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走出震災傷痛 打造台南綠能聚落

.聯合報社論..是誰簽核維冠大樓的使用執照?
.聯合報黑白集.看見人的美與不美
.經濟日報社論.走出震災傷痛 打造台南綠能聚落




經濟/走出震災傷痛 打造台南綠能聚落


2016-02-16 01: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高雄美濃2月6日發生芮氏規模6.4強震,造成台南永康維冠大樓倒塌,往生人數超過百人,在猴年開年造成全台灣很大的傷痛,再次凸顯天然災害防治重要性,我們應記取教訓,做好防患準備。先前2009年八八風災時,政府和民間都動員起來,檢查所有橋梁,也把科技監視技術應用於河川、湖泊的安全監控,避免了很多不幸。
此次震災,反映建築安全及居住更新的重要性,可望促使「老屋健檢」計畫的實施,內政部決議今年補助名額從500棟擴大到2,000棟,並以南部六縣市優先,每棟全額補助8,000元。但我們認為老屋健檢只是第一步,政府應以更積極的態度,突破目前許多法令卡關的都市更新計畫,甚至應擬定政策,鼓勵及引導豐沛的民間資金參與都市及居住更新計畫。
此次震災,同時也讓我們理解台灣產業及能源分散風險的重要。地震導致的產業受損相對輕微,雖然讓台南科學園區首次全部停工,園區疏散7,455人,園區內晶圓代工、面板、太陽能三大產業,包含台積電、聯電、群創、茂迪與新日光都受到影響,原先市場粗估地震造成全球供應鏈產值損失達上百億元,但各家企業緊急搶修復工,使損失得以控制及產能恢復。
以台積電為例,沒有嚴重人員受傷,廠房與廠務系統未受到損害,機台也都無移位,但仍緊急從日本請來百名原廠設備工程師,負責檢修機台與自動化設備,雖然第1季受影響產能比地震當天評估的1%稍微多一點,但台積電對於今年首季的業績目標仍有信心達陣。另外,台灣自來水公司恢復供水施工進度也超前,台南災區已於12日起逐步恢復供水。由此可看出,雖然地震災害不像風災水災可以預測預警,但仍能以周全的應變能力,使損失降至最低,同時,也可以分散風險的預防措施因應可能的災害。
記得1999年921大地震,雖然重創中台灣,引起全球震撼,但在居民們樂觀進取的努力下,兩年後,許多建設與產業不僅完全復原,甚至更勝於災前,令許多參與過日本關西地震復原工作的日本人嘆為觀止。甚至到了今日,中部地區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機械產業聚落之一,而在此之前的機械產業聚落並不在中部地區,而是在新竹地區。也許中部地區成為機械產業聚落,與地震災害沒有直接邏輯關係,但因為地震災害,使在地居民更珍惜生命、更努力、更認真,則是我們可以理解而認同的。
因此,我們也相信,歷經此次震災,台南必會更進化,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主席說,這一刻我們都是台南人,而在其競選政見中,也特別規劃,台南將成為台灣下一世代產業之綠能產業的創新研發中心,規劃結合科技研發、技術應用及產業培育三種功能,建構台南沙崙成為台灣創新綠能科技園區,亦即透過整合及引進國內外再生能源研發及產業能量,配合台南「陽光電城計畫」,並鼓勵育成新創事業,以促成綠能產業發展。
綠能產業的發展對於台灣至為重要,不僅是為了產業及經濟,更重要在於綠能本就是分散式因應天災最好的能源安全政策,但綠能及產業的推動,除了應有上述的推動計畫外,更重要的還是在於去除阻礙綠能併網的規範,包括電業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修正,我們盼望即將開議的立法院新會期全力促成通過,那麼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定能日進千里。
因此,今天地震雖重創台南,但也許十年後,台南憑藉著台南人更努力、更認真的精神,以及南科及創新綠能科技園區的支援,而成為台灣及世界重要的光電及綠能發展重鎮,請大家來共同成就這個大業。

聯合/看見人的美與不美


2016-02-16 01: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一場地震災難,上百人罹難,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同時,也讓這社會看見台灣人的美與不美。
救難和醫護人員不眠不休一百八十小時,牽動全台民眾的心。瓦礫中的受困者聽見救難人員說,「你踩著我的背出來」,網路上因此瘋傳這「英雄」的新定義。旅館業者自動自發開放房間安置災民,提供工作機會,還要求員工不要稱人「受災戶」,改稱「希望戶」。受困五十多小時獲救的李宗典,一家七人死亡,自己截肢,仍發願要站起來全力助人。難怪曾獲師鐸獎的蔡老師寫歌祈福:「每雙手都是台南的力氣」,比喻眾人一心。
災難中激發出的人性,有光明美麗的一面,但也有不太美麗的一面。救災是跟時間賽跑與死神拔河,卻有人閒閒說風涼話。在民眾感謝警消與國軍的投入時,卻有網友呼籲不必感謝,「不要讓國防部利用地震悲劇洗白,卸下你對他戒心」。不喜兵役制度是一回事,國軍救難則是職責所在,「不必感謝」當然也是言論自由。但此時此刻,忙救人與忙批評共存於同一幅風景之中,這美與不美之對比,豈不令人感慨?
幸好台灣不是人人都存「不必感謝」之心,幸好不是人人都斜眼看人工作譏「只為了洗白」,幸好不是人人持猜疑之心度日。社會存續,除了每個人各自盡責扮演一塊磚,還有賴善意、信任、愛心作為膠著劑。有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有人酸言酸語自表淺陋,這便是我們同在一條船上的台灣。

聯合/是誰簽核維冠大樓的使用執照?


2016-02-16 01: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二○六地震震垮台南多棟大樓,行政院長張善政宣布,政府將於一個月內公布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區域資料,以便民眾有所防範。這是跨出政府資訊透明的一步,值得讚賞。但觀察這次震災的根本癥結,恐怕不在土壤液化,而在人謀不臧;除了建商偷工減料,地方政府審核不實及驗收草率,層層關卡鬆脫,才是釀成大禍的主因,重點絕不能搞錯。
政府的官僚心態與應付主義,一直是阻滯台灣社會進步的主因。以土壤的液化問題為例,多年來調查資料俱在,卻從未公布;原因竟是擔心衝擊房地市場,因而引發民怨。這種鴕鳥心態,一則愚弄民眾,二則也把公共安全當成了賭注。張揆願意將問題攤開來,是開明的作法;但人們要追問的是:資訊公開後,然後呢?如果政府繼續核准液化區域的興建計畫,卻又不嚴予把關,資訊公開能抑遏危險嗎?
張善政說,土壤液化區並非不可蓋建物,只是需要透過特殊工法排水改良土地,鞏固地基。話雖不錯,但一般民眾又如何得知這些土地經過適當及合格工法的改良?其答案,當然只有核准興建及負責驗收的官員,才有足夠的權威及專業鑑定其虛實。如果這些主事官員專業不足或刻意放水,那麼,民眾對於土地改良及建物安全與否根本無計可施。
九二一地震中許多倒塌的房舍和大樓,都是建在魚池、泥塘或河邊的軟地上。這類土地,只要經過數年的填土、養地,人們很快就會忘卻這些土地的原來面貌,建商便堂皇能蓋起高樓。這次倒塌的維冠大樓一帶,早年便是屬於永康地區「鯽魚大湖」的一部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農田水塘相繼變成了建地,卻同時種下了禍因。維冠周遭的房舍多僅高三到五層樓,便是考慮地質鬆軟;唯獨維冠卻高達十七層,且其鋼筋、工法及結構均不符合安全規格,卻能通過重重檢驗取得使用執照。讓不合格的建築昂然聳立街頭,台南市府能說這一切都錯在建商,而主事官員毫無責任嗎?
儘管目前建商林明輝和兩名建築師已遭收押,但檢方更應將觸角伸向台南市府的工務及建設單位,調查當時的工程查核及驗收是否確實,是否有人苟且瀆職,助紂為虐。畢竟,如果沒有官員放水,以維冠大樓的粗糙施工品質,絕不可能過得了關。何況,這次台南市倒塌的建築高達十多座,變成為危樓的更不在少數;如不查明其間原委,卻一味急於重建,又如何對得起那些平白葬送性命的人?
近幾年,居住正義是國內討論極多的議題,一般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房價的合理與否;殊不知,像維冠這種如同豆腐渣的不良設計和不良施工,更是危害人民居住安全的禍首。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繫乎地方工務和建管官員的層層把關及審核,如果有一關刻意放水,即可能種下惡因;如果是環環鬆脫,有人從中上下其手,和建商聯手大撈一把,就為民眾帶來萬劫不復的惡果。僅從維冠碎裂的外觀,即可知道鋼筋箍數嚴重不足,設計和施工方式均有問題;這樣的房子,當初如何通過驗收,是誰蓋章批可,台南市府都必須清楚交代,檢方也必須徹底查明。
這次台南市府的救災行動甚受肯定,主動代表受災戶向台南地院提出建商及建築師的假扣押申請,也頗見積極。但即使如此,仍可見不足之處。例如,該假扣押的裁定書未即時交送相關機構,昨天一名建築師之妻前往銀行欲提領其帳戶內的一千多萬元存款;所幸行員機警,藉故拒絕其提領,才使這筆錢未被領走。可見,行政螺絲只要稍一鬆脫,或是腳步一慢,政府的好意即可能化為烏有。
不能從悲劇中記取教訓的國家,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不能從血淚中自我糾正的政府,不可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