但令人憂心的是,不論實驗室大小,不少同學由實驗檯返回座椅時,要嘛忘記洗手,要嘛就得在清洗實驗容器的水槽洗手,不免遭到汙染。

其實多年前我也是個這樣無關緊要的研究生,覺得所屬之英國研究室幹嘛在實驗檯與書桌椅間,設了一個專用的洗手槽,而且同仁們在脫下實驗手套,離開實驗檯時,必在此一水槽用肥皂洗好手、擦乾後,才肯回座休息。由於不想被視為不文明,加上覺得「洗手有理」,可去掉不少生化毒物,也就入境隨俗,一天洗上十餘次,甚至連返回實驗檯途中也必定再洗一次,只因不想讓手上的灰塵油漬影響實驗。由於養成自發的「中途洗手」習慣,多次送別友人至門口後,雖沒有要立刻做實驗,竟不自主地再一次洗手,只因洗手槽位在門口旁。由此可見,習慣絕對可以養成,甚至上癮。這個「」我也原版帶回台北,迄今將近二十年,也傳給不少研究生。

近年來欣見實驗場域環安衛規定日趨完善,環安衛中心也勤於提醒,這是不容忽視的進步。不過,在穿梭各校系所口試時,仍不難發現:認真做實驗的同學好不容易卸下實驗衣和手套,準備鬆一口氣,順帶補充能量之際,不僅沒有專用洗手槽可用,也自主洗手習慣,就逕在實驗檯中間擺起一張小桌,啃起排骨便當與喝起珍珠奶茶。飯後,同學還很熱心地帶我參觀養在走廊轉角實驗動物,苦笑地說這樣比較省錢,似乎輕忽人畜互傳風險。我看了以後只覺得情何以堪,僅希望同學們都能倖免毒害與感染

總結問題之關鍵並非規範未設,而在於規範未遵。沒有人不願愛惜自己的生命,只是心存僥倖,且未以專業之心態恪遵。我不相信若在普通安全等級實驗室,常以輕率潦草態度操作實驗,一旦置身於高風險等級場域,即可搖身一變,立刻具備扎實嚴謹態度與基本動作。不過,樂觀的是,好習慣不僅訓練得來,更可上癮實驗室中的勤洗手習慣,即是其中一例。當然,若能設一個洗手專用水槽,更是一大福利!














無症狀群體免疫 史瓦帝尼脫離新冠威脅?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黃林煌/駐史瓦帝尼大使館參事(史瓦帝尼)



截至昨日全世界已經有二點七億人感染新冠肺炎,五百三十萬人死亡。當我們都在焦頭爛額之際,十一日史瓦帝尼傳出另外一個消息,對我而言這簡直驚天動地的大好消息,這意味在史國新冠肺炎疫情即將結束,因為它已經無症狀群體免疫了。

史國於十一月十九日新冠肺炎 PCR 檢驗人數六一七人,零確診,零死亡。到了十二月十一日 PCR 檢驗人數一,○三○人,一,○○二人確診,零死亡。這九十七%的檢驗確診率,告訴我們一個訊息就是史國大部分的人口已經無症狀的感染到新冠肺炎。

流行病學上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選擇性偏差selection bias),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日到婦產科驗孕的結果是六十五%的人懷孕,因此推估當日全國有六十五%的女性懷孕,就是選擇性偏差。

我們是否可以用十一日在史國檢驗的九十七%確診率,來推估史國感染新冠肺炎的比率,答案反而是可行的。

在史國做一次 PCR 的檢測費用大約是半個月的工資。史國並沒有新冠肺炎患者的追蹤管理系統,強迫要求與確診者接觸過的必須前往做檢驗。史國於十一日開始解除宵禁,餐廳及公司行號可以正常營業,同時史國的疫苗接種率只有廿四%。因此這一千多個病例多是健康無症狀,已經打過疫苗,平時戴口罩、收入高,準備利用耶誕假期出國者。如果這群人都達到九十七%,那鄉下可能更高了。

不過反向思考,如果一百廿萬的人口中,已經有接近百萬人口感染,而且都沒有症狀,沒有死亡病例。那表示新冠肺炎的 Omicron 變異種傳播能力超強,症狀超輕,已經取代了 Delta 變異種,那史國應該會是世界第一個脫離新冠肺炎威脅國家











「宅」得有智慧 學習轉念再出發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張有恒/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台南市)


「宅」做為今年的代表字,已有讀者投書民意論壇,指出因全球疫情肆虐,各公私部門均被要求盡量「宅」在家工作、上班、上課、用餐、線上開會、購物等,避免外出,大大影響到各行各業的經濟與生活型態,看似退後卻是向前,不但可藉此韜光養晦,沉潛後再出發,同時也不失為正向的轉機。

「宅」字依《說文解字注》曰:「宅,擇也,擇揀吉處而營之」,也就是選擇安穩之吉處而居也。說明在疫情擴散期間,吾人「宅」在家不出門,是趨吉避凶最好的選擇。

此一現象,正符合《易經》「節卦」初九爻所說:「不出戶庭,无咎。〈小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通塞」是兩種情境的判斷,「塞」是形勢不可以有所作為(如疫情爆發),必須「宅」在戶庭內學習,充實自己的能力;等形勢轉變為「通」(即疫情好轉),才可暢通無阻,到外面去活動。孔子在〈繫辭〉對節卦初爻的解釋也說:「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就是君子在「不出戶庭」之時,要審慎節制自己「宅在家」,而足不出戶,如此才能无咎。

老子《道德經》亦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這就是說聖人雖「」在家不出户,但是聖人有智慧,能知道天下之事;因為萬事有則,聖人知其則,識其理,則萬事萬物,無不了然;同時聖人能內觀反照去除私欲,不看窗外,就能認識自然界法則。所以聖人領悟了道,不出門遠行,就能知道其實情;不必眼見,就能説出其真相,不必造作施為,就能成就其事功。

目前台灣由於防疫的需要,許多從國外入境的旅客,依規定須單獨「宅」在防疫旅館或檢疫所十四天,這時心中難免會有孤獨或寂寞感,甚至會覺得自己與他人分離的苦覺;這時需要學習「轉念」的智慧,了解「」在旅館的獨處,可以增長我們靜觀的能力,懷著感恩與開放的心,去看待「」的體驗,了解獨處是增加我們定力的「增上緣」。

因此,我們在家若能「宅」得有智慧,積極努力乘機息諸緣務,充實自己的德行學問,雖在家,不出門庭,也可知天下事,進而光「宅」天下啊!

現代人因拜科技發達所賜,藉由網路「宅」在家即可了解國家大事,或所想知道的知識,然由於沒有智慧與定力,反而很容易被外在花花世界所汙染或被假消息迷惑,這更印證老子所説的「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的道理。

總之,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是全球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大災難的一年,人與人之間雖有些「」閡,我們正好可以乘此時機「」在家,針對自己欠「」的學問,「」入更多的時間,來充實自己,學習「」煩惱成菩提的智慧,增長定力,去除心理的「」亂,種下智慧的「」種,就可「」「」恢復未來安「」的生活!











雙素養閱讀腦 看報也能增功力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林彥佑/閱讀推動教師(高雄市)


昨天攤開聯合報,筆者欣見有報刊媒體關注到閱讀教育的問題,這是每一位師生的責任,也是在一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中,需被人人關注焦點

如果沒有特別提起,大概少有人知道十二月十二日是「明日閱讀日」,其所包括的意涵之一,便是讓閱讀成為明日的希望、日後生命的滋養與奠基。這十年來,我們發現在閱讀方面的師資、設備、經費、資源等已陸續到位,然而,閱讀教育問題依舊存在著,筆者亦想就長期推動閱讀經驗提出自我觀察

首先,閱讀課是否如主學科一般,確實有效落實、不被借課,且授課者具備閱讀教學專長?除了教學層面的探討之外,我們對於閱讀理解閱讀素養又或更早之前單純的「閱讀」一詞,是否能有效區辨其內涵,並透過新課綱的力量傳遞給親師生?學生或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考試、成績、升學,倘使學生沒有閱讀習慣,是否會影響到升學?倘若不影響,在學校推動閱讀上,是否會產生困境,且師長是否具備了親子共讀素養

十二月底即將登場的教育界盛事—全國語文競賽,何不將閱讀做為競賽項目,以利縣市、學校推動閱讀教育?又或年年舉辦的閱讀推手閱讀磐石獎,其究竟是表面效度為重,又或實質內涵取勝?筆者這幾年來有幸擔任閱讀教育的相關委員,耕耘於閱讀的領域,而所提之觀察未必有答案,但卻值得有心致力於閱讀教育者思考。

深知閱讀行為學的人都知道,十歲是「學習閱讀」與「閱讀學習」的轉捩點。前者係指學習閱讀的各種策略,後者指的是透過閱讀行為學習到更多知識,乃至延伸自主學習層次。筆者也在走訪許多學校時,發現這樣的學習機會並沒有普遍落實在校園中;特別是隨著線上學習的興起,我們嘗試推動「雙素養閱讀腦」—這是由兒童發展及閱讀教養學者瑪莉安沃夫所提倡的;而這樣的觀念,是否可以讓更多閱讀教育的引領者熟知,亦是閱讀推動成敗關鍵

日前筆者發現,許多學校都有「社區圖書館」,但不知是否因為疫情,又或資源尚未到位,所以社區人士尚無法到館借閱,甚為可惜。而目前無論是學校、社區、縣市圖書館,採購書目的速度,仍欠缺時效性;亦即,所謂的「新書」,往往經過一、二年的行政程序後才會亮相,俟上架時,往往已變「舊書」了。

筆者也發現,閱讀不該只是閱讀「書本」,而是可推展到閱讀「報紙」,因為時代變遷過快,報紙不但具備時代性多元性文字閱讀性,其功能與效益並不亞於書本。

閱讀教育可以關注的面向很廣,筆者僅就長期的觀察、發現提出拙見,期待閱讀教育能在貴報的揭露中,重新得到重視與啟發。












補足學校圖書 招募閱讀引導人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簡麗賢/高中教師(台北市)
示意圖/ingimage授權



聯合報願景工程報導翻轉閱讀不平等」,提及都會區孩子閱讀書籍的機會比偏鄉多,高社經家庭學童持有書籍量、父母陪讀時間,約是中低社經家庭的一點七倍。讀後心有戚戚,也不勝唏噓。

閱讀教育的綠洲與沙漠,呈現兩樣情。綠洲的孩子想閱讀,書籍不虞匱乏;偏鄉低社經家庭的孩子,即使擁有書籍,也缺乏長期永續閱讀引導者。誰來幫閱讀沙漠中的下一代注入源頭活水翻轉閱讀不平等?刻不容緩。

筆者生於偏鄉農村,務農與勞工的家庭,經濟一般困窘,想擁有閒錢購買書籍,恐難如願,也難以向左支右絀的父母啟口。因此想多讀些書的孩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學校圖書館是最好的寶庫。因此筆者認為,翻轉閱讀不平等,先擴充偏鄉學校的圖書館硬體設備,充實學校多元圖書,應是基本做法有了數量充足的好書,想要扶弱,勢必要有願意帶動閱讀教育的引導者,這應是目前最需要克服的困境

以筆者而言,雖在都會任教,但仍懷抱熱情,樂意運用假日期間到偏鄉引導孩子閱讀科普和文學書籍,透過科學演示和朗讀,帶領偏鄉孩子認識科學和人文。退休之後,也規畫能到偏鄉推廣科普知識閱讀教育

一般而言,絕大部分都會的孩子相當幸福,圖書館館藏豐富,常常有新書入館,家庭和學校的閱讀教育課程多,親子共讀的時間也相對比偏鄉多,拔尖的成效相對高。蘇軾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杜甫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能積學儲寶,都會區孩子的寫作表達能力一般較偏鄉孩子佳,其來有自,這也驗證閱讀能活化大腦和神經網絡,語言區活化後,也裨益大腦處理記憶、情緒、語言和語意整合等執行功能

如果要翻轉弱勢孩子的閱讀不平等,除了多充實學校圖書館藏書量營造好的閱讀環境友善的借書程序外,也應招募更多熱情閱讀教育引導人












變電所一把火 嚇不醒裝睡的人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朱言貴/退休人士(台北市)
台電位於景隆街的萬隆變電所今天上午發出爆炸聲,現場變電箱起火,消防局出動消防車輛20輛、救護車輛2輛、人員57名趕往現場搶救。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電萬隆變電所爆炸起火,導致北市文山和新北新店、中和、永和地區逾卅萬戶停電,除了路上交通號誌沒反應造成大塞車,店家摸黑營業,部分地區也因為停電影響供水。

雖然多年來蔡英文總統面對工商團體有關缺電之疑慮,總是表示「我們不會缺電」,但單憑蔡總統的發言,工商界的焦慮還是存在,癥結即在於政府始終停留在畫大餅的階段。

究竟會不會缺電,這是科學上的問題,不能用精神喊話來解決。工商界類似的建言已經反映過多次,雖然政府一再保證不會缺電,然而至今看不出政府確有牢靠可行能源政策,縱使政府說破了嘴,大家都不相信不會缺電。

蔡總統既然要廢核,就算核四啟封公投通過了,對於蔡政府來說,公投結果僅供參考而已,執政黨仍然我行我素。在國內核能發電已經逐步走入歷史,然而燃煤發電淪為眾矢之的;至於綠能發電非常不穩定,又不能作為備載電源。而天然氣發電加劇甲烷逸散惡化全球暖化,又因天然氣儲槽貯存量有限,萬一爆發兩岸紛爭,徒增國安危機。

如果不能保持彈性,讓核能發電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選項之一,多數人對於缺電的焦慮將不會消失。何況天然氣與綠能發電成本高徒然大量增加社會各界生產成本,從而使得台灣產業喪失競爭力。

儘管蔡總統不把缺電嚴肅當成一回事,然而各行各業則不然,萬一台灣三不五時發生缺電,對社會大眾必然構成沉重的打擊。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是稍有閃失,所衍生的代價極為慘重,萬一缺電,又有誰承擔得起呢?

萬隆變電所的一把火,再度提醒國人,台灣當下乃是缺電的地方。令人遺憾的是,裝睡的人叫不醒,大家只能用手中的選票與公投票,讓政客們知道人民業已忍無可忍,莫不希望藉由選票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實價登錄浮報輕罰了事 張金鶚:政府要讓人相信打炒房玩真的


2021-12-13 04:51  聯合報 /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台南市仁德區有新建案在8日上午10點銷售,東區接待中心出現排隊搶房景象。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台南仁德某新建案,近三十位民眾夜宿排隊搶房,業者上午開放銷售,湧入近二百人購屋,且多為年輕人,但市府聯合稽查並未發現紅單轉讓違規情況。這並非特例,去年新竹某重劃區新建案,開賣前二天即出現排隊人潮,誇張的是排隊占位的椅子都號稱要價二十萬;今年三月某大建商在台南歸仁推案亦營造千人搶房盛況。

建築業者與投資客近年來不斷透過網路群組房地產投資講授課程揪團排隊搶房,製造房市熱銷風潮。但政府聞風稽查,不是查無實據,或僅是開罰幾十萬到百萬元結案了事,完全沒有遏止房市炒作風潮

近來就連政府的實價登錄網站也成為房價炒作的幫凶。不肖業者或投資客將房價以低報高,或透過預售屋假買賣先登錄高價個案形成房價定錨效果,藉此炒高房價。最近某實價登錄個案,交易價格三,四四○萬元卻登錄七千萬元,被檢舉查獲後,法院判刑拘役五十五天,但卻易科罰金五點五萬元了事。政府實價登錄缺乏有效查核機制加上輕微罰則實價登錄資訊真實性令人擔心。

台灣房價昂貴且不斷上漲,不但影響個人及家庭購屋負擔能力,年輕人與無殼蝸牛無力購屋,對未來焦慮不安。即便已購屋的大多數一殻蝸牛族必須長期背負沉重貸款,排擠其他生活支出,生活與居住品質下降,甚至影響結婚生子意願。高房價影響國家總體產業經濟社會發展資金多流入房地產業排擠其他產業正常發展增加金融機構放貸風險,同時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人民無法安居樂業,民怨四起,對政府失去信心!

如今房價相對大多數人民的所得,明顯不合理,不但大多數人買不起也換不起房子,而且空閒住宅又有一百六十多萬戶,加上未來少子化問題,按照正常市場供需原理,如此不合理高房價為何會持續上漲?雖有業者宣稱因為人力、建材與土地等成本上漲所致,但若大多居住需求者無力負擔,又如何能支撐房價上漲呢?

顯然房價上漲,是由少數有錢人及投資客不斷哄抬炒作所支撐。當然,也有一些自住客擔心未來房價還會上漲,只好拚命借貸當屋奴。若大多數人都預期未來房價還會上漲,這就如同股市投資的「預期心理」,形成泡沫價格,不合理再不合理的不斷攀升,直到房價像過去日本般泡沫破滅至今失落三十年

最近內政部祭出打炒房「五大措施」,亂世用重典,可達到打炒房的相當效果,也應沒有違憲問題,但我是一則以喜,二則以憂。喜的是政府體認到房價炒作嚴重,積極提出因應措施。憂心的是屆時立院修法七折八扣,相關措施不是罰則太輕,就是有許多後門條款,無法真正抑制房市炒作;另一憂心的是即便立法從嚴,未來執法從寬,完全沒有落實。

如何讓人民相信政府打炒房是玩真的而不只是選舉口號?惟有政府各部會都全面展現決心實際行動,同時嚴懲房市炒作投機行為案件,才能消弭房價上漲預期心理。如此投資客和自住客就不會瘋狂或焦慮購屋,房價自然會慢慢緩著陸,符合多數人民利益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