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還/從木乃伊到尼安德塔人
◆ 薛承泰/誰是台大新校長?
◆ 盛治仁/看美判例 亂潑髒水付出的代價
◆ 方祖涵/對惡棍與聖人的單純想像
◆ 施振榮/從王道談健保制度的永續
◆ 葉銀華/消庫存如何影響經濟成長?
◆ 李清志/前谷歌時代的旅行地圖
王道還/從木乃伊到尼安德塔人
2022-10-09 07:06 聯合報/ 王道還(作者為生物人類學者)
瑞典遺傳學家帕布(Svante Pääbo)。 美聯社
瑞典學者帕布獨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表揚他建立「古基因組學」的貢獻—就是利用古生物的基因組研究生物間的演化—親緣關係。那是古生物學的終極方法。
在過去,古生物學者主要分析工具是比較解剖學,從形態的相似程度推斷親緣關係。但是古生物學史上多的是形態糊弄人的故事。主因之一是趨同演化:關係疏遠的物種進占類似的生態區位,演化出類似的身體結構。澳洲有袋類演化出對應胎盤哺乳類的各種生態角色,是著名例子。廿世紀初滅絕的袋狼,曾經遍布澳洲與新幾內亞,就與狗或狼非常像。一九六○年代初,牛津大學動物學期末考有一個部分是:辨識一百種動物標本。其中一道題是袋狼頭骨;學生一見到「狗」的頭骨,在答案卷寫下「袋狼」就錯不了。出題老師發現學生都知道那是「考古題」後,便布置狗的標本與學生鬥智。
總之,就分辨生物間親緣關係而言,形態資訊並不可靠,是古生物學常識。學者早就嘗試尋找更可靠的判準。現代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興起後,利用分子資訊(蛋白質、DNA)研判生物間親緣關係,立即成為生物分類學「顯學」。對人類演化感興趣的學者尤其積極。一八六三年,英國學者已用比較解剖學證明:現生的幾種猩猩比較像人,而不像猴子。但是哪一種猩猩與人更相似,就說不清楚了。一九六○年代末,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化學家以分子證據斷言人與非洲黑猩猩來自同一共祖,一九八○年代初成學界共識,寫入教科書—那是以分子證據解決人類演化史問題的初試啼聲。
那時帕布正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當研究生,學習以先進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生物醫學問題。可是他對自己青少年時期發生的興趣難以忘情,突發奇想,瞞著指導教授走出發展「古基因組學」第一步。
原來帕布創建「古基因組學」始意,是研究埃及的族群史,想知道今天埃及人與建造金字塔的埃及人有什麼關係?根據他的自述,十三歲那一年,母親帶他到埃及旅遊,從此對埃及歷史一往情深。然而,在異鄉產生的浪漫夢想,很少人帶回家鄉。即使耿耿於懷,也得時時勤擦拭、不使惹塵埃,才能不忘初衷。更別說還有現實壓力呢。帕布的熱情是怎麼維持下來的?
瑞典的人文環境。帕布的母校烏普薩拉大學是北歐第一所大學,成立於十五世紀下半葉,設有「考古學暨古代史」系,其中有埃及學學程,並收藏一些古埃及文物,包括木乃伊。帕布選修過一種古埃及文,與系裡一位埃及學學者亦師亦友,還到斯德哥爾摩著名博物館擔任過義工。一開始,帕布研究的標本來自兩千四百年前埃及木乃伊,也是透過老師的關係到東德取得的。他在一九八四、八五年發表三篇研究那些標本的論文,結論是:從古代生物標本萃取DNA是可能的。接著他花十年精進萃取古DNA技術,贏得學界信任,取得尼安德塔人化石標本,萃取DNA、重組基因組,證明尼安德塔人是與我們智人不同物種,解決古人類學一大懸案。
帕布回顧當年木乃伊研究,覺悟當時完全沒有考慮過萃取DNA的「汙染」問題,因此他的發現根本不可靠。除了浪漫夢想,有什麼能讓人到卅歲還幹出「年少輕狂」的事?諾貝爾獎殊榮,原始要終,祖國瑞典也應居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