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喊著「國防自主」,演著「狸貓換太子」
◆ 聯合報黑白集/國慶日的靈魂拷問
◆ 經濟日報社論/從加熱菸稅收看長照財源籌措
經濟日報社論/從加熱菸稅收看長照財源籌措
2022-10-09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排審「菸害防制法」,上百位民眾來到立法院群賢樓前,表達「納管加熱菸、速審菸防法」的訴求。記者許正宏/攝影
財政部將菸酒稅法修正案列為立法院新會期的優先審查法案之一,主要係為因應新興菸品中加熱菸的開放,而修法將其納為「其他菸品」類課稅。新興菸品,不論電子菸或加熱菸,目前都尚未核准製造或銷售,故與菸稅課徵無關。惟未來一旦加熱菸解禁並納入課稅,則政府將可增加一筆稅收。這筆收入預計會有多少?該如何使用這筆新增的菸稅?值得關注。
學理上菸被視為是危害健康的「劣價財」,故各國政府皆透過菸稅╱捐的課徵,提高菸價、抑制消費,以達到寓禁於徵的目的。台灣對菸的課徵分採二種方法:一稱菸品健康福利捐,為衛福部主管,收入專款專用於健保與醫療衛生相關支出;一稱菸稅,為財政部主管,收入歸入國庫統籌使用。但菸稅於106年修法,將稅額從每千支╱每公斤590元調高至1,590元,且規定所增加的稅課收入全數撥入長照基金,用於長期照顧服務支出。換言之,菸稅不再是統收統支,而是部分與菸捐相近的「指定用途稅」。
對菸品的課徵採一捐一稅,本即各國少見。如今又將菸稅部分收入指定用途於長照支出,徒然造成菸捐與菸稅在政府公課屬性的區別上,更加混亂。而菸捐許多名實不符的支出浪費,亦備受社會輿論的質疑與詬病。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照服務支出將不斷增加,勢必對政府財政形成壓力,但由於蔡政府主張以「稅收制」籌措長照財源,故自然只能從現有稅收中去尋找挹注。目前長照基金的收入,除了國庫撥補外,主要來自於菸捐、菸稅、遺產贈與稅、以及房地合一稅等收入,其中以菸稅為最大宗,房地合一稅有漸趨趕上之勢。若這次菸酒稅法修正將加熱菸納入課稅,可以預見菸稅收入亦會隨之增加,只是,對於這筆新增財源,財政部並沒有如前次調高稅額做法,將之專款專用於長照支出。
根據估計,目前加熱菸走私導致政府稅收損失大約10億元左右,正式開放後財政部應該可以增加一些稅收。不過,這次長照基金並未「覬覦」這筆財源。
其實,為了提升政府預算資源配置效益,108年通過的財政紀律法第7條規定,政府於制定或修正法律時,「不得增訂固定經費額度或比率保障,或將政府既有收入以成立基金方式限定專款專用」。依此,未來加熱菸解禁所增加的稅收,似乎不宜再納入長照基金專款專用。
然而,由於財紀法第7條通過後,中央與地方各機關對此規範迭有執行之疑慮,主計總處於是公布一「因應財政紀律法設立非營業特種基金之執行原則」。
其中,特別允許「各級政府因應重要施政需要,且所需經費龐大,並制修法律或自治條例擴大原有財源」,可將新增部分作為現有基金財源之用。從而,財政部若執意比照往例,將加熱菸新增稅收專款用於長照基金,亦並非全然不可。
嚴格而論,主計總處訂定的執行原則似有利用「釋疑」而逾越母法的嫌疑。長照基金既為現有基金,依此原則政府的確可將加熱菸新增稅收繼續納為其財源。但如今修法並未如此做,是為遵守財政紀律?或因金額太少?還是長照基金資金已充裕夠用?財政部應該對此給予專業合理的說明。
「稅收制」的長照基金並沒有單一特定稅收財源,而是以現有稅目之新增稅收為主要挹注,不但違反指定用途稅的基本精神,更將稅制的完整性破壞殆盡。未來長照支出必定持續擴增,與其不時捉襟見肘的亂抓稅收,不如認真思考建立一財源穩健的長照保險機制。
聯合報黑白集/國慶日的靈魂拷問
2022-10-09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中)針對前總統馬英九呼籲不要用台灣國慶日,蘇貞昌表示,領高官俸祿,不要自己對台灣沒感情還要批評。本報資料照。記者曾學仁/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呼籲不要以「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作為國慶英文名稱,民進黨政府好似撿到槍,馬英九再次成為各種「不愛台」指控的箭靶。只是,民進黨偷換概念的路數,還能收割多少政治紅利?
每年國慶,總要歷經攻防。今年國慶,民進黨政府偷換了兩種概念。首先是表相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符碼,從猶如六十支尖銳飛鏢、四政黨代表色組成最不像雙十的「盾牌」主視覺,到僅紀念品包裝出現豆般大的國旗,再到偷渡「英文台獨」,就只差總統沒親口說出慶祝「台灣國國慶日」而已。
馬英九呼籲國慶正名,期盼蔡英文闡明憲法、釐清與對岸的關係,本係基於他一貫「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的直球對決;反觀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既無膽修憲搞台獨,國慶日又無顏直面憲法與國號,只好再次偷換概念,一切歸於愛台。行政院長蘇貞昌扣帽「對台灣沒感情」,民進黨立院幹事長羅致政潑紅漆「中共沒跳馬先跳」,國慶籌備會秘書長陳宗彥鬼扯「其他的鄉愁」…,既口水又跳針。
馬英九的疾呼,放在如今政治大環境下,誠然有些唐吉訶德似的孤涼,卻是對今年國慶主題「守土衛國」究竟衛哪一國的靈魂拷問;相較之下,綠營偷換概念的閃躲,哪裡還有國慶主視覺「榮耀盾牌護國」所欲營造的氣魄?
聯合報社論/喊著「國防自主」,演著「狸貓換太子」
2022-10-09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我國政府多年來希望藉著對美軍購爭取工業合作,但因我方與美商夾著美國政府,工合往往變成只會象徵性「作功德」。圖/國防部提供
明年度國防預算送至立院,自製巡防艦由一艘四千五百噸級,改為兩艘兩千噸級,備受關注。海軍解釋,面對共軍近日在台灣周邊發起灰色威脅,我方須有足夠艦隻方可因應。然而計畫生變風聲,去年底就已傳出,可知說詞只是找台階下。真正理由是原規畫裝用相位陣列雷達的「小神盾艦」,中科院始終困於技術瓶頸,只好臨陣改為「造得出來」的產品,雖然技術水平不及,至少可頂替逾齡除役的舊艦。一齣巡防艦「狸貓換太子」戲碼,演盡「國防自主」困境。
蔡政府提產業政策,慣以「組國家隊,打世界盃」為口號,國防領域更是大內宣重點。國安團隊揚言,未來軍備引進將由中科院主導,能夠自製,就不外購。然而六年下來,此類壯語逐漸消失,對美軍購清單更不乏原本高調宣稱自製之作。例如前年美國宣布出售MQ-9B無人機,中科院早就有類似的騰雲機,二○一七年底蔡總統親率媒體參觀,宣稱即將量產,但至今未脫離測試階段。類似問題不只一端,癥結是過度強調宣傳聲量,盤算選票效應,不重視計畫可行性,甚至流於一廂情願的樂觀。
既然標榜「國防產業」,就須從產業角度看問題,技術與市場是必要條件。現代化武器極精密也極昂貴,台灣除了半導體等少數領域,其他科技範疇實非全球最尖端;更大問題是光靠國軍需求無法撐起足夠市場規模,卻得負擔同等級研發成本,自製價格必然居高不下,性能與可靠度反而落後,更往往缺乏持續改良進步空間。
其實,所謂「國防自主」不過是相對標準,即使美國所生產的武器裝備中,仍包括大量來自他國的原料與零件;最新的星座級巡防艦,甚至是引進義大利設計在國內生產。我方條件遠遠不及,自然不可耽溺於自創品牌的迷思。就像台積電是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獨占鰲頭的代表,但並非追求完整的消費端產品,而是專注於晶圓製造領域,關鍵技術維持領先,不僅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一環,更構成戰略資本,發揮「護國神山」效果。
新興國家跨足軍備外銷,另一可能途徑是預判市場潛在需求,同時與國際大廠合作。例如南韓在美商洛克希德馬丁技術協助下,完成T-50教練機與衍生型FA-50攻擊機,又與洛馬合作在全球促銷,正是著眼於許多國家不需要也買不起昂貴的下一代先進戰機;客戶對韓國飛機可能信心不足,但有洛馬背書加持,便是爭取訂單的大利多。
我國面臨的外交等客觀環境,不如其他國家,要發展國防產業,更應將有限資源集中於少數關鍵項目。只有如潛艦等具迫切需求又無法購得的產品,即使自製品註定性價比不高,也非做不可。推動國防產業,不應政治內宣掛帥,更不宜相關市場早已成為「紅海」,還在跟風他人車尾燈。
進一步說,所謂「國防自主」,不該只限於軍備範疇,在國家戰略、生存目標上,更應有自己的判準,但蔡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問題更多、更嚴重。建軍方向操諸美國,防衛構想受美指導;美國要把台灣建成「巨大軍火庫」,塞滿的武器,哪項由台灣選擇或決定?
我國當然應該力促美國落實對台保證,提升台美軍事交流,然而,政府與國人也須保持清醒,記得美國友台動作的原始理由,是滿足美方自身的戰略利益。看到華府或其他國家與北京對立,就以為對方可以當台灣的靠山,如此一廂情願的思維,絕對是更嚴重的「國防不自主」,對國家傷害更大,更值得深刻戒懼。